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线索吸引‘灰鹰’潜踪匿迹,追踪而去,但对方似与军方交情深厚。 出入的都是兵卒把守的军营。 这却是‘灰鹰’ 多次追踪也无法接近的。
  军营里有什么?弥勒教到底在军营里干什么呢?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地内幕?
  ‘榆林镇’和‘延绥镇’作为边关军镇,辖地内干旱少雨。 风沙较多,一般只有河流湖泊沿岸,水肥较为充裕,相对适于耕种,比如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清水河、皇甫川、孤山川等河谷地带,再就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处湖泊了,上古之时“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牛羊塞道”地景象,近世虽然遗存不多,倒也还能剩下一些儿,河川谷地还是比较肥沃的。
  按说,这一带边塞,盐池有食盐,地底有石炭、石油、铁矿、瓷土等矿脉,田地山林有杂粮、稻谷、油料、果子、羊肉、绒毛、皮张、药材、鱼类等大宗出产,毛纺、地毯、皮衣、柳编等等也久负盛名,民间所谓地“三边地方有三宝,碱盐皮毛甜干草”之说,也并非虚言。 弥勒教如果是想在西北贩卖私盐弄些进项,定边的盐湖出盐颇丰,花马池、滥泥池、苟池等地,亦皆为盐池,都应该是他们着力打点疏通的关节;又或者私下贩卖点其他商货,药材、皮毛之类也算正常;再不就是想办法买下大片土地,经营农庄牧场也行。
  但是,灰鹰几番侦伺追踪,却发现疑似弥勒教的那些人,根本就是不事生产,而且与西北幕府的驻防军队走得极近,这怎么看怎么觉着不对劲。
  灰鹰当然知道,西北方面与西南的弥勒教有私下的协议,李大礼一系的西南弥勒教,一直都避免在陕西、四川等西北幕府的腹地大力传教,最近几年的重心都放在西域和云南、缅邦甸。 那么,在榆林塞为什么会有弥勒教中人频繁出没?而且他们与戍守边军还关系密切?
  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实情?
  这正是‘灰鹰’心中未解的谜,然而风雪将给叶落地追踪盯梢带来很大困难。 虽然风雪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掩护他的暗中行动。
  要不要为此冒险,趁着风雪天气抵近观察?
  这是一个问题!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灰鹰内里裹着羊皮袄狼皮裤,外套羊毛毡斗篷,藏在雪窝里窥视着外面的动静。
  这里是神木县附近的一处大湖,人称神湖的‘红碱淖’,是风沙肆虐的榆林塞最大的奇迹之一。
  这里夏秋时节。 湖上水光粼粼,渔舟唱晚。 岸边绿草如茵,牛羊健壮,原野丰饶,五谷丰登;冬深之季,却是大雪纷飞,湖面冰封,银装素裹。 北国风光。
  而灰鹰所注意地便是湖岸边的一处营地,那湖边驻扎地军队极为精锐,应该是西北幕府某支野战军团的人马,只是他没有看到任何认军旗,也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一支西北劲旅。
  隆隆的蹄声隐隐在地底传来,藏身雪窝的灰鹰立刻感觉到了,心中一喜,有大队人马来了。 或者可以看出一点端倪,离这大概还有二三十里远。
  伏在雪窝里宛如死人,灰鹰静静的守侯。
  蹄声近了,近了
  灰鹰甚至看到了龙旗大、认军旗——嗯,金刀牡丹旗,不。不对,血牡丹是绣在黑色盾面上的,这应该是,护卫亲军第一军团!
  是平虏侯吗?
  榆林塞能有什么事情,是重要到平虏侯需要亲自处置的?
  倏然,一波极度阴寒地感觉,犹如潮水一般袭上心头。
  然后,灰鹰看到了那个人。
  没错,是平虏侯,是长老们详细形容过的那个人。 幽邃深沉冷酷凌厉的目光。 那种霸道无比重如山岳一般的压迫感
  等等,压迫感?
