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着话的工夫,帐外远远传来一阵脚步声,“都督大人到!”
  便见在蒙逊、狄黑、阿蛮、紫绡、独孤岳等幕府的部属,和丁应楠、风闲等一大群人的簇拥下,雷瑾已昂然走进大帐。
  雷瑾一身戎装,披着一套轻便、精致、坚固皆具的翎根铠,手里还提着一根精致的马鞭,脸上微笑着,还带有几分得意的神情,看样子是刚从野外纵马驰骋回来。
  帐中诸将在雷瑾入帐的瞬间,‘轰’的一声全部起身,拱手行礼,一片甲叶响亮的声音响彻大帐之中。
  这种凛然威势倒是把随在雷瑾身后的几个表情拘谨的人吓了一跳,不免露出些趔趄失措的样子。
  这几个是什么人?
  帐中诸将见这几位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心中疑惑,但仍行礼如仪,并不敢在雷瑾面前放肆,能跟着都督大人来的自然都是有些才能本事的人,否则哪能让都督大人如此的礼遇?尤其是其中还有两个高鼻深目,明显是来自异域的西洋人。
  待帐中之人行礼已毕,全部落座,安坐主位的雷瑾笑着直入主题,说道:“这次召集诸位军团节度到此集会,主要是为着明年开春以后幕府的军事行动预作战前准备。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几位列席的贵客。
  风爵爷、丁爵爷大家应该都认识了,我就不多作介绍了。
  介绍这几位大家认识,他们都是技艺超群的工匠大师”
  幕府一直以来就为熟练工匠的短缺而头疼,为了解决河陇能工巧匠在数量上的不足,除了派人尽力四方搜求延请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之外,更是下定决心要对以往沿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师傅带学徒’的旧模式加以改变。
  首先为了鼓励身怀绝技的工匠们多带徒弟、多出成果,并且吸引和留住四方延请而来的能工巧匠扎根河陇,幕府参考战国秦汉魏晋时代以来赐民以‘民爵’的做法,新创了一种近似于‘民爵’的‘新民爵制’,需要幕府、行会、共同社团共同承认的荣誉称号,譬如‘大师’、‘少师’、‘巨匠’、‘大工’、‘能工’等,授予那些在某一种工匠技能上达到一定水准的工匠,使这些工匠依幕府法例可获得税课减免、徭役免除、受邀出席幕府或府州县的重大庆典、直接求见并质询府州县官员甚至幕府都督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地位;另外则是正式开设多间工匠学校,教习普通工匠的基本技能,以此扩张一般熟练工匠的数量。
  这种蓄意抬高工匠地位的做法不可避免的遭到各色人等的强烈攻讦批评,包括至今在夜未央的论战擂台上因为不愿认输而无法下台的那些个理学先生、清流乡愿们,当然这一次关键还是那些府州县地方官员们不乐意幕府再给自己加上一些‘额外的麻烦’,比如‘直接求见并质询府州县官员’这项权利让他们感觉很不舒服,他们拼命的找出幕府推行此举可能带来的弊端,试图游说幕府放弃推行这项类‘民爵’制度。
  但是幕府方面的反应是“你们不是说‘民爵’有弊端和缺陷吗?那好,我们改良一下总可以吧?”其结果就是农民、牧民、某些商人都纳入了授予‘民爵’的范畴,多了不少农艺大师、畜牧大师、鉴定大师之类等等,举凡农牧工商诸业中的优秀特出并且具有某些出众技能和贡献的人物都被授予了品类、等级各不相同的‘民爵’。
  民爵是越反对越多,这样一来,府州县官员赶快都闭了嘴,再不老实,还不定幕府有什么花样等着消遣他们呢,‘祸从口出’啊。
  因为已经有传言说幕府还要准备推行什么复古的‘士子’制度,譬如什么‘锐士’、‘吏士’、‘工匠士’、‘农士’、‘畜牧士’、‘大商’,彻底打破‘士子’这一称号长期被儒家读书人垄断的格局,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世家豪族、府州县官吏们不安。
  如果幕府再来这么一下‘包藏祸心’的‘托古改制’,还怎么能让世家豪族、府州县官吏们舒服自在?
