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排处,三千弓弩手箭已在弦,随时可离弦而去。
    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彼此两军,已进入弩箭的射程。
    “放箭——”双方的主将,几乎在同一时间,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嗡鸣之声,如群鸟振翅齐飞一般,数千支箭矢同时腾空而起,在半空中交织成一片天罗地网,如飞蝗一般扑向对方。
    惨叫声,咯挡声,转眼间响成一片。
    颜军巍然不动,两万的曹军,依旧顶着箭雨前进。
    弩箭射过,不多时间已逼近至弓箭的射程。
    箭雨愈加密集,尽管双方都有刀盾手开路,但密集的箭矢,仍能不时的从缝隙中穿过,将那些倒霉的士卒射倒于地。
    须臾,曹军已逼近至五十步。
    战鼓声突然变急,急如山崩地裂。
    “全军突击——”担当冲阵的乐进,一声厉喝。
    两万原本稳步前进的曹军,突然间如决堤的洪流一般,陡然加速奔起,挟裹着漫天的尘土,片刻间便撞向了颜军阵墙。
    两军相撞一刻,轰裂之声震天动地,中央处的鲜血与摧断的兵器,如倒流的瀑布一般,溅上半空。
    几万的两军士卒,在沔水之畔厮杀起来。
    颜良目光冷峻,默默的注视着前方的激战,沉稳如他,并不打算把他的军队一次性投入进去,因为他知道,曹操的杀手锏还没有使将出来。
    几百步外,曹操表面上也一样平静,但内心之中却颇为焦虑。
    颜良太沉着了,正是这份沉着,让曹操甚感不安。
    阵前的厮杀已久,两军虽杀得是血流成河,但却依旧不分胜负。
    见得颜良依旧没有动用全部兵力,曹操有点沉不住气了。
    “传令给曹休,命他的骑兵出动,迂回敌军侧翼!”曹操扬鞭一喝。
    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不多时,隐藏在曹军之后的五千骑兵,奔腾而出,露出了其狰狞的面目,绕过两军战场,向着颜军左翼而去。
    阵中观战的颜良,远望着那漫天的尘土,嘴角掠起了一丝冷笑。
    “曹贼果然沉不住气了,传令朱桓,但有敌骑逼近,给孤狠狠的乱射便是。”颜良高喝一声。
    号令一层层传下,左翼处的朱桓军,几千号将士神经立时紧绷起来,随时戒备。
    那漫天的尘土先是向北,未几,又转而向南,从斜侧向着朱桓的侧翼掠来。
    纵使骑兵的曹休,奔行之时,敏锐的观察着敌阵的变化,当他纵使着轻骑兵,在颜军侧翼奔行了几个来回后,颜军已被其牵动了阵形,当即拨转怪头,令两千骑兵直撞敌军。
    铁蹄滚滚,卷着漫天的狂尘,直奔颜军侧翼而来。
    敌骑来势甚快,只片刻之间,已奔至五十余步。
    “果然不出主公所料,哼,来得正好。”朱桓冷笑一声,扬枪厉喝一声:“连弩手,给老子狠狠的射——”
    暴喝声中,将旗摇动,前排的刀盾手忽然裂阵,隐藏其后的一千多连弩手,迅速的疾步向前。
    几秒钟之后,嗡鸣声如电闪雷鸣般骤起,瞬息这间,一万多支箭矢呼啸而出。
    疾奔而至的两千多曹军铁骑,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便被这铺天盖地百来的“暴雨”袭卷。
    惨叫嘶鸣,人仰马翻,惨烈中,五六百名曹军骑兵被乱箭射中,纷纷栽落于马下。
    其余幸存的骑兵,早已惊骇万分,哪里还敢再冲击,当即拨马便撤。
    引后军观望的曹休,却不想颜良早有防备,就等着用连弩召呼他们。
    眼见只一轮箭下,自己的骑兵就损失了五六百之多,曹休是彻底的震惊了,再不敢发动进攻,急是将余军接应下败军,收兵远去。
    数百步外,曹操亲眼目睹了曹休的失利,心中那原本的焦虑,此时已演变成了失望。
    “这个颜贼,竟然早防着我的骑兵,可恨——”曹操恨得咬牙切齿,信心倍受打击的他,此时反而有些恼羞成怒。
    一怒之下,曹操就痛下决心,打算倾全军而上,跟颜良拼个你死我活。
    因是两军兵力相当,曹操便想只要两军陷入全面的混战,他的骑兵就可以躲过连弩的射杀,趁势寻找到战机。
    心念已定,曹操眼看着就要下达总攻的命令。
    就在这关键之时,军中忽有人大叫:“不好了,大营那边起火了!”
