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万户侯-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将军,我建议最好分头渡河,这样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分?”长孙全绪警惕地望了他一眼,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了,名义上自己是盟主,可事实上谁先进关中,谁就掌握的说话权。自己想掌大权。可他们也何尝不想呢?
    想到此,长孙全绪干笑一声道:“兵贵神速,船就这么多,若分头渡河,岂不能耽误时间?卫将军着实多虑了!”
    卫伯玉见长孙全绪不听,大急道:“可若是对岸有伏兵,中途击截。该如何是好?”
    长孙全绪仰天哈哈大笑,半晌。他才摇摇头。略带一点讥讽道:“我看卫将军是被崔乾佑杀破胆了,我昨晚接到情报,李清大军已抵达洛阳。中途击截!你以为会是谁?崔乾佑死而复活了吗?”
    “长孙全绪!”
    卫伯玉地脸涨得通红。“你休要欺人太甚!”黑暗中看不清楚。但可以从他话气中听出恼怒之意,“你们去便是了。我自回汾州!”
    长孙全绪坐在马上一动不动,一直等他掉转马头。才望着他的背影冷冷道:“皇上命我们全部进京。卫将军却敢抗旨不遵,莫不是看河东空虚。想做河东王不成?”
    卫伯玉浑身一震。半晌。他才长叹一声道:“我卫伯玉一心为国,岂能让你这种小人中伤。既然你不听我劝,也由着你。我最后过江便是。”
    说罢。他一拨马头,很快便消失在猎猎的火光中。长孙全绪一直待他背影消失,才冷冷笑道:“谅你也不敢有二心!”他一转身,马鞭直指南方,厉声喝道:“渡河!”
    一队一队的士兵冲上渡船,有几艘大船已掉转船头,慢慢离开码头,黑暗中只听见桨片划水声,大船晃晃荡荡,向无边无际的黑雾中驶去。
    船去船来,一直到东天空露出一丝青明之色,运兵才渐渐到了尾声,最后未过河地都是粮草辎重,十万大军密密麻麻排列在河岸上,寒风凛冽,冻得他们直打哆嗦。
    长孙全绪寻到了刚刚过河地卫伯玉,大笑道:“卫将军,‘中途击截’,这是谁说的话?”
    卫伯玉寒着脸却不理他,就在这时,对岸隐隐传来一些动静,原来整齐的火光忽然凌乱起来,随即熄灭了不少。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他策马冲到河边,拼命向对岸看去,但雾气深沉,除了隐隐的火光,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明白,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难道是云梯太重,压塌了大船吗?不象!不象!’眼看对岸的火点越来越少,长孙全绪心急如焚,偏偏又得不到消息,忽然,对岸燃起一堆大火,火光冲天,在灰蒙蒙的雾中显得异常刺眼。
    “长孙将军!赶快离开河岸,我们中埋伏了!”卫伯玉飞跑而来,跺脚大喊道:“这是袭击我们的粮草,但真正埋伏在我们这边!”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狂奔而来,大声报道:“大将军,二里外有大军将我们包围,足有数十万人,东、西、南三面皆无路可走!”
    长孙全绪呆住了,他忽然明白过来,李清东去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地目的是在收拾自己,这样说来,所谓潼关三千兵,城池修缮等等,都不过是个诱饵,引自己上当罢了。
    他慢慢走到卫伯玉面前,满面羞惭道:“伯玉,悔不听你之言,这下可如何是好?”
    “长孙将军不用担心,事情并不是你想地那样坏。”卫伯玉想了一想,沉声道:“我知道李清不会放过我们,本以为他会在我们渡河一半时截击,但没想到他还是放我们上岸,这就说明他无意消灭我们,恐怕只是想夺我们军权,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两条路可走。”
    “卫将军请讲!”
