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有的是银子,不如先自己买!”
  成立财税司的事,朱慈恨也只是刚有想法,不过龚鼎孳从军政司调任军需司有一段日子了,财税收支军需支出,龚鼎孳自然最清楚不过,说起这个,他也是神采飞扬,目视众人,笑道:“别处没有账簿,军需这里就先建了档,咱们从三月就有开支,成立各镇,分协,练兵,支应钱粮开支,这都是太龘子殿下自己掏的腰包,江北淮镇扬镇还有各协驻防营头,额兵是三万一千余人,马军五千,水师两千,有舟一百多艘,不受操江节制,剩下的,就是步军。有辅兵七千三百多人,也归咱们开支,在三叉河立大营时,还雇佣过夫龘子,开支也有详细账簿可查。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是四十多万银子和二十万石粮。平虏军和各地厘金关卡开支,修兵营的开支,盐监开支,加起来,不到二百万也差不离了,粮食,用了六十万。此外,布匹、生漆、木料、牛角、硫磺、铁,这些在清江工部库藏里原有的就是一笔乱账,咱们也全部弄清楚了。现在每个月,光是用铁就在五万斤以上,铸炮,打造兵器甲仗,哪一样不要铁?现在存铁,不到三万斤了,要是再没有调拨过来的铁,各处就非得哑火不可。倒是火药和弓弦什么的,备的很足,箭矢有过百万支,火药有十来万斤猾
  “火药不够,”朱慈娘此时插话,笑道:“试炮什么的火药十来万斤是够了,底下要练火统,炮兵要练炮,十来万斤够什么使的?最少要备在百万斤以上。”
  “如六龚鼎孳咽一口唾沫,又接着道:“殿下带来的银子,大约已经是用光了,还好大元帅府行营修造可没花几个钱,不然早就不够使费。底下要给士兵配甲胃,配兵器,配火统,这笔开销说起来吓死人”
  捐官得来的四百多万,也差不多正好够使。”
  这话一说,原本一直默默听着的众人都是吓了一跳。
  之前招募新军,陈名夏等文官就觉得用银子太多了,安家费从五两涨到二十两,这笔钱花的实在太冤枉。
  不过后来看到新军士气极高,而且都是本乡的良家子弟,具结立保来当兵,没有那些兵油子二流子,个顶个的好军人,众人这才没有话说。
  接下来军服开销,又是大笔银子,各人都觉得肉疼。
  在淮安府城和扬州府城,还建了褒忠祠,高大过文庙,门前立了无数石碑,预备刻阵亡将士姓名,立神主牌位,这花费虽大,但为了提升士气,激扬民意,也只得忍了。
  此外大元帅府花销用银如流水,光是L个新闻司,南京、镇江、苏常松江甚至是杭州,到处有分司采访处,北边也是有消息源源不断的买回来,报纸又是赔钱在卖,每个月开销的数字,陈名夏看了都觉得想去死。
  再加上行政开销费用,太龘子从京师周老国舅爷那里弄的二百多万早花的海落石干,现在捐官儿的四百多万说是要好好用,怎么就这么几万兵马,就“刚刚好够用?”
  “一斤铁是一龘钱五分,一营兵要刀枪千把,皑甲一千余副,光是这些,连打造再损耗,每营光生铁一项就要万两以上。”
  “制甲和军服用的棉布、软熟皮穿、棉索穿、红戎绦穿、火漆、桐油等物,又要大量银钱。”
  “头盔、箭、撤袋、水壶、帐篷,哪一样不要银钱?打造武器的人工银子,月粮,坏了的修补损耗,还有骡马,精料,火铳、火炮、火药”
  龚鼎孳十分坦然,摊手道:“打仗就是用银子的事,关宁兵几万人,一年用饷好几百万,咱们这点钱算什么?况且,殿下要打造的是远超关宁的精锐,连同饷银,每营兵装具齐了,最少十万以上,每个月饷银加伙食训练损耗,在两万左右,打起仗来,那就说不准了。”。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九章 转折(9)

  (…
  陈名夏和郑元勋几个倒是没有想到,议军国大政,未来攻伐大事,倒说出一个琐碎的军需开销的事来。
  而且掰开揉碎了,说的鞭辟入里,十分精警详细
  若不是眼前这位是复社好友,有名的才子,简直要把这龚某人当成账花子来待了!
