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明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志,他甚至梦想过成为名人,成为伟人,他不想就这么死了!
    “快来人啊……”
    ……
    ————————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皇宫里一片混乱,不为其他,半个时辰前,郕王殿下突然晕倒了,这下可把上千名宫女太监们急坏了,甚至连太后都被惊动了。一刻钟前,太医赶了过来。金英惶恐不安的守在门边,没有敢去看一脸严肃的太后,更不敢有其他任何举动。
    自从皇上御驾亲征之后,国家的一切大事就交给了郕王殿下,也就是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殿下平日里也是很用心的,毕竟皇帝哥哥把国家都交给了他管理,他不能不尽心尽力。可以说,比起皇帝来,这个王爷是非常勤恳的,特别是这几天,关于前方战事的消息每天都要送来好几次,为了管理好这个国家,不辜负皇帝哥哥的嘱托,朱祁钰是尽心竭力,现在,也终于累出病来了。
    正在殿外的人焦急的等待着太医出来的时候,一帮子大臣们也赶到了。带头的是吏部尚书王直,另外还有几个侍郎,以及督察院的大臣,文渊阁的大臣。反正,不一时,王爷的寝宫外面就聚集了上百号人,这都是朝廷的重臣,大明的栋梁!
    在几十号大臣中,有个人的神色显得最为焦急,这人就是兵部侍郎于谦。下午,他就接到了土木堡那边的消息,当他去找几位大臣商议的时候,就听闻监国王爷病倒了的消息。于谦没有迟疑,立即跟着王直他们赶了过来。
    很快,就有大臣去金英那询问了情况,金英是负责王爷日常生活的。得到了消息之后,这位大臣立即回来把情况告诉了王直,于谦等人。原来,王爷这段时间处理国政,积劳成疾,最后病倒了!
    这下,大臣们也是一阵小声议论,唏嘘不已。正所谓祸不单行,特别是对那些已经知道了在土木堡那边发生的事情的大臣们来说,他们同时感到,大明,从这一刻开始,将要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了!
    面色最为难看的就是于谦,虽然土木堡那边的消息还在收集之中,失败是肯定的,不过到底有多失败,皇上的情况怎么样了,那些大臣们的情况是怎么样了,还有五十万大军的情况怎么样了,这些都还不清楚。不过,于谦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当监国王爷此时也一病不起,大明的情况会让人乐观吗?
    等待并不是一件让人很舒服的事情,不过殿外的人并没有等多久,当门被推开,三名太医走出来之后,大臣们都围了上去,连太后都忍不住走了过来。
    为首的太医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显然他的医术是不用怀疑的。“王爷的情况并不大碍,只是积劳成疾,调养几天之后就没有事了!”说完,太医把一副药方给了旁边的金英,让他派人去抓药去了。
    听到太医这话,大臣们终于松了口气。王爷还很年轻,相比身体不会差到哪里去,一点小病是不会倒下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国家还有人在领导,那么就不会完蛋!
    太后也松了口气,郕王朱祁钰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过她一直将其当作己处,对这个年轻的王爷很好。在让一些普通的官员离开之后,太后单独把几个重要的大臣留了下来,这其中包括吏部尚书王直,兵部侍郎(代尚书)于谦,以及好几个内阁大学士。他们才是朝廷里最为重要的大臣。
    太后留下这几个重臣的原因很简单,她也知道了土木堡那边的事情,在监国王爷没有办法亲理朝政的情况下,她必须要肩负起领导这个国家的重任。商量了一番之后,太后与大臣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皇上的消息确定之前,必须要位大明立下一个合法的继承人!也就是确立太子,这很重要
第二节 责任
        孙太后不是吕氏,窦氏那种有野心的太后,她只是个普通的女人,只希望过平静的生活,不过,命运似乎给她开了个玩笑,在过了几十年平静的生活之后,她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那个儿子的错误决定,都是因为在土木堡发生的那场战斗!
    大臣们是忠诚的,至少绝大部分大臣都是忠诚的!当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这些大臣们首先考虑到的不是皇帝的安危,而是江山社稷的安危,这一切,也都因为皇帝在出征之前,没有处理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确定自己的接班人,确立太子!
    太子,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副“元首”,是皇帝法律上的接班人,而设立太子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可是,朱祁镇在出征之前,却并没有确立太子,甚至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要立谁为太子。原因很简单,皇帝的那三个儿子都很小,最大的也不过两岁,而皇帝本人却很年轻,只有二十一岁,他没有必要急着为国家立下法定的继承人,而且也没有想过,五十万大军会败在三万敌军的手里,自然也就没有册立太子了!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当王直,于谦这些顾命大臣在知道土木堡大败之后,立即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没有皇帝,太子作为储君,也算得上是半个“君”了吧!现在皇帝音信全无,且生死不明,那么,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做想,即使不另立新的皇帝,那也应该确立太子!
