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里,颜良恍然大悟。
    贾诩提醒的没错,那些宛城的守军能有什么高瞻远瞩,对他们来说,投降将得天下的袁绍,当然要比投降自己这个“一穷二白”的小诸侯要划算百倍。
    而若自己不能速下宛城,使之落入袁军之手,介时自己以现有的兵力,想要攻破坚城,便将是极为艰难之事。
    这个时候,颜良方才意识到了问题严重的。
    不过,他只紧张了一瞬,却又恢复了淡定,他知道,既然贾诩能够提醒到这里,必然就有应对的妙计。
    颜良便也不急,只低头饮起了茶。
    贾诩见颜良不动声色,反而有些好奇,忍不住道:“将军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那宛城先落于袁绍之手吗?”
    颜良淡淡一笑道:“先生既有妙计,本将还有什么担心的。”
    贾诩又是一愣,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将军所要做的,就是速下宛城,而若想速下宛城,就必当出奇招。”
    “奇招?”颜良精神渐振,好奇道:“不知先生可有何妙策?”
    贾诩捋须诡笑:“将军莫非忘了,你手里头还有一个特殊的俘虏么,该是用到他的时候了。”
    特殊的俘虏?
    颜良凝眉片刻,嘴角忽然间也掠起一丝诡笑。


第七十八章 破城妙计(五更求票)
    (终于完成了五更,幸不辱命,拜求票票)
    日近黄昏,斜阳下,一支骑兵正自疾行。
    那一面残破的“曹”字大旗,如枯枝败叶一般在风中飘零。
    风有些冷,胯坐大黑驹的颜良,下意识的束紧了衣甲,将裹面的风巾往上拉了拉。
    残阳的余辉,在他的身后扯出一道长长的斜影,自东向西的大道上,卷起漫漫的尘埃。
    不知过了多久,颜良举目远望,刀锋般的眼眸中,城墙的轮廓渐渐映入视野。
    颜良的心头渐渐兴奋起来,一股莫名的热血在悄然沸腾。
    宛城,终于到了。
    颜良下令加快前进速度,队形拉散一些,尽量表现出一副溃败逃至的样子。
    眼前宛城越来越近,颜良对身边那人道:“宛城已到,就看你的了。”
    那人的双手被暗绑在马鞍上,周仓紧跟在旁边,手按着大刀,一副随时将下杀手之状。
    “事若成,你当真会守信吗?”那人黯然的脸庞,流露着几分狐疑。
    颜良冷笑一声,“我颜良向来言出必行,还有,你现在根本没有跟我谈条件的余地,希望你清楚自己的处境。”
    那人神色微微一凛,默然不语。
    说话间,队伍已近宛城东门。
    此时宛城的守军尚在近两千余人,这些人业已听闻了官渡兵败,许都失陷的消息。
    由于曹操仓促西撤关中,根本不及给南阳的守军下达命令,不仅仅是南阳一地,几乎所以曹统区现在都与曹操中断了联系,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
    宛城这两千曹军,已感觉到被曹操所抛弃,诸将们正不安的考虑着如何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当哨戒来报,言是城东出现一队兵马时,城中顿时陷入慌乱中,两千不安的兵马迅速的上城戒备。
    那一支骑兵自东面许都方向而来,宛城的曹军们都以为,那应该是袁军杀到了。
    袁绍得天下已成定局,归降袁公,应该是顺应天时吧。
    大多数人的心里都在这样想。
    然而,当那一支骑兵的影像进入视野时,却令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意外。
    那并非是袁家兵马,而是一支狼狈的曹军败军。
    宛城离许都颇近,近来也有不少无主的溃军逃来,城上守军的警觉性立时松懈了不少。
    不过,他们却并没有选择打开城门放败军进入,毕竟现下局势混乱,稳妥为先,岂能轻易放别军入城。
    须臾间,那一支骑兵在护城河前止步,骑士们大叫着开门放他们入城。
    守城的曹军却以未得军令为由,拒不开门。
    这一支伪装的曹军,正是颜良和他的部下所扮。
    前些时日几番交战,颜良缴获了大批的曹军衣甲,伪装一支五百骑兵并不成问题。
    问题就在于,单凭表面上的伪装,并不足以骗开宛城的城门。
    不过,颜良此行却还带了一件秘密武器。
    “时候到了,该是你亮相了。”颜良用命令的口气,那旁边那人道。
    那人无奈的点了点头。
    说话间,前面分出一条路来,周仓在后监视着那人直抵护城河前。
    那人清了清嗓子,仰面大叫道:“我乃曹洪,你们眼睛都瞎了吗,还不快打开城门放本将入内。”
    城上曹军的目光齐刷刷的射向那喊话之人,一瞬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那人,正是曹洪。
    这也正是贾诩向颜良所献的妙计。
    想到速破宛城,最好的计策自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骗开城门,大军一涌而入。
    曹洪久镇宛城,此间曹军皆是他的旧部,只要他一出现,何愁城门不开。
    果然,城上的曹军一见曹洪出现,无不惊喜,当即便有人叫嚣着要打开城门。
    不过,却仍有人存有疑惑,大声问道:“子廉将军,你怎会出现在这里?”