  灰鹰反应过来的时候。 深沉的黑暗已然降临。
  雪窝崩塌,眼前一黑,一只手已然鬼魅一般穿透雪层,重重的击中灰鹰的后脑,他彻底地昏死了过去。
  骑在黄骠上轻驰而进的雷瑾,微微一笑,倏然将如同涟漪一般波荡到远处的念力感应收敛回来,再度的变得死寂沉潜,犹如深渊大地一般。
  马蹄踏雪,雷瑾一行入营之时,中军早已置酒以待。
  相当宽敞的军帐中,厚实的毡毯上,四列矮桌一字儿排开,已经摆布了酒食。
  军中并没那么多讲究,不外乎就是大盘盛着地手扒羊肉、烤全羊、炒米、奶酪、奶嚼口、奶豆腐、烤饼、蒸饼之类;大盆装着胡萝卜白菜炖牛肉,玉米土豆浓汤;食盐、蒜泥、秋油(酱油)、陈醋、胡椒各样调味小碗任意取用。
  毛毡地毯上盘膝就坐的只有二三十人,都很年青,有的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而已。
  其中大约一半是汉人;另外一半则深目高鼻,迥然不类中土之人。
  汉人,都是从雷瑾从弥勒教接收得到的那两批后备新人中,经过长期淘汰选拔出来的菁华人物。 雷瑾总共从北方弥勒教的山西秘窟中得到将近一千六百多人,都是弥勒教从小栽培调教的后备力量;后来的江南之行,又从南方弥勒教的秘密香堂中收编了两千多后备新人,这前后接收的三千多人都交给了玉灵姑、冯烛幽等一干投效于平虏侯府地前弥勒教地天师、大法师们统领管辖,严加操练。 这批人,由于是弥勒教四处搜寻,从小就开始栽培作育的年青新锐,文事武备各方面地成就都相当不俗,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批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大弥勒教’的认同相当高。 而在这几千弥勒教新血中脱颖而出的菁英人物,将在不久之后正式任命为‘香主’。
  而那些深目高鼻发色各异的异域色目胡人,原本都是从人贩子手中买来的奴隶,女皇阿罗斯,萨非伊朗,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以及其他西域国度的奴隶,都有不少。 雷瑾看重的,除了他们地相貌。 当然还有他们的心性和过人的体格天赋。 说白了,这一部分经过层层遴选,一早就预定编入‘大弥勒教’的色目奴隶,也只有少量最强悍者才能在雷瑾秘密筹组的‘大弥勒教’中找到他们自己将来的位置,脱颖而出。 这部分来自异域的奴隶,因为文化种族上地差异太大,其实并不能很好的领会理解他们学习地中土武技。 弥勒教传承的两大上乘心法源流。 无论是‘明王诀’,还是‘弥勒转生诀’。 都相当的精深玄妙,即使是入门筑基的心法,也都不是这些个奴隶们在一两年的短时间内,就能够领会掌握的。 不过这也不要紧,他们除了弥勒教的基本心法,同时还兼修了‘铁砂掌’、‘千斤闸’、‘少林金钟罩’等等外壮硬功和桩功,旁及弹腿、地趟十八跌等拳棍刀枪暗器技法。 乃至刀箭骑射之技、扭打摔跤之法、分筋错骨之术地掌握;这些相对粗浅的外壮功法和相对简单的拳脚兵刃招式,知晓练法之后都很容易上手,且不需要太多的领会理解,只需要依样画葫芦的打熬筋骨,坚持苦练就能有所成就,最是适合这些来自西域异国的奴隶了。 这些番邦奴隶体格强壮,经过几年的严厉操练,依仗他们现下已经掌握的武技和其他本领。 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也能应付一气了。 至于能不能在残酷争斗中活下去,那还得看他们以后各自地运气。
  中军帐的这些新手菁英,将是未来‘大弥勒教’中下层的核心头目,直接由雷瑾掌控。
  雷瑾此来,就是检阅他们的实力和本领,并将他们陆续派往西域各地——‘大弥勒教’的教务已经在运转。 迫切需要更多的人去填补空缺,开辟香堂,吸收信徒。
