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两位出身佛门释家的名门弟子,却来向出身魔道源流的平虏侯,请教道教门中金丹大道上的疑难,这真的是比较诡异之事。虽然本朝以来,儒释道三教趋于混一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难分彼此,但儒释道骨子里的理法本质还是各家各有依归,泾渭分明,但是眼下这佛家弟子向雷瑾请教丹道之术,怎么看都是有些怪异的。
  不过,别人家的事情,雷瑾也不耐烦多问就是。
  宋版的道经丹书,他确实有一些孤本善本。宋徽宗赵佶,除了雅善书画丹青,独创瘦金体之外,平生沉溺道术,其一生搜藏道书丹经甚多,在靖康之乱时,大宋宫廷的藏书有不少落入雷门世家之手,其中部分孤本、秘本、善本,雷瑾也能从家族中弄到一些,但大多数还是他自行手抄的‘写本’居多。以封七娘、伊十一娘的身份,要借阅抄写,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雷瑾当即一口应允。
  而封七娘、伊十一娘向雷瑾当面请教丹道,事先也有所准备,她们主要请教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金丹大旨——没错,就是《西游记》,而且封七娘、伊十一娘拿出来请教的还是《西游记》手抄善本。这种《西游记》当然与市面上经过书商删节窜改,纯粹当作小说话本编辑刊刻出售赚钱的通俗演义刻本(比如南都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通俗演义》)大不相同,虽然其中故事仍是唐三藏西天取佛经,出身道家门下的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先后投在门下,作为唐玄奘的弟子一路护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妖魔出没,艰难困苦,最终取经而归,成就佛果,乍一看还以为著作此书之人的立场乃是一心谤道崇佛,但《西游记》善本却完整保留了‘原本’中有的大量金丹歌诀,一字未易。不要说真正的道家玄门中人,就是对道家丹道之学有所涉猎的人,一看便知《西游记》中诸般故事都是在隐喻金丹修行中的次第和境界,非同小可,所以很多修道人是直接称其为《证道书》或《西游证道书》,而不说《西游记》,盖因其书主旨合于金丹大道也。
  有人向自己请教丹道,雷瑾此刻倒也没有敝帚自珍的心思,何况他也不是以金丹大道为修行根底,虽然钻研颇深,成就颇大,都不过是以资借鉴,假他山之石以攻玉尔,故而与人说说自家在丹道修行上的独有心得也没有什么顾忌。
  “《西游证道书》,除了暗合全真秘本《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外,又图解了《还源篇》(道教南宗经典),借俗语以演大道,其间性命源流,工程次第,火候口诀,无不详明具备,书中处处藏着暗谜,识者只有破谜而觉悟,方能证道。”雷瑾倒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指出《西游证道书》的主旨所在,又说道:“《西游证道书》真正的原著者们,已妄不可考,有人说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有人说是清和真人(尹志平),但想来必定是一位或者数位出身全真而又与全真‘为难’的道家全真大能。我怀疑乃是全真道门下某几位不为世人所知的隐士大德所著,其人距今不会超过百年,我敢肯定不是古人,此书有可能最早写成于正德年间或之后,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没有什么确凿证据。
  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其人于求真路上,有杀师灭祖心肠,乃真大丈夫也,呵呵,敢以‘谤道崇佛’之语,喻金丹证道之谜途,非常人行非常事,后学诸辈如我,惭愧啊!
