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帝国龙旗大纛和“张”字主帅大纛之下,内披鱼鳞甲,外系猩猩毡斗篷的延绥老将杜文焕,骑在一匹高大的青骢马上,丈八长漆枪则挂在鞍前,他身材本就高大,加上一脸边塞风霜吹袭的痕迹,五十余岁的老将,面容有如斧凿刀砍,坚毅沧桑,老当益壮,此时杜文焕默然不语,肃杀之气引而不发;
  而延绥巡抚张宸极的坐骑则是一匹雄健的黄骠,他身上也披鱼鳞甲,斜罩火红战袍,佩绣春刀,携有角弓两张,装满箭矢的牛皮箭壶闪烁着幽冷的寒芒。
  不要以为张宸极是科举出身的儒学进士,就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注:譬如明代有名的一些文臣,如韩雍、项忠、马文升、白圭、王越、余子俊、杨一清、王守仁、谭纶、王崇古、方逢时、卢象升、袁崇焕等人都是科举进士出身,但都颇通骑射及兵略,以战阵军功显名于当时后世)
  儒家祖师爷孔子传门下弟子‘六艺’,后世真正信奉孔孟之道的真儒,都不会偏废‘射’、‘御’两艺,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理想是从修身开始做起,循序渐进而达至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而‘六艺’便是儒者修身的基础,儒者不习骑射,是谓假儒也。只是如今人心不古,人皆以功利为尚,一心攻八股以博取一官半职的儒生多半对府州县儒学舍的骑射功课虚应故事,以至箭垛远不过五十步,且大如照壁,射之鲜无不中者,如此的公开作弊,人们却习以为常,世风浇薄如此也。
  但即便举世皆浊,也仍然有不少的儒生能勉强在修身上向儒家先贤看齐,在骑射上很下过一番苦功,亦能厮杀争胜于疆场,才兼文武。张宸极就是这样,他本身在未考中进士之前,在儒学舍箭社中便能开得硬弓,射得好箭,这几年在延绥镇养士练兵,弓马骑射也没少练,虽然未必能让他百人敌、千人敌,但厮杀征战于疆场倒也绰绰有余。
  今日张宸极虽然还是坐镇车垒,以阻敌锋,但也作好了拼命死战的准备。
  车垒外,准备决战的延绥骁骑已经驰出阵前立定,静候上命。
  远处隐隐闷雷传来,越来越近,渐渐的整个雪原大地都在颤动。
  众人均不由自主的向声音的来处望去。
  转瞬间,刀尖上牡丹盛放,霹雳下蔷薇摇曳,火凤翱翔,黑龙飞腾,鲜明的旌旗雀尾翻飞,无数骑士践雪踏泥,滚滚而来。
  长漆枪高高树起,如密集的森林;雪亮的军刀在阴郁的天色里流转着刺骨的阴冷;如雷的蹄声震耳欲聋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杜文焕呼哨一声,脚下轻磕马腹,驱马疾驰,率兵出垒,骑兵阵如山压上,似山洪暴发,自车垒前的坡顶顷泄下来。
  奔驰在前方的雷瑾长啸一声,声震雪原,上身前倾,马驰如飞,两翼护卫骑的两个曲共两百骑骤然加速超前,在如雷般的蹄声中,自然的在雷瑾身前排成三角锥形的骑兵冲击阵形。事实上,至少还有三部三千护卫骑紧随在雷瑾身前身后,这是西北幕府一干臣僚的死命令,他们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督大人身先士卒的脾性无论再怎么劝谏都很难有根本改观,因此为了西北幕府的长远大计,只有规定护卫亲军在战场上得时刻紧随都督大人左右,虽都督大人之令亦可不必听从,一切以都督大人的安危为重。
  从两翼前伸的护卫骑兵已经张弓发箭,狼牙利箭带着嗜血的呼啸扑向敌群。
  这些骑兵是平虏轻骑中的精锐射手,其中一部分骑士的箭术相当于塞外蒙古人的“射雕手”,养精蓄锐之后能够在最初的十息里,用连珠箭法一次射出十五箭以上的快箭,且箭箭中的;
  而一般的骑射好手在飞驰颠簸的战马上,二十息(相当于一分钟)射出箭无虚发的六七箭,只能算是护卫亲军及格的一般水平,差强人意,只有达到二十息射出十箭以上的水平才能算作良等,二十息射十五箭以上算优等,至于在最初十息射出十五箭以上则是超等射手,其数量从来都不会多,而且射出这样密集的快箭,还要远、准、狠兼具,就是超等射手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射出这样的连珠箭,射过这样一轮,往往就会有短暂的状态下降,再射只能二十息射出十箭左右,然后状态逐渐回升可达到优等射手二十息射十五箭以上的水准。
  而在骑兵战术中,使用弓箭在近战肉搏之前,先在远距射伤射杀敌方尽可能多的人,再接敌近战是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在冲击结阵固守或者以车垒为依托的敌军之时。
  箭矢在空中相互对射,如暴雨般横扫敌阵,这种对射平虏军仍然占据了上风,一如昨日。
  人仰马翻,蹄声雷动。
  当轻骑射手放缓马速闪开中路,让重甲骑兵突前时,两道铁流几乎就是在那瞬间,就猛然对冲在了一起,刹那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人丛中,狂吼之声如同炸雷,随着每一声狂吼,刀光闪闪,枪影呼呼,不时有骑士被挑落,被扫落,被劈落
  转瞬之间,已经是血肉屠场。
  全速冲刺,雷瑾率领的护卫骑如同一口利刃切入突前的延绥骁骑中间。
  突击!
