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虽然翼求长生,耽于炼丹,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倒还保持清醒,对权力抓得很牢,虽然懒怠于上朝听政,但仍然不时过问朝廷政务,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项;或者通过司礼监传达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置身丹房,大臣们无法面奏,但奏章却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丹房之中,至于皇帝是否批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吏部的奏请,皇帝虽然不曾允准,兵部的奏请却是批复照准,西北边防军将基本还算稳定;
  但不久,皇帝召还乔行简,又谕令乔行简精选三边四镇的边军锐卒番上宿卫,乔行简先乘驿传回京,精选的边军精锐随后由各带兵官陆续统带到京。
  陇右总督之职在乔行简离任之后,再次呈现空缺之状,无人接任,加之边军锐卒又调走近八万人番上宿卫,陕西地面三边四镇的边军精锐顿时去了大半,余者多是缺乏操练的老弱疲懒之兵,精壮能战的兵马,除两大行营合共不足五万的精骑之外,所剩无几。
  整个陕西因此居然出现了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军政两方面的权力空白——
  地方政务由于各级官员的大量空缺而瘫痪,尤其以关中地区为甚;
  而边防军务则由于甘肃、宁夏、延绥、固原四军镇的精锐士卒,被不同程度的抽调到北直隶,加上原来被抽调去北直隶番上宿卫的边军士卒,由于粮饷拖欠,行粮不足等原因致行期拖延,仍然还在陆续返回途中,尚未归还到各军镇戍所的建制中,陕西地面的帝国军队,实际上的作战能力下降到了最低谷。
  此消而彼长,帝国官府管制力量空前衰落之时,陕西北部的流民乱事却在不经意间一点点壮大,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地方豪强都自行拉起了自己的民团乡勇以图自保,乱世之象重新萌发!
  而此时,黄绫加身的雷瑾已经快要抵达京师。

  帝国京师,乃天下中枢,北倚山险,南控江淮,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既得地利之便,加之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又有京军、边军重兵戍守,可谓固若金汤!
  蒙古鞑靼多次侵略,吉囊汗的鄂尔多斯万户(汉译或译称阿尔秃斯)、俺答汗的土默特万户,小王子的土蛮部(即蒙古左翼察哈尔万户)、辽东的女直诸部虽然屡有入掠,叩关来袭,但帝国京师凭借坚固无比的城防,令得塞外游骑虽有数十万众,数百年来也只能望城兴叹,而无可奈何,每每饱掠京畿远郊一番,就撤兵北走。
  锦衣府督主陈准挥动手中的精致马鞭,轻抽了一下跨下坐骑,他这马鞭是用细皮条巧妙编成,雕花的象牙柄非常精美,还带着白马鬃做的缨子,价值不菲。
  瞥了并鞯而行的雷瑾一眼,陈准呵呵笑着,举鞭遥指巍峨耸立的城池,向雷瑾卖弄着他的学识。
  象陈准这样的太监,其实即使他学识再精深,武技再强,权柄再大,也仍然会被上层社会的士人看不起,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鄙视。
  类似陈准这样掌握着大权的办事太监,皇帝自然当他们是奴才,而皇帝以下,即便位至公侯的勋爵,位列三公的高官,多半都是出于害怕和畏惧,当面恭谨地称他们为‘公公’或者‘督主爷’之类;不怕死的则当面骂他们为阉竖、阉狗、阉奴、阉宦,没有一句是好听的。不管其他人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痛恨,何尝有人会把他们当作一个普通正常人对待?
  只有雷瑾似乎全然不当回事,这一路上,居然称陈准为仁兄或者兄台,‘受宠若惊’的陈准不免更加看重和雷瑾的关系。
  雷瑾可是货真价实的功封子爵爷,又是出身雷门世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尊称他一声‘兄台’,简直快让他找不到北了,陈准因而也就越发对雷瑾亲善!
  其实即便是太监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求而不得时,变态也就可以想象了!一旦掌握了权柄,其畸形的残虐报复心态,对他人而言是非常可怕的!被迫害的奴隶一旦有机会作了主人,有时比原来的主人还要残忍刻毒百倍千倍。
  “贤弟,前面便是京师了,你看是不是很有龙蟠虎踞的气势?
