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现在看来清军真的是虚弱极了!
  充实山东的同时看来就是进一步的弱化了河南沿黄河一线的驻防军,豪格原本就是被动挨打,现在更是被打的灰头土脸,不停的向北退却。
  现在王源带着人穷追猛打,把包括开封在内的很多地方都扫dàng了一番,李成栋则兵锋向许昌府一带移动,如果能把开封、许昌、洛阳、归德这几个战略要地全部拿下,那么明军面对清军的战场就能向北推移数百里,战略重心也势必北上了。
  “还有什么?”
  这么样的大好消息在眼前,朱慈恨却是保持了足够的镇定。
  河南战场的情形,实在是很适合王源这样的经将去搞的!
  试想大河之北,千具冻土,到处都是适合大规模骑兵做战的平原地带。朱仙镇一战,李自成靠着几万骑兵把官兵封在镇外,断绝水道,靠的就是骑兵的快速机动的能力。
  而平虏军的骑兵可不是样子货,也不是东虏骑兵那样的步战骑兵,整个平虏军骑兵都是标准的骑战装备和训练!
  当然没有长枪大戟,那种持矛或长枪tǐng击杀敌的骑兵不是一两天能够练出来的。
  那种能在马乒弯弓望月,用骑引回射或是控制马速在阵前射过再迅速转弯的méng古式骑战法,需要在马背上一生一世。
  平虏军的骑战法就是以短火饶为第一突击力量,以马刀为后续突击力量!
  以宽阔的阵列叫骑兵排成一排,然后如雷霆一般的突击,在接近敌人的时候,娓发枪的短火饶一起击发,在百步到五十步的这个距离,可以给敌人带来大量杀伤和心理上的恐慌。
  接下来就是马刀的事了!
  狭长而锋锐的长刀可以在马上很轻松的把敌人劈成两半,刀把十分好握,还有护腕保护,劈砍之时,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
  带着这样的一支骑兵去冲杀实力和人数不如自已的清军,这样的事,想想都很爽快。
  因为明白平虏军骑兵的威力,朱慈恨关注的还不是河南战场,尽管他很羡慕王源这厮,恨不得以身替之。
  “殿下,是个坏消息,不过,也是个好消息。”
  朱慈恨的秘书局正不是一个经不起大事的人,事实上张煌言十分的冷静,从来没有一点慌乱和莫名的情绪外雳。
  但此时此刻,这个秘书局正却是有着从未有过的凝重神sè。!。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二十九章 决胜(4)

  “叫我来猜猜看吧!”
  面对张煌言,朱慈恨的神sè也是变的十分郑重。他对自已的部下是十分了解,并且十分信任的。
  能叫张煌言这样惺惺作态的事,绝不是战场上的得失。
  “我想”
  朱慈恨以指叩桌,沉吟着道:“大约是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
  “是的!”
  张煌言用敬服的眼神看向自己的主君,不过脸上仍然是十分凝重的神情:“东虏睿王颁布剃发令,谕军民人等一律剃发,凡有违者,大辟!”
  “呵呵,真是蠢才。”
  其实现在的“大清”还真是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战略态式,当然,除了山东一部的惨重损失外,它在别的战场还是占有绝定xìng的优势。
  试想一下,李自成是灭亡了明朝的人,对此人,明军毫无办法,明朝官员选择了合作投降,皇帝都差点死在北京城中,这样的一个强敌,在一片石被突如其来的清军杀的惨败,六万多老营主力前前后后逃出来一万多,其余五万将士伏尸数十里,全成了岛鸦和野狗的吃食。
  此役过后,在河北清军屡败顺军主力,连续大胜,然后在晋北山西也是如此,顺军几无还手之力。
  最近的一大战役就是怀庆之役,多锋率领的入旗兵一至,十万顺军立刻土崩瓦解,根本就不是对手。
  顺军如此不经打,再想想明军连顺军也打不过,而南明上下离心的情形,洪承畴更是打了保票,只要清军兵锋一至,无有能抗者。
  这样的顺境之下,多尔衮原本就是有剃发的念头,后来不得不取消,但这位睿亲王的xìng格岂是容专转变的?