    曹洪被颜良被俘,这是人所共知之事,而今忽然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宛城城下,自然会让人不解。
    “本将杀了颜良看守,逃回了许都,却逢官渡兵败,本将奉丞相之命,前来收拢宛城之军西退关中,尔等还不快开门!”
    曹洪按照颜良事先交待的话,大声的向着他的旧部喝斥。
    颜良就是考虑到宛城守军会对曹洪出现产生怀疑,故才编了此等借口,而为了更好的营造假像,他还特意抄小路饶往宛城之东,以显示曹洪确实是从许都方向而来。
    曹洪这般一解释,他的那些旧部疑心顿时大减,眼见旧主在前,哪里还敢再有犹豫,赶紧叫嚷着开城。
    吊桥徐徐放下,城门缓缓打开,这座南阳的治所,已经向颜良畅开了怀抱。
    颜良的嘴角掠过丝丝笑意,他拍了拍曹洪的肩膀,笑道:“子廉将军做得不错,你就且在此稍候片刻,过一会本将在宛城衙役跟你好好喝几杯。”
    曹洪面色黯然,嘴巴咧了一咧,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坐腿一夹马腹,颜良跃马踏上吊桥,长刀一横,大叫道:“健儿们,随本将杀进城去!”
    啸声如雷,杀气凛然。
    只见那一道黑影,如电光一般射出,直奔城门而去。
    身后五百铁骑杀声骤起,如洪流一般涌过吊桥,追随着颜良而上。
    城上的守军眼见如此形势,这时才觉察到似乎中了计策,急是想将城门关闭。
    只是,为时已晚。
    颜良一马当先,撞入城门,大刀扁扫而出,将两个想要关门的敌卒斩成两截。
    其余曹军为他神威的气势所慑,一时间惊愣的不知所以。
    只这瞬间的迟疑,随后的大批铁骑便汹涌而入,滚滚的铁流,将那些惶恐中的曹军肆意碾压。
    颜良纵马舞刀,大刀所过一命不留,径直杀上了城头。
    迎面两员曹军舞枪前来阻挡,颜良一声暴喝,大刀似车轮般卷出,阵阵惨嚎声中,将那两员敌将连枪带人摧为粉碎。
    怒上城头,颜良纵马奔至城楼方向,大刀扫出,“咔嚓”一声巨响,将那面“曹”字大旗斩断。
    “旗兵何在?”颜良大喝道。
    扛旗的骑兵疾奔而至,颜良猿臂伸出,将那一面红色的大旗夺过,狠狠的插在了城头。
    残阳下,那一面“颜”字大旗,迎风猎猎飞舞。
    宛城易主。


第七十九章 六千对两万
    (感谢free兄和GYZ、Mr兄两位打赏。昨天刚爆发过,都尉得喘口气,不过情节依旧精彩,继续求收藏求票)
    留守宛城的两千曹军,本就是人心惶惶,给颜良这班士气正盛的铁骑之士一冲,片刻间就杀得鬼哭狼嚎,束手请降。
    夜幕降临时,颜良已彻底控制了宛城。
    宛城不愧为南阳郡第一大城,无论城池的规模还有人口,都远非胜于新野。
    入夜后,颜良已坐在宛城富贵堂皇的太守府中,尽取府中所藏的美酒,犒劳得胜的士卒。
    诸将近来连胜,如今又得了宛城,士气越盛,无不是精神抖擞,这酒宴喝得自是十分尽举。
    作为俘虏的曹洪,这一次也有幸列席。
    如今曹操已非颜良第一大敌,颜良有联曹抗袁之心,而且曹洪又很听话的替他骗开宛城城门,颜良对这个曹氏宗族将领,自然就要善待几分。