    “一条路就是体面地投降于他,将军权交出去,我们或许还能捞到一官半职,而另一条路嘛!”卫伯玉回头看了看被雾气笼罩地河水,叹了口气道:“刚才渡河时,我发现有些地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如果运气好,再等两天,河面或许就能冻起来,那我们便可直接过河。”
    长孙全绪抬头向东天望去,一抹霞光已经隐隐探出头,他不由苦笑一声,时令未到,怎么可能结得起冰,粮草还在对岸,不用说等两天。今天士兵们的早饭就已经没有着落了。
    这时。远处一群士兵簇拥着一人快步走来,一名军士向长孙全绪禀报道:“将军,右相派人来了!”
    说话间,李清的特使已经走来,只见他一副文官打扮,约三十余岁,步伐坚定。目光中透出自信,他上前施一礼道:“在下安西军判官韦应物。见过长孙将军!”
    长孙全绪已经从紧张中平静下来。他亦拱手还礼道:“请问相国何在?”
    韦应物回身一指远处道:“相国就在军营,命我来请长孙将军前去叙话!”
    “这。帅。自己理应受他节制。但自己渡了河。已经和他撕破了脸,以他地心狠手辣。自己还能不能从他手里活着出来,他心中一阵紧张。回头偷偷望了一眼卫伯玉。向他投去求援地目光。
    卫伯玉却上前一步道:“相国有令,长孙将军自当遵从。末将卫伯玉不才。也愿陪长孙将军前往!”
    韦应物心中对卫伯玉暗暗赞叹一声。这才是个有见识地人,果断敢当。比这个优柔寡断的世家嫡子可强得多,相国命他们去晋见。就是给他们一次机会。难道他们还什么翻盘地可能吗?不过,韦应物也越来越佩服李清的手腕。不费一兵一卒,举手之间,便将整个河东军收入囊中。
    “卫大将军过谦了,不过相国地意思,不仅是长孙将军一人,各军主
    去见他。”他又回头对长孙全绪道:“相国请长孙系诸将一齐去参见!”
    长孙全绪见李清对他与诸将之间地关系清清楚楚,只得叹口气应道:“好吧!我这就去请他们,随你一同去见相国!”。
    李清的大营就在两里外,除了辛云带走二万军从洛阳渡黄河去抄长孙全绪地后路外,李清足足带了二十余万大军来包围渡河的河东军,不过他并不打算消灭他民间地声望,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动武,他是大唐右相,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义在他这一边,他只须施加足够的压力,就完全能将这十万军收服。
    此刻,李清的大帐内***通明,他正斜靠在软椅上看书,等待着韦应物地消息,忽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听见郭子仪焦急的声音,“快与我通报,我要立即见相国!”
    “相国有令,今晚概不讨论军务!”亲兵冷冷地拒绝了他。
    李清走到帐前笑道:“郭老将军可以特殊,请他进来吧!”
    就算他不来,李清也要派人去请他,郭子仪是这次东征的副帅,但事实上,除了他地二万余人,李清地大军他压根就指挥不动,每日他只随大军行军,一句话也不多说,可到了洛阳,大军却又忽然掉头返回,弄得他心中十分迷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告诉他,直到得知河东军渡河,他才恍然大悟。
    郭子仪匆匆走进大帐,劈头便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国真的就容不下河东十万儿郎吗?”
    “郭老将军且勿激动,请坐下说话!”
    李清微笑着将郭子仪让进大帐,拉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郭子仪见他笑容平静,心中地激动也渐渐平息下来,他叹了一口气道:“希望相国能给老夫一个面子,放过河东军!”
    李清默默地望着郭子仪,忽然道:“郭老将军可知我为何要亲自东征?”
