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寒资料集-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局部地区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继续流传,并与洪水传说和人类再生连接在一起。他们得以脱生的避水工具,大都是一只大葫芦。瑶族的《伏羲兄妹》便是这一神话传说的活型态。故事大意是:
伏羲兄妹的父亲张天师,怪雷公共场所刮风、打雷、下雨,趁雷公跌倒时,捉住了雷公,交伏羲兄妹看守。雷女好言相求,得兄妹救助,脱身逃回天上。走前,送兄妹一只大葫芦。雷公为了报复,下了七日七夜的倾盆大雨,一切生物都被淹死,只留下葫芦里的这对兄妹,雷公劝他们婚配,他们都不愿意,先后去门了竹子、乌龟。竹子和乌龟都认为他们应该婚配。兄妹还是不愿意。他们又从山上往山下滚磨盘,哥哥在东山,妹妹在西山,各推下一扇磨,竟意外地相合,不得已只好婚配。婚后生下一肉瘤,剁成细末,撒向四方,肉末都变成了一个个的人。这些人耕耘播种,恢复了大地原有的生气。这里的女娲已隐去姓氏,只有伏羲的名称。伏羲的地位比女娲更重要了。男权已高于女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早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祖先神。这类神话,洪水之灾可能是后粘连上去的,兄妹婚与人类的再生是主体。因为水灾只是当时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火灾、地震、雪崩、火山爆发等等,都可能使某一局部地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神话常将洪水与之相连,那是因为一片汪洋,视野狭隘的原始人便以为整个世界都毁灭性了。实际上这个氏族被淹没,其它许多氏族不见得有洪水,一则神话反映的是特定氏族的现实生活,这个民族的神话若被另一民族接受,不但必须具备诸多历史因素,还有一个长期融合变化的过程。洪水因为带有普遍性,至今,我国干旱的北方,闹起水灾来不照样浩浩渺渺吗。因此这类神话本身便具备了世界性的先天条件。
而在血缘近隐藏再生人类的神话中,也出现过两代人之间的婚配,或母子婚,或父女婚。当然,它们的内容古老,更不容易被进代了的人们所接受。所以它们流传下来的很少,大概逐步被血缘近婚的兄妹所取代。人类愈进步,连兄妹婚也许为是悖理的,因此一般又加进兄妹或姐弟双方都不同意,或单方顽强抵制,经过神判的方式,才勉强结合。再后,干脆讳避兄妹之说,含含糊糊地说是一男一女,苦聪人的神话说:古时候有棵神树,越长越高大,把天空、太阳全遮住了。一个妇女用火把它烧光了,但从树根处冒出一股洪水,淹没了人类。有一男一女,逃脱了灾难。他俩结婚,人类才又发达起来。洪水遗民再生人类有神话传说,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第一,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农耕为主的时期的作品。狩猎民族的流动性较大,而农业民族是不能随便迁徙的,自然的就化,旱涝之灾,人们特别敏感。加以当时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地广人稀,抗灾力量很弱,每次水患,必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神话的方式不断地追述。第二,根据民族学资料,人类确曾经历过血缘婚阶段。也有学者否定人类曾有过血缘同辈婚,但末产生很大的影响。同辈血缘隐藏并不是一个兄弟固定与一个姐妹可以互为婚姻。神话传说中常以一对兄妹或姐弟的婚配出现,那是因为在观念上已受到后世的影响,从艺术角度去看,无非是对同辈互生的一种象征或概括。第三,人类再生的作品产生时,人们不仅从经验中体会到血缘近婚的危害,而且从伦理道德出发坚决拒婚,说明这时人类已迈进了氏族外婚阶段。人类再生神话,也可以说是远古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婚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缩影。
根据神话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先有女创世神,再出现配偶神,最后被男创世神一统天下。由于汉族形成时,神话时期早已逝去,而是男权的天下,女神已经没有地位,不是被迫改变性别,便只好当某一位男神的妻。因此在汉文古籍里,那种纯粹的创世女神已经找不到了。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即使人类的始祖母女娲,也没有资格承担创造宇宙的重任,而是为修补宇宙,为巩固开天辟地的成果,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淮南子?览冥训》与《列子?汤问》都有具体的记述,综合起来,内容是:上古时,天穹的四周突然塌,九州大地开裂,天下不能覆盖大地,大地不能承载万物;火焰熊熊不灭,洪水浩渺,翻滚不停。猛兽吞食人类,鸷[zhi至]攫取老弱。于是女娲铸炼了五色石去补苍天,斩下大龟的四足当顶天柱;她为了救中原众生,杀死了黑龙,用芦灰湮塞洪水。苍天补好了,天空的四周稳固了,洪水干枯,中原平静,禽猛兽都已死去,黎民得以安生。她背负大地,怀抱青天,使禽兽虫蛇无不藏起了它们的爪牙和毒螫(事),没有心思再攫噬(氏)人们。女娲的功德,真是上至九天,下至黄泉,名播后世,光照万物。
女娲治水、补天的神话,堪称奇瑰宏伟,有深远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除了有伏羲、女娲避洪水、结婚的传说故事以外,云南藏族还有《女娲娘娘补天》的神话传说。