    宴间的曹洪却只能是愁眉苦脸,强颜良欢笑。
    这一夜颜良喝得痛快,不知何时才醉去,次日一觉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
    他方洗盥完毕,司闻曹的细作就送来了最新的情报,言是袁绍派了越骑前锋将军文丑、幕府长史长子袁谭、中垒监军都督代行军司马郭图,将步骑两万,由许都而发,正星夜杀奔宛城而来。
    听到这个情报时,颜良不禁眉头暗皱。
    袁绍发兵来争宛城并不奇怪,让颜良感到意外的是,袁绍竟派了两万兵马前来,而且其中还有勇猛不逊于己的文丑。
    目下颜良的总兵力约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精锐之士是包括神行骑和铁浮屠在内的六千步骑。
    为了夺取宛城,颜良已将六千兵马全部调来,其中由甘宁所统的步军还在赶往宛城的路上。
    袁绍的兵马虽不及曹操精锐,但跟自己的军队相比却并毫不逊色。
    六千对两万,兵力上,颜良显然处于相当的劣势。
    “贾诩这老滑头说得果然没错,袁绍是相当的重视我呢,看来这一次又得出奇制胜不可”
    颜良心中盘算着,便叫传令给甘宁,令他的步军加快赶往宛城。
    接着,颜良则带了十余骑出城,去勘察宛城附近的地形。
    为将者,可以不知天时,不知人和,却万不可不知道地利。
    颜良把宛城方圆数里饶了一圈,最后登上东北侧的一座小山岗,举目环看四周形势。
    紧凝的鹰目中,渐渐掠过几分诡色。
    “子丰,若你是袁军主帅,会选在何处安营下寨?”颜良忽然问道。
    旁边的周仓环视一眼四周,抬手指道:“袁军由东面而来,必然会把宛城东门当作主攻方向,依末之见,东北那一带最适合安营扎寨。”
    周仓在颜良的督促下,平素也多研习兵法,近来对于行军摆阵,安营扎寨等也颇有精进。
    “很好,看来你最近兵书没有白读。”颜良微微点头,夸赞道。
    得到颜良的赞扬,周仓面露兴奋,搔着后脑勺憨笑道:“这还不多亏将军的督促,不然末将还不是大老粗一个。”
    颜良不再说话,目光投向周仓所指的那片地域,鹰目中流转着深邃之光,心中在暗暗思索着用兵之策。
    沉思良久,颜良紧锁的眉头松展开来,嘴角扬起一豁然开朗的笑意。
    他便又问道:“如今袁军两万精锐前来,子丰,以你之见我军该如何以应。”
    “袁军再多又有何惧,末将愿率军跟袁军决一死战。”周仓毫不犹豫的回答,满腔的豪气。
    周仓还是那个周仓,勇武过人,却仍缺乏几分智慧。
    颜良心中暗叹,却是笑道:“子丰,本将知道你不怕死,不过你要记住,用兵之道讲究奇正相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种粗蛮的打法,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用。”
    “晤。”
    周仓被颜良教育,也没什么不高兴,又一脸迷茫道:“恕末将语愚鲁,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应敌?”
    “一个字——挖。”
    “挖?”