    这般一惊叫,众军纷纷转头望去,果然见斜谷口方向,火势熊熊,浓浓的黑烟正冲天而起。
    “不好,这定是颜军偷劫了我军大营!”刘晔一声惊叫。
    曹操那本就不太自信的脸,陡然间惊变,尽皆为错愕所占据。
    此时的曹操方才惊醒,颜发为何会下那道战书,为何会主动的决战。
    原来,颜良想趁其军心不稳一战,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的目的,却是趁着两军交战之际,偷劫其营。
    阴险,好生阴险。
    曹操不禁想起了郭淮的劝谏,却不想自己果被郭淮说中,如此这般,自己还有何面目去见郭淮。
    就在曹操惭愧之际,几万号曹军士卒,皆已看到了大营方向的滚滚烟烽。
    战场之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打击信心,原本就斗志不足的曹军,这时转眼就陷入了军心崩溃的边缘。
    几百步外,横刀而立的颜良,却冷笑道:“孝直,你这一条计策,着实够咱们的曹大丞相喝一壶的了。”
    法正捋须笑而不语。
    按照法正的计策,当颜良率主力与曹操决战之时,马岱则暗中率五千兵马,由定军山北上,偷渡沔水,绕往斜谷之东,出其不意突袭曹营。
    其实,此刻曹营之中,尚有李典固守,马岱那五千兵马,并没有能袭破敌营。
    然颜良给马岱的命令,则是不需要非攻破曹营,只需举火烧了曹营外围鹿角,借着火势来瓦解战场曹军的军心便可。
    显然,马岱做到了。
    远望着斜谷方向的浓烟,颜良杀机骤起,长刀缓缓向前一指,高声喝道:“全军出击,荡平曹贼——”
    ——都尉倒霉啊,本想昨晚休息一下,谁知肠炎刚好结石又发作,医院打了一晚上的点滴,这一章是刚回家连饭也没吃码出来的,这两天恐怕只能两更了,都尉得花时间去医院把石头排出来,请兄弟们体谅下啊。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六章 颜良之名,威震华夏
    战鼓之声,伴随着颜良这一声厉喝,达到了最高亢处。
    余下的三万将士,轰然而动,如决堤的洪流,向着曹军疾冲而去。
    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军心已乱的曹军士卒,此刻早已乱了心神,紧握兵器的手已开始发抖,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一会望望起火的大营,一会再看看狂冲而来的曹军,惊惧尽显于色。
    曹操亦是满脸诧异,望着汹汹而来的颜军狂潮,曹操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以应。
    “丞相,我军军心已乱,此时万不可再战,赶快撤退吧,若被颜军缠上就来不及了。”随军的刘晔焦急的叫道。
    曹操这才惊悟过来,心中那个恨,那个不甘啊。
    尽管他有千万个恨念,与颜良决一死战,但脑海中残存的一丝理性,却告诉他万不可冲动,今若是拼死一战,自己就有可能丧命于此。
    只犹豫了一瞬,曹操恨恨的一咬牙,大喝一声“全军撤退”。
    话音未落,曹操拨马先走。
    当初在西汉水那一役,曹操为颜军所追,几乎没能逃得一命的窘境,曹操至今心有余悸。
    此时的曹操,再也不愿经历那样的惊魂,所以他一但决定撤退,就索性退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迟疑。
    鸣金还未响起,曹操的将旗就已先走。
    原本就军心大乱的曹军,眼见曹操先走,瞬间就人心瓦解,几万号未战的曹军,转身望风便逃。
    骑兵当先而逃,未战的中军两万多人随后,却苦了尚在激战的两万前军。
