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朔州的春天,风和沙是主题,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嚎地吹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七九河开,**雁来。
    一旦狂风止歇,人们立即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口里念叨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筹划一年的生计。
    有一帮人,他们的职业就是筹划着打破别人的生计,像盛坤山,就属于这类人。
    去年冬,阿济格、鳌拜伙同鄂尔多斯、土默特、岭北四部等部,持续南下,给三边带来了麻烦,盛坤山自然琢磨着加倍奉还。
    岭北四部遥居漠北,盛坤山鞭长莫及,只能先记帐,待以后再算总账,至于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就在四百里的范围之内,若是不报复,盛坤山觉得对不起麾下的数万将士及供养将士的百姓。
    不过,整个冬天,盛坤山一直引而不发,因为他正在急剧扩军。
    奉林纯鸿之命,盛坤山需要在四个月内,将骠骑军扩充为下辖一个骑兵军、两个车步军的军团。
    同样面临扩充任务的,还有武卫军。林纯鸿及都督府充分考虑到武卫军在战术上的创新,同意了张凤仪的请求,批准武卫军扩充为下辖一个骑兵军、两个骑步军的军团。
    骑步军,实质学自鞑子。以前,大明人即便知道骑步军可结合骑兵和步兵的优点,也只能望洋兴叹。
    原因无他,缺马尔。
    不过,自从骠骑军入驻朔州后,这种窘态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荆州方面不仅在朔州周边亲自庇护了数万牧民,养羊养战马,还以极大的热情从整个草原上搜罗战马,荆州军拥有的战马迅速增多,已经有条件让武卫军团拥有三万多匹战马。
    后来,龙武军进驻秦州,打通了与河西走廊及贺兰山一带的交通,战马获取的速度就更快了,甚至有条件让金吾军团下辖一个骑兵军。
    得益于都督府调来大批的军官及有经验的老兵,武卫军、骠骑军的扩编进展得非常顺利。
    扩编完成后,狭窄的朔州周边,一下子聚集了四万多全副武装的荆州军将士,一些敏锐的人士立即感觉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大明宣大一线必将烽火连天。
    果然,盛坤山开始宣传造势,扬言要找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报一箭之仇。
    听到这个消息后,宣大总督王继谟如芒在背,坐卧不安。他敏锐地意识到,盛坤山报仇是假,统和大同、宣府、山西三大总兵及郑嘉栋、左勷部是真。万一宣大军队被盛坤山携裹,兵出边墙,朝廷必然知悉林纯鸿成立参军联席署的阴谋,他王继谟将要面临朝廷何等的怒火?
    王继谟立即派人至朔州,询问盛坤山兵出草原之详情。盛坤山未透露半分,只说参军联席署会议上可知一切。
    得到这样的答复,王继谟破口大骂:娘的,摆明了要算计老子!
    盛坤山如此,三大总兵、郑嘉栋和左勷更让他恼火不已。五人得知传言后,纷纷派人至王继谟处,希望王继谟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在宣大一线打出十年的安全,建万世不易之功业。
    这无异于向王继谟施加压力,逼王继谟同意出兵。
    处于左右夹击中的王继谟拼命琢磨自保之策,想来想去,还真让他想到了一招。
    王继谟立即上奏朝廷,称去年阿济格退兵时,从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强行征召了数万男丁,两部实力大幅度削弱,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宣大边患,不如主动出击,进一步削弱两部的实力。
    杨嗣昌接到王继谟的奏章后,大吃一惊,一时急得冷汗直流。
    杨嗣昌并不是军事外行,他无比清晰地知道,宣大一线主要是步兵,要想深入草原攻击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不仅可能连两部的影子都看不到,甚至还有可能被两部的骑兵进行大范围包抄袭击,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
    决不允许!这是杨嗣昌的第一反应。
    不过,杨嗣昌转念又想到,王继谟不是蠢货,为什么会兴起如此愚蠢的念头呢?他立即令兵部调取宣大一线的情报,方才明白:原来骠骑军和武卫军扩编完成,正准备兵出草原,拿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开刀呢!