  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幽燕形胜,实甲天下,巨势强形,可称天府!京师据此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实有提衣挈裘之势!”
  雷瑾安坐雕鞍,远眺京城,颔首点头道:“陈兄之言,甚是精当!几句话就道尽了京师形胜。”
  雷瑾还是第一次到这帝国中枢,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屡次错过了到帝京的机会,连当年敕封男爵,都未曾入京,而是在南京接受的朝廷封爵!
  当然,雷瑾对帝国京师也说不上陌生,书籍的记载,他人的描述,都让他对京师有一定的认识。
  这帝国京师所在之地,在上古颛顼时代称为幽陵,唐尧时称幽都,虞舜时称幽州。
  周初武王伐纣以后,分封黄帝的后裔(或者是尧帝的后裔)于蓟,又封召公于燕,所以此地也称燕郡或蓟州。
  战国时周诸侯燕国以蓟为其都城,到秦始皇帝统一华夏中国,划分天下三十六郡,这儿便是渔阳、上谷了。
  三国时候则称涿州。唐则属范阳郡,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唐,曾经在此称燕帝,以蓟为燕京。
  而与故宋帝国对峙的辽国则称此地为南京,以后还曾改南京为析津府,继辽而起的金国则称此地为中都。
  到蒙元帝国,起初称为燕京,后改称中都,扩建新城后叫做大都。
  如此形势雄壮的京师,大好的江山,不知最终会落入谁家之手?
  转着这样悖逆的念头,雷瑾杂在趾高气扬的皇家密探们中间,进入了天子脚下的京师九城。

  皇城西苑。
  太液池畔。
  皇帝炼丹求长生的丹房就在此处,其实就是将武宗时的豹房新宅加以改建而成,原本是皇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乃是数百年前蒙元帝国遗风,另有虎房、象房、鹰房、羊房、鹿房、天鹅房等处,还有太素殿、船坞、厢房等。
  纵情声色的武宗耗银二十四万两构建的豹房新宅并非养豹之所,其中密室极多,勾连栉列,犹如迷宫,设置着无数的帏帐、暗门、暖阁、绣榻、莆团等,并且还建有校场、佛寺等。
  豹房曾经是帝国武宗时期最为神秘,也最为朝野人士非议的所在。
  朝野人士传说在豹房内部有很多华丽豪奢的房间,每间房里都有裸卧的美人。
  房门外则有对武宗皇帝忠心耿耿的豹房武士,腰悬“随驾养豹军官勇士”关防牙牌,警惕的侍立护卫。
  当武宗皇帝带着随从、近侍、胡僧,在美女、歌僮等人簇拥下,进入豹房时,豹房就成为了秘合狂欢的处所,酗酒纵饮,通霄达旦。
  人们甚至私下传说,武宗皇帝有一次在豹房,见到一个美人脖子上围了条豹尾,身影映照在大扇纸窗上,像极了直立的豹子,就让所有的美人褪除衣裙,在粉颈上挂貂尾、獭尾、狐尾、豹尾等等,腰上系虎皮,模仿兽类爬行,互相追逐、嬉戏,甚至在兴起之时象动物一样交配。
  这些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没人能说得清,而且豹房在武宗之后,便空置了很多很多年。
  当今皇帝从先皇帝手中接过帝国权柄,最初几年颇能奋发,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令得天下儒臣都欢欣鼓舞,道是帝国中兴有望矣。
  不曾想好景不长,皇帝近年倦勤日甚,经常沉迷长生丹道,面对大臣们涕泗交流,喋喋不休的劝谏,不胜厌烦,于是便命将那闲置多年的豹房重新翻修一新,作为皇帝炼丹求道的丹房秘室,许多朝政和重要奏折也挪到丹房批答处置,却不许大臣们到丹房打扰。这里便在成为皇帝炼丹之所的同时,也成为了帝国国政军机的主要中枢,皇城大内的宫殿,皇帝反而越来越少移驾而往了。
  一身蟒绣锦衣的陈准,在侍卫的带领下,穿过繁复、曲折、幽深的厅堂轩室,来到一处幽静的丹室。
  室中帘幕低垂,燃点着安神檀香,清逸的香气,令人杂念烦绪不知不觉间消散无踪。
  陈准恭谨地侍立着,等候着皇帝的传召接进。
  半响,才听见皇帝威严的声音:“传陈准!”
