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街亭战事如何了?”
    正自神思之际,一骑斥候从西飞马而来,直抵颜良御驾之前。
    “启禀皇上,骠骑将军捷报,街亭已于昨日攻克!”(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当头给你一棒
    街亭攻克!
    这个消息不仅仅是颜良,周围的诸将士们听闻,无不精神大振。
    “子勤果不愧是我大楚第一勇将,好啊,甚至好,传令大军,加速向街亭开进。”颜良欣然一喝。
    十余万精神大振的将士,迈着矫捷的步迈,士气高昂的向着街亭开进。
    颜良对街亭的攻克并不感到意外,他只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看看街亭有何独特之处,使得曹彰和曾经历史中的马谡,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在当道下寨,而是同样选择在断山上安营。
    大军疾行,次日近午时分,颜良率领的主力,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街亭。
    文丑、徐庶及马谡等诸臣,闻知颜良到来,均是纷纷出营相迎。
    颜良着众人之面,对文丑三人是大加赞赏了一番,当场便下旨,为文丑增封食邑。
    “陛下,臣此番能顺利拿下街亭,还多亏了这个马幼常献计。”文丑也不独揽其功,很大度的为马谡表功。
    “竟有此事,不知幼常献了何等妙计?”颜良奇道。
    马谡忙拱手谦逊一笑:“骠骑将军言重了,臣只是灵机一动,偶然受到启发而已。”
    马谡自谦,旁边徐庶却笑着将攻陷街亭的整个过程,以及马谡所起的到关键作用,如实的报知了颜良。
    听过徐庶的一番讲述,颜良这时才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终于得解。
    “走,带朕去战场看看去。”颜良扬鞭道。
    于是,文丑一众,便引着颜良上了那麦积崖。
    颜良在麦积崖上巡视了一番,看到了那处暗水流,又驻马崖上,居高临下,审视了整个街亭的地形地势。
    此时的颜良,才终于明白,历史上的马谡,还有如今的曹彰,为何会犯同样的“错误”。
    以街亭城那低矮破旧的城墙,还有大道口那阔宽的地势,无论是曾经历史的马谡,还有如今的曹彰,倘若没有足够的兵力,都没有可能在平地挡住数倍于己的敌人进攻。
    而麦积崖的那处暗流,加上街亭的不利地势,才是促使马谡,还有曹彰,不约而同的选择违背了先前军令,没有在当道下寨,而是选择据守断山。
    历史上的马谡,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兵,不得已而为之的吧。
    曾经历史中的诸葛亮,只给了马谡些许兵马,却要命马谡在街亭当道下寨,阻挡数倍的魏国铁骑,令马谡去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真正不知兵的,应当是诸葛亮才对。
    “马谡啊马谡,跟错了主子,毁你一生啊,幸运的是,你现在跟对了人。”
    颜良心中感慨,不禁望向马谡那年轻的面孔,把马谡大加赞许了一番,当场就提升他为牙门将军。
    “臣谢陛下厚恩。”马谡感谢不已,拱手拜见。
    颜良微微点头,勒马转身,目光朝向了南面,豪然道:“传朕旨意,大军南下,给朕荡平陇西!”
    皇令传下,十余万大军由街亭而发,浩浩荡荡南下,向着秦国之都冀城杀奔而去。
    
    曹彰从噩梦中猛然醒来,他剧烈的喘息着,挣扎着伸出双手,然后又垂下去,喉咙里发出荷荷的痛吟声,仿佛什么东西压迫着他的胸口。
    自从前日从楚军的包围中突围逃出来后,曹彰的精神就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灰暗、沮丧、愤怒,种种负面的情绪加诸于他疲惫的肉体,令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天的那场突围简直是一个奇迹,当时的他率残兵决死冲下山去,眼看着就要被几倍于己的楚军洪流绞杀,正当这时,一场意外的大雨,却不期而至。
    正是这场来晚了的大雨,让残存的秦军精神稍稍一振,而雨势也令楚军的进攻迟缓下来,于是,曹彰则率领着不到两千人的残兵,趁着大雨造成混乱,一口气逃了出去。
    从街亭逃出来的曹彰,不敢有丝毫停留,一路逃往了南面几十里外的略阳城。
    曹彰知道,攻克街亭后,楚军接来一的目标,必然是长驱南下,直取秦都冀城,而这略阳城,便是楚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曹彰逃往了城中,一面收拢败兵,一面向冀城发去求援,希望后方能派兵马前来,助他在略阳构建起新的防线,以阻止楚军南下。
    尽管曹彰知道,街亭一失,楚军十几万大军进入陇西平原,一座小小的略阳城,根本很难抵住楚军的洪流。
    但曹彰却没有再退,他是不敢退,也无颜退,他害怕面对父亲曹操那埋怨的面孔,更不想看到兄长曹丕那幸灾乐祸的眼神。
    想起曹丕,曹彰不禁又想起了吴质。
    事后曹彰才得知,吴质在楚军进攻时,连稍稍抵抗都没有,直接就弃了别营而逃。
    没有吴质的临阵而逃,暗水源就不会被截断,曹彰也不会陷入困境,那么此刻,大秦的旗帜,便将依然飘扬在街亭上空。
    “吴质,吴质这个狗东西,他人在哪里,本王一定向要父皇狠狠参他一本,判他个临阵脱逃的死罪!”曹彰恨得咬牙切齿。
    “禀大王,末将听闻那吴质从街亭撤退后,已一路逃往了冀城。”副将道。
    冀城?这个胆小如鼠的龟儿子,竟然比兔子还跑得快,直接就逃回了冀城去。
    曹彰知道,吴质害怕自己一怒这下,要了他的小命,所以才逃回了冀城,想要寻求曹丕的庇护。
    想到了曹丕,曹彰的心头猛然一震,似是忽然间想到了什么。
    “吴质乃二兄亲信,他向父皇请战,随我去守街亭,莫非是受了二兄的指使,故意想要从中作梗不成?”