    这么看来,王继谟应该是想借荆州军出征,顺便打打酱油,捞点军功,顺带着树立在宣大军中的权威。
    杨嗣昌不敢确定,马上令王继谟上报作战目标、作战规模及作战计划。
    王继谟收到杨嗣昌的命令后,大喜,立即派人催促盛坤山立即召开参军联席署会议。
    盛坤山颇为疑惑,不知道王继谟葫芦里卖着什么药。正好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绝对实力之下,也不怕王继谟玩花样,便应王继谟所求,立即在大同召开参军联席署会议。
    这次会议,乃历次规格最高的一次,不仅杨国柱、许定国、王朴、郑嘉栋、左勷悉数参加,就连王继谟也亲自与会。
    王继谟亲自出席会议,也无法改变盛坤山主导会议的事实。鉴于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实力已经日薄西山,盛坤山拟定的作战计划非常简单:张凤仪率领武卫军团及郑嘉栋部兵出保德、府谷,不停地将鄂尔多斯诸部向西北方向挤压,直到把鄂尔多斯部挤出阴山以外;盛坤山率领骠骑军团及左勷部,兵出和林格尔,攻占三娘子城(今呼和浩特),由东向西将土默特部向西挤压,直至将青山附近的鄂尔多斯达拉特一部、土默特部全部逐出青山,最终与张凤仪在阴山会师为止。
    至于王继谟,则率领王朴、杨国柱和许定国,兵出凉城,遮护荆州军后路,随时准备支援作战。
    盛坤山的话还未说完,王继谟当即凝眉思索。
    他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知道,由于游牧民族机动性强,分布地域辽阔,中原军队很难驻守,一般情况下,中原军队进攻草原,必须贯彻毁减游牧民族战争潜力的措施,诸如焚烧牧草、掠夺牛羊战马、杀死有生力量之类的。
    现在盛坤山口口声声说逐离,一句也没提打击蒙古人作战潜力的话,盛坤山难道以为草原如中原一般,只需要攻城掠地即可?
    王继谟本想提醒盛坤山,但转念一想,若盛坤山真因为不了解草原而失败,一则朝廷对此喜闻乐见,二则他可以趁机拿掉头上的枷锁。反正他率领宣大军队居后策应,万一前线不妙,大不了立即缩回边墙即是。
    因此,王继谟一言不发,只是盯着舆图,装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
    至于王朴、杨国柱、许定国三大总兵,见任务如此简单轻松,大合心意,目光颇为热切,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
    左勷历经沙场,颇懂韬略,语气颇为凝重地问道:“难道盛帅准备在阴山、青山长期驻守?”
    盛坤山摇头道:“数万兵力,若要长期驻守大漠,非把宣大一线拖垮不可。待三娘子城、鹿城(今包头)、湖城(今巴彦淖尔)三城筑毕,大部兵力即返回宣大。”
    左勷凝神思索片刻,慢慢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盛坤山笑道:“莫非左将军对驻守三城有意?若真有意,三城随将军选一城驻守?”
    不待左勷回答,盛坤山又转头对郑嘉栋说道:“郑将军若有意,也可以随意挑选一城!”
    郑嘉栋一向敬重左勷,将目光投向了左勷。
    盛坤山公然拉拢郑嘉栋及左勷,王继谟面子上挂不住,又不愿意与盛坤山起冲突,只是在心里不停地诅咒荆州军:筑城?而且还一口气筑三个!这厮当筑城是建房子?拖死你才好!
