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书,就照宋儒他们的解释学样起来,那样子,用现代的话来讲,对于年轻人真是“代沟”。那时老头子们在那里谈笑——你不要以为老头子们谈笑会有第二个方式,还不是一样谈饮食男女,人事是非。 再不然就谈调皮话,不管他学问多高,都是人嘛!人很普通,都是一样。可是那些老头子明明正在谈笑不相干的事,看到我们年轻人一进去,那个眼镜搁在鼻尖上,手拿一根烟筒的老头子,便蹩起嗓子道:“嘿!你们来做什么?好好念书去!”一副道学面孔。 他们认为对年轻后代要“重”

    ,可是他们不知道“重”

 49

    63论 语 别 裁

    是怎么解释,以为把脸上的肉挂下来就是“重”

    ,为什么呢?

    “君子不重则不威”

    ,硬要重,“学则不固”

    ,不重呀!学问就不稳固了。接着“无友不如己者”

    ,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们的。 这句话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注解呢?

    “至少学问道德要比我们好的朋友”。那完了,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 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

    “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 照宋儒的解释,那么下面的“过则勿惮改”又怎么说呢?又怎么上下文连接起来呢?中国文化就是这样被他们糟蹋了。事实上是怎么说的?

    “君子不重则不威”

    的“重”

    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

    ,拿现代话来讲,也可以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今天中午有一位在国外学哲学的青年,由他父母陪来找我,这青年说:“我觉得我自己不存在。”我说:“你怎么不存在?”他说:“我觉得没有我。”我说:“现在我讲话你听到了吧?既听到了怎么会不存在呢?根据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你能够思想,你就存在,你怎么没有?”他说:“没有,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说:“你非常行,比任何人都行。”

    事实上这个孩子是丧失了自信心,要恢复他的自信心就好。我们要知道,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一点自信都没有,这是心理的问题,也是大众的心理。比

 50

    学 而 第 一73

    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

    ,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须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 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

    ,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那么“无友不如己者”

    ,是讲什么?

    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 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

    ,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相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 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的,这个道理要注意。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 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 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 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的、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 这都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

    ,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

 51

    83论 语 别 裁

    真学问。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 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 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 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

    、“毋我”等等,都用这个“毋”字。 而且根据上下文,根据整个《论语》精神,这句话是非常清楚的,上面教你尊重自己,下面教你尊重别人。 过去一千多年来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这怎么通呢?

    所以我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都是店员们搞错了的,这要特别修正的。

    种 瓜 者

    下面一节,等于一个结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2

    学 而 第 一93

    古人对于这一句的解释,我也有点意见。拿孝道来讲,过去讲中国文化的孝道,本来很重要,我们看历史上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 等于是宪法的基础精神,过去我们没有“宪法”

    这个名称,但是有这个精神——宪法的哲学精神,以孝道为基础、作中心。 所以过去的皇帝,权倾天下,一到内宫,见到母后,皇帝也要跪下来,皇太后对什么事讲一句不应该,皇帝就非改不可。(但是出了内宫,母后则不能干政。)固然,我们向来以孝治天下,但硬拉上了作解释,也是不对的,古人就解释“慎终追远”是孝道。 所以过去在大陆,人家大厅里的祖宗牌位上面,总是“慎终追远”四个字,这就是因为古人解释“慎终追远”只对孝道而言的。 他们解释:慎其终者,是说对过去了的,死了的先人,我们要怀念他。“民德归厚矣”

    ,他们解释,如果大家都能孝顺父母,孝于祖宗的话,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这是有问题的,意思对,但牵强附会。 为什么引用曾子的这一段话讲学问呢?

    “慎终追远”是什么意义?

    “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远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佛学里的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家的菩萨,大致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圣人,圣人们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 比如有一个朋友来约你作生意,这个动机,也就是这个初因,我们要注意,也许是善因,也许是恶因,如果是恶因,即使叫你作董事长,将来坐牢的也是你,那么这个因要注意了,所以菩萨是怕这个因。 而“凡夫”——普通

 53

    04论 语 别 裁

    一般人畏果,像死刑犯到执行时才后悔,这个后果来了他才怕。 真要注意学问的人,对每一件事,在有动机的时候就做好,也就是刚才说的,要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也就是开始就要慎重。有人不择手段的创业,经常喜欢引用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 路德的“不择手段”这句话。 但是你要注意,对马丁。路德这句话,不要只说一半,他是说:“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现在把这句话拦腰一刀,砍去一半,把“不择手段”

    拿去用,而不是“完成最高道德”

    ,这就很危险了。所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西方文化中有一句俗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这个道理。 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这是“学问”