  又是‘社团’,又是‘民爵’,如果再来一下这托古改制的‘士子’制度,世家豪族、府州县官吏要想一手遮天那就难了。只是让河陇的世家豪族、府州县官吏想不通的是,如此一来,河西雷氏族裔同样也会受到制约,难道都督大人就不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他们不知道,雷瑾这位大权在握的都督大人对同出一姓血脉的河西雷氏族裔同样充满了警惕。
  这一出关于‘新民爵’的小小风波闹剧各军团节度都多少听说了一些,只是想不到那些工匠大师还被都督大人请到这里来参加军方的重要会议。
  不过听着都督大人逐个详细介绍各位工匠大师的成就,诸将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工匠在冶炼钢铁、制造铳炮火器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非一般的工匠可比,而且都在制造铳炮方面有卓越贡献,难怪都督大人给予他们那么高的礼遇,他们制造的铳炮火器,将使得很多英勇的战士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战死的命运,是应该得到隆重的礼遇。
  比如那两个西洋人科恩、罗维,就把欧罗巴那一套用泥模铸炮的法子,以及以火炮口径的尺寸作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倍数设计火炮各部分并铸造的法子,都手把手地全教给了河陇火炮工场的工匠们。
  而另外一个巧匠龚灵则很快就把帝国铁模铸造农具和铸钱的工艺引用到铸炮上,结合西洋的泥模铸炮之法,用铁模替代了泥型,不但大大加快了制炮速度,提高火炮品质,并且可以铸造数百斤乃至数千斤的大型铸铁件,他还研究制作了新式炮架、炮车,方便了火炮的搬运转移,利于军队的机动。
  还有一位工匠大师刘汉则为了提高火炮性能,琢磨着将退火、淬火等多种帝国古老的铸铁柔化工艺运用到铸炮上,化铸铁为铸钢,对火炮的不同部位进行复杂的退火、淬火处理,大大提高了铸造火炮的质量,使铸造的火炮既坚又韧,刚柔相济。
  还有一位工匠大师张一贯则为了加快铳、炮火器制造速度,保证较可靠的质量,针对帝国历年创制的火器型别繁杂、品类过多,花样繁复,不利于统一规格形制,加以大量制造的情形,精简了火器的品类型别,将许多华而不实的火器剔除在外,制定了同一类别、同一型号铳炮火器的制造验收的统一细则规范,譬如将火炮简化分为红夷炮、佛郎机炮两大类,在大类下再各分多个型号(红夷炮分成五个型号,佛郎机炮分成七个型号,按比例进行大小长短的缩放);枪铳则分远、近、多管三类,也分不同的大小型号制造;另外再加上地雷、火箭几个类别;还对火炮、火铳、火yao、炮弹、铅弹的全部制作工艺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对河陇的铳炮大量制造,功不可没。
  “你们一定奇怪我为什么会让这些工匠大师列席幕府的军事会议。”,雷瑾微笑着,说道,“相信你们现在多少也猜到了,幕府的几十万军队是不可能白白养着闲置几年,就只当个摆设。军队是要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当摆设的。
  本爵现在可是欠了别人一屁股的债,这借债养兵可不是件让人感觉舒服的事情啊。”
  帐中诸将闻言都笑了,雷瑾接着说道:
  “所以,明年开春,我们的幕府军团必须得有所作为。
  我们的目标——挥师东进,全取四川。
  入川之途山多路险,所谓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骑兵冲锋陷阵的阵势在入川之时根本施展不开,只有步兵才是东进入川的主力,所以每个军团都已经抽了若干部曲演练适应步战攻守的套路。
  这样行不行得通呢?我认为聊胜于无,我们的主力军团都已经习惯了骑兵战术,冲锋陷阵远程奔袭算得上行家里手,但是要想很快适应步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我想,我们的骑兵也要会一点步战的本事,但是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马战步战攻城野战,都以弓弩火器为先,而辎重粮秣的统筹调运则更是步战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取川之战,奇袭我们且不说它,如果不得已必须攻坚,又或者必须与敌重兵会战,在不同的地形,该如何编配弓弩火器,该如何步骑配合,我没有太大把握,相信大家也不是很有把握吧?
