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内宅家居生活,这法度自然是严谨,倒也还没有军法那般冷肃,玩乐休憩之时无论尊卑都可尽兴,但一旦结束则又得重新回到秩序之中,依法进退。
  “爵爷,”南谷子恭谨请示,“既然玉体已无大碍,贫道意欲亲往哈密一行,还请俯允。”
  “呵呵,道长勿须急迫,缓得几日再去西域不迟。本爵麾下新加入一名幕僚司马翰,确有大才,眼下正筹备新官署设置等事,又有幕府参军杨罗在外公干多时,也恰好返回述职,青海蒙古固始汗、吐蕃康巴丹增朗杰,还有安多地方的那素真吉活佛、吐蕃各领部酋长等都接踵而来,道长正好借此机会见见面。
  长史府已经安排下了几场精彩的赛马,还有几十场马球,道长若是有兴致,不妨也下场打上几球,赢些彩头金帛。”
  南谷道坚哈哈大笑,想到河陇近来的官署变化,已经是摆出要大干一场的架势,这杨罗亦是西北幕府中除了两位长史之外,最受都督大人信任的幕僚之一,这时回来只是述职?有谁信啦,想必是调回来担任重要职务的。就不知道是放在监察院,还是放在审理院罢了。
  至于青海蒙古和康巴、安多地方的那些土官豪酋,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大事需要召集在一处了。
  南谷子不再细想下去,马上应允了下来。

  正是酷暑炎夏,大巴山中突降倾盆大雨,归狄黑所节制的甲申步兵军团穿行在莽莽山岭之间。
  甲申步兵军团是西北幕府一线的十个主力步兵军团之一,属于“六甲六丁”的编制(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其中含有两个不负担战斗任务的整训补充军团,总共是十二个步兵军团),士兵都以原回回乡兵以及佥兵中精壮强悍者、流民中强健善战者编成,其中甲子和甲寅两个步兵军团就是装备重型火炮等攻坚器械的攻城军团,此前曾经奉调入川,在西川战事中起过作用,而甲申军团则是西北目前最擅长山地丛林战斗的机动步兵军团。
  在山林中长途迂回行军主要依赖徒步行进,而且还要隐秘行踪,专向罕有人行的山岭行进,艰苦自不待言。山高入云,悬崖断壁,陡峭的羊肠小路,毛竹杂草遍布,藤萝缠绕,士兵们一步步的攀登,但更象是一步步在爬行。
  虽然雨具什么的都事先准备得比较充分,但冒着没完没了的大雨行军,仍然困难重重。
  泥泞路滑,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有的士兵甚至已经摔倒了上百次,虽然是精锐军团,但也满身泥水,承受着艰苦的行军考验,一步步向山上移动。
  无边无际的大巴山,好像没有尽头。
  从天亮到天黑,仍然在半山腰。
  天黑了,大雨还在下着,山路湿滑,军团只得就地宿营。
  因为大雨,无法生火,既做不了热食,也烧不了开水,干粮干肉干酪身上携带着有,还可以嚼吃应付,但饮水就成了问题,每个士兵随身水囊中带的那点净水,路上爬山涉水早就喝光了。
  饿可以忍受,干渴就不好忍受了,渴得忍无可忍,为了解渴,军官们下达命令,不允许私自接山间流下的浊水,以免生病减员,只允许专人收集天降雨水(不落地的‘无根水’),分发给士兵们解渴。
  甲申军团的将士们虽然雨具都装备齐全,但是在山林间行进,每个人都全身湿漉漉的,艰苦的行军超越了一般人的承受力,完全是靠毅力和意志在滂沱大雨中行军,迂回前进,以往艰苦而残酷的操练在这时起了很大作用。
  甲申军团奉命在大巴山的山岭中迂回行进,已经有好几天了,军团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是全副武装,负重行军,除了弓弩刀枪等兵刃和攀援登山的各种器具之外,他们还装备有少量火器,佛朗机、虎蹲炮、近战火铳、各种用途的火球、地雷等,如果不是训练有素,根本无法在山区负重携行长途迂回。