    在找了几位大臣商量之后,王直与于谦就积极的行动了起来,当天晚上,他们就给孙太后递上了一份奏章,请求立大皇子朱见深为太子,以正国统!
    这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孙太后是不会拒绝的。怎么说,朱见深也是她的嫡孙了,如果皇帝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皇位还是在自己的嫡系手上,这也算是个完全之策吧!所以,孙太后很爽快的同意了大臣们的要求,并且仍然让郕王朱祁钰监国,由其他大臣辅佐太子!
    看得出来,朝廷大臣在处理土木堡战败后的问题时是非常迅速的,不过,要册立太子,还需要走一次过场,即,必须要在朝堂上宣布,而且还要得到郕王的支持!原本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本来郕王朱祁钰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王爷,同时他也几乎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下面的大臣去处理,不过,随着朱祁钰病倒之后,这问题就显得有点复杂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聚集在了皇宫外面,然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小声的商议着。于谦没有去跟谁打堆,他非常清楚同僚们在讨论什么。就在这几个时辰内,更多的关于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也传到了大臣们的耳朵里面。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皇帝还没有死,而且活得好好的!
    这不算是好消息,对于绝大部分的大臣们来说,皇帝没死确实不是好消息。如果皇帝死于乱军之中,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要好解决得多了,太子登基,成为新的皇帝,那么大明仍然存在,而且还可以利用皇帝战死的事情来激励全国军民的斗志,与蒙古人打上一场大仗,一雪前耻!不过,现在皇帝没有死,而且还成了蒙古人的俘虏,那么问题就复杂了!
    既然皇帝还没有死,那么就不可能立新的皇帝,太子还是太子!而且,皇帝作为大明“元首”的身份也没有消失,如果这一点被蒙古人给利用起来的话,那么大明不就成了蒙古的附庸国了吗?
    反正,当大臣们知道皇帝还没有死的事情之后,立即都急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千古以来,也就只有宋朝的皇帝做过俘虏,而现在竟然轮到大明了,这该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办,大臣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即册立太子,如果皇帝被蒙古人给杀了,那在新皇帝的确定上就不会闹出什么麻烦来。当然,册立太子也是稳定军心,民心的一个好办法,这将明确的告诉所有人,大明并没有放弃抵抗!
    这就是于谦的想法,不过,让大臣们为难的是,现在监国王爷却病了,无法处理朝政,而孙太后又不想干预政事。就算大臣们忙活得再多,没有得到监国王爷的确定,那册立太子的事情就无法确定下来!
    上朝的时间到了,大臣们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大部分人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看来今天的早朝又要泡汤了。如果是在以往,说不定还有很多人暗子高兴,不过,眼前,没有人高兴得起来。蒙古大军就在距离京城不到一天路程的地方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如果连朝政都不顺畅的话,那还怎么抵抗蒙古大军?
    不过,等待的时间并不久,当协助王爷主持朝政的太监金英快步走出来,宣布早朝正式进行,王爷已经病愈之后,大臣们安心了!
    于谦的位置不是很靠前,虽然兵部尚书邝埜已经在土木堡殉国,他以兵部侍郎兼尚书职,不过,还有另外几个尚书派在他的前面,而领头的就是吏部尚书王直。
    等到大臣们都站好之后,一名年轻人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出现在了朝堂上,坐到了龙椅旁边的那张监国王爷的椅子上。这人就是郕王朱祁钰,皇帝朱祁镇的弟弟,也就是现在监国的王爷。
    “众卿平身吧,不用多礼了!”看来郕王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是抱病上朝的,这让下面的大臣们一阵感动。“关于土木堡大败的事情,孤王已经听说了,关于大臣们请立太子的事情,孤王也没有意见,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吧!礼部尚书胡濙在吗?”
    “臣在!”胡濙立即出列。
    “孤王命你负责册封太子一事,另外由宗人府,以及太常寺协助!”
    大臣们松了口气,不过他们也注意到了,王爷在安排太子即位的事情上出了点问题。本来,这应该由宗人府负责的,而王爷却安排礼部尚书来负责,这并不符合宗礼。不过,此时重要的是册立太子,而不是怎么册立太子,因此大臣们没有表示反对。
    正在大臣们感到办妥了一件大事的时候,只见朱祁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旁边走了两步,正好挡在了龙椅的前面。他目光一扫下面的大臣,正声说道:“众卿,土木堡一战,皇上成了蒙古的俘虏,且蒙古大军并未撤军,众卿,孤王认为,当务之急是怎么打退蒙古大军,确保京城安全。不知众卿对此有何看法?”
    很多大臣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此之前,他们考虑的都是册立太子的事情,而不是保卫京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土木堡大败之后,大明五十万大军毁于一旦,留守京城的军队不过五万,且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就不可能是蒙古大军的对手!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的大臣都认为放弃京城,南迁避难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这监国王爷一上来,开口就是打退蒙古大军,确保京城安全,看来,王爷并不想离开京城了!