四灵属性
关于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四灵属性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有讨论的必要
四灵出处:
四象的说法多出现于道教和28星宿为崇拜的星神,大多典籍都只提到他们所代表的方位,而没有说明他们代表的属性。(或许四象本来就不是代表属性的,呵呵,当然根据五行说,万物皆有属性),如《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
四灵属性:
东方之神青龙,属木,色属青,更称作「青龙」,亦作苍龙;南方之神为朱雀,属火,色属赤,故称「朱雀」;西方之神为白虎,属金,色属白,故称「白虎」;北方之神为玄武,属水,其色黑,故称「玄武」。
给四灵分地水火风属性,则最早出自日本的游戏和漫画,(喜欢乱改中国东西-_-汗)而且由于日本4属性的分法,使得属性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各个地方的说法都有不同,而我则一直认为它们的属性应该是:[玄武]地属性、[青龙]水属性、[朱雀]火属性、[白虎]风属性四灵地位及影响: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结论:四灵最好还是别做属性代表,做属性代表本身就有问题,做了属性代表也要用五行说分,这样才够传统够说服力,用日本四属性分,则很牵强、混乱,如果还是要四属性分 ̄ ̄ ̄ ̄ ̄ ̄那你就分去吧,呵呵,喜欢怎样怎样,反正这玩意没版权的,怎么说怎么是吧。
萨满
在公元520年,柔然发生了一件萨满制造的宫廷内讧,最终导致可汗丑奴被杀。
柔然可汗宠信一个名叫地万的女萨满,封为圣母,把太子藏起来,托言上天。事泄被绞死,丑奴可汗复杀执刑之人,引起了宫廷政变。
古代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识或知识,能够观察事物的发展,预测未来,敢预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传简略未及叙述而已!
萨满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起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会里已经非常发达与成熟了。萨满差不多都是氏族领袖,被中原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萨满兼酋长。创造天圆地方的瓠学说的也是一位女萨满,“高辛氏有老妇居宫中,得耳疾,取之得物大如茧,盛瓠中,复之以瓠,俄顷化为犬……”。这位老妇就是萨满,成为犬戎之祖。她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产生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地相合则万物生。茧,可以解释为原始细胞,犬代表万物万象,五色化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等等的朴素唯物思想和进化的意识,因之就产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尤其是“天”是古代蒙古人最高的崇拜对象。柔然就是“天”。柔然汗国就是“天王之国”。柔然是丁零、狄历之音变,读音为颠连,汉文写作柔然,实与'衤詹'褴同音。
古人认为来自天体的自然变幻给人以享受,也会给人以灾祸。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活动中,对自然界的变幻,产生了畏与敬的思想意识。因这些祸福都来之于天,对天就产生了最崇高的崇拜与信仰。天以外的崇拜对象,古人认为皆附属于天,皆遵从天的意旨,按天所制定的一切去执行。比如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兴旺与衰亡,都是天在冥冥中起作用。当人类产生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后,古人也就联想到天地万物的领导者,想到了这个神秘的天空是谁来主持?就模仿人类的分工,模拟了天的主宰者。有人说“狄历”就是北方民族的最高天神,情理虽近,但也不便盲从。
日月星云风雷雨雪等一切自然现象,古人认为都是在天的主宰下,按着天意活动。森林火灾,陆地的水灾,疾病死亡等,这是天的惩罚。太阳给以温暖,月亮给以光明,北斗七星指示方向,这些都是使人类直接受益的天体现象。上天主宰一切,大地养育万物。万物是天所生,万物赖地以长,古人把天比做生身之父,把地比做养身之母,于是又产生了敬拜天地之俗:“匈奴,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天所立匈奴大单于”,“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见《汉书.匈奴传》。),五部高车合聚祭天,走马游绕,歌声吟吟,未有如是之盛者。(见《北史.高车传》。)“突厥牙帐东开,盖敬日之始出也。”(见《周书.突厥传》。)“五月中旬祭他人水,拜祭天神。郁督军山西五百里有高山突出,上无草树,谓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见《周书.突厥传》。),“天所生大突厥。”(见《周书.突厥传》。)“蒙古人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川五行之类,出帐南向,对日跪拜。”(见《多桑蒙古史》第一章,第33页。)上面所述,皆是北方民族敬拜天地的一些表现。由远古的瓠,一直流传到元、明、清而不衰。