  既然不怎么有把握,那怎么办?要我说,那就只有把事先能预想到的情形,演练一下试试看,摸索着看怎么去打,部队伤亡才最小而战果最大。
  在这里,演兵场已经布置好了,演兵的部队也已经就位,到时候大家都得睁大了眼睛仔细看,尽量给我吹毛求疵。
  现在大家发现的破绽毛病越多,到时真的上了战场,士兵伤亡才会越少。
  我们现在编配的火炮火铳,使用有没有什么问题,大家也要注意看。有问题的话,越早解决越好。正好有几位工匠大师在这里,有问题可以寻求解决之道,如果等到上了战场,那就晚了。
  你们今天的吹毛求疵,也许在将来会救很多人的性命。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今天吹毛求疵,就是在行善积德,莫大的一桩佛家功德啊,大家不要错过了。”
  “哈哈,”狄黑笑道:“大活佛说的是。今天就让我等满此功德,行善一回。”
  众人一愣,随即都会心而笑。
  ————————————————————————————
  附注:明后期所购买和仿制的红衣大炮,即欧洲的(寇非林)长炮,据古代中国的记载其最远射程可达二十里以上,但不是有效杀伤射程(红衣大炮有效杀伤射程估计为二千米左右)。
  譬如由传教士汤若望口授而由焦勗编述的《火攻挈要》中说:“近有鸟枪短器,百发可以百中;远有长大诸铳,直击数十里之远,横击千数丈之阔。”
  火器专家李之藻在一封奏疏中谈到西洋大炮的威力说:“二三十里之内,折巨木,透坚城,攻无不摧。其余铅、铁之力,可及五六十里。”
  这所记载的最大射程的取得,估计与红衣大炮的架设位置、合适仰角、最大装药量有关,架设在高高的城墙或炮台之上,居高射远是有可能的,若是在平地估计难以取得如此之远的最大射程,野战最大射程十里左右应该是相对比较准确的古代记载。
  西方同一时期,与红衣大炮同类型的前装滑膛加农炮的性能,证明古代中国对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记载是比较准确的,当时西欧各国已有领海概念,即所谓‘加农炮射程’,领海以海岸火炮的最远射程来确定,16世纪末期的领海是三海里,约合五点五公里。(十六世纪领海范围的资料,出处未经查实,待考)
  ——
  2005。6。11发布


第三章 步兵军团
  贺兰山下阵如云。
  山势峥嵘的贺兰山横亘于后,广袤荒野的积雪下露出些许衰草,在凛冽的寒风中抖动。
  一座巍峨的城池奇迹般的耸立在众人原本以为是一片荒野的雪原上,城墙高峻,诸多门楼、角楼、望楼、箭楼、女墙耸立其上,城外护城的壕堑,皆齐备而具体,简直可与关中长安大城的坚固城池差相媲美;
  在距离城池一侧,不到两里之地则是一片正规的大军野战防御营垒,堑壕、鹿砦、拒马、墙垒、车阵等一应俱全,深沟高垒纵深防御,如有戒备森严的数万兵马在营垒之内坚守,必定如山岳峙立一般,难以撼动。
  这是幕府调遣大量佥兵,尽量利用这古休屠泽荒漠上,那些秦汉唐时代残留下来的残壁城垣,在土木大师、土木工匠的现场指导下,以板筑法构筑,材料则是就地取材的沙土,浇上雪水,借助隆冬的严寒,一层层将沙土和水冻凝成坚固的冰雪沙土城垣;野战营垒的墙垒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只是不用板筑法,而采用草袋、麻袋装盛沙土,每叠垒上一层盛满沙土的口袋即淋上雪水,层层垒叠,淋水紧固至需要的高度,墙垒即成。而构筑城池、营垒所需大量沙土,就便利用了挖堑壕掘出的土方,一点也不浪费。由于板筑沙土并不需要最费时费力又费钱的‘夯实’和‘砌墙包砖’两道工序,构筑起庞大坚固的城垣、营垒所需要的人工和时间,低到让人难以相信的程度。