  便见宫娥出来打起了帘子,陈准连忙弯腰,快步走进内间丹室,尖尖的嗓音如吟似唱一般道:
  “奴婢陈准见驾!”
  说话间便跪了下去,行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常在皇帝左右侍候,是用不着这样多礼节的)。
  “起来吧!”
  “是!”
  陈准应诺起身,仍然恭谨地躬身,听候皇帝训示。
  “唔,雷家老三现在怎么样了?”
  “启禀皇爷,奴婢遵照皇上口谕,一路好生照看,雷爵爷已经安全拘提到京,现在安置在锦衣府秘宅已有数日。因为未得皇上旨意,奴婢也不敢擅自作主让他外出。”
  “据你看来,这雷家老三可有心存不轨,意图谋叛之处?”
  “皇上,奴婢愚钝,这次前往武威办事,并未发现雷爵爷意图谋叛的异象。奴婢斗胆,愿将此次所见所闻,一一禀报,皇上英明,必能裁断!”
  “嗯,说!”
  陈准便将此行见闻,择要禀报。
  除了雷瑾这一路上与陈准议论兵阵攻防、国家形势、琴棋书画、风花雪月的言论一一上闻之外,诸如雷瑾在古浪驿干的‘好事儿’也说将出来,惹得皇帝摇头笑骂道:“身陷囹圄,犹自色胆包天!不过,听其言行,并无悖逆之处,又精熟兵法,是真的通晓军事的人才,朕当妥善任用!罢了,先留他在京师吧,日久才能见人心,再看看。寿朋公的顾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德懋公的大公子、二公子皆是人中豪杰,想不到连这个素称浪荡不羁的三公子也不容小视,勇悍无惧,亦是雷家之虎啊!不过嘛,既然他贪财好色又好华服美食,尚不足为虑也——”
  皇帝沉吟片刻,又问道:
  “雷家老三的武技如何?”
  陈准连忙禀报:“雷爵爷的武技,以之冲锋陷阵足以胜任,但凭之与刀客豪侠、奇才异士、神力勇士生死相搏则力有不逮!奴婢遵照皇爷口谕,这几日请他在锦衣府进贤馆做了第三关的关主;松动松动筋骨。。”
  锦衣府的进贤馆是锦衣府招揽帝国各处大盗、亡命、刀客、剑士等奇才异士、神力勇士的地方,只有过了第三关的人,才有可能在锦衣府担任高级的档头、番子。
  “结果如何?”皇帝问道,皇帝在内心里很是仰慕皇朝太祖和太宗的赫赫武功,对这些比武较技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雷爵爷出手凶狠,一举击毙闯关者七人,击伤致残不治者十二人,只有两人闯过爵爷把守的第三关,但最终仍堪任用者只得一人。”
  “这是何故?”
  “雷爵爷的武技,出手过于刚猛,强于攻,而拙于守,凶毒凌厉,有我无敌,武技逊色于爵爷者往往有死无生,但若是碰上那等武技远在爵爷之上的武者,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搏杀较技,爵爷缺乏余力应变,就可能动辄有败亡之虞。如果在战场上,因为讲究的是协同配合,问题都还不大。此次闯关成功的两人,其中一个过关勉强,伤势较重,伤好以后也难以任用了。”
  “哦!”
  皇帝对这种武技上的道理,多少也知道一点,道:“就是说雷家老三做个领兵打仗的将官还行咯。”
  “皇上英明!”陈准连忙道。
  皇帝想了想,道:“过两日,朕再见他。他的要求尽量满足,免得朕将来不好向德懋公说话。”
  陈准连忙应承道:
  “奴婢明白。奴婢让人给雷爵爷找了几个花娘粉头日夜陪伴侍侯着呢!还望皇爷不要怪奴婢自作主张!”