  “怎么?我龚某人就不能当个逐臭之夫?算术这玩意,我十来岁就学的精了,只是这是杂学,是小道,所以学的入门就丢下抛开手了,不敢再弄下去。免的被人说我是杂而不纯。”
  看着众人,龚鼎孳笑的十分潇洒:“上次看到陈子龙那样子,我就在想,为国事有什么可怕的?况且殿下赦我之罪,难道我就无罪?所以,军需司要一个能总理大局的人,我正好能尽一下力,这一下,也算是尽了微薄之力。”
  “你倒是尽了力了,”陈名夏眉宇紧锁,十分苦恼的样子:“可这么一说,把人心里说的七上八下,这军需不足,将来这仗如何打?向南京户部请饷,恐怕他们又是勒措,况且我也知道,左镇黄镇刘镇,各部兵马加上操江,禁军,户部也确实是没银子了。就算东南诸省开始捐官儿,三个月内,恐怕也接济不上咱们。”
  郑元勋却是不急,只笑道:“殿下在此,龚孝升难道愿意给自己脸上抹黑,军需军需,要是真的没银子了,他能当面这么说出来?”
  “这话说的是了。”龚鼎孳笑道:“不过,不和你们说说苦经,哪里知道军需的事有多烦琐哪?不说别的,就这一次赋税收粮,从早到晚,几天几夜不睡也是稀松的事。司里的人,各处乱跑,哪象你们,安居在这里摇摇笔杆子就得。所以,可千万不要瞧不起咱们这些干杂务的同僚才是。”
  “偏你废话多。”郑元勋笑骂道:“殿下在此你怎么如此大胆。”
  朱慈恨笑道:“由他说说也好,免得众人只知道自己辛苦,不理别人死活。”
  陈名夏心中一动,暗自警惕却不知道太龘子这话是对谁说的。当下也只得笑着应了,眉头却是不知不笔皱了一下。
  龚鼎孳也是笑道:“殿下这话臣当不赴这就实说了吧,捐纳只是特例,一次捐了,下次人就不再捐,况且,举国除了南京苏常,怕也没有几个地方有淮扬这么多有钱人了。所以可一不可再。不过咱们的盐课整顿已经初见成效方法一龘出,二十来天时间,消息已经传到湖广一带,商人来不及赶过来,不过新闻司在九江可是有分站,九江那里,已经有不少豪商要赶过来。咱们估算了一下,今年年前卖票盐的收入,最少在三百万以上,这样大军开销已经差不多够了。再有厘金,七月还没完,六月整个月,厘金收入是三十多万,这个月已经过七十万,列位,到年前,咱们估算厘金收入过五百万,和盐课加起来,还有杂项收入,九百万左右!”
  说起这些个,龚鼎孳真的是洋洋得意,脸上满是光彩,手舞足蹈,就差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曾有嘲笑他的意思,连同陈名夏在舟,所有人都是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
  清江这里,粮食是加起来有三百万以上了,原本的库存加上两府今夏的赋税收入,才积起这个数字来。
  军中和地方不缺粮,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平虏军也建了起来,地方驻军也是进了正轨,原说捐纳的银子就很不少,够做一番大事了,结果到好,厘金和盐课两样,半年多光景,就能收入九百万!
  若是一整年,岂不是近两千万的数字?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是面色发白,看着朱慈娘,再互相注视,都是有难以置信之感。
  大明京师都丢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为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缺钱二字。
  没有银子,就无法以国法来约束军队,军队缺饷,将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抵抗上命,甚至是皇命。
  没办法,皇帝还不差饿兵!