  山里没有村庄,没有人家。日出酷暑逼人,下雨无法做热食吃,烧开水喝。毒蛇、蚊虫等出没。如果防护疏忽,凡是暴露在外的肌肤,都会被蚊虫之类叮咬得遍是红肿。腹泻、疥疮等,也是常有的事。幸好甲申军团长期在山林野地训练,应付起这些来已经驾轻就熟,无论是阴雨、还是酷暑,无论是负重爬山行进,又或者饮食宿营,都已经非常适应,不再象当初刚编成军团时,在残酷的野地训练中,发高烧、打寒颤、拉肚子的士兵很多,常常一次行军下来,减员一半是常有的事情,根本不能与现在的精锐强悍的情形相比。
  依狄黑的部署,甲申军团此次担负着乘敌之隙,长途迂回的任务,直插敌人后方腹地,突袭鄢本恕据守的兴安州(民间俗称金州),配合狄黑大军攻击和包围汉中府城的行动,断绝蓝廷瑞退往湖广郧阳府山区的后路,逼迫蓝廷瑞投降。
  汉中府北依秦岭,南偎巴山,物产丰富,青山绿水,每遇中原战乱,就有新的流民涌入,因此人口多是来自周边秦蜀、湖广、河南等地的流民后裔或者新迁徙过来的流民,散居在山区各处,总在一两百万人以上,对这样一块重要的地方,狄黑希望能尽量予以保全,能够不经大的战事将汉中府这块地盘,真正地纳入西北幕府囊中,而不是仅仅在名义上拥有,至于号称十万之众的汉中流民军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虽则其能战之兵顶多顶多五六万人,真正的精锐不会超过两三万,但若能保全其中大部分,必定可以在不损实力的情形下,大大增强西北的实力。
  对汉中的预想便是兵临城下,逼迫蓝廷瑞接受招抚,为达成这一目的,以霹雳手段剪除死硬主战的鄢本恕,应该有助于‘帮助’蓝廷瑞早下就抚的决心。
  甲申军团就是狄黑以迂为直,出奇制胜的一记煞手锏。
  可以说,在得到甲申军团成功得手的消息之前,进驻阳平关的狄黑不会下令向汉中府城的蓝廷瑞所部,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暮色沉沉,巴山夜雨。
  湿淋淋的山岭,湿漉漉的衣裤,虽然有军帐可以避雨,却是让人难以入眠。
  “呼呼,队副,听说汉中人都吃米饭,是真的吗?俺们就惨了,现在只能吃干肉,还有这臭干酪(注:长期储藏的干奶酪有股酸臭味,不是变质,味道可能让人吃不习惯)。”一个军帐中传出轻微的声音,应该是个精力特别旺盛的年轻士兵。
  “你这小子,皮痒了是不?有干肉干酪吃还一肚子牢骚,饿你两天狠的,看你小子还有牢骚没?”有点权威的队正训斥。
  “啊…,队正大人,俺再也不敢发牢骚了。”
  “得了,队正在给你开玩笑啦。”一个声音说道,大约是队副,“关中人啦,多是吃面饼啊、面条啊、蒸饼夹菜啊夹肉啊,还有那小米稀饭什么的吃得汁水淋漓,汉中人就都是吃米饭了。关中人要是多吃几顿米饭啊,再看到米饭一定会呲牙咧嘴,吃不下去。”
  “是啊,是啊,汉中人两天不吃米饭,一定蔫了。”另外一个估计是老兵,不太怕队正,也搭腔说道:“哈哈,汉中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面皮,用米打磨成浆,蒸出来面皮凉拌着吃,配豆芽什么的,加花椒、盐、陈醋、蒜茸、酱油、香油、芝麻、紫苏,汉中人想起来就口水直流,垂涎欲滴呢,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寝食不安。”
  “嘿嘿,汉中男人吃米饭啊,所以和轮廓分明、高大粗犷、木呐愣倔一根筋的关中、延绥那边的人就大不相同啦,很多生得面相清秀柔和,性情灵巧狡黠。
  不过女人就——嘿嘿,又白皙,又秀气,走起那个路来啊又轻盈又灵巧,柔情似水的眸子那么一瞥啊,魂都快没了,啧啧,白里透红的脸颊鲜嫩无比,天生丽质啊。”那队副接着往下扯闲篇。
  那队正不以为然,说道:“别听队副的。瞎摆龙门阵,骗你呢。队副也就认得大字一箩筐,还‘天生丽质’呢,指不定是从哪个说书先生那听来的。”
  “嘿,我说队正,俺说的这可是实情,哪里是瞎掰?‘天生丽质’是俺前回听说书先生讲古才听回来的,用来说女人长得中看,咋错了啊。”
  “哎,不要花花绿绿地教坏小孩子嘛。汉中这地方,粮食、茶叶、天麻、杜仲、柑橘、木耳、金、铁、石炭什么的不少,水土养人啊,人长得好看点才正常啊。好啦,好啦,走了一天不累啊?明天一早就得赶路呢。”
  “嘿嘿,等下营禁开始就不能说话了,反正浑身湿漉漉,先说会儿话散散水气儿罢。”
  “嘿嘿!”
