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返,离开汴京这个凶险之地。
    正文 第八十六章 赵宋败因
     更新时间:2009…10…30 10:26:30 本章字数:3327
    钦二帝被俘北上,要从东京汴梁赶往冰天雪地的上就是后世黑龙江的阿城。两位皇帝和大臣们分乘八百多辆牛车,一路饱受磨难。这些牛车都是敝篷的,当时又是冬天,皇帝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自己的洁癣了,本来是身着锦衣,腰系玉带,现在就裹着一件脏得看不出颜色的羊皮祅,还没有衬里,腰上系的也换成麻绳了。
    金军一路上不供应饮食,宋朝俘虏是饿琈满地,走一路死一路,连赵的一个儿子都被活活饿死了。金国人随便找了个马槽子,就把这位王爷装在里面给埋了。赵看到儿子下葬的时候脚还露在外面,觉得非常可怜,就给儿子祝福说,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遥远的异国他乡了。赵这么一说,闻者无不落泪。
    有一次赵看到路边的桑树上有桑,赶忙摘来充饥,结果吃得太急,差点被噎死,侍从赶紧给他拍打。赵说:“我当年做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乳娘吃这个东西,我也跟着吃,刚吃了几颗,就被乳娘劈手抢了过去,她说这东西不是王爷吃的。这么多年,我早忘了它是什么味道,没想到今天吃起来竟如此鲜美。”说罢然泪下,侍臣也都跟着痛哭起来。
    赵宋兴盛时人人皆道其盛世大宋,而其败亡时却又是何等落寞凄惨,靖康之耻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地耻辱,那个朝廷能让异族一下子掠去两位皇帝和近万名宗室、后妃、大臣,五胡乱华时期西晋也没有这么凄惨。
    卢俊义跟金兵交过手,虽然每次都是使用计策,但多多少少在战场上相互厮杀过,知道女真人的德性,那是一股血勇,悍勇无匹,打胜战时一鼓作气势如虎,打败战时比起其他军队也好不了哪里去,只要顶住女真人的前几番进攻,让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了锐气的女真人跟其他游牧民族没啥两样,都是骑射二字,用拒马车阵挡住女真骑兵地冲击,用特制盔甲挡住女真骑兵的射箭或在女真骑兵弓箭射程外就用齐军的强弓硬弩和火炮轰死,女真骑兵毕竟是渔猎民族,跟真正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相比还差了一点儿,虽然它们能两立朝代,那都是得了狗屎运或老天爷瞎了眼,尤其是满清那一次。
    既然金兵强的有限,那么在金兵面前不堪一击、一溃千里的宋军岂不是弱到极点了。
    但卢俊义深切地明白,宋军地虚弱并不是汉人的虚弱,而是赵宋朝廷的虚弱,是既得利益集团赵宋皇室和他们笼络地官僚阶层的虚弱无能,是几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跟几只狮子领头的一群羊的斗争。
    赵宋地军队数量不少,可以说几倍于辽、金,装备的质量也不差,并且也率先应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但是,单项的优势并不能在战场上整合为胜势,战斗力衰弱,对外屈膝,这个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窝囊的背影。宋朝后来被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却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发达、社会最繁荣地朝代。赵宋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所谓地“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地城市,普通老百姓的衣着都比原来地朝代的士大夫们穿得好。“四大发明”中宋朝占了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赵宋也是历史长河中文星璀璨的年代,苏洵、苏辙、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柳永、李清照等,文豪出现的密集程度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首屈一指。
    针对宋朝的贬往往是由视角差异决定的,贬者关注的是军事实力虚弱和民族利益受损,褒者关注的是综合国力很强,尤其是文化成就十分辉煌。国家富强,但是军事实力很弱,这一切都是起源于“兵变”起家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大将,在后周世宗柴荣刚刚去世的时候被部下所拥戴,借出征契丹之际在京师汴梁城外的陈桥驿发动兵变,继而顶替了后周柴家孤儿寡妇的皇位。
    由于自己不光彩地“篡位”经历。出于做贼心虚地心理。宋太祖对于将军拥有军队地实际控制力这一点非常忌惮。如果说“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避免再次发生“黄袍加身”而做出消除隐患地“措施保险”。那么后来宋朝政治体制地高度僵化。则是宋太祖为了后世子孙不再面对下一个赵匡胤而设计地“制度保险”。用来彻底结束五代十国军人频频政变控制政治地局面。客观
    这些制度确实防止了军阀割据地局面。整个宋朝没有末期地军阀割据。但是也播下了宋朝军事失败地种子。
    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过分崇文抑武。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朝在军事上长期积弱。
    宋朝定都东京汴梁后。由于此地无险可守。宋太祖只能通过强化兵力驻守来形成一个人为地武力堡垒。那就是大量在都城驻扎禁军。但如果在都城驻扎太多。一旦都城不幸被人控制。外地地勤王军队无法打胜。那同样会是个灾难。
    为了防备这种局面。宋朝统治者又暗中留了一手。那就是保持都城地兵力和其他各地地兵力大体上各占一半地比例。
