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刀所向无敌,肆意收割着人头,利箭百步穿杨,箭无虚发,正是颜良麾下上将黄忠。
    黄忠一军,就像是一柄利刃,将陆逊的吴军拦腰斩断。
    六千败军被杀得鬼哭狼嚎,死伤大半,余众残兵跟随着陆逊,没命的望北而奔。
    陆逊借着混乱,好容易才逃得一劫,方奔不出半里,左翼处又一队兵马汹汹杀出。
    “魏”字的大旗猎猎飞舞,当先那纵马狂杀之将,正是拥着奇袭艾县之功的年轻大将魏延。
    魏延所向披靡,三千虎士热血沸腾,刀锋无情的斩向惊恐的吴军。
    陆逊好容易才冲破乱军,仅余下不到千余人,狼狈不堪的向着海昏城奔去。
    身后追兵不休,陆逊一步也不敢稍停,气喘吁吁的奔至了海昏南门处。
    “我乃陆逊,速速开门放我入城。”陆逊冲着城头大喊到。
    此时留守在城中的,不过是丧失了战斗力的百余名残卒而已。
    话音方落,猛见漆黑的城头,突然间树起了无数支火把,陡然而起的灼烈,直将陆逊和千余吴人残军刺得眼目无法睁开。
    陆逊本能的举起胳膊相挡,好容易才适应过来,抬头望去时,却惊见城头已如神兵天降一般,布满了颜军。
    那一面“张”字的大旗下,张辽长刀一指,冷笑道:“吴人听着,你们已中了我家主公的计谋,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原来颜良料定吴人会倾军突围,故是设伏之时,早命张辽率一军,先行袭取了海昏城。
    此时的陆逊已是惊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万不料自己一出诈降之计,竟是遭来如此的横祸。
    如今海昏西面诸县已为颜良所据,北面柴桑和湖口又截断了北出长江的通道,而南面却又是无数颜良围军。
    无奈之下,陆逊便决定率残兵往东面突围,或许可突破颜军的防线,逃往洞庭湖东岸的鄱阳郡。
    念及于此,陆逊不敢多想,急是喝斥士卒向东奔逃。
    张辽见得敌军要逃,急是下令放箭,如雨的箭矢呼啸而下,来不及逃跑的吴军,转眼又被扫倒一片。
    狂奔一气,身后的箭雨总算远去。
    而此时,东方已蒙蒙发白,黎明似将到来。
    五百残卒如过街老鼠一般,已是累得跟狗似的,纵使是骑马的陆逊,也已是浑身湿透。
    前边已现颜军所挖的壕沟,越过的壕沟,就等于突破了颜军的防线。
    希望就在眼前。
    正当这时,猛听喊杀之声大作,数不清的颜军突然间从壕沟中跳了出来,黑压压一片的兵马,再次阻住了陆逊的去路。
    与此同时,其余黄忠、魏延、张辽所率的诸将兵马,也已从四面八方围杀而来。
    就在陆逊惊骇之际,近两万的颜军,已将他和他的五百残卒,团团围在了方圆不足百步的死地。
    陆逊环顾四周,但见无数的火把,将天空照得耀如白昼,数不清的旗帜,将四周的视线尽皆封堵,森森如林的寒刃,几欲将苍穹映寒。
    逃无可逃,已入绝路。
    陆逊绝望了,那俊朗的面容,已如死灰一般。
    正自惊恐之际,忽然间颜军有如浪开,一员威势慑人之将,徐徐步入阵前。
    颜良驻马阵前,昂首道:“陆伯言,你已走投无路,若是不想连累你的几百部下命丧于此,何不单骑前来见本将。”
    陆逊心头一震,虽未谋面,但他却猜得出来,那必是颜良的声音。
    绝境如此,只消颜良一声下令,他和他的五百残兵,便将顷刻间被围杀殆尽。
    陆逊别无选择。
    犹豫了片刻,陆逊深吸了一口气,遂是拨马而出,单骑步向了颜良所在。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恩威并施
    火光与黎明之光的照射下,颜良终于头一次看清了陆逊。
    正如颜良想象的一样,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完全是一副儒将的气质。
    至于陆逊,当他看清颜良的形容之时,却不禁暗暗吃了一惊。
    颜良诡诈多端,在陆逊看来,颜良必是一身城府深沉的样子,但眼前所见颜良,却是粗犷而雄武,外表看起来完全不过一赳赳武夫,却怎想那样豪迈的形容之下,竟是隐藏着深不可测的智谋。
    陆逊暗吸了一口气,拱手道:“陆逊在此,颜将军,不知你可否放我和我的部下一条生路?”