  刘泽清带兵在山东时,几次顶撞圣旨无事,不就是因为缺饷这两字?朝命一下,缺饷的理由一龘出,官员们和皇帝都是无法可想。因为一旦将领这么说,没有银子,就没有办法以国法来制衡,在银子面前,朝廷也气短哪~
  国家几次加赋,弄的民间民不聊生,西北和河南大规模的造反,不就是流民没有赈济,然后一呼百应闹出来的事?
  李自成搅的天下大乱,可之前是在驿站老老实实的干驿丁,若不是皇上想省几两银子裁撤了大部份的驿站,李鸿基此时恐怕还在陕北老老实实的丰着驿丁咧~
  这一下,以两府之地,收入有大明加了三次饷之后的一多半了
  不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在汝甲得意洋洋。就差有条尾巴晃一晃的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一等一的聪明人的话~如果是在半年前,有人告诉自己,两府之地能掏腾出一年两千万不到的收入,恐怕自己能当场笑掉大牙!
  “殿下。陈名夏率先站起,眉宇间尽是欢喜与激动之色,长揖而拜,朗声道:“臣为殿下贺,有此收入,可练十万强兵,国朝大事可为矣!”
  “臣为殿下贺!”
  “臣亦为殿下贺!”
  一时间,殿内是喜气洋洋,所有人都是长拜而贺,眉眼之间,都是隐藏不住的笑意。
  朱慈恨自己倒是有点儿哭笑不得。
  今天议的是清军动向,还有陕北李自成的动向,就算是熟知历史,在决定整个国家民族气运生死存亡的关头,以他一个人的智慧也是决断不下来,召集这一场会议,就是要集思广益,为将来数月和一年内的行止做一个最优的决定。
  结果倒好,一群臣子,不分文武,此时在为银子收入大张旗鼓的拜贺~这算是哪门子的议政。
  “好了,好了!”
  他不得不打断众人的拜贺,摇头笑道:“我们还是接着议刚才的事龘吧。”
  “是,臣先说吧。”
  冯恺章此时心情大好,虽然还有火统的事悬在心上,不过还是神色愉快的向着朱慈娘道:“殿下,现在我们有钱有粮,军需不足,也只是小事。
  下一步,生铁火药等物,一定要备足,然后足饷足械,以现在的练法,可得四万强兵。再加上徐镇改编,镇军也有五万以上。以多释所部,不过五六万人,就算咱们野战不得胜,以淮泗一带水网密布,坐拥坚城,多铸大炮倚城而守,耗也把他们给耗走了。我大明国力雄厚,等东南诸省再有捐纳,厘金,赋税粮饷充足,百万大军指日可期,到时不论是流贼还是东虏,也不过就是派遣上将征伐舟事了!所以,当务之急,不过就是拖时间!”
  “冯镇的话,也正是臣想说的。”陈名夏也庄容道:“殿下说,建奴要征流贼,而怀庆那边流贼动员数万大军要和建奴打,那么,就叫他们先狗咬狗去,咱们大明国力远在他们之上,多拖一时,咱们多几分胜算,岂不是好?”
  “臣意云然!”龚鼎孳今晚出了风头,不愿再多说什么,再者,这两人所说,也正是他心中所思,是以很痛快的点了头,表示赞同。
  郑元勋与魏岳,李恭等太,亦是点头赞同。
  今晚所议,除开北京的军政情报,就是朱慈娘所说的将在十月左右发生的几场大战。
  原本多尔衮犯了大错,可以说,是致命的大错!