    正自厮杀血战的乐进,闻知鸣金声响,只能依令而退,但近在咫尺的颜军,又岂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杀到兴起的颜军,紧随在他们的身后就狂杀而来。
    而紧接着,数万的颜军主力,也奔涌而至,以压倒性的优势,辗压而上。
    两万曹军被杀得是鬼哭狼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全军尽出,颜良纵马舞刀,亦率着五千虎卫亲军,悉数杀出。
    滚滚的兵潮,踏着长长的血路,一路向着曹营方面追击而去。
    当曹操和他惊恐的士卒,好容易逃到大营时,却见大营外围鹿角已是尽毁,熊熊的火焰堵住了他的归营之路。
    而身后,颜良的大军正如风而至,若是给颜军追至,纵使曹操能逃往营中,也会被颜良连残营一并冲破。
    惊慌失措的曹操,此刻是半点战意都没有,再不敢妄想守住汉中,想也不想,当即率残兵望斜谷退去。
    而守营的李典等将,眼见曹操弃营而去,也皆丧失了斗志,纷纷的逃往斜谷。
    颜良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曹操,一面分兵去夺取斜谷营,一面亲率大军,尾随着追入斜谷
    谷道狭窄艰难,战马行进不利,无奈之下,曹操只得下令弃却了半数的战马,令骑兵弃马步行。
    逃出几十里的曹操,如惊弓之鸟一般,生恐为颜良追击,急又下令将栈道烧毁,以阻断颜军的追路。
    在损失了近两万的兵力,以及三千匹凉州好马之后,曹操终于利用烧毁的栈道,阻住了颜良追杀。
    眼见栈道已毁,斜谷地形又复杂,再追下去有可能中了曹操的伏兵,颜良这才下令收兵,兵马从斜谷中退出,进抵了曹操的弃营。
    一场大胜,颜良的战略目标,基本完成。
    正如颜良事先预料的那样,曹操被彻底赶出了汉中,而且损兵折将极为惨重。
    对于颜良来说,除了击退曹操之外,还另有一笔意外的收获,那便是曹操所留下来的将近三千匹的凉州好马。
    尽管颜良一直拥有神行骑和铁浮屠两支骑兵,但东征西讨多年,马匹的战损也颇多。
    而颜良所占之地,皆为南部不产马的地区,所需战马多只能依靠商贩的走私获得,远远无法满足所需的补充。
    这三千匹的战马,无异于雪中送炭一般,对颜良保持骑兵的实力,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带着丰厚的果实,颜良昂首阔步,率军进入了曹操的弃营,他打算在此休整一晚,明日便率得胜之师,杀往汉中郡的治所南郑城。
    一入营盘,先期进据的黄忠,前来迎接。
    “禀主公,曹营中有两千多士卒,来不及逃跑,统统都被我军俘虏,还有一员叫作郭淮的敌将,被曹操关押在囚车之中,请主公示下如何处置。”
    郭淮吗沉埋的历史记忆,迅速浮现于颜良的脑海。
    颜良记得,历史上的此人,在三国后期曾出任魏国西部的镇将,不但协助曹真和司马懿屡翻击退诸葛亮的北伐,后期还曾独力抗击姜维的入侵。
    而且,郭淮为凉州刺史,治政也颇有一套,使得羌汉的百姓,都十分的拥戴于他。
    这也就是说,郭淮乃难得一位文武双全之将。
    如今之将,竟然会被曹操关进囚车,这倒确实是有趣。
    颜良当即拨马前去,同时又传了几名俘虏的降卒,询问郭淮为何被关押之事。
    一问之下,颜良才得知了郭淮劝谏曹操之事,更知道定军山之役,郭淮也曾数度劝说夏侯渊。
    “这个郭淮,倒的确是有些见识,倘若夏侯渊和曹操听从了他的劝谏,胜负之数,还真尚未可知呀。”
    颜良感慨之际,对这个郭淮已愈加的欣赏。
    行进未久,一行来到了后营处,但见那座囚车中,一员武将正闭目盘膝而坐,虽处囚车中,但气度却颇为沉静
    那囚车中武将,自然便是郭淮了。
    “还关着他做甚,快放他出来。”颜良扬鞭一喝。