  而作为‘大弥勒教’中下层核心头目,雷瑾还需要给他们种入‘邪种’或者‘邪蛊’——虽然‘弥勒教’传统上就有派出监视者和裁决者以震慑某些外派法师、香主地做法,但‘大弥勒教’毕竟只是初创,如果因为内部叛变而导致什么大纰漏,将是对教务开展的沉重打击,眼近几年是难以承受的,必须事先加以防范,不容有失。 强行种入‘邪种’或‘邪蛊’潜移默化。 可以更进一步降低内部叛变的可能。
  自从雷瑾彻底掌握了‘邪种’和‘邪蛊’的奥秘之后。 已经在不少人身上实际运用,次数还相当之多。 他对‘邪种’、‘邪蛊’的优劣长短。 经过不断的实践运用,认识已经相当深入。 他当然知道此类邪异之术,总有诸多的限制,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对谁都可以施展这种超越常人想象的‘邪术’,更不是万事万灵,无效、失效甚至反噬地危险都是存在地。
  邪种、邪蛊也好,惑心术、媚惑术也好,但凡是致力于心灵元神的各类神通法门、旁门异术,对上那些将心灵元神锻炼得非常坚凝非常纯粹地修士武者,对上某些上乘心法的修行者,效果无疑都会大打折扣。 譬如,侯府夫人孙雨晴本身的武技,只能算是过得去,但由于她修练过玄门度劫秘法——孙氏“天碧罗衣”,成就不俗,而这一门师承自葛仙翁的秘法,在守护精气神三宝不失方面独具玄妙,就是“峨眉七绝”中的上乘释、道心法,在这方面也是大大不如。
  雷瑾之所以敢于对栖云凝清等几位出身峨眉的妾室下手种入‘邪种’,首要原因当然是她们四位对雷瑾没有恶感,信任有时侯就是最好的“毒药”。 对雷瑾根本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她们,抵抗雷瑾元神潜袭的能力,便也几乎等同于零,深悉‘峨眉七绝’底细的雷瑾乘机出手,哪里还有不手到擒来的道理?
  而孙雨晴就完全不同了,两人虽名为夫妻,却是常常针锋相对。 彼此并不信任对方,在这种情形下,雷瑾倒是并非全然束手无策,他仍然可以选择强行种入‘邪种’;但孙雨晴身怀‘天碧罗衣’这种玄门度劫心法,且修为不俗,若是雷瑾冒然种入‘邪种’,遭到‘天碧罗衣’本能抵抗的可能很大,那么遭到精神反噬的危险也就实在太大了,值不值得为此冒险种入‘邪种’就需仔细权衡,至于不着痕迹的种入‘邪种’、‘邪蛊’。 根本就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去想地事情,除非雷瑾的修为可以强大到完全无视‘反噬’危险的程度,否则他是不可能在孙雨晴身上冒这个险的,得与失根本不相称嘛。
  话又说回来,早已预定为‘大弥勒教’中下层核心头目的这些年青人,并不具备反噬雷瑾的实力和可能,他们的底细雷瑾非常清楚。 所以种入‘邪种’,强力地影响他们地潜意识。 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地,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困难。
  在一干‘大弥勒教’高层的簇拥下,身为‘大弥勒教’首任‘大尊者’的雷瑾,在‘红碱淖’湖畔停留了三天,检阅了一干新提拔上来的年青‘香主’的实力,分派了职司,交办下‘教务’。 完成了此行要办的一些事情,这才转向下一处目的地——塞北草原地北方,西北幕府控制之下与蒙古外喀尔喀万户接壤的岭北草原,那里还有雷瑾派出去历练的一队人马,确切的说是雷瑾的‘门徒弟子’,一队‘喇嘛僧兵’。
  雷瑾身上挂的差遣头衔和尊号很多,其中 ‘弘教护法西天至善金刚普应大光明活佛’,是最有名无实的一项尊号。 虽然当年青海安多地方各喇嘛寺院敬赠了这个活佛尊号。 说什么雷瑾是秘宗法王下凡,尘世现身,法力无边,富佑万民,是“弘教护法西天至善金刚普应大光明活佛”转世化身,但这些好听的名号。 当不得吃,当不得穿,不过是个虚名。