  窃以为,市面《西游记通俗演义》上所谓的‘华阳洞天主人’,也绝非《西游记》原稿著者,这人或者就是将原书删校重编,并在其中糅和搀杂许多金陵土语方言的校书者,又或者世上根本就无此人,只是金陵书商谋利而假托虚构之人,所谓‘华阳洞天主人’实属子虚乌有,只是商人狡计,专为谋利尔。”
  …——————
  注:个人认为‘吴承恩’其人,几乎没可能是现代通行本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世学者出于某些个人的意图,穿凿附会,以讹传讹,乃至谬种流传,误假成真了。
  ———————
  这一说到修行上的疑难,三个人之间倒是全然没了男女之分,尊卑之别,也无门派之见,敌我之辨,立刻兴致勃勃,或问或答,深入探讨金丹之道,出口就是各种令外行人完全不知所云的丹道术语,而且越说越兴奋,一个个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的,等到几个人重新回过神来时,却已经是两个时辰都过去了。
  看看时间不早,雷瑾也就停止了丹道上的探讨,吩咐人留饭,饭后又让人备了车马将两位女宾送出门去,十分的礼遇,当然现在就放她们离开河中府也是不可能的。
  翌日,雷瑾已经将封七娘、伊十一娘来访的事情抛之脑后,继续忙他的军国大事。他现在可没有多少时间想那些,偶尔与同道探讨一下丹道是可以的,但他没时间天天沉浸其中。
  由于向南大举用兵,雷瑾虽然只是遥领军事,但需要他决断处置的公事还是很多的。
  用兵莫卧儿帝国,雷瑾主要依靠狄黑统率的‘南宁经略府’和云南方向的‘云南经略府’;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稳扎稳打,逐步挤压莫卧儿帝国,占据其地;而在西域,边疆的镇守和征伐则分别托付给了郭若弼、马启智、马锦等大将、抚臣,在‘奥斯曼突厥帝国’与‘萨非伊朗帝国’这两个方向上,短时间内将没有大战,而北边、西边在西北幕府暂时保持克制的前提下,今后数年会维持一个稳定局面,边境上可能会爆发一些小规模的突袭战、遭遇战、伏击战以及经常性的游击袭扰,但在西北向南用兵的态势下,都不会升格成大的会战。
  在此情势下,雷瑾坐镇中枢,现在盯得正紧的事项,大略以军功评定和粮草运送为主,当然其他需要深思熟虑的事项也是很多的。
  其中一件要紧的,就是督导西北相关衙门对战功、军功的评估、初审、复核与抽验、突检,前方战事连连,这战功、军功的评定不宜久拖,对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非常重要。西北的军功,向来细分为‘战功’与‘军功’,战功只授予那些在前敌直接作战的军团、部队之将士吏民,而军功则可以授予那些负责参谋、调拨、筹算、辅助、辎重等后方参战兵员或者其他有功的官吏、平民,一般的章程是‘计战功从宽,计军功从严’。当然这么多年下来,西北幕府自然有许多法令条例对战功、军功的厘清评定进行了详细规范,若是想要从中做手脚以自肥也比较难,毕竟这种事不仅有各种秘谍衙门的眼线耳目随时暗中监视,也不仅仅有军中执掌军法的‘断事官’们或明或暗的调查,军府、兵曹、监察院时不时的抽查突验,还有《告发检举条例》中若干秘密告发检举条款的威慑,‘怀仁社’儒士和‘民爵士’的随时质询,邸报公布军功名单以及‘新闻’小报的转载,天罗地网之下,只要西北各衙署官厅正常的行使其职司,其中出问题的可能是不太多的,就是有人敢于贪占他人之军功为己有也很难长时间隐瞒下去。雷瑾向来也挺注意这些,经常督导督促是必然的,命人暗中盯着也是必然的,有人要是想在这上头耍花样可不容易。
  而另外一件让雷瑾近期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的大事,就是诸般粮草军械辎重的储运调拨。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军南下莫卧儿,虽然事先多方筹措,但是时间和人手都不够,加上事先对莫卧儿帝国的雨季估计不足,大军南进之前,莫卧儿国内还没有从一场空前严重的雨季大洪灾中恢复过来,虽然这对平虏军的南进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不太坏的消息,但是莫卧儿境内受到洪灾影响,这一年的粮食收成明显歉收,饥荒是免不了的了,而平虏军在此情势下,也很难奢望以战养战,因粮于敌了,南下平虏军在粮草供应上因此陆陆续续出了许多纰漏,严重影响到南宁经略府下一步的用兵和进军。