    左勷咋听之下,还真有点心动,只是往深处一想,觉得守城的任务非常艰险:朔州距离三城非常遥远,一旦蒙古人返回,荆州军必然来不及支援;再则,鄂尔多斯部部落众多,势力还相当强大,再加上土默特部,组织五六万骑兵,轻松至极,自己的五六千人马,还不够蒙古人塞牙缝的。
    因此,左勷小心地回道:“草原上多风沙,本将颇不习惯,还请盛帅另择贤能。”
    见左勷表了态,郑嘉栋也赶紧说道:“左大哥不去,我也不去。”
    盛坤山大笑道:“此事留待以后再议,我相信两位会动心的!”
    说完,盛坤山豪情万丈,一掌拍在了舆图上,放声道:“大汉之时,霍去病追击匈奴,封狼居胥;唐代时,李靖夜袭阴山,大破突厥;太祖时,魏国公挥师北上,揍得北元崩乱古人之功绩,今人万不可仰望,非超越不可!”
    “建功立业,受后人景仰,从征战阴山、青山始!”
    一番话,直说得张凤仪、郑嘉栋、左勷热血沸腾,就连王朴三人的心里也颇为触动。
    左勷甚至还有点后悔:大丈夫,死则死矣,为何刚才对驻守三城瞻前顾后?
    唯有王继谟颇为不屑,暗自嘀咕:有命回来再说!
    
    参军联席署会议结束,各方返回驻地,开始准备出发。王继谟心急火燎,马上将作战计划整理一番,用八百里加急送至京师。。。

第六百二十八章 封狼居胥(二)
    “三娘子城?鹿城?湖城?”
    大明舆图上,杨嗣昌的手指从东边的大青山开始,一直往西边挪动,最终停在了阴山脚下。
    作战计划显然出自林纯鸿,杨嗣昌接到王继谟的奏章后,一眼就看出了这点。
    与一名政客、或者说政治家完全不符的是,杨嗣昌的心里突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激动。
    大漠之南,适合游牧的地方并不多,贺兰山地区算一块,沿着黄河的阴山、大青山算一块,最后就是靠近辽东的呼伦贝尔、科尔沁等地。
    若三城能够筑成,并且政策应用得当,穷十年之力,足以把蒙古人最大的游牧区纳入汉人的直接统治之中。
    这是历史上从未完成过的壮举!
    在中原朝廷最为强大的汉唐时代,汉人不是没有筑过城,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如同中原一般,在游牧区建立严密的统治。可惜,最终都失败了。
    原因非常简单,在草原筑城,城小了,守不住;城大了,后勤补给的压力非常大,最终会拖垮中原的朝廷。
    不过,当犀利的火器及坚固的棱堡结合在一起后,情势就完全不同了。
    杨嗣昌注意到棱堡这玩意,还得从左良玉攻击襄阳说起。左良玉在襄阳城下惨败后,杨嗣昌特意跑到襄阳,细细地观察过棱堡。
    棱堡的防守能力之强,几乎让他拍案叫绝。他认为,像襄阳这样大的棱堡,仅仅只需要五千精锐之师,就足以抗击数万精锐的轮番攻城。
    他的观点在旅顺棱堡上得到了验证。林纯鸿仅仅在旅顺棱堡部署了数千人马,就让战力独步天下的满清鞑子一筹莫展,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杨嗣昌敢打包票,林纯鸿在三娘子城、鹿城、湖城修筑的肯定是棱堡,而且棱堡的规模不会太大,很可能每城只放数百或者千余人马驻守。
    如此少的人马,就算在数千里之外,供养的压力也不会很大!