    郭子仪没有立即答话,攻打洛阳时他夺了自己的兵权,再利用相州之战夺取李光弼地兵权,这还猜不到吗?想虽这样想,但脸上却没有任何表露,只淡淡一笑道:“平息安禄山造反,一百步已经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相国自然要亲自督战,这是稳妥地做法,子仪也十分赞同。”
    李清背着手走了几步,徐徐说道:“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当初新帝以皇太孙的身份封楚王、又准备立为储君,结果有三十三位亲王、郡王联名反对,数百名大臣群起抗议,现在被我拥立为帝,虽强势之下众人不敢言,可实际上人心不服啊!安禄山叛乱之初,先帝准各地方大员私募青壮,以抵抗叛军南下,可一旦叛乱平息,该放马南山、休养生息之际,这些手握兵权地地方重臣们还肯乖乖听话吗?我担心他们会以新帝得位不正为借口,各自拥立地方宗室,然后彼此兼并、争斗,而朝廷鞭长莫及,这样一来汉末乱势便重新再现,便是我大唐之祸了,或许郭老将军说我危言耸听,那远的田神功之流不说,就说河东这几员老将军的下属大将,若老将军单枪匹马去河东,他们还肯将兵权交给老将军吗?”
    说到这里,李清微微笑道:“如果朝廷与他们矛盾激化,再生出什么李禄山、长孙禄山之人,郭老将军该如何自保?”
    郭子仪有些坐立不安了,他知道李清的意思,当初他南下攻打洛阳,长孙全绪、张知节是他手下大将尚不肯跟随,而李抱玉、卫伯玉这些后来依附他的大将,耗费自己钱粮募兵,现在有了李清这个表率,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将兵交出,如果他们一旦拥兵自立,那就是形同造反,自己是河东主将,这用人不察的大罪便坐实了。
    郭子仪在历史上手握军权而历几朝不倒,最后寿终正寝,这便是他为人圆滑、善于审时度势的缘故,朝廷危急,他便出来力挽狂澜,而一但乱势平息,他立刻交权回家,故深得帝王的信任,所以他儿子说出大逆不道之话,李豫也是一笑了之,并不在意,虽然现在的局势使他不再有出头之机,但他心术却没变。
    就在这时,门外一名亲兵飞奔进来禀报,“大将军,韦判官将长孙全绪等人带来了。”
    李清回头瞥了一眼郭子仪,淡淡一笑道:“请郭老将军劝劝自己属下吧!若他们肯随我去相州会战,我既往不咎,并论功行赏,可如果他们不肯。
    说到此,李清目光忽然变得凛冽如刀,他冷冷道:“那我就以造反之罪,诛他们九族,十万河东军一个不留!”。
    至德元年十二月初,李清做了一个局,引河东军入关,他却在陕州灵宝设下埋伏,截断了河东军归路,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河东军诸将纷纷表态,愿跟随他东征安庆绪,至此,李豫最后的希望也被断绝,长安局势逐渐陷入了危急和动荡之中。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淮势力
    州以西,宽阔的、满是黑色雪泥的官道上,遮着油布有麦杆和干草的大车、辎重车,载有云梯、攻城车零件的巨大平板车,摇摇摆摆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动,天空中雪片飘飞,正是隆冬季节,垦过的田畦和路边的旱沟都积满了未融化的雪,远方的密林显出模糊的轮廓。
    二十万唐军踏着泥泞、冒着细雪,伴着吆喝和诅咒,杂着皮鞭的劈啪声和车轴的吱嘎向东挺进,声势浩大,有如海潮,延绵数十里,不时可以看到官道两旁躺着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尸体,还偶尔有一辆轮子朝天的大车。有时一队骑兵冲入这股人流,于是士兵们就不断地叫喊、诅咒,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辆满载粮草的大车,就会滚下斜坡,车上的人也跟着滚下去。
    一队骑兵簇拥着一名军官风驰电掣般从队伍旁飞掠而过,直向中军驰去,马蹄飞扬、雪污四溅,两旁军士躲避不迭,更多人是破口大骂,虽同是唐军,但他们右臂没有扎着蓝色丝带,也就是说,他们是地方上的杂牌军。