    同时。为了防范其他武将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一幕。统治者实行地是兵将分离制度。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对行军打仗、用兵多方限制。多处分兵。这虽然可以有效地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图谋不轨。但这是与军事原则相违背地。大大削弱了宋军地战斗力。
    军事体制的设使得军队没有战斗力,作为士兵个体也是很弱的,可以说是一群“老爷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这在历史上是个创举。宋朝以前和以后,中国一直到后世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
    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说得直白一些,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支职业军队。宋朝的雇用士兵都有非常丰厚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的。(;手机站wap。。cn)
    宋王朝最核的军队是“禁军”,宋太祖赵匡胤时为了防止地方军队的强大,选拔地方军队的精壮编成的,最初的时候十几万人,首都东京和地方各驻扎一半,这样就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做大。后来禁军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宋真宗时期已经到达了三十几万人,到了赵时期更达到了接近一百万人。如果再加上厢军,真正吃军费的恐不下一百五十万。
    北宋时期还有一个奇怪的政策,是发生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在救灾的同时,要招募灾民中的精壮男士当兵。从某种层面上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农民起义。但是这样囤下来的不是木头疙瘩,是一个个活生生要饭吃要钱玩的人,政府再庞大的财政收入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
    公元1C65年(治平二年)国家入为一亿一千万贯,支出为一亿二千万贯,财政赤字为一千万贯,支出部分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用于军费开支,这在和平年代实在是太高了。
    宋朝军队数量庞大,每年~销几乎到国饷的三分之二。
    其实数量相对于一亿多百姓,军民之比不过七十比一,比昔日秦国的六比一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而秦国并没有冗兵之说,跟秦国相比就知道所谓“”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是军费开支太高的缘故,这一百多万军队大部分都是摆设,大部分士兵一辈子都没有怎么打过战,却受领那么高的薪俸,这是极其不合理的。无功不受禄方才是正理。
    另外,因为宋朝施行的是户籍兵,就是国家专门养着特定的人家,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只能当兵,不能种田经商。老子强壮是士兵,等到老子死了,儿子是个病秧子,也继续做士兵、领军饷,这是制度。这样一代一代以后,因为生活有保障,渐渐就懒散了,好逸恶劳,训练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战斗力是很差的,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赵时代就更差了,基层将领不会严格训练管理士兵,因为干得再好,武将的晋升空间也有限,吃力不讨好;如果要求严格,激起了兵变,将领的前途可就完了,说不准还要掉脑袋,所以大家都是得过且过。最重要的是上司都是文官,还经常换,你在张三手下干了一年,刚刚混得一个脸儿熟,他第二年就调走了,换李四来接任,你又要重新讨好李四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朝廷经常换岗高级大将也许有好处,可以防止有人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后造反。坏处是大将连自己手下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哪个军队善于硬攻,哪个军队善于防守,哪个军队善于奔袭。这就叫“将不知兵”,打起仗来,人事安排混乱,拍脑袋决策,士兵的战斗力又差,自然一溃千里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宋亡安逸
     更新时间:2009…10…30 10:26:49 本章字数:3277
    宋王朝灭亡的原因复杂的很,其中有一个原因不能不文武分途、以文御武;另外就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先贤曾反复提过的“生忧患死于安乐”,宋就是死于安逸。
    为结束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藩镇格局,宋初君臣就开创性地设立了“知州”等制度,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去“知地方事”,将财政、军事、行政权力从地方首长手中分解开,这实际就是文武分途。
    正是这个开创性的文武分途,决定了宋朝和未来千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尚书》,在军事斗争时期,将领的管辖权遍及财政和民政,这既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传统的。我们可以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看到一个个英雄的影子,而在宋朝,我们看到的是涣散溃败的军队,尸位素餐的将领,一个劳苦功高却满门战死的战将家族(杨家将),一个大有作为却没有好下的统帅(岳飞)!