  阿济格奉命征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囊括了大同等地的明朝降军后,不过是八万人。
  这其中有相当多的普通士兵和明朝降军,真正核心的满蒙八旗和吴三桂的兵马,不超过五万人。
  而大顺军在陕北集结了高一功、李过等部的主力,人数在二十万人以上,而且有五六万人的精锐部队。
  李自成和刘宗敏、田见秀等大将也在集结兵马,在洛川集结待命,只等高一功和李过与阿济格一龘交上手,就在陕北这故乡之地,与清军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
  整个顺军,集结了超过五十万人,其中精锐敢战的部队在十五万人左右,实力强劲,而且是在陕北故乡做战,想来士气也不会太过低迷,同时为了战役准备了大量的粮草饷银,李自成的决心就是在这一战打跨清军出征主力,重新席卷山西与畿辅、河南,掌握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这个计划,十分可行,在当时的战略形势下,不失为收缩之后的一记狠拳,也是给骄狂之极的清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时多锋已经奉命南下,前去攻打南京,选择的线路也是离了西部战场,两支出征军队将各自为战。
  这是十分愚蠢和过度自信的计划,多尔衮的骄狂自大之态,也由此尽显!
  可以说,如果多释真的南下,与明朝军队开始交战,而大顺军打龘败了同样自信骄狂并不算优秀统帅的阿济格,清军主力受损,威望大跌,多尔衮在北京根本呆不住,而多锋也势必泥足深陷,就算以南明之废,恐怕也未必就轻易投降了。
  然而,整个中龘国,包括畿辅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南,整个战略局势,在七月到十月之间,都因为一场局部的战争,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改变了。
  这才是转挥。
  要命的转折。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三十章 转折(10)

  这一场转折,便是十月初四日的怀庆战役。
  这一场战役还是在清军命将出征前就布置下来的,由驻在山西平阳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主动发起战役,在初四日这天,一万多骑兵,还有两万多步兵向河南怀庆发起进攻。
  这支顺军极有战斗力,在短短时间就把怀庆攻下来,把清军驻河南的汉军部队彻底打穿了。
  怀庆总兵官战死,巡抚罗锦辉惊恐万状,一日之内数次向京师请求援助。
  在他的奏折上,把顺军人数从步骑三万夸张到了步骑近十万人,而且劲悍无比。
  因为总兵力战而死,河南清军的汉军队伍几乎被一扫而空,所以情形也显的十分严重,于是原本一路向南的多铎接到摄政王的命令,大军转而向西,先至兰考、怀庆一带,打跨了当地顺军以后,又一直向潼关运动,预备破潼关下西安,击败顺军主力后,再南下灭明。
  这个变化,是极其致命的。
  李自成最后一个微小的机会,就是这样失去了。
  尽管后人是站在史书上感慨,不过也确实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李自成已经集结主力,预备在陕北给清军来一个狠的,同时又要在怀庆打这么一场战役?
  战役目的何在?
  如果有把握分兵,他应该率主力出潼关,自己亲率大军在河南与清军一路交战。
  要么就是全军在陕北与清军决战,在别的战场避免刺jī清军。
  但愚蠢的就是以少量兵马刺jī清军已经南下的军队转而西向,这样一来,李自成自己反而是十分被动了。
  因为他的主力驻在洛川,预备北上,但接到清军一路在河南向潼关而来的时候,他就进退失措了。
  陕北已经有阿济格的威胁,潼关亦不可不保。
  于是在洛川左右不定了十天之后,李自成率主力赶赴潼关,与多铎交战。
  在潼关,尽管清军有红衣大炮,顺军主力仍然与清军多次交战,并且不分胜负,这说明,在一片石败后,顺军收拢了主力,重新集结,在士气和战斗力上,都有所恢复,和清军主力交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而就在此时,陕此高一功和李过等部却被实力更强一些的阿济格击败,清军自陕北而下,直插西安。
  如果阿济格绕道自己身后,那么就和多铎前后夹击,顺军不仅会败,而且会全师覆灭。
  在这种时候,李自成进退皆难,无奈之下,留大将马世耀守潼关,自己引主力匆忙南下,直接由汉中进入湖北,顺军主力会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此失去。
  很多人奇怪,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大顺,为什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