  突击!
  奋勇而不停歇的突进,直到穿透敌阵才能算一个回合结束。
  平虏铁骑两翼的突击前锋如同斧凿一般,楔入突进,霹雳蔷薇军旗和黑龙军旗已经迅速冲杀到延绥骁骑的两翼深处,其势如潮,锐不可当;
  而精锐轻骑则跟在后面不停地放箭,部分押后的重甲骑士甚至拔出马刀冲入敌阵左劈右砍。
  经过昨日的恶战,本来就信心有所动摇的延绥骁骑斗志已经受挫,面临如此猛锐的突击,其阵脚开始松动。
  杜文焕亲自统领的骑兵,主要是以其亲兵为骨干,还能勉强支撑;而两翼面对近卫军团与黑龙军团的冲击,受到极大的压力,已经开始溃散后退。
  两翼战斗意志的动摇,迅速扩散到中央正面,整个突击骑兵阵都开始后退,向车垒退却,局势危殆。
  杜文焕眼看情势不妙,怒吼一声,满脸通红,一气之下抓下头盔掼到地下,大喝一声:“跟我杀!”
  话音未落,杜文焕挺枪跃马匹马冲阵,长漆枪左右扫荡,所向披靡,至少有十几个平虏骑兵被他扫落马下。
  杜文焕宝刀未老的勇猛剽悍,激发了延绥骑兵决死的勇气,只犹豫了片刻不到,就狂呼大叫着冲了上去,与平虏军骑士们展开激烈搏斗。
  败退因为怯战,一旦延绥骁骑恢复了自信,重整旗鼓,立刻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立刻让中央突破的雷瑾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金戈铁马,枪林箭雨,三军鼓动,白刃横空,死战不退,血溅沙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蹄声翻腾如潮,利箭破风尖啸,数万人舍死忘生的呐喊,这是沸腾的杀戮战场!
  “呜”!
  厉啸声中,一支狼牙箭闪电般射来,从一个骑士身上穿胸而过,透背而出,带着一大蓬血花,劲道凶厉无比。
  冷哼一声,雷瑾手中浑铁长槊微微上挑,拨开几支射来的冷箭,顺手挑落一个延绥骑士,厉声喝道:“还不给我杀了那厮?”
