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寒资料集-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破仑的链式阵形就这样被马回转转的一塌糊涂,全欧洲一副哈马风,国国都练马回转,不过说实话,这个战术在隋唐时候的李世民就用过了,刘武周就是让这个转来转去的战术给打蒙的,当然李世民用的是弩,欧洲用的是火枪,李世民也就是用他那两三千的玄甲骑兵玩玩,欧洲是已经发展到不用马回转就好象不是战斗一样,不过我觉得本质差不多,据说白起在长平的时候也用这个马回转战术迟滞过赵军的突围,不过无从考证了。
五:马回转真的很强吗?总之欧洲玩了很多年,据说打的顺畅的时候从高处看下去两只军队就象两个滚动的轮子,四只军队就象四个滚动的轮子,八只军队就象八个滚动的轮子……这种战争与其说是战争我怎么老觉得象世界杯开幕式的表演呢……没轮到我困惑,挪威人跳了起来。
挪威人不想现在那么温和,那时侯普遍野着呢,北欧海盗啊。
海盗有海盗的悲哀,他没那么多马加入马回转的欧洲大家庭,还有一个原因,他那边铁的产量非常丰富,可没火药或者说不会造火药,所以居然不装备火枪!
欧洲骑士们骑着马冲过来,“泊切Q”撩翻一个再拨转马头顺便扔下一句“没开化的蛮人”。
挪威人火了,蛮人就蛮人,我是蛮人我怕谁?他用了最蛮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加大手里的家伙,作成斩马刀那么大,反正他有的是铁,北欧人也有的是力气,打的时候端着大剑护着上半身冲上去。
让你开枪,光脚不怕你骑马的,你开枪啊,你倒是开枪啊,你居高临下,打中我拿刀的手算我倒霉,打中我脚算我倒大霉,打中我呼啦啦就上去了。预备队?没听说过。
完美的阵形输给了没有阵形,火枪输给了大砍刀,马回转战术就这样没落了,比例最悬殊的一次,三百多海盗把八百多骑兵都给剁翻了,海盗们居然只伤了四十几的说。
六:挪威人威风了一阵也就偃旗息鼓了,原因是后装枪出现了,欧洲于是回到方阵时代,不过这时候方阵的意义好象更多是以集结为目的了。毕竟,阵形其实已经退出舞台,接着的战争时代就进入了多发枪克单发枪,机关枪克多发枪,机关炮克机关枪,导弹克大炮……这样一个循环了。
火药发展的资料 (简介)
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
火药的一个品种,属异质火药,因燃烧时有烟,故也称有烟火药,一般称黑药。
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初始主要用于医药目的,宋代已把火药用于军事,制出了火箭、突火枪、震天雷等火器,后来又出现了铜铁火炮等管形火器。
黑火药的出现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古代的管形火器就是现代枪炮的始祖。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是以爆燃或爆炸形式出现的。在密闭条件下点燃,除了能产生抛射作用外,有时也会出现爆裂的效应。古代对黑火药的应用极为广泛,既可用来燃烧纵火、发射铁砂和弹丸,也可作为爆破用药。在19世纪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13世纪黑火药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并发展成为大型火炮的发射药和弹体炸药。17世纪开始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但爆破威力不大,而且安全性较差。19世纪后作为发射药为硝化棉系无烟火药所代替,作为弹体炸药为苦味酸所代替,作为爆破药为代那迈特炸药所代替,但仍作为传火药等。
组成: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炭等组成的混合火药。它的成分配比从古到今变化不大,一般配比为:硝酸钾75%;炭15%;硫磺10%。10世纪中国《武经总要》所载三者配比为50:25:6。25(其他18。75);13世纪英国人R。培根的配比为37。5:31。25:31。25。但随黑火药的用途不同,组分也稍有改变,如延期火药所含硝酸钾的比例要小些。在这三种组分中,硝酸钾为氧化剂,在燃烧时分解出氧,用以氧化硫磺和炭而放出热量和气体产物。硝酸钾的含量要足够,才能使燃烧反应完全而释放出高热量。炭是可燃剂,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但炭的来源是以含脂量少的木材经炭化而制成,其中的含碳量对黑火药的燃烧速度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碳量大时,炭的燃烧较完全。硫磺也是可燃剂,但还兼有胶粘剂作用,可使黑火药的药粒密实、成型好。硫磺着火温度比炭低,故使火药易于点燃。黑火药三种组分燃烧时的反应如下(按KNO374。8%、c13。4%、S11。8%的配比):
20KNO3+10S+30c
─→6K2cO3+K2SO3+3K2S3+14cO2+10cO+10N2
生产方法:黑火药的制造工艺大部分属机械加工过程。硝酸钾和炭的粉碎在装有青铜球的转鼓内进行,为了安全,硫的粉碎有时在内衬皮革的木制研磨机内进行。硫易产生静电,需注意接地。粉碎操作可采用两组分粉碎法,如硫磺和炭共同粉碎,硝酸钾和少量的炭共同粉碎;这样粉碎效果较好。而且可解决单一粉碎的不足,如硝酸钾的吸潮粘壁、硫磺因静电而粘结和炭尘太大易起火等问题,但决不可三组分在一起粉碎,这样容易造成起火事故。混合在内衬皮革的转鼓内进行,转鼓内装木球而不用金属球以保证安全。药料的压实操作可在轮碾机上进行,喷少许水后即可压成薄饼,称为冷压。这种产品密度小、易点燃、吸湿性大。另外,也有直接在热压机上一次压实,称为热压。后一方法的产品药体密实、强度大、吸湿性小,但均匀性差且难点火。压出的黑药饼经过带齿的铜辊粉碎成大小不等的药粒。经筛除药粉及不合格颗粒后,再进行光药,以除去药粒的棱角,使之光滑。再经干燥、筛选,按粒度大小分类。同一品号类别的药粒再进行混合,使质量保持均匀。最后分批、装箱。