    周仓还能为颜良有什么奇谋,却不想只听到一个“挖”字,不禁是越发茫然。
    正待细问时,颜良却已大笑着拨马下山,径望宛城而去。
    “颜将军智谋当真是深不可测,我这榆木脑袋又怎想得通”
    周仓心中嘀咕着,赶紧也拨马追了前去。
    ######
    两天后,宛城东北二十里。
    那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在沿着南下的大道徐徐而行。
    一面“袁”字大旗,迎风飘扬,极是耀眼张扬。
    袁谭骑着高头大马,徐行在千军万马中,更是一身的傲气。
    自他率军从许都南下以来,所过襄城、昆阳、叶县、堵阳等诸城无不望风而降。
    那些各自为战的曹统区文武官吏,听闻袁家大公子挟官渡之胜余威而来,大部分不待袁军兵至,便主动出城十余里献降。
    袁谭此番南下,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并不为过。
    每得一城,袁谭便派人快马加鞭的奔往许都向父亲袁绍报功,在他看来,这些城池是主动归降,还是用兵攻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籍此来树立自己功业,进一步压过他那镇守邺城的弟弟袁尚。
    “禀大公子,前方二十里便是宛城,目下已为颜良所攻占。”
    一马斥候飞奔而来,打断了袁谭的遐思,那原本意气风发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惊讶。
    他当即质疑道:“宛城乃南阳第一坚城,颜良如何能这么快攻下,莫非是守城曹军主动投降不成?”
    “据闻曹军并非是主动归降,而是被颜良骗开城门攻占。”
    听闻斥候之言,袁谭的惊讶的脸上更添愤恨之色。
    许都郊外的那场败绩,让一向自信的袁谭深感耻辱,尽管事后凭借郭图等人的进言,将责任推到了已死的淳于琼,和文丑支援不利身上,但这口气,袁谭却无法咽下去。
    于是他极力的向袁绍进言,争取到这一次率军抢先夺取宛城,然后南下扫灭颜良。
    一路上的各城的望风而降,让他以为宛城的曹军,必定在等着归降他袁家,所以他并未急行,但眼下让他吃惊的是,宛城竟给颜良抢先一步攻取。
    袁谭的心中,对颜良又添了几分痛恨。
    马蹄声响起,文丑飞奔而来。
    拨马近前,文丑拱手道:“大公子,听闻宛城已被颜良抢占,对方以勉待劳,不利于我军,我看不如叫大军且驻堵阳,在探明宛城虚实后,再从长计议。”
    文丑深知颜良了得,不得不表现出冷静的一面。
    袁谭却冷哼一声,“我军数倍于敌,纵使姓颜的抢据了宛城又有何惧。”
    “可是将军,颜良”
    文丑欲待再劝,袁谭却摆手道:“文将军,先前在父亲面前时,你就一直反对发兵攻灭颜良,眼下那叛贼就在眼前,你却一再阻挠本公子进兵,你到底是心存何意?”
    听闻此言,文丑神色立变。


第八十章 攻与守
    “大公子,你这话什么意思,还请明示!”
    文丑的刀疤脸上,青筋抽动,涌动着愤懑。
    袁谭的话,深深的刺痛了他。
    袁谭心中微寒,佯作淡然:“本公子也没什么意思,只是提醒文将军,莫要忘了袁家对你的恩德,时刻要记住你是在为谁效忠。”
    袁谭也没敢直斥文丑因公废私,只委婉的提醒,不过言语中却充满了一种主子的优越感。
    文丑暗暗咬牙,心中窝火,却又不敢发作。
    瞪了袁谭一眼,他只哼了一声,“多谢大公子教诲,末将也只是想提醒大公子莫要轻敌而已,此役大公子是主将,公子想怎样用兵,末将听令便是。”
    说罢,文丑也赖得再劝,拨马转身而去。
    当着众人的面,文丑也不行礼,就这么扭头而去,袁谭只觉尊严受损,脸上顿露不悦。
    正待发怒时,旁边的郭图却干咳了几声,向袁谭暗使眼色。
    袁谭会意,只好暂时隐忍不发,只瞪了远去的文丑一眼,喝令全军加快行军,黄昏前务必要赶往宛城安营下寨。
    傍晚之前,两万袁军先后进抵宛城东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