  ——

  汉中府城。
  也自封为‘顺天王’的蓝廷瑞排兵布阵忙乎了大半夜,把手下一帮总管都部署妥当了才稍稍松口气,西北幕府的‘官军’三路大军从北、西、南三面挤压过来,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拿下汉中,这不能不让蓝廷瑞紧张。
  是继续抗击到底,还是就抚?
  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西北幕府派来的秘密使者已经先后带来了狄黑四封亲笔信,劝说其反正就抚。
  西北幕府这次的秘密使者石磊,原本就是陕西流民军出身,现在则已经编入西北幕府步兵军团,积功升至军团副节度,正是现身说法的好例子,在重兵压境的时候,由不得蓝廷瑞不有所触动,算计一番得失。
  案上摆着一个陈旧暗淡的长条木匣,颇有古董气韵,那是狄黑让石磊带给蓝廷瑞的礼物之一。
  蓝廷瑞伸手打开匣子,一柄军中大剑躺卧在在红丝绸中,黑色鲨鱼皮鞘,杀气内敛。
  双手捧起这口大剑,沉甸甸坠手,一股冷冰似水的寒气直直渗进骨骼。
  一搭手,蓝廷瑞便知这剑绝非凡品。
  仔细审量,这剑鞘光泽幽幽,贴手滑爽,与一般铜木合制的剑鞘相比,别有一番神韵,当是大师手笔。
  从剑鞘、剑格等外形看,这剑长而重,剑身宽阔,是大将所用的大剑,厚重威猛,宜持之冲锋陷阵大砍大杀,却不适合平常佩用作为格斗利器,然而狄黑送出此剑,其中意味,颇为深长!
  手掌握紧剑柄感觉特别舒适,剑格纹饰简朴精美,显然大剑的打造十分用心,一口剑是否打造精良,看剑格便知八九分了。
  拔剑。
  清亮悠长的颤振之音连绵不断。
  剑身出鞘。
  幽幽青光悠悠滑动,在空中划出一钩闪亮弧线!
  好剑,百炼钢锻造的稀世利剑!非大师不能造此神兵也!
  见多识广的蓝廷瑞暗赞。
  但是手握利器,何去何从,蓝廷瑞仍然难以决断,犹豫再三,无法定案。
  汉中这十万之众,铁了心要造反到底的人不少,他如果反正就抚,很明显的要沾上些血腥,这个决心不好下啊!
  ——————————————————————
  2005。10。17发布


第二章 金州碧血多 祥云春光媚
  雾笼重城。
  半夜时分开始起雾,到黎明时分,薄雾水气如同轻纱一般弥漫。
  汉江一片模糊,坚固城池依然沉睡,黑暗中只有城头雉堞偶尔晃动稀疏模糊的灯影。

  鄢本恕仍然保持着当年做盐工时闻鸡即起的好习惯,很早就起身了。
  黎明换防,鄢本恕照例在这时候开始巡城,尤其是近来西北幕府大兵压境,为了加强汉中府城的防御,又抽调了相当兵力西去,兴安州兵力已经变得较为空虚,有点捉襟见肘的意思,他就更是不敢稍有懈怠了。
  照亮道路的灯火在兴安州城大街上蜿蜒而行,大队的持矛甲士和刀斧手、藤牌手、弓箭手,几百人簇拥着高骑在马上的鄢本恕,向西城门赶去,靴声橐橐,兵甲铿锵,蹄铁铮铮。
  鄢本恕前后还有数骑,包括他的亲信将领和卫士随行。
  队伍行进,转过街角,城内也弥漫着一片稀薄的雾气。
  骑在马上的鄢本恕无意中向上瞥了一眼,在大街两旁的屋顶上,屋脊后闪现出几点暗芒,那是金铁之类的物体在远近灯火映照下的幽暗反光。
  刺客!