  哈哈大笑,皇帝也乐了,道:“朕不罪你就是!朕本来就是让你好生看顾他,难得你体会朕意,也就罢了。嗯——
  你让人给雷家老三找的是哪家的花娘粉头儿?莳花馆?松竹馆?还是金凤楼?”
  原来锦衣府、鹰扬卫的密探不但侦伺京师官员的一举一动,还每每将京师市井中张家长,李家短,王家娶媳妇,刘家死儿子的事情,事无巨细,一一具报,皇帝对大内禁宫之外的京师动静多有了解。
  譬如这京师青楼妓馆聚集之地,如西院勾栏、粉子胡同、东城本司胡同(教坊司所在)、演乐胡同、勾栏胡同、宋姑娘胡同、灯市口等处都是青楼丛聚之地,而人称八大埠的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王寡妇斜街、万佛寺湾、胭脂胡同、朱茅胡同、朱家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也是官僚士子、巨商富贾们趋之若骛之处,官府要对这些妓馆青楼抽取可观的脂粉钱,而皇家密探则混迹其中,侦伺有哪些官员,哪些富商,哪些士绅,去了哪家妓馆,吃了哪个粉头的花酒,闲谈了什么内容,何时来,何时走,全部都要上报。
  比如百顺胡同的莳花馆便是京师最大的妓馆,金凤楼则是韩家潭有名的青楼之一,皇帝从密探们的上报折子中看得多了,如何不知道哪个妓馆有名?这才顺口问起。
  陈准忙恭谨的回禀,有哪家妓馆的头牌花娘,哪家青楼的红牌粉头,哪一个是花魁娘子,哪一个是清倌人,一点笑容不露,非常严肃的一一回禀,如果让某位道貌岸然的儒学宗师知道了当今圣上竟然询问的是这种有伤风化的问题,不知道作何感想,怕是又要涕泗交流,痛不欲生了。
  “哈哈,很好!你不妨再找几个新鲜的,知情识趣的,不要老是以那几付老面孔去对付嘛!再是国色天香的美人,朝夕对面,也会也厌倦的时候。莫要让人笑我帝国京师竟然没有绝色美妓!”
  “是,奴婢这就去办!”
  “跪安吧!”

  注:此节所列京师妓馆青楼聚集地,汇集了元、明、清三代北京的妓馆聚集地,识者当我戏说可也!


第三章 觐见皇帝
  醇酒美人如信陵,杀人夺命似阎王!
  雷瑾到达京师好几天了,皇帝整天泡在丹房里,既不派人鞫审,也不召他觐见,使得雷瑾心中隐隐的不安,心烦意乱,糟糕的情绪无论他怎么折腾,似乎也无计可消除。
  在近乎被软禁的日子里,除了醇酒美人,纵情声色之外,雷瑾便是到锦衣府进贤馆去把守第三关,将压抑的心绪全发泄在凶狠的搏杀中,凶神恶煞一般收买人命,令得那些在江湖上无处容身,想进入锦衣府谋取富贵的江湖人物,多数裹足不前。
  虽然雷瑾非常清楚,且不论雷门世家与其它帝国家族那种数百年间积淀下来,盘根错节的深厚姻亲利益关系,已经令得皇帝陛下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掂量再三;光是在幕府的秘密授意下,杨罗的雪隼堂在京师的秘密活动,以及雷瑾自己直接掌握不隶属于秘谍部的秘密谍探,先后在皇帝陛下的身旁,收买、拉拢和安插了好几个能够不时地替雷瑾说好话的人物,譬如皇帝身边的宠妃,亲信的太监,丹房得宠的道士,还有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的少数台谏官员,甚至内阁阁臣。
  有了这些人有意无意的在皇帝身边敲边锣,打边鼓,为雷瑾说话,那些出于各种目的,并且突破宦官的层层拦截而送达御前的秘密疏奏,其杀伤力将大大减低。
  须知住在茅棚里的人和住在皇宫里的人,想的绝不可能一样,身为皇帝,他最担心的是臣下的谋叛和不忠,但皇帝再是明察,也不可能不受身边亲信的影响,长期形成的印象又岂是一朝一夕之间,仅凭几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