  雷瑾堂堂帝国侯爵,方面大员,自然不屑于跟青海、康巴那边地喇嘛抢那些吐蕃、蒙古信众,除了建个铜殿意思一下之外,也没有别的举措,既无僧院,也没有住持,更不吸纳门徒信众。 所谓的‘大光明活佛’不过是空架子而已;就雷瑾起初的想法。 南谷子的‘广成道’、西洋耶酥会教士、又或者峨眉僧道、落日庵的传道传教,只要不是在西北幕府地腹地闹得太出格。 他都是乐见其成,不但不会阻挠,甚至还会相机提供一些方便;即使是在雷瑾动了心思,意图利用从弥勒教拉出来的那一部分人,另立一个‘弥勒教’之时,也未想过利用他本身的‘大光明活佛’尊号。
  但是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当‘大弥勒教’的设想瓜落蒂熟之时,雷瑾也开始设想——如果能够利用起‘至善金刚’、‘大光明活佛’的名头,说不定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
  于是,雷瑾几个月前,打出了‘大光明活佛’的招牌,不但相继建起了几座宏大的‘大光明寺’,还开始大肆招收包括汉人、吐蕃人、蒙古人、畏兀儿、哈萨克回回在内地各族‘有根器’之人作为门徒弟子。 他‘大光明活佛’嘛,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当然都是不论门徒弟子是何种族,皆有教无类地了。 反正不分族类,雷瑾一律以灌顶加持的名义,在那些门徒弟子身上练习‘邪宗’上乘秘法,熟悉植入‘邪种’地诸般不同手法,不知道此举算不算得遵循了圣人教诲‘有教无类’呢?他甚至还与软禁在成都多年的鞑靼草原‘大日活佛’苏达那木以及‘大鹏王’哈斯巴根两位‘阶下囚’达成了妥协,由苏达那木出任‘大光明寺’的住持,掌管僧院日常事务;而‘大鹏王’哈斯巴根则出任僧院山门护法,并负责操练寺院僧兵;至于雷瑾则几乎又当上了甩手掌柜。
  雷瑾甚至还以平虏侯‘家庙’的形式,编伍了家庙僧兵,却是将西北雷氏各支、孙氏一族中的闲散子弟、家生仆人编作一旅,对外宣称是家庙的守卫,其实家庙僧兵在特定的时候,未尝就不是一支可用的力量;
  数月之前,‘大光明寺’的喇嘛僧兵结队出塞历练,雷瑾借着这次巡边,打算顺便对惨遭自己蹂躏的‘门徒’们,再来一次集中检阅——大光明寺,作为雷瑾‘大光明活佛’名下挂羊头卖狗肉的佛陀密宗僧院,必然要配合西北幕府的西征大计,将其教务向西域拓展,吸纳信徒皈依。 而武力虽然不是万应万灵,却也是不可缺少的后盾,正所谓种种神通虽然只是佛门小道,却也可以辅佐佛陀大法发扬光大,所以担负着传法重任的‘门徒’,必要的武力和‘神通’也是要具备的。
  总之,这个教主,无论是‘大弥勒教’的‘大尊者’,还是‘大光明活佛’,一旦可以为己所用,雷瑾是绝不肯轻易撒手的!
  “世子每天都搞得象个泥猴,身上一股子怪味。 他们雷家在搞什么鬼?”
  孙雨晴一脸的不高兴,从乳娘手中接过儿子,想亲亲儿子胖嘟嘟的面颊,却被儿子身上的怪异草药味道硬生生的‘阻挡’住了这种欲望,忍不住抱怨起来——虽然她的不高兴,其中倒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她今天打马吊,居然输给了侧室夫人乌日娜的缘故。 一个草原上的蛮婆子,自然是不太懂得谦让是美德的道理了。
  雷瑾的儿女,按照雷门世家的惯例,在十岁以前是需要专门的传功元老就近照料的。 现在包括世子在内的一干儿女,年岁尚幼,所以每日不过是多次以药水洗浴、药泥敷身再加上推宫过穴、拉伸筋脉、针灸服药之类培元筑基的锻炼法门,再大点就得在传功元老督促下,每日完成‘九天殷雷诀’的筑基功课了。 平虏侯世子身上一股子药味,那正是刚刚洗去一身的药泥,余味犹在。 香水都遮盖不了的味道,自然不是那么令人愉悦的。
  一旁的夜合劝慰道,“这是雷门惯例,也都是为世子好,等一会儿味道就散了,夫人忍忍就罢了。 ”
  孙雨晴也不过就是抱怨一下罢了,这雷家的事情,雷瑾如果不发话,她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负责照料平虏侯府各房子嗣的雷氏传功元老,绝不是好糊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