  说好听点是坚刚不可夺志,说难听点,就是榆木疙瘩,根本不知道变通,也不知道什么是时势剧转。
  剃发在关外是区分敌我的标志,在关内,正要混元一宇,却要一个过亿人的庞大民族屈已从人,在没有jī烈反抗的前提下jī起反抗,至愚者不过如此。
  而剃发在真实历史上虽然被执行下来了,但代价是二十年的战乱和数千万人的死伤,同时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清朝是记录上秘密组织起义最多的王朝,包括北方的白莲教和南方的天地会。从清初到太平天国,都有这些秘密组织参与其中的身影。
  包括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所谓的太平盛世,就从来不曾真正太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下作的谎言!
  “固然是愚不可及,会使奴上下离心,但在短期之内,臣以为,会有不少军民百姓遭其毒手的。”
  “你能想到这一点,我十分欣慰!”
  朱慈恨用十分赞赏的眼光看了一眼这个十分得力的助手。能在史册上留下大名的,除了少数是浪得虚名的废物之外,多半还是有其杰出之处。
  别的不说,就是那位“水太凉”的牧斋先生,论起诗才文章还有仪表风度,当今大臣中,能比的上的,还真是寥寥无已。
  朝廷就算是留块招牌,也得把牧斋先生给留下来。
  张煌言却绝不是一块招牌,从平时的问对来看,这个秘书局正笔下来得是不消说了,办事的能力也是十分强悍,所有事情交办下去,一定最快时间办的滴水不漏,有这么一个好助手在身边,朱慈恨自是十分满意。
  不过,他的夸奖并没有叫张煌言为之开颜,这个秘书局正仍然是在为北方广大的百姓感到痛心和痛苦。
  现在清军还是占领着全部的山西,全部的北直隶地区和河南半境,这么多的地方,人P数千万人,城市数百个,可想而知,随着剃发令一下,北方百姓的前途究竟如何,不问可知。
  “那好,你替我拟定命令吧。着太保孙传庭不必再追击逃敌,于山东至北直境内多派兵马巡逻,护卫南逃百姓,多打穿一些通道,方便百姓南逃。河南那边也是如此,着王源不必再扩大战果,而是以护卫百姓为主吧。”
  剃发令一下!北方百姓要么屈服,要么就是反抗,当然,不论是屈服还是反抗都是事物最极端的两头,相信有很多人,哪怕是普通的升斗小民,第一的选择肯定是南逃。
  如果是明朝些对已经放弃了山东和河南全境,想来南逃的人也不会太多,距江淮一带实在是太远,逃脆无路。
  而现在明军兵锋已经可以在三五天内急速突进到天津和北京,距离清军控制的地域是犬牙交错,十分复杂,这种情形下剃发令,山东那边肯定会有大量的北直隶士伸和百姓出逃。
  河南这边,想来汉人也不会少。
  放弃现在有利的战略态式,转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接纳逃民上,张煌言神sè十分jī动,便是一直默不出声的张家玉原本白暂的面sè瞬间变的潮红一片。
  这两个人,在品格上朱慈恨是深知的,爱国爱民的儒之大者,虽然功名不显,诗才文名什么的比起江南才子们差的老远,但论起对国事的忠贞和奉献,那些东林文人们拍马也追不上。
  此时两个后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却是拜剧在朱慈恨的脚下,毕恭毕敬,毫无保留。
  “臣要为北方千万百姓,谢过殿下的恩德。”
  “臣亦替北方万民谢。”
  朱慈恨哈哈大笑,一手一个,把这两个文臣拉起,笑道:“你们替谁谢?真是昏了头,我是皇太子呀,将来的天下之主,万民之主!”