  雷瑾说的是延绥骁骑中的一名神射手。
  话音刚落,弦声如霹雳,箭发如流星,左右护卫骑的快箭至少有十支箭落在了那策马退走的骑士身上,瞬间的攒射,连人带马都射成了刺猬,血水犹如泉喷。
  雷瑾这时左手反手挥刀,刀光在空中诡异的扭曲分张,掠过两名延绥骑兵的咽喉,当咽喉上的血线从隐到显扩张崩裂,血花四溅,两名延绥骑兵轰然坠落马下,瞬间被狂飙而过的马群践踏得不成人形。
  而这时雷瑾已经随着护卫骑的突击阵形冲出了十几丈远,虽然护卫骑众多,雷瑾仍然在混战中,被对方一名骑士觑空在后背上狠捣了一记狼牙棒,虽然雷瑾及时卸力,又仗着身上鱼鳞甲和内衬网甲的坚固,没有弄得筋断骨折血肉模糊,但这势大力沉的一棒也足让雷瑾眼前发黑。这战场上的一刀一枪,都讲究凶狠凌厉简单实用,稍微的迟疑可能就是永决,许多武技不一定用得上。
  幸好,护卫骑轮番担任冲击箭头,每个人、每匹马都有稍微喘气的工夫,而在前突击的箭头人物则往往猛锐凶悍,让敌人难以招架,雷瑾知道自己这会儿暂时不能冲击在前,现在是得稍微改变一下战法了。
  一声狂啸,在雷瑾右前方正好冲出一名勇猛的延绥骑士,手持一杆长漆枪,枪尖前指,微微颤震,隐挟风雷,正向突击骑阵狂冲硬闯,在这骑士左右还有十几个剽悍的延绥骑士也一同凶悍地冲杀过来。
  怪异的一声呼哨,雷瑾右手刹那间已经摘下三石的军弓,以左手挟四箭,大拇指勾弦,拉满,在瞬间连发四箭,这是左右开弓的少见射术,在马上就更难了。
  血花激射,四支箭射倒了两人两马,就在这瞬间,两头凶猛狰狞的番獒突然贴地窜出,狂吼声中,爪牙齐下,置那两名被战马压住身子一时挣扎不出的延绥骑兵于死地。
  转眼之间,随着雷瑾和其他护卫的一轮密集箭雨,完全粉碎了这一波敌方意欲穿透扰乱突击阵形的意图。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下一刻又是另一番血肉横飞的情景了。
  调顺了气机的雷瑾,重新大呼酣斗,手中浑铁长槊如毒龙般翻腾,扎、刺、扫、荡
  平虏军和延绥军,骑兵冲锋的战法其实大同小异,都是力求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侧翼迂回,连续突击。
  不外乎先用骑兵冲击突前敌军的中间部,直接快速穿透敌阵,再或左或右包抄,反复冲杀,目的是要把敌阵冲击得七零八落人仰马翻,尔后趁乱消灭敌人。
  因此面对面硬拼恶斗的决战,最终胜负只取决于双方战场调遣是否合理、小团队配合的熟练程度、以及各种军械的完备等等,与谋略没有太大关联。目前为止,双方各有优势,平虏军在骑兵上稍稍占了一点不太明显的上风,但仅是骑兵对骑兵而言。
  延绥军阵后的步兵车垒一直在用弓弩铳炮支援自己的骑兵,而延绥骁骑也经常退到车垒之后,引诱平虏铁骑追击,从而让车垒有机会发扬其凌厉凶猛的炮火和箭雨,然后再骑兵突出迅猛冲杀一阵,如此反复的冲杀。
  但是,这一点也一直让居中调遣的张宸极心有疑问,丝毫不敢大意——如果平虏军只懂得强攻硬打的话,根本就不足为惧了。张宸极绝对不相信雷瑾就只有硬攻这一招,或者说他还没有想明白,平虏军恋战不去是何道理?就算想进攻榆林,至少可以绕道,有必要把平虏军的骑兵精锐消耗在这里,消耗在无望的进攻当中吗?但是又不象是还有伏兵的样子,延绥镇的谍探已经打探清楚,西北幕府几乎是精锐尽出,青海蒙古部、吐蕃诸部、喇嘛僧兵都已进军乌斯藏,西宁军团、突骑军团西调受敦煌行营节制,而西宁行营、苍狼军团、白虎军团也还在四川征战,雷瑾手里再没有什么多余的兵力可以调用,而且即便能调用一些兵力,如今怕也远水解不了近渴,来不及了。
  战鼓隆隆,再一轮冲锋绞杀又开始了。
  这一次,雷瑾率领的护卫亲军与近卫军团换了位,近卫军团挪移到中路,与护卫亲军第二军团合力主攻中路,而护卫亲军第一军团加火凤军团则主攻右翼,黑龙军团仍然在左翼策应。
  杀得性起的温度,浑身浴血,狰狞凶狠地狂笑一声,率领着两个军团的骑兵迅猛突进,手中劫余刀宛如雷电,释放出一道又一道美丽刺目的血花,所向披靡——
  锋利的刀,高高举起,电光一闪,挡路的延绥骑士便一刀两段,血雨四溅!