应用:由于黑火药具有易被火焰、火花点燃,燃烧时又产生许多灼热的固体颗粒,而易于点燃其他火药的特点,在军事上广泛用作火药装药的点火药和传火药;在引信中用作延期药、扩焰药和时间药盘;还可用于照明弹、信号弹、燃烧弹和烟幕弹的抛射装药。在民用方面多用于爆竹、礼花,也可用于导火索、猎枪发射器以及某些矿山的爆破作业等。
缺点:黑火药做为唯一的火药和炸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1000多年。常见的黑火药为黑色药粉或颗粒,容易吸湿,撞击和摩擦感度大,用强起爆药起爆或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也会发生爆轰,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潮和安全。由于其威力小,残渣多,烟雾大,自无烟火药出现以后,已不再用做一般枪炮弹丸的发射药了。
1771年由英国的P·;沃尔夫首先合成苦味酸。
苦味酸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苦味酸是一种猛炸药,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雷汞。
雷汞是一种起爆药,它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可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发明硝化棉。
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莱洛发明硝化甘油(烈性炸药)。
硝化甘油,是将防水的甘油,渗透到浓缩硝酸和浓缩硫酸的冷混合体中制成,即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分子式为c3H5O3(NO2)3。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855年在圣彼得堡时,两名俄国科学家,即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早先的化学教师尼古拉·;津宁教授和药物学教授尤里·;特拉普,都曾提醒伊曼纽尔·;诺贝尔和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去注意那种异常猛烈的炸药物质——硝化甘油,说它可能成为引爆雷的材料。
1859年后瑞典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62年伊曼纽尔·;诺贝尔通过将百分之十的硝化甘油加到黑色炸药里,造出一种“强化炸药”,使用点火装置,可以不时将它引爆。
1862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诺贝尔专利雷管”。
这种雷管的最初构造形式是:将流体的硝化甘油炸药,装在一个金属管或其它密封的筒状物里;其中放进一个装着普通火药的小木管;从小木管的盖子上,塞进一条导火线。硝化甘油炸药的点火,是由于小木管里火药的爆炸引起的。为了提高效能,发明者曾几次改动雷管的装置方法。一八六五年的最后改进办法是,他将原来的小木管换成一个装着起爆水银(Hg(cNO)2)的金属管。通过这种所谓爆炸管的发明,“原始点火原理”被应用到爆炸物技术方面,这是后来在这方面一切发展的基础,正是这个原理,使得有效利用硝化甘油,以及后来作为独立爆炸物的其它烈性炸药成为可能;也正是这个原理,为研究各种炸药的爆炸特性提供了方便。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梯恩梯(TNT)。
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梯恩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
1866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达纳炸药。
19世纪60年代,诺贝尔在法国继续进行炸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受重伤。法国政府在陆地上进行试验。他只子租了一条驳船,在马拉伦湖上寻起了新的实验室。一次试验中,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而且生产、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后来,他用木桨代替了奎土,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达纳炸药,“达纳”一词源于希腊文“威力”。
1866至1867年诺贝尔与其父研制成功了信号雷管和地雷。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75年诺贝尔发明了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的安全烈性炸药。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最先发明无烟火药。