  说完这话,两个姓张的秘书反而是面面相觑,半响之后,才是由张家玉道:“殿下,拒回南京,檀自请婚,这两件事,皇上心中必有芥蒂。”
  朱慈恨摇头道:“我与父皇是生死相托,父皇不会负我,我亦不会负父皇,这两件事不过是小事。召我回南,一则是皇太子久掌兵并非国家之福,父皇还是想用元勋宿将,二来,他可能是自尊心在作祟吧,被人一拱,还是想自己亲自当家主持全局,北方战事,更是牵动他的心思。召我回京,大致就是如此,我想,没有什么大碍。
  “虽然如此,”张家玉很谨慎的道:“皇上现在随清江之策,明年至夏赋之后,朝廷最少有数千万两的积储,皇上即位以来,从未有这么多银子可再,银钱在手,南京已经在重建禁军,大肆招兵,同时重建营制,约束诸将,皇上事事顺手,恐怕不会有以前的那种耐心。父子之间虽然情深,但,臣恐怕日久会生变。”
  其实朱慈恨自已心中也是十分明白,要说感情,朱慈恨和崇祯是在生死之间互相信任出来的父子之情,不合轻易变动。
  但矛盾和冲突就在于权力的争夺上。
  局势变好了,人心稳固了,崇祯当然知道这全是朱慈恨的功劳。按说他应该自认能力不是自己的儿子,老实在深宫养老得了。
  但他毕竟才三十四岁,而且从十七岁后一直是威福自用,是一个掌握着完全的权力,操持着天下十七年的君王!
  他的刚愎和白负,其实从来就深藏于心底,一直没有完全的离开过。
  局面最坏时,他知道自己负有责任,能以残留的威望稳住南京局势,由着朱慈恨到江淮扬徐一带去施展拳脚,去稳定南京的北方。
  崇祯虽然不是战略家,不过守江必守淮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但现在大局全变了,南京城中军民大臣心思稳定,竭诚效力,军务处和shì卫制度等诸多新制施行无碍,地方上盐政厘金施行极顺,再加上各地裁撤冗兵,重建营制施行的很顺当然,这是因为有钱的原因,崇祯为政十七年,召见大臣小臣,无一日不在问练兵,问足饷,现在足饷了,他当然也知道怎么练兵。
  平虏军这样超时代的军队是练不出来的,但普遍编制成辽镇或当年大同蓟镇等九边营兵那样的军队,应该是有一些把握。
  此李自成被清军追击,左良玉被一再敲打后老实的多,徐州淮安经过这半年多的整治已经十分稳固,刘泽清被杀,高杰被收服,地方军头们老实听话,财力物力充知这样的情形下,朱慈恨的个人武勇就没有太大意义,而把太子长期放在外头,说不放心剧没有太多不放心,太子要是有异志,当日就不会回宫救他这个父皇,但放久了,臣工们会说怪话,而崇祯最为在意的,就是后世史书止他的名声!
  什么都靠儿子的窝囊废?
  一想到这个评价,怕是崇祯宁愿死在北京算了,最少还落个君王死社稷的响亮名声。
  这种想法,朱慈恨敢确实崇祯一定有,而且还很强烈。这是一个在乎名声比xìng命要高的多的帝王啊
  “唉,此事我再想想,年前总归要挤出时间来回南京一次,到时候,再说吧!”
  结束了这个不大开心的话题,朱慈恨也是转身北向,沙盘地图上,到处都是代表三方势力的箭头,李自成已经率主力北上,已经在和阿济格做殊死的博斗,多怿居于怀庆之间,究竟会将兵锋指向何处?
  他心中明白,收官在即了!。!。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三十章 决胜(5)

  “大捷,大捷,大捷啦!”
  破落的南京宫城的城墙可挡不住外头如潮的欢呼声!
  皇极殿中,却仍然是一寂静,今天是难得的召开大朝会的日子,而且不是早朝,是召开的午朝,在南京的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除了必须当值值班的以外,几乎都是被叫进来了。
  大朝的原因,自然也是因为皇太子自清江派人送来的大捷捷报!