“火”给人类生活创造了新的内容,是生产生活上的一次大革命。中原有钻水取火的燧人氏,北方草原树多草盛,自然火早已有之,后世萨满的祭火祝词,明显地体现了对天地的敬拜对与火的尊崇。祝辞曰:
杭爱山不儿罕哈勒图山头所生榆树做成的火神女王,你自开天辟地时出生,你从大地母亲的足迹出生,你是天父腾格里所做成。
北方民族对天地敬拜之外,就算对火的崇拜与信仰了。火是人类最直接的受益者,她给人以光明、温暖,延续人的生命,调济人类生活,改变人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周书.突厥传》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见《辽海丛书.全辽备考下》布特哈志略:本汉属北夷索离国。匈奴北确有索国。),在匈奴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居跋斯处折施山(当即《唐书.黠戛斯传》中之白山,今汗腾格里山,在乌鲁兀穆河西北。),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曰突厥。”突厥祖先尚处于无火时代,是伊质泥师都开始使用火。
古人自从发现和使用火,就把火置于仅次于天地的崇高位置。火能为人造福,火也能毁灭一切,古人认为火是天的使者,是生活的力量,智慧的源泉,精神的支柱,兴旺发达的象征。自从火在氏族家庭中取得一席优越地位之后,古人就以为火是直接观察行动,鉴别善恶的神灵。祭天地用清水,祭火用榆柳松脂。
不自觉的梦幻,启迪了人类的想象能力,日常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冥思苦想会在梦幻中反映出来,有时还会得到答案。久而久之,在人的思想中就产生了“翁衮”(翁衮,蒙古语“灵”也。)的意识形态,认为万物本身之外尚有“灵”,就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意识形态。
古人在生产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斗争中,感受了自然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刺激,促使人类感情冲动,产生了遐想,开阔了视野,原始的朴素的哲学明芽了。个别人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自然变幻,反应敏锐,产生了追索探求的要求,在冥思苦想中神态失常,或痴呆疯傻,或喜怒无常。但这种人都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老练的生活知识,在平日的观察中积累了各种常识,粗知自然变化、社会发展和事物进化的规律,更善于观察人的心理状态,逆料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结局,这种人物的出现,给氏族或社会带来了幸福,她可以指导生产、掌握分配,大都被推选为氏族长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后世的所谓萨满,或珊蛮。萨满在蒙古语里是沉思默想的意思或紊乱纷乱的意思。这种人若再具有特异功能或懂些幻术之类的东西,那就更加玄乎而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了。若再掌握一些民间流传的医药知识,用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去给人治病,那就更神乎其神了。
国内外学术界一致承认萨满起源于太古时代。采集经济的时代,萨满已经形成了,她带领人们趋吉避凶,寻找食物。原始狩猎时代萨满就更为重要,她领着人们追踪猎物,指导和组织围猎。氏族社会形成以后,人类的社会单位是以图腾形象为标志而区分的。萨满就是氏族领袖,她团结本单位的成员,给在以精神力量,排难解忧,指挥生产,管理分配,向大自然进军。
《多桑蒙古史》说:“萨满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师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击鼓诵咒,逐渐激昂以至迷惘,以为神灵之附身也。继之舞跃暝眩,妄言吉凶。”萨满由产生、兴盛一直到衰亡,并没有形成象其他宗教那样的组织形式,没有堂皇的庙宇建筑,没有庄严肃穆的神佛塑像,没有统一的经卷,没有繁文复杂的仪礼。经文咒语祝辞赞语也是口传心授,灵活多变。笃信萨满的北方民族,谁也没想到为萨满立庙建寺,只有翁衮所依托的灵堂,这灵堂是石头堆砌而成,只是选择在高山峻岭之上,使人能够很容易看见和拜祭。它起着保卫行旅,保佑一方的作用,它的实用价值是路标,能够根据石堆的式样,判断出地点方向,从而不会迷路。这些灵堂在北方的草原上到处都是,蒙古人称之为“敖包”。萨满死后,要进入灵堂受祭,当地的英雄人物或有益于地方的长者,死后都要进入灵堂受祭。究竟哪些灵堂祭祀哪些人物?只有当地人知道,因为没有灵牌之设,也没有设灵牌的习俗,外地人无从知晓。
“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感觉。来源于梦幻,是一种幻觉,是人类本身的自我感觉。本来是虚无空洞的,古人却要煞有其事地大作文间。古人认为天之灵在天上,树之灵在树中,山水之灵在山水之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灵”才独立于躯壳之外。生人之灵影随形,大人物死后,“灵”才能进入灵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