    宋朝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都在盲目抬高着和平治国的文人,以致于发展到顶峰时期便生出了一种文化怪物——“空谈性理的道学君子”,他们把治理财政视为聚敛,把保卫疆土的将士视为粗材,把作文章视为玩物丧志,把留心政务的人视为俗吏,别人都不是好人,天地间只有自己最高尚。与此同时,宋朝却通过息外敌(西夏、辽、金)来控制自己地国防将士,用鼓励将帅腐化堕落的方法来懈怠自己的国防将士,就像是老地主怕儿子外出干别的坏事而诱导他去吸鸦片烟一样。
    宋朝是中华帝国地最后顶峰,它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甚至出现了某些带有近代化特征的经济萌芽。但在北方强敌频频内犯的情况下,没有国防保障的高度经济繁荣就是“将自己变成敌人养的肥猪”。赵宋皇帝培植打压武人,当北方的强敌出现并且南下侵略,坐而论道之风又怎能救国家于不亡呢?
    宋太祖赵匡胤:后代中没有出李世民、成吉思汗、明成祖这样的一代雄主,却出了宋徽宗这样的画家、书法家。
    在皇帝地表率下,大小官时咬文嚼字、卖弄文采,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而一遇国家危机却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请巫婆神汉作法来击退敌军。这样昏聩无能的朝廷只能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朝还允许经商,这导致军营社会化,一些将领还与士绅乃至黑恶势力相勾结并参与非法经营。驻军与当地经济利益盘根错节,又会造成上级调度不灵,朝廷遭遇危机时调兵敕命一下,马上便有官兵怨愤、家属哭闹。金兵进犯开封时召唤救兵的“金牌”下了一道道,各地勤王兵却来之甚少,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的“靖康之耻”也就势不可免了。
    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越野蛮:=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地人,并且打起仗来敢于玩儿命。辽比宋野蛮,所以宋不得不给辽钱绢上贡。金比辽更野蛮,以金几年就灭了辽。后来的蒙古人比金人还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南宋打不过蒙古。纵观世界史,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民族消灭,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早就化为了历史的云烟。
    人越富裕越怕死,而且:=幸福越热爱生命,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南唐后主李才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慨叹。人越穷困越不怕死,一个饿着肚子地人会比吃饱了的人狠。一个为没饭吃、没衣穿而发愁地人会比衣食无忧的人作战勇猛,光脚地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怕穿鞋的。
    宋人太文明了。过惯了安逸而富裕地活。连武大郎这样一个卖炊饼地都有两层小楼可以住。普通地农村人家也有酒喝。宋兵在长期地安逸生活下战斗力很弱。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宋人是为作诗、画画、娱乐而生地。女真人生下来是骑马、掠夺、战斗地。试问宋人怎么可能战胜在血雨腥风中奔出来地原始凶猛地金兵铁蹄?
    皇帝也一直引导着臣民走“太平娱乐”地道路。签订了“澶渊之盟”地宋真宗在对外政策上虽然很软弱。但是在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这方面还|在行地。除了接“天
    能作诗。当时他亲自作有一篇著名地诗《励学篇》。不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在这种风气地导引下。读书升官发财是年轻人地唯一途径。而从军变成了下贱地行业。社会形成了歧视兵士地风气。水浒中骂人地话“贼配军”、“老军头”等。都是军人地位低地表现。这样地人组成军队怎么能够抵挡如狼似虎地金兵呢?
    一个时代地政治和军事总是互相影响地。宋朝地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已决定了其“中看不中用”地军事实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将已成为其军事制度地重要特点。宋朝重视文科地选拔。其完备地文官制度甚至为西方国家效仿。但对军事人才地培养则几乎为零。北宋几乎没有出现开疆拓土地名将。所谓地一些名将如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也只不过是“子里地将军”。代表不了军队地总体水平。
    政治上文官治国。全社会重文轻武。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上地发展成果。也被不合理地兵役制度造成地庞大常备军耗费得所剩无几。科技上地先进发明。在军事上地应用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稳定地战斗力。火药地广泛使用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用于粉饰太平地花炮上。可以说。经济科技上地优势。始终没有成为军队建设地支撑。
    宋朝的军事是弱,可是并不是因为统治者不重视,相反是由于统治者担心兵变夺权,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靠这个起家的,所以很注意这方面的教训。宁可不吃别人的饭,把自己手中的饭吃好就可以了。将领因此频繁调动,这样就不可能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低下,但军队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冗军”也成为宋朝的死结之一。穷兵黩武的好处宋朝一点也没沾上,因为冗军而空耗了的军费却一点儿也不比军事强大的汉、唐、明少。文武官员搞政治不行,舞文弄墨却是一流。因此,北宋的军队战斗力为历朝最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