    左右亲军急是上前,将囚车打了开来。
    郭淮睁开眼睛,扫了一眼外面,当即从容的出了囚车,走到颜良面前,微微一拱手:“久闻颜大司马之名,今日之见,果然名不虚传。”
    “你怎知孤便是颜良?”颜良好奇问道。
    郭淮淡淡道:“能灭刘表,杀孙权,败刘备,以一己之力雄据半壁江山,虽未谋面,但淮也知,这样的人物,必有着非凡的气度。淮虽不才,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虽只三言两语,但对颜良的评价,已是极高。
    虽如此,但颜良却听不出半点拍马屁的味道,只这几句话间,颜良便能断下,这个郭淮的确不是一般人。
    当下颜良哈哈一笑,豪然道:“说得好,郭淮,孤知道你也是个人物,那夏侯渊和曹操若是听你之劝,也不至招至今日之败。别人听不进你的劝,孤可是最善纳谏的,归顺于孤吧。”
    颜良也没多少拐弯抹角,直接了挡的招降。
    郭淮眼神色流露出几分犹豫,但随即,神色便已决然起来。
    “承蒙颜大司马看重,淮愿为大司马效犬成之劳。”郭淮慨然一拜。
    前番对夏侯渊进言,遭其斥责,今给曹操进言,又为盛怒的曹操关入囚车,郭淮早已心冷。
    事到如今,有颜良这般雄主在此,如此招纳赏识,郭淮乃识时务者,哪里有不降之礼。
    大败曹操,又得一员文武双全的大将,此役的收获,已远超了颜良的想象。
    得意畅快的颜良,兴致高涨,不禁放声狂笑起来。
    招降郭淮的次日,颜良大军起程,以新降的郭淮率五千兵马为前锋,长驱直入直取南郑。
    曹操兵败斜谷,大军逃回关中,消息传来,整个汉中已是人心崩毁。
    颜良的大军所过之处,黄沙、褒中诸城,皆是望风而降。
    只不到两日功夫,颜良大军即已进抵南郑城下。
    此时南郑城的士民,已多为曹操迁走,城中只余下千余郡兵,以及几百户军户而已。
    大军未至,城中诸官吏便大开城门,迎接献降。
    颜良兵不血刃,便将他的赤旗,插在了这座汉中郡治所的城头上。
    南郑攻克,汉中余县传檄而定,进抵南郑之后,颜良遂又命朱桓率五千兵马,沿沔水东下,配合南阳的陆逊,合取上庸三郡。
    上庸的申氏兄弟,本为首鼠两端之徒,曹操攻时不战而降,今见曹操兵败退出汉中,当即又归降了颜良。
    考虑到申氏兄弟屡屡叛变的斑斑劣迹,颜良对那两兄弟可没客气,下令朱桓直接将申氏两兄弟斩首,并强行将上庸三郡的千余豪强大族,尽数的从上庸三郡迁往了南阳。
    时近秋末,益州的战斗,已基本结束,除了汉中外,上庸三郡,还有西面的武都、阴平二郡,也尽皆归颜良所有。
    可以说,整个益州,已尽归颜良。
    退还关中的曹操,虽兵势受重创,但因其事先将汉中二十万余百姓迁走,短时间内,颜良也无法依托汉中,对关陇发动进攻。
    且益州经过近一年的战乱,所受损失颇大,也需要时间来恢复经济,抚平战争的创伤。
    故是,夺取汉中后,颜良便下令息兵,宣布不日将班师东归。
    而在东归之前,颜良也做出了布署,以陆逊为汉中太守,率军两万,坐镇汉中要地,以防御关陇之曹操。
    此外,颜良又以李严为蜀郡太守,命其坐镇成都。
    一北一南,两员文武双全的大将,将为颜良拱卫西疆,镇守蜀地。
    颜良击破曹操,全取益州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天下。
    此时的颜良,已是名符其实的威震华夏。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兴土木,准备“谋逆”
    秋末这一天,威震华夏的颜良,率领着得胜的大军,顺江东下,浩浩荡荡的驶归了应天。
    归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