    还是太年轻啊,老子我费了大半天的周折,就是为了抓你这条大鱼,你以为老子会轻易放过你么。
    “陆伯言,孙权大势已去,你再追随他是没有前途的,归降吧,本将保你能大展才华,保你陆家在江东的地位不受动摇。”
    颜良抛出了橄榄枝,而且他知道,收降陆逊这样大族出身的人才,单纯的个人荣辱是不足以打动他的,必须要牵扯到他们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
    陆逊神色一怔,似乎没料到颜良如此看重于他。
    他也不假思索,当即道:“陆某只是一职位低微的小角色,焉敢劳动颜将军如此看重。”
    颜良冷笑了一声,“小角色往往有大智慧,当初你的那条诱反五溪蛮军之计,可是给本将添了不少麻烦,本将岂能忘了你这个深藏不露的小角色。”
    陆逊闻言一惊,他当初向孙权献这条计时,乃是私下所献,事后也并未向旁人太过声张,以至于吴军中有不少将领,都不知道此计乃他所献。
    就连吴人诸将都不知道之事,颜良却了如指掌,这又如何能不叫陆逊感到震惊。
    “这颜良如此料事如神,当真是世所罕见,怪不得他能连连识破我的计策,难道是天要灭孙氏不成?”
    陆逊心下震惊之极,那惊色更是无法压制的涌现在脸上。
    面对着满脸惊色的陆逊,颜良却只云淡风轻,丝毫不以为然。
    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的陆逊,沉吟半晌,默默道:“若是陆某不打算投降,不知颜将军打算如何处置?”
    “你若是不降,便是不孝之徒。”颜良声音陡然间肃厉起来。
    陆逊神色一愣,一时变得茫然起来,心想自己为主尽忠,不肯背叛,此等忠义之举,怎就会变成了不孝之徒。
    颜良却冷冷道:“如果本将所知没错的话,你叔父陆康,乃是为孙策所杀,而且孙策所杀的,还有你江东诸多亲朋故友,如此看来,那孙策实可属你陆家的大仇人。你陆逊不想着为陆家报仇雪恨,却反过来为仇人的弟弟效忠,你这不是不孝之徒,还能是什么。”
    陆逊闻言神色一变,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很显然,颜良这番话是揭破了他的伤疤。
    当年孙策取江东时,为了树立威名,的确是杀了不少江东士人,这其中就包括陆逊的叔父陆康,陆逊对此焉能没有记恨。
    然后来孙氏对江东的统治渐固,陆逊为陆家的利益设想,便不得不放下仇恨,在孙权的征辟下,出仕为孙氏效力。
    虽说表面看起来,孙家与陆家的仇恨,已是化干戈为玉帛,但在陆逊心底,又岂能真就把杀叔之仇,当作未曾发生过。
    为孙权效力,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也。
    陆逊是没有想到,颜良竟把他的家底摸得这般清清楚楚,更在自己陷入绝境之时,公然揭自己的伤疤。
    惊谔的陆逊,陷入了沉默之中。
    颜良知道,陆逊对孙家的忠心,已然在动摇。
    或者说,陆逊对孙权压根就没有忠诚可言,能够维系他为孙权效力的驱动力,唯有利益而已。
    沉默了半晌,陆逊叹道:“将军料事如神,将陆某的虚实看的是清清楚楚,不过,诚如将军所言,就算是为了陆家,逊只怕也无法接受将军的美意,我可不想让陆家重蹈凌氏一门的覆辙。”
    陆逊所指,乃是孙权因凌统之叛,怒灭凌操一族之事。
    他这是在害怕,倘若自己归顺于颜良,孙权一怒之下,也会把陆家斩尽杀绝。
    颜良却并不感到意外,他早料到深谋远虑的陆逊,会考虑到他家族安危的这一点。
    当下颜良便道:“难得你如此为家族设想,好吧,本将就给你一个机会,容你暂时暗降,待到本将扫平江东,灭了孙权时,再明降不迟。”
    暗降?明降?