  负责此项任务的土木大师蒯益,具有非常卓越的综合规划统一运筹的才能,出身于帝国有名的土木世家,是国初人称‘蒯鲁班’的工部左侍郎蒯祥的后人;另外一位土木大师王良,其祖上则是皇朝初年帝国土木大师蔡信的嫡传弟子之一,都是幕府费了莫大心血才请到的大师巨匠。
  这蒯益和王良一到河陇,除了依照承诺各带了十几个徒弟之外,还一口就揽下了营建演兵场的任务,甚至还敢立下军令状,保证很快营建好演兵场,在幕府冬季演兵中派上用场。
  果然没有让幕府失望,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指挥着佥兵构筑好了这用冰雪沙土作材料的坚固城、垒。
  虽然这荒漠上的城垣营垒在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势将倾颓,而不复存在,但在这严寒的冬季却是绝对的坚固,对于这一点,包括雷瑾在内都万万没有想到,据两位土木大师所言,他们是从《三国平话》中得来的灵感,确是出乎人们意料。
  虽然事先已经被告知了关于这城垒的营造情况,但亲眼目睹庞大坚固的城池营垒,仍然难以置信。
  高踞在马上的幕府诸将对呈现在眼前的一幕,都是一脸的惊讶,即便是象郭若弼、狄黑这等戎马多年的军中宿将,也不免大是惊讶,其他与会列席的幕府幕僚、工匠大师,包括风闲、丁应楠等人也大都显得有些吃惊。
  这城池,这营垒,这庞大的土石方是怎么规划筑垒起来?随同雷瑾一起出塞的几位工匠大师在心里琢磨着,不停地端详观察着眼前的城池营垒,虽然他们并不是土木工程方面的行家,但工匠的本能还是让他们有探究一下其中奥妙的念头,只是这时候不好提出来而已,暂时只能闷在肚里。
  而一些幕府中的幕僚,他们平时都是各自负责比较具体的实际事务,制定大方略的事情多半还轮不到他们,当然一些内幕多少会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一点,眼下也在心里暗自思忖:如果不是现在吉囊部不声不响地主动后撤了几百里地,根本不可想象垒筑这庞大的土石工程,在垒筑期间居然没有受到塞外鞑靼人的骚扰袭击,莫非——莫非这也是都督大人与吉囊秘密达成临时协议的目的之一?
  这些遇事习惯动动脑筋的幕僚,对雷瑾这都督大人在战场上勇猛剽悍,身先士卒的一面,多少有些印象,毕竟有战绩为证,但对于雷瑾的缜密远略却感受并不深切,无法想像这样一个出身豪门世家的贵公子有如此缜密隐忍的算计和耐心。如果说这眼前的一切都是早有预谋,那也太难以令人置信了。人说高手下棋比一般人要多看三步棋,眼前看来,都督大人何止多看了三步棋啊?
  而联想到雷瑾宣布要入川作战,在场的各个军团节度则都在各自思忖,如果眼前这一切,都是都督大人与核心幕僚的预先布置,大可以据此而推想都督大人以往拍板决定的一些个举措,都可能暗藏着深意。那么此前与鞑靼吉囊部的那一场说不上是胜或是败的试探性野战,又是不是与入川之战也有着什么照顾呼应的关系呢?还有其它的一些事情,又是不是也都是为东进作战,作前期的铺垫准备呢?
  兵法云:“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雷瑾和核心幕僚在谋划方略时,能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