    杨嗣昌非常敏锐,几乎已经看到了彻底解决北方边患的曙光。
    只可惜,这份功劳属于林纯鸿,与朝廷没有任何关系。放眼天下,也只有林纯鸿才有这份财力,一口气在草原连筑三座棱堡。
    作为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荣光早已渗透至杨嗣昌的骨子里,他做梦都想永远解除数千年来来自北方的威胁。因此,杨嗣昌虽然明知林纯鸿主导了这次战争,也倾向于放任林纯鸿施为,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
    杨嗣昌立即票拟,建议朱由检同意王继谟的计划。由于事先与朱由检做过沟通,朱由检也毫不犹豫地在票拟上批红。
    做完这些事情后,杨嗣昌的兴奋还未过去,继续思索华夏民族在草原上的应该采取的战略。
    杨嗣昌认为,草原不能成为中原的负担,而应该如海洋一般,有反哺中原的能力。这种反哺,一则是获取在中原生产成本极高的战马、羊毛、兽肉等物,二则是提供中原难以培养的骑兵兵员。
    同时,中原也应该为草原提供在草原上无法生产的粮食、茶叶、丝绸、棉布等物,双方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最终融为一体。
    杨嗣昌还认为,应该将草原看做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任何对立、仇恨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战争及杀戮。
    最后,杨嗣昌还认为,应该筹谋在草原建立严密的统治,让草原民族彻底摒弃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由于羊毛这一利源的出现,牧民们能轻松地从中原获取粮食,固定于某一区域放牧,成为了可能。中原大力发展毛纺,不仅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也能为草原民族提供购买中原货物的金钱。
    
    杨嗣昌越想越兴奋,恨不得自己亲自操刀,来主导中原对草原的攻略。显然,这不可能,杨嗣昌舍不得让这些足以改变时代的构想湮灭;想来想去,杨嗣昌给熊文灿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以探讨的名誉,将自己的构想完完整整地变成了文字,发往陕西。
    熊文灿宦海沉浮半辈子,一眼就看出了杨嗣昌的用意,迅速将信函转交给林纯鸿。
    林纯鸿看到杨嗣昌的信后,忍不住发出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
    末了林纯鸿对张道涵说道:“仅从杨嗣昌写这封信看,杨嗣昌就不是政客,而是一位心怀天下、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念的政治家!”
    林纯鸿将自己对草原的战略告知熊文灿,令其回信给杨嗣昌。
    杨嗣昌收到信函后,发现林纯鸿的战略不仅比他详实,而且还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不仅大松了一口气,甚至心里起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意。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王继谟收到朝廷的命令后,一直悬在胸口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暗自庆幸躲过了一劫。庆幸之余,又觉得后怕不已:照盛坤山这种搞法,参军联席署会议的实质,迟早要被朝廷识破。
    识破之后,他会是被监禁,还是流放,与或是砍头?
    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王继谟突然想到,要是自己如熊文灿一般投靠荆州,岂不是化险为夷?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作为正统的儒士,多年的教育和熏陶让他拼命地回避这个想法。但是,这个避险的办法一经产生,无论怎么回避,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折腾了半天,王继谟最终决定,先看看情势再说,万一最终无回旋之地,索性投靠荆州算了。
    王继谟找到了终极避险办法,心态一下子发生了转变,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战争准备工作中去。甚至,他还派人提醒盛坤山,筑城之策不可取,一则没有足够的人力筑城;二则,筑了城之后,不太可能放更多的兵力驻守,最终还是会失去。
    接到王继谟的提醒后,盛坤山回信道:督师可闻旅顺棱堡乎?四千余兵力驻防,数十万鞑子重骑不敢轻辱,无他,棱堡尔!
    棱堡?王继谟疑疑惑惑地收集旅顺的情报,开始关注正在发生的军事革命。
    
    历来,中原军队在进攻草原时,草原武装除了跑路,别无选择。因为,无论中原朝廷有多**,但其组织能力非草原所能比,既然已经发动组织难度相当高的攻击行动,初期根本非草原武装所能硬抗。
    所幸的是,中原军队数量庞大,后勤补给压力非常大,通信联络非常难,待中原军队师老兵疲,总能让草原武装找到机会切断后勤补给路线、或者找到穿插的机会。
    这样的战例数不胜数,就连大明魏国公,在草原也吃过大亏。
    这次也毫不例外,当张凤仪率领武卫军团及郑嘉栋部行至保德、府谷时,离此地最近的准格尔部开始往西北方向转移。
    鄂尔多斯部内,又分为许多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