  南下平虏军陷入饿肚子的困境,虽然起初攻城略地,颇有斩获,局面仍难以打开,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南宁经略府在大军开拔南下后不久,紧急递送军府的塘报,首先就讲某地某处缺粮严重,有的部队在当地筹粮不利,只能两顿稀粥果腹,粮食甚至维持不了三五天,南宁经略府只好命令部队后撤就食,并催促粮食前运,以接济缺粮诸部队。
  其后塘报也屡屡言及缺粮,军队吃粮困难,曾有塘报说某地有存粮数千石,派员清查则不过数百石而已。因无存粮,携带干粮亦难维持五至七日,后续开进部队甚至根本无法在临时驻地筹粮,一是当地存粮已空,二是有银子也无处买粮,只能依靠后运接济,或者移师就粮,行军极为困难。
  分途进军之南下诸部队,筹借粮食不利,有多支部队即便是喝稀粥亦难维持,作战行军已不可能。
  粮食成了大问题。
  粮草滞后于大军的行进。
  除了各部队想办法就地筹粮之外,后方征购粮食、药材,紧急南运,就成了大半年来的当务之急。
  若是西北地界,平虏军将士主食能吃上米、面,什么大米饭、糙米饭、小米干饭、高粱干饭、玉米饭、米粥、大馒头、蒸饼、锅盔、烙饼、馕饼、烤面包、面条、肉馅包子、肉夹馍、窝头等等尽有,而粉条、萝卜、胡萝卜、白菜、土豆、豆腐,牛羊猪肉什么的副食菜蔬,酱菜干菜腌泡菜,好吃好喝全都有。
  可是进军南下不久,各部曲队就连粗粮糙面都难吃上了。
  平虏军士兵每人带有干粮,炒米或者炒面,大概是十天口粮,行军时随身携带,也有带馕饼、锅盔、烙饼、干酪、牛肉干作干粮,但干粮是行军应急,根本顶不了几天吃喝。诸部在宿营地就近筹粮,有时也能弄到些谷米豆粟,自己碾磨,也能缓上一缓;有时能在当地弄到一些黑不溜秋的糖,士兵们一口馒头就一口糖的吃饭;有的部队拿盐水当菜,一口饭一口盐水,就等军粮从后面运上来接济了。
  粮食供不上,行军时掉队的士兵越来越多,路边躺着、坐着的都是,就等着后面收容队上来收容。平虏军诸部以前多在北方寒冷之地作战,南下莫卧儿作战,将士多有水土不服,生病的不少,有的甚至就剩一口气了,横扫西域的平虏军这算是病饿交困,难以继续作战了!
  那时从上到下,无论雷瑾,还是南宁经略府,每天都着急,就是这个将士吃饭问题怎么办?一天三遍的催促给养,办法也不多,也只得命令诸部队想办法就近筹粮,或者回撤就食,后方则想方设法尽快向前方运送粮食。
  莫卧儿帝国当地的土邦,事先都尽可能把当地的部落土人和粮食、牲口转移藏匿,或者毁弃、投毒,进军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平虏军只能向各地的华埠堡寨筹借粮食,勉强支应伙食,有条件就想方设法弄点肉、蛋,最好的东西就数鸡蛋、鸭蛋了,五个鸡蛋甚至可以让一个士兵顶上一天,煮熟的鸡蛋,边走边吃,简便利索,行军作战都齐活了,这也是没办法了,你要给他三斤咸肉,一斤面酱,指定也能一顿吃光。
  所谓‘金汤之固,非粟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没粮食,不要说人饿肚子,就是战马、骡子,也拉不出去,跑不动的。
  就地筹粮,在汉人华埠比较多的地方还算容易,等到继续深入敌境,很多地区就没有汉人堡寨了,就得自己筹粮。
  有一个野战骑兵军团的千骑指挥,带了全副武装的亲兵队,把当地的一群部族长老一个个都叫来,限令各部族多长时间交多少粮食,一个个包干画押,联保同坐,摆出凶狠蛮横的样子,他对部下说:对这帮龟孙子就得这样子,不然他们有的是办法推三阻四,糊弄你都不带商量的。
  还有一个‘折冲野战军团’的虎贲锐士,就是直接让手下的营兵把当地的贵族拎过来,直接说你给家里写个书信,晚饭前送来千石粮食,不然你今晚上就别回去了。
  这倒不是违反军纪,南宁经略使狄黑有言在先,大军南下,如果后方粮食供给不上,各部队可以就地打土豪吃大户,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当然对那些土豪地主也得给他们留下活命口粮,因粮于敌也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不是?