    粗野的叫骂声跟了一路,马上军官脸色也愈加阴沉,他虽身着军服、却是文官出身,此人是襄州刺史来瑱,原是东宫善赞大夫,天宝十一年投靠了庆王李琮后被升山从荆襄南下,他也响应李隆基的号召募兵二万余人,和南阳刺史鲁、淮西田神功、淮南贺兰进明一起联成犄角之状。
    在崔乾佑进攻长安失败、长安朝局发生巨变后,来瑱心中便忐忑起来,他是庆王的亲信,目前对庆王清洗还没有涉及到地方州县,但来瑱已经未雨绸缪,当权者是李清。是庆王李琮的头号死敌,他迟早不会放过自己。
    另一方面,朝廷已经传出消息,平定叛乱后,各路诸侯手中军队都必须解散,让农民归田、商人归市,在这一点上来瑱等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南阳刺史鲁主张服从朝廷的安排。散兵归田,但来瑱和田神功却坚决不肯放弃属于自己的军队,而贺兰进明却态度暧昧。一直不肯表态。
    接到李清会战相州地命令,众人虽不敢抗令,但也不愿竭力相助,除了鲁将手中的一万多人全部带来外。其余几人皆留了一手。大都只带部分军队赶来助战,而来瑱便是受众人所托。来探听李清的口气。
    在灵宝收了十万河东军后,李清在洛阳将他们重新整编。将其中近五万老弱遣返回乡。其他全部打散编入安西军,完成整编后。他随即又派三万人进驻河东,连同辛云原来的两万人,一共约五万军,以防止安庆绪趁机取河东,李清本人则亲率二十万大军,向郑州浩浩荡荡开去。
    在队伍的中段,约五千铁甲骑兵独立成一个方阵,清一色的阿拉伯马,黑色的明光铠、肩背短弓、腰挎横刀、手执长槊,个个体格彪壮、目光冷肃,这是李清的直属亲卫,所有骑兵皆从二十万大军中精心挑选,主要来自安西军。
    李清此时身处队伍地后端,数十杆大旗在他身后招展,他也是一身黑亮的铁甲,头上戴着金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耀眼。
    这时,他远远看见一队骑兵驰来,在离他千步外停了下来,随即一名亲兵上前禀报:“大将军,襄州刺史来瑱求见!”
    “请他上来叙话!”
    李清拨马出了队列,片刻,来瑱来到他面前,他跳下马,向李清深施一礼,腰几乎要躬到地上“相国大军前来,来瑱迎接来迟,万望恕罪!”
    李清急忙翻身下马,托着来瑱的手臂将他扶正,拍了拍他地肩膀笑道:“来大人镇守襄州,使安禄山大军无法南下,有大功于社稷,我已着令吏部、兵部拟出草案,待平乱后将封七个国公,襄州来瑱位列第五,南阳鲁位居第六,可喜可贺啊!”
    李清一席话大出来瑱的意外,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封为国公,这是开国功臣才有的爵位啊!他说话开始结巴起来,“相国,来瑱无功无劳,怎敢位居高位,来瑱实不敢接受,请相国斟酌!”
    李清却摇摇头道:“有没有功劳我心里清楚,不一定要攻城杀敌才叫立功,如果没有你们成为安禄山南下地屏障,一旦被安禄山取了淮西、江南,我大唐休矣!所以来大人为国公,当之无愧。”
    来瑱心中既欢喜又惭愧,他又想起军队之事,心中一阵紧张,便试探地问道:“听说朝廷要求平叛后将士兵解甲归田,我愿将手中军队交予相国,任由相国安排!”
    “都把军队给我,我哪里养得起!”李清仰天一阵大笑,笑声渐小,他随即摆了摆手道:“兵部正式文书没下来前,不要妄自猜测,那样容易断章取义,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说到此,李清沉思一下便道:“既然你问起此事,我也不妨先透露给你一二,平乱后是要将部分士兵解甲归农,以事农务,但并非是全部,否则何以维持内靖,朝廷地方案是计划在全国各地设立三十个团练使,以上州刺史兼任团练使,就拿你的襄州来说,就准备设立襄州团练,定兵员一万人,钱粮由地方负担,负责维系襄州、隋州、荆州、归州、峡州等地地地方治安,来大人是襄州刺史,也将是第一任襄州团练使,同样,南阳鲁鲁大人也将任邓州团练史,但兵力却是八千,各团练史所辖大小不同,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