  这一瞬间,鄢本恕犹如三九隆冬冰水浇头,寒意沁入骨髓。
  鄢本恕久经沙场,什么偷袭、设伏、诱敌、暗袭、逆袭的战术都经历过,屋脊上的反光意味着什么,他清楚得很,那十有八九是兵刃之类的反光。
  正要下令应变的刹那,眼前亮光突兀闪过,耀眼夺目,所有人都本能的闭上眼睛。
  一枝三棱羽箭就在这瞬间,闪电般自上而下射入鄢本恕的前胸,其力量沉雄之极,箭镞贯背,自后透出,身披的鱼鳞铁甲仿佛没有任何的阻拦防身作用。
  又是两支利箭倏然接踵杀到,一箭取咽喉,一箭取眉心,显然是确保致命的无情绝杀!
  惨叫半声,鄢本恕睁大失神的眼睛,从马上仰面栽倒,后脑勺碰在地上,发出低沉的闷响。
  嗖!嗖嗖!嗖嗖嗖!
  令人心胆俱寒的箭啸这时才密集的响彻长街,宛如雨打残荷,连绵不断。
  矢如飞虻!
  稍顷,杀戮已告结束,长街上十几个火球仍然在燃烧,已经没有站着的人。
  濒死的伤号痛苦的呻吟,令人毛骨悚然。
  大街两旁的屋顶上,数十个手持强弓背负箭囊的黑衣蒙面人,居高临下无声无息的审视着大街上死伤累累的战果,对伤者的惨号无动于衷。
  其中几个黑衣人手上还持着好几张巨大的神臂肩射弩,弩机在手,羽箭在弦,弓弦绷紧,杀气浓重,弥漫长街。
  神臂肩射弩是皇朝官军的一等制式强弩,射远三百五十步,非勇力之士难以使用,在近距离击发,足以将身披重甲手持普通铁叶盾的一名壮汉连盾一起彻底穿透,想必就是这样的强弩在刹那间射出了致命一箭,让鄢本恕一命归西。

  就在长街伏击发生的同时,兴安州的南门也成了箭矢横飞血腥遍地的杀戮战场。
  薄雾逐渐散开,城门换防渐近尾声,但还没有完全结束。
  两队弓弩手整装从两个方向向着南城门开进,几乎是同一时间接近城门。
  “口令!飞鹰!”
  驻守南门的守城士兵刚换防上岗,忙于重新布防,注意力全放在城外,这时才发觉有两队弓弩手在换防的短短间隙内,在没有什么人注意的情形下,逼近到城门处。
  似乎不太对劲,于是大声喝问口令,一则示警同伴,二则区分敌我。
  “盐巴——!去死吧!”
  口令正确无误,守城士兵崩紧的心弦松弛下来,然而紧跟着的一句叱喝让许多士兵为之一愣。
  小型的军用擘张弩,杀伤力不如蹶张硬弩,更不如神臂扃射弩,用箭也不甚长,但是速度也极快,话声未落,数点暗芒已如寒鸦夜集,呼拉拉倾泻而出,落在了守城士兵身上。
  几个喝问口令的守城士兵瞬间后退了一步,用手捂住伤口。
  一个喉头发出沉闷的声音,仰天栽倒,他已被一箭射中咽喉,眼见不能活了;另外一个被射穿前胸,一个被射中肩膀。
  紧接着又是飕飕几声,另外几个惊呆了的守军士兵未及反应,身上亦各中一箭,弩的力量终归是比一般的弓要大,又是在很近的距离发射,因此他们的身子都向后载倒,甚至是向后滑行一两步栽倒在地上,鲜红的血沿着箭镞上的血槽喷射出来。
  箭矢横飞,火球四掷,白刃相交,转瞬间,南门陷入火海,一片混乱。

  城内这时已经火头四起,到处腾起滚滚浓烟。
  “呜呜”,城外号角吹响!
  “咚咚咚”,战鼓擂动!
  大地震颤,慑人的呼啸响彻在黎明时刻的汉江之畔,强悍冷峻的气息直扑兴安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