  有人的地方可以征购摊派粮食,跑光了人的地方就是逐屋搜粮,搜不到饿肚子,搜到粮食就打上个盖了关防印信的借粮条子,或者拿上几块银圆放那儿,这主要是为了‘公平交易’,不能把部下惯成‘土匪’。
  后来,南宁经略府就调遣了两个野战军团,专门设立‘征粮处’,统一征粮,统一调拨,还给了关防印信,到处贴告示。其他各部队也一律照此办理,所到之处即设立类似的‘征粮官厅’,派人与随军民夫队一起行动,与当地的贵族、部族长老打交道,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乱征乱派。
  就这样,就地统一征上来的那点粮食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大军所到之处物价飞涨,有的地方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筹粮是头号大事,不能让将士吃饱,也得弄个半饱,各部队都有自征自留自用的情形,只是多和寡罢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军队没粮,天塌地陷啊!
  许多莫卧儿当地的贵族仆役和官府差役都跑了,但留下来没跑的都全部予以留用,平虏军敌境作战总归是人生地不熟,而且‘天竺奴’大都老实温驯,还是很有优势的,留下来让他们老实办事,温言安抚他们,具体细致的派给差事,随时检查督促,甚至现场督办,为他们作主,解决实际面临的种种困难,也算是解决了平虏军不少的难题。
  其实还不仅仅是缺粮,南进莫卧儿,将士水土不服也是大问题,高温炎热或阴雨潮热,将士拉肚生疮,还吃不饱饭,吃不上饭,兵就不好带了,一些原本耐心细致的军官锐士也失去了耐心,暴躁易怒,治军带兵开始变得简单粗暴,打骂、军棍、抽马鞭子什么的都多了起来,军心浮动,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天时不利,面对如此困境,雷瑾内心是极为焦虑的,但也只能按捺住性子,督促各处加快军粮前运。
  上个月,经略使狄黑在呈禀给雷瑾的手札中建议,南下莫卧儿诸部队近期暂不部署较大的攻势作战,以利全军休养及委派官吏、贵族、公士接管地方。各野战行营、野战军团及其他部队按照南宁经略府命令,进至指定地区驻训休整。休整期间,轮流派出野战军团和游击部队前出突击、袭扰,压迫敌军后退,以利清剿各地残敌,稳步扩大占领区,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旱季大进军做准备。大军主力则稳扎稳打,缓缓南进,步步为营,等待粮草。
  雷瑾也认为,缺粮和疾病乃是军中大患,有道是‘军无百疾,是谓百胜’,南下平虏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势下必须休整休养,同时等待后方粮草运上去,军无粮不得行也。
  雷瑾即刻批复,同意南宁经略府暂缓进军等待粮草的请求,指示南下诸军徐徐南进,分批驻训休整,以养战力;同时指示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南下诸军应汲取昔日南征云南战事之教训,注意清扫驻地,疏沟通渠,细择水源,慎选厨、厕,并派专人灭鼠除虫,填埋污秽淤积,隔离伤病集中医治,增派医士医生等严防疫病;另外要办好伤病将士伙食,除伤病员原有常例伙食外,再额外补助极重伤病员每人每日肉半斤,极重以下伤病员每人每日肉六至四两,此项肉补助宜视伤病之情形,可以禽蛋、鱼、鸡汤、肉汤、牛羊奶、奶酪等食料灵活调剂之,诸般食料按市价折合采买,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