1845年由舍恩拜因发明的硝化纤维很不安定,曾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使之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的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马克沁发明的重机枪,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
1885年法国用苦味酸填炮弹之后,苦味酸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黄色炸药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黑索今。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旋风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取代了梯恩梯的“炸药之王”的宝座。
茶之道 (详介)
茶道,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现在所谓的日本茶道,公认为形成于15世纪下半叶,日本室町幕府后期。而日本人喝茶的历史,则可追溯到8世纪,时值平安时代,日本与唐帝国的交流正搞的火热,日本的饮茶活动与其当时全面仿效的‘唐风‘一样,完全是从大唐剽来的,815年,著名的空海和尚留下了日人饮茶的最早文字记录。
中国唐朝,出现了陆羽的《茶经》,这部茶文化的经典著作,极大的促进了日本从单纯的饮茶到茶文化的形成。810…824年,‘弘仁茶风‘是日本第一个茶文化高峰,此时的日本饮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照抄唐朝,而且只在宫廷和高级僧侣中流行。
12世纪,日本僧侣荣西从五台山带回了中国宋代‘末式冲茶法‘的诀窍,他献给当时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实朝的《吃茶养生记》,带动了日本第二个茶文化高峰,该书极力鼓吹茶的药物作用,此后日本人视茶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而贫苦的百姓无钱买药治病,寺院僧侣就以茶为药进行救助,寺院茶的出现,奠定了茶向民间普及的基础。
14世纪,足利尊氏建立了新的武家政权——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时候,平灭国内政敌,达到极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那个小心眼、爱耍小聪明的将军,在历史上却是文治武功一流的名政治家。从文化上讲,他的治世,被称为‘北山文化‘,在这个时期,日本茶文化也与当时奢侈、华丽、虚荣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由寺院茶演变成极度追求娱乐性的豪华的斗茶,这种以斗茶游戏为中心,辅之以大玩大闹大吃大喝的疯狂party,是武士们消耗热情,展示财富,另兼扩大交际的重要活动。令人苦笑不得的是,这种暴发户式的靡奢的日式斗茶的前身,却是极为恬淡高雅闲适的宋代文人斗茶。(斗茶,产生于宋代的一种猜茶名的游戏)
喧嚣终于要归于沉寂。室町后期,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治下,伴随着武家文化进入沉淀提炼的成熟期,茶事活动的内容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
说起义政这个人,在军政上可以算是无能,由于他在继承人问题上的犹豫不定,直接引发了将日本分裂为东西两大势力的大动乱——‘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战乱持续了10年,瓦解了室町政权的统治力,熟悉日本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然而,与中国历史上的某些帝王相似,义政虽然是平庸的统治者,却是高水平的文化人,这一点上,他倒可以与祖宗义满比一比。他在京都的东山建立了庞大的建筑群,以其中的著名建筑银阁寺为中心,展开了日本中世文化之代表的‘东山文化‘。茶事,在东山文化中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反斗茶的娱乐性质,东山时期的茶文化是宗教式的书院茶,这是一种封闭(在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封闭房间里进行,而斗茶会则在室外)、肃重(相对于斗茶会的喧闹)、简洁(相对于斗茶会的杂乱)的茶文化。可以说,茶道的雏形和主要要素此时已经完全具备了。
到书院茶为止,日本的茶文化历经700年的变迁,虽然形式和内容几经剧变,但始终仍然只是皇室、公卿、上层武士和僧侣中流行的一种高级文化活动,在这样狭窄的基础上,是不能产生真正有生命力的‘道‘的,这是重视阶级观念的日本民族性的局限所在。
粉碎一切秩序、阶层、世俗观念的战国乱世,为茶的民间化、民族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非常幸运的是,茶文化抓住了这个契机,从而迎来了其关键性的飞跃……
茶道的形成
室町末期,相对于上面各种由皇室、贵族、武士、僧侣、富人垄断的主流的茶活动,由平民百姓组织的饮茶会‘云脚茶会‘也开始出现,在这些初期的平民茶会中,奈良的‘淋汗茶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