    的道理。

    孔子的素描

    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见孔门弟子写文章的笔法,并不呆板,是活泼生动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4

    学 而 第 一14

    子禽名亢,又字子元,少孔子四十岁。孔子一生讲学,尤其是周游列国回来,专心培养后一代,教育后一代,所以学生都是年轻人。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人物。 吴越之战,也和他有关,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之邦——鲁国,自动以国民外交的身份到吴、越去动之以利害,而引起这场战争。这一段是说有一天子禽问子贡的话,如果把它改编作话剧,那一定是一场很滑稽、很有趣,令人莞尔的戏。 好像是子禽悄悄地扯了子贡的袖子,把他拉到门边,避开了孔子的视线,然后压低嗓门轻轻的问道:“喂!子贡!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

    子贡答得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 老弟,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 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 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

    可见他没有作正面的答复,只把反面的道理告诉子禽,等于对年轻后进同学的一种教育方法,这方法是启发式的,不作正面解答,要受教的人自己去思考判断。温、良、恭、俭、让。 现在先简单的解释这五个字的五种观念。“温”是绝对温和的,用现代的语汇来讲就是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的,也就是严肃的。“俭”是不浪费的。“让”是一切都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把

 55

    24论 语 别 裁

    自己放在最后的。 上面这五个字,也可以说是五个条件。 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这五个字包含了许多,也就是中国儒家教人作为一个人,要在这五个字上作重大的研究,多下功夫。

    五字串通五经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 因此,我们首先就要研究一本书——《礼记》。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宝库。 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是《礼记》中《礼运》篇里的一节。 要了解“大同”思想的哲学基础,必须要把《礼运》这一篇全盘搞清楚。 所以《礼记》是我们文化的宝库,也是过去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里面包括了现代的学问: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什么东西都有,乃至医药、卫生,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都有了。 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 岂但是《礼记》,换句话说,要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了解孔孟思想,了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下来的根本渊源,还必须了解其他“五经”。

    谈到“五经”

    ,《礼记》中有一篇《经解》,对于“五经”

    作总评。 这怎么说法呢?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对“五经”扼要简单的介绍:对《诗》、《书》、《易》、《礼》、《乐》、《春秋》以一两句话批评了。《经解》篇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

 56

    学 而 第 一34

    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经解》篇接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温”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说诗教的精神。(现在我们不偏向于这方面,暂时只作一参考。)

    “疏通知远,书教也。”

    《书经》又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也不止讲历史,而是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部资料。现在西方人学历史,(现在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多半是由西方的观念来的。)

    是钻到历史学的牛角尖里去了,是专门对历史这门学识的研究,有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注解,历史对于某一个时代的影响。 中国过去的情形,学术家与文学家是不分的,学术家与哲学家也是不分的。 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 这个“远大”的道理,我讲个最近的故事来说明,有一位做外交官的朋友出国就任,我送他一副对联,是抄袭古人的句子:“世事正须高著服,宦情不厌少低头。”一般人应当如此,外交官更要善于运用它。 对于世局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要有眼光,要看得远大。“宦情”

    是做官的情态,要有人格,尤其外交官,代表了国格,代表全民的人格,要有骨头,站得起来,少低头,并不讨厌“少低头”。

    不能将就人家,要怎样才做得到呢?

    就是懂得历史——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广博易良,乐教也。”乐包括了音乐、艺术、文艺、运动等等。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些都包括在“乐”里,“易

 57

    44论 语 别 裁

    良“就是由坏变好,平易而善良。”絜静精微,易教也。“

    《易经》的思想,是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文化结晶。 我们先民在文字尚未发明时,用八卦画图开始记事以表达意思。 什么叫絜静呢?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圣洁;“精微”则属科学的。 易经的思想是科学到哲学。 融合了哲学、科学、宗教三种精神。所以说“絜静精微,易教也。”

    至于“恭俭庄敬,礼教也。”

    是人格的修养,人品的薰陶。“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春秋》也是孔子作的,也是历史。 什么是“属辞比事”呢?看懂了《春秋》这个历史,可提供我们外交、政治,乃至其他人生方面作为参考。 因为人世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两样的,因此常有人说历史是重演的。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历史会重演吗?

    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也许可能,因为古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中国人是人,外国人还是人,人与人之间,形态不同,原则却变不到那里去,所以说历史是重演的。 但是,不管历史重演不重演,尤其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作人处世,处处都有前辈的经验。 虽然古代的社会形态与我们不同,原则却没有两样,所以读了《春秋》,“属辞比事”

    ,就知识渊博,知道某一件事情发生过,古人也曾有这样一件事情,它的善恶、处理方法都知道,这个就叫“比事”了,是“《春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