    不过,还真有人考虑到了,而且有担子顶撞王爷,而有这一胆量的却是一翰林院的侍讲,一个正六品的小官。这人叫徐珵,一个有野心,而且对阴阳术数有所精通的学士。
    只见徐珵走出朝列,向前一部,秉手说道:“殿下,臣夜观星相,对照历数,发现大势已去,此时避难的唯一办法只有南迁,还往殿下……”
    “放屁!”没等徐珵把话说完,朱祁钰就发火了,“一派胡言。你叫徐珵吧?听说皇上亲征之前,你曾算了一卦,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另外,孤王还听闻,昨天你就将家人送出了京城,让他们到南方去避难了,是不是?”
    这下,不但徐珵手足无措,其他的很多大臣们都有点惊慌了。王爷发火是有原因的,土木堡大败之后,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京城无法防守,而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亲人到南面去避难!这事可大可小,如果王爷当作没有看见的话,那就过去了。可是,现在王爷摆明了要来清算这件事情,而大臣不思抵抗敌寇,只顾自身安危的行为与背叛有什么区别?要是被扣上个谋逆的罪名,那可是要被操家灭族的!
    朱祁钰看着下面这些忐忑不安的大臣,面上没有一丝表情,仿佛他已经看穿了所有大臣的心思一样。而开始这一怒,已经收到了效果,好几个准备出列支持徐珵的大臣都悄悄的退了回去。
    当然,事情到这个时候并没有结束,朱祁钰已经确定了抵抗的决心,而大臣们却很犹豫。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人从臣列中走了出来,此人就是于谦!
第三节 誓死抵抗
        于谦出列并不是偶然的事情。作为兵部侍郎,在尚书大人殉国之后,他就相当于是大明的“国防部长”,自然有责任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与其他的大臣不一样,于谦从来没有想过要逃跑,而眼见监国王爷的态度如此坚决,于谦心里也是一喜,立即就站了出来。
    “殿下,微臣认为,京城乃社稷之根本,乃天下之根本!”说着,于谦的目光已经落到了那些支持南迁的大臣们身上,“难道大家都忘记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如果南迁,则大事去矣,为今之计,只能死战到底!”
    于谦这话一出,朝堂上立即热闹了起来。原本,是大臣们对抗监国王,而现在于谦站到了朱祁钰一边,那么监国王的意见就占了主导。不过,绝大部分大臣是不愿意留在京城的,五十万大军都打不过蒙古人,就靠京城现在这点兵力,能挡住蒙古大军吗?就连王直这样的重臣都犹豫了,动摇了,更何况其他的大臣呢?
    朝堂上热闹了一番,最后,朱祁钰忍不住了,朗声说道:“兵部侍郎于谦,于大人的话很有道理,孤王决定,由于谦负责京城防务,任何妄谈南迁者,杀!”
    “殿下!”立即,又有一人走了出来,正是吏部尚书王直。
    在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之后,也就是撤消了丞相之后,设立的六部之中,吏部因掌握了任免文官的大权,成为了六部之中权力最大的一部,因此吏部也被称为“天官”。而王直作为吏部尚书,其影响力是六部尚书中最大的,现在又有两个尚书在土木堡殉国,那王直在朝廷上的势力更是无人可以对抗了!
    “殿下,蒙古军队势大,微臣认为,南迁虽非正途。不过,此刻避其锋芒,等日后再打回来,也并无过错!”
    朱祁钰虎目一瞪,厉声说道:“王大人,你难道忘记皇上出征前给你的嘱托吗?”
    王直一惊,心里突然发现,以前这个老好人王爷已经变了,再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王爷,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而且行事果断有力的强权王爷!
    “孤王一直在想,众卿皆为皇上的爱臣,难道此时,众卿不考虑皇上的安全,不考虑大明的江山社稷,仅以一私之利而建议南迁吗?”朱祁钰的话语中没有指责,反而带着一股悲愤的语气,“皇上临走前,任命孤王为监国,留下众卿辅佐本王,难道,众卿准备将一个被蒙古人占领的京城交给皇上吗?王大人,你说,如果京城落入蒙古人手中,等皇上回来,你怎么向皇上交代?你怎么向大明的列祖列宗交代?”
    王直一惊,立即跪了下来,爬在了地上。“殿下息怒,微臣只是一家之言,微臣知罪!”
    “王大人,你起来吧,本王并不是在向你问罪!”朱祁钰微微的笑了一下,目光落到了另外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们身上,“众卿,蒙古已经把钢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此时谁谈南迁避难,谁就是亡国之臣;谁想苟且偷安,那谁就是亡国奴!孤王将誓死抵抗蒙古大军,众卿如有不远追随者,现在就可以去了!”
    当然,是没有人会白痴到在这个时候离开的,所有人都看了出来,这个王爷变了,变得异常的坚强与坚定,他们的意见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不满与担心,至少于谦那帮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