    陆逊愣怔了一刻,以其之聪明,很快就悟到了颜良此话之意。
    明降,便是像是凌统那样,反戈一击,为颜良主动去攻打孙权。
    暗降,自然便是不抛头露面,不主动跟孙权交锋,只留在颜良的身边,出谋划策。
    而这暗降的话,在外看起来,他陆逊只是被颜良所俘,至于降还是未降,旁人莫知。
    如此一来,孙权则握不到把柄,自然就不好对陆家下手。
    换作是别的将领,颜良当然不会开出如此优厚的归降条件,不过陆逊有王佐之才,而且乃江东大族出身,争取到他的归降,于颜良有极大的利处,便是因此,颜良稍稍放宽些条件,也未尝不可。
    “本将乃是欣赏你的才华,才会放宽条件,陆伯言,希望你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不然的话,董袭就是你和你这五百残兵的下场。”
    说着,颜良手一摆,周仓纵马上前,将一物扔在了他的面前。
    那滚落于地的血淋淋之物,正是董袭的人头。
    陆逊的神色大变,那张狰狞血污的人头,一瞬间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的脑海中,竟是俨然出现了自己被颜良刀锋斩过的画面,那种死亡的味道,如同感同身受一般,直令他浑身为之一颤。
    陆逊已经感受到了冷绝的杀意,正无声无息的压迫而来,他知道,颜良绝不是在和他说笑,如今最后通碟已下,只要他敢说一个“不”字,顷刻之间,自己和五百残兵,都将如董袭那样身首异处。
    旷野之上,鸦雀无声,死一般的静寂。
    无数双颜军将士眼睛,都在死死的盯着他,恨不得即刻扑上来,将他撕成碎片。
    性命、陆家、血仇、孙权诸般思绪在陆逊的脑海中翻腾,他已经是用尽了全力,在权衡着利弊。
    最后,陆逊的目光,定格在了董袭那血淋淋的人头上。
    凝视许久,陆逊长吐了口气。
    “身死名灭,倘若今日葬身于此,又谈何陆家的复兴,况且,这颜子义有雄主之姿,气度和智计都远胜孙仲谋”
    当陆逊再次抬起头时,目光已变得无比的坚定。
    他沉顿了片刻,遂是翻身下马,向着颜良拱手躬身。
    虽未明言,但这个臣服的举动,不是归降颜良,还能是什么。
    曾经历史上的东吴四大都督,吕蒙已入麾下,而今陆逊又伏服归顺,得此奇才,颜良如何能不得意兴奋。
    “好啊,甚好,甚好,哈哈——”
    颜良放声大笑,笑声中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兴奋。
    东方发白,旭日初升,朝霞将整个战场染了一层金黄。
    陆逊已降,董袭身死,海昏城不攻自破,整个豫章郡已再无吴军。
    随着董陆军团的覆灭,孙权主力的东逃,与荆州毗邻的豫章、鄱阳二郡基本已丧失了抵抗。
    颜良拿下海昏后,遂命魏延等分兵四出,先后攻下南昌、余汗、鄱阳诸城,全取了扬州西面诸郡,在陆上形成了对会稽、吴郡等江东腹地的威胁。
    当颜良所向披靡,肆意的攻略孙权西线的地盘时,滚滚长江上,一叶扁舟正逆流而上,疾行在前往皖口的路上。
    船头处,那个高冠长剑,面如美玉的男子,正负手而立,远望着滚滚的江水出神。
    “不想我卧病半年,形势竟会演变成这样”
    周瑜眉头紧锁,望水兴叹。
    半年前的那场武平之役,身为吴军北线都督的周瑜,被颜良识破了计策,大败于颍水河畔,自己也身负箭伤,不得不再次归往吴中养病。
    这半年来,周瑜听了夫人小乔的劝告,只安心养病,不问世事,总算是恢复了七成的健康。