  斩一郡王,一贝勒,一国公,还有固山额真这样的大将,冉加上七千余颗首级,自万历年后,对东虏的大胜,白然是以此为最!
  当年的松锦大捷被传为神奇,但斩首不过数百级,根本连这一次德州大捷的零头都不够。
  这样的大好消息,自然是在传到南京的第一瞬间就引发了哄动。
  市井坊间,几乎没有人动员,鞭炮声就足足响了一天!
  不少人,哪怕就是河房里被客人吆三喝五的龟公茶壶,此时此刻,一个个也都是面lù笑容,是有掩饰不住的欢喜。
  原本的南京是浮华的,虚荣的,醉生梦死的一个地方。
  除了自诩为精英的一些书生还关注国事外,这个城市不论是有钱的贵族阶层,又或是当炉卖茶的市民小民,在这个太平了几百年的城池里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国事如何。
  东虏再闹,远在数千里外。
  李自成张献忠再凶,打绝计打不进南京域来。
  管外头闹的怎样,南京总是太平无事,数十里的城墙是叫人最安心的第一道屏障,然后是厚重的紫金山脉,又是把南京城给包了起来。
  再就是出城就不远的长江,整个南京,龙盘虎踞,哪里还怕什么外敌入侵?
  在这种思想下,整个南京向来是醉生梦死,十里秦淮不谈,普通的升斗小民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赚多少用多少的奢华之风,可是不仅仅是大富大贵的人家。
  这种情形,一直到新闻司的出现,才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原本书生好大言,南京又是东南文脉所在,这些书生们眼高于顶,谁会有耐性讲解时政给小民百姓听?就算说了,百姓们也多是当这些书生又在吓人,又在说些叫人听不懂,也不相信的话了。
  但新闻司的新闻却是十分翔实,也是用最好的文字在讲最通俗,最易懂的内容。除了军报时政,还有坊闻新闻,都是确实了的才会上报,长期发行映证之后,自是得到了百姓没有保留的信任。
  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国家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而在山东,河南,江淮一带还有无数的军民百姓,正在戮力而行,为了后方的大众在奋战着,在流血着。
  东虏的凶恶和残忍,也是借此宣扬开来,这时候这些安居后方的人才知道,自已的处境也一样危险,亡国的滋味,也绝不会好受。
  这一次的宣传,还加了剃发令的颁布,整个南京城都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之中。试想若无太子在清江的经营,鞑子南下,自己头顶的头发,是剃还是不剃?
  有此一思一想,城中近似狂欢的情绪,自然也是可以理解了。
  皇极殿下,所有的一等shì卫按着腰刀拱卫在殿阁之外,金黄sè的绸缎流苏垂落下来,被落日余辉照片的更加灿烂金黄。
  所有的shì卫都站的如钉子一般,一等shì卫的等级一再调整,终于是确立在了参将这一等级上。在朝中为参将级的shì卫,出外就是驻防营的见习营正,见习满三个月没有出漏子,就会转为正式营官。
  现在各地都是在裁撤原本的冗兵冗将,象是一个总兵带几万人的有,带几千人的也有,甚至带数百精骑也敢称总兵的,这种情形,也是要悉数改革。
  黄得功和刘良佐已经复奏奉命,请朝廷派御史清军,清军过后,这两个大强藩每人留镇标步兵营三营,骑兵一蕾,水师一营,每人五营兵加上镇直辖的亲卫队、辎重队和卫生队、炮兵队等等,一镇是额定一万一千的战兵,四千人的辅兵,一镇满额一万五千人。
  除了野战镇标,各地的驻防镇标营、协标营、奇兵营,都是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各省之中,以闽浙两省编制最快,象是原本的浙将总兵,现在已经全部编制完成,裁撤下来的老卒有的回家安置,有的为辎重辅兵,有的为塘汛巡逻,整个闽淅,已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