  所有的骑士都在狠命拼杀,亡命相搏,状若疯虎,死斗不退。
  厉啸
  人头飞抛
  强壮的身体颓然倒下
  每一个骑士身上都染满鲜血,敌人的,自己的,袍泽的,战马的,军犬的,刀与枪的锋刃上,新鲜的血,凝固的血早已经混在一起,血迹斑斑,杀气冲宵!
  此时,从北面远处传来阵阵闷雷般的响声,明显是大队骑兵奔驰而来发出的声音。
  激战中的人们闻声都不免心中一冷——这是谁的援军?
  瞬间,无数骑士滚滚而来,蹄声震耳欲聋,延绥军阵中发出欢呼,士气陡盛。
  那火红战旗上绣着一个大大的“曹”!
  平虏军里面可没有姓曹的知名将领,而延绥军里面倒有两位知名将领,而且还是叔侄关系,曹文诏和曹变蛟,都是知名悍将,人称大曹和小曹。
  而延绥老将杜文焕素来以凶悍好斗,心狠手辣著称,因此也特别欣赏小曹将军曹变蛟的凶悍骁勇。
  而曹文诏眼下正据守庆阳府,此时来的定然是曹变蛟无疑,勇猛骁悍的小曹将军率军来援,怎不让延绥军士气大振?
  本方援军马如龙,人似虎,延绥军的反击顿时更为凌厉。
  不过,平虏军的骑士们也是见过大场面的,虽然气势受挫,但并不怎么慌乱,阵形依然严整,进退依然有章有法,号角呜呜,激战更酣。
  然而,生力军的加入仍然大大改变了战场情势,曹变蛟率领的骑兵虽然只有五千,却迅速主宰了战场的情势,雷瑾见势不利,不得不下令众军且战且退,向后方营寨退却,虽败而不乱,仍井然有序。
  曹变蛟与杜文焕合兵追击,但平虏军显然预有部署,除了在积雪下埋设了铁蒺藜外,还有地雷,在损失了两百多骑士之后,杜文焕见平虏军阵容严整,又事先有所布置,不得不下令全军停止追击,待明日再战。
  能够令平虏军两日之内,连遭两次不小的挫败,也适足让延绥镇诸人骄傲了,而且今日还是逆转败势,击退平虏军,虽则并未让不可一世的平虏军以惨败收场,但却大大激励了延绥全军士气,明日若再战,也当可无忧了。
  ——————
  2005。12。27发布


第五章 榆林塞
  一早,天上洒落的雪粒已经有了点雪花的模样,天色虽然越加阴郁,延绥镇诸将却是信心满满——
  昨日在阵脚松动即将崩溃之时,眼看败退已成定局的形势之下,居然还能逆转颓势,甚至最终击退平虏军,人力乎?天意乎?不管怎么说,得上天之庇佑,百事可为矣!
  唯有张宸极难以释怀,他总觉得这其中有些疑点难以索解,而且就算雷瑾自领的这一路兵马败绩无功,延绥一军就能高枕无忧吗?
  庆阳府、延安府能顶得住西北铁骑吗?
  拼消耗,以延绥之贫瘠,区区一隅,就算能得到有力人士的大力支援,能拼得过人强马壮蓄积丰饶的西北幕府吗?
  一旦四川大事底定,十几万久经征战的精锐步骑陆续北调,以狄黑对延绥镇的熟悉和影响,这战怎么打下去,还真是个疑难也!
  虽然如此,但张宸极不想扫了大家的兴头,而杜文焕、曹变蛟初得胜势,都主张乘胜反攻,彻底打掉平虏军的骄横不可一世的气焰,不要小瞧了天下英雄。
  饱餐战饭之后,结阵而驱,旌旗招展,延绥骁骑,直薄敌营。
  然而情形颇为蹊跷,平虏军营地军帐罗列,炊烟袅袅,战旗猎猎,却除了沿途部署的陷阱、窝弩、地雷、铁蒺藜之外,连半个斥候游骑的影子都不见,也不见有骑兵出营迎敌。
  号角长鸣,曹变蛟一马当先,率领延绥骁骑潮水般冲锋,攻上平虏军驻扎的营地,片刻之间便踏破了平虏军营地布设在外围的鹿砦,闯入军帐密布的营地中。
  然而,所有的骑士都愣住了,呐喊、怒吼、喊杀声骤然冻结,呈现出一片可怕的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