    但就在数天之前,静养在家的周瑜,却突然接到了孙权的征召,命他即刻赶往皖口主持军事。
    那个时候的周瑜,方才得知了孙权损兵失地,被颜良打得溃不成军的惊人消息。
    于公于私,周瑜都无法再等,当即起程赶往了皖口。
    江风起,冬末的江上,天气甚是寒冷。
    舱门吱呀一声开了,容颜绝色的小乔从舱走到了船头,将一件披风轻轻的披在了周瑜的身上。
    周瑜回过身来,见是小乔,紧凝的眉头稍稍松展,露出一丝笑意。
    “夫人,军中艰难,你还是回去吧,不必非得陪着为夫。”周瑜携着小乔的手道。
    小乔却摇头道:“夫君身体未愈,妾身岂能放心得下,妾身这回一定要留在军中照顾夫君。”
    小乔的关怀,让周瑜心中一阵的感动,便是不再反对。
    “夫君,听说那颜良极是厉害,主公眼下损兵折将,才想起请你来对付颜良,妾身只怕这是把难题推给了夫君你。”
    他便握紧小乔的手,目光投向西方,眉宇间扬起一抹傲然之色。
    这位江东美周郎,傲然道:“夫人放心,为夫这次重掌军权,便和那姓颜良的新仇旧恨一起清算,早晚必取其人头。”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救命稻草
    “妾身相信夫君,那颜良终究不过一匹夫,又岂会是夫君的对手。”
    小乔手挽着周瑜的手臂,语气中对自家夫君充满了自信,眼神之中更满含崇拜。
    被自己的崇拜,哪个男人不喜欢。
    周瑜的神色愈加傲然,朱红的薄辱掠起一抹冷笑,心中暗忖:“颜良匹夫,几番相辱之仇,我周瑜这一次定叫你一并报还,你就给我等着吧。”
    斜阳照耀下,那一叶扁舟逆流急行,直奔皖口而去。
    傍晚之前,周瑜的坐船,终于抵达了皖口要塞。
    放眼望去,战舰林列,旌旗浩瀚如涛,整个皖口营一副军势浩荡之状。
    这皖口乃皖水入江之处,沿皖水溯流北上,不出三十里便是庐江郡郡治皖县所在。
    而这庐江郡又南依长江,是拱卫江东的江北重镇,该郡于沿江之地,设有皖口和濡须口数座要塞,不但是阻击北军南下的锁钥,同样是拱卫长江航道的战略要地。
    早先吴人退出柴桑时,孙权为了加强秣陵上游的防备,便对湖口和皖口两座要塞进行了加固,如今湖口已失,皖口寨便成了江东西面的屏障。
    孙权自退守皖口后,生恐颜良趁势杀来,急是从江东东拼西凑,勉强的凑到了万把号兵马,此时驻守皖口的吴军,好歹达到了三万左右。
    只是这三万兵马中,却只有不到两万的精锐水军,且士气极是低落。
    当周瑜的船驶入水寨时,远远望去,但见栈桥之上,孙权已率大批的文武,齐聚栈桥迎接。
    当周瑜下得船时,孙权如遇救星一般,满脸放火的迎上前来。
    “公瑾,你可终于来了,一路辛苦了。”孙权欣慰的笑道。
    周瑜拱手见礼,“瑜一收到主公诏命,就连夜起程赶往皖口,让主公久等。”
    “哪里久等了,无妨无妨,公瑾来了就好。”孙权哈哈大笑,携着孙权的手一同入营。
    左右诸将见得周瑜,纷纷躬身见礼,口称一声“都督”,无不流露出敬畏之色。
    纵使是鲁肃这个原本的西线都督,见得周瑜之时,也不得不躬身见礼。
    周瑜向诸将微微点头致意,昂首从容随孙权步入中军大帐。
    “公瑾,快坐。”
    孙权好不殷勤,将周瑜亲手扶着坐下,方才是回往主座。
    又是嘘寒问暖,又是询问身体状况,孙权是一改先前对周瑜的不满态度,简直是殷勤之极。
    几杯茶过,周瑜却道:“瑜之身体已无大碍,完全可以统兵,主公不必再担心,不如主公就向瑜说一说柴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