    曹彰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了这个惊人的念头,但紧接着,曹彰却又生动摇。
    “二兄就算是想与我争太子之位,可街亭之役关乎国家大事,二兄难道竟为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大局吗?”
    曹彰心中狐疑难定,却也无可奈何,只是写了参吴质的表文,派人绕过冀城,径往祁山去报知他的父皇曹操。
    
    秦国都城,冀城。
    晋王府之中,曹丕一脸阴沉,背手站立在那里,眼眸之中闪烁着惊怒。
    灰头土脸的吴质,则跪伏在曹丕的跟前,形容惶然惭愧。
    半晌后,曹丕转过身来,瞪着吴质斥道:“吴质啊吴质,你要本王说你什么好,临阵脱逃,亏你也做得出来,你可知你这是什么罪吗?”
    “梁王不遵圣旨,擅自移营于山上,臣只有三千弱兵,却遭十倍楚军进攻,想力战不敌,不得已才撤退的呀,请大王明鉴。”吴质委屈的为自己辩解。
    “我这个弟弟,也真是自以为是,他怎能不遵父皇的旨意,擅自改变作战计划呢。”曹丕把抱怨的目标,转向了曹彰。
    跪伏于地的吴质,暗松了一口气,向一旁的朱铄使了个眼色。
    “大王,季重擅自撤兵故是不对,但他确实也尽力了,这街亭失守,归根结底,还是梁王违抗天子旨意所致。”朱铄从旁劝道。
    吴质与朱铄,皆乃曹丕亲信,平素曹丕每每谋划,都赖以此二人。
    朱铄这般一劝,再加上吴质的自辩,曹丕的埋怨之气,方始平息了下去。
    “你起来吧。”曹丕摆了摆手。
    吴质长吐一口气,这才站了起来,肃立一旁不敢吱声。
    这时,朱铄又压低声音道:“其实,此番街亭失守,于大王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曹丕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朱铄微微笑道:“梁王不遵圣旨,失了街亭要隘,致使国家陷入危境,陛下倘若知晓,即使不降罪于梁国,必也对其大为失望,而梁王失势,从中获益最大的,岂非正是大王。”
    曹丕神色一振,朱铄的一席话将他点醒,却从这场失败中,竟是看到了好处。
    沉吟半晌,曹丕微微点头,“子文身为弟弟,却非要跟我这个嫡长子争位,实在是不知轻重,如今街亭一败,确实也该让他吃点苦头。”
    曹丕默认了朱铄进言,朱铄趁机道:“铄想梁王兵败后,必会推卸责任于季重身上,大王现在要做的,就是即刻修书一封,抢在梁王之前,先参梁王一本,叫他有口难辩。”
    “嗯,你说得不错,本王这就修书。“曹丕不及多想,赶紧提笔修书。
    斟酌了半天,曹丕写好了一道紧急奏文,遂命亲信策马出冀城,直奔祁山前线去。
    一天后,信使抵达了祁山大营。
    此时的曹操,正率领着四万大军,与陆逊的三万川军对战。
    陆逊虽有帅才,但正如颜良对他的评价那样,其人善守而不善守,几场正面交锋下来,陆逊均告失利。
    连战连败的陆逊,只能下令紧闭营门,坚守不出,不敢再与曹操交锋。
    连胜的曹操,信心大作,便打算酝酿一场强攻,彻底的击溃陆逊,以解决掉南面的威胁。
    “启禀陛下,冀城急报~~”斥候飞奔驾前,将那道紧急文书奉上。
    “冀城有什么事吗?”意气风发的曹操,随口问道。
    斥候颤声道:“晋王殿下急报,梁王作战不利,街亭已于前日为楚军攻破。”
    霎时间,一道晴天霹雳,狠狠的降在了曹操的头顶。(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三章 聪明的王妃
    街亭,怎能失守!
    不仅仅是曹操,左右诸文武皆是大吃一惊,尤其是荀攸,要知道,曹操的整套作战方略,可都是他一手策划的。
    “拿来!”曹操一把夺过那道奏报。
    奏报乃是曹丕亲笔所书,内是详细的描述了街亭失陷的过程,而整个奏表的核心内容,则是说梁王曹彰,擅自改变了预定战术,没有在街亭当道下寨,而是移营于断山上,结果为楚军截断水源,导致了全军缺水崩溃。
    霎时间,曹操的脸色阴沉如铁,无尽的愤怒填满了扭曲的脸。
    “子文,你怎么敢违朕的旨意!”曹操怒不可遏,恨到咬牙切齿。
    荀攸则暗松了一口气,暗想原来非是自己的献计失败,而是曹彰的擅作主张,导致了街亭的失陷。
    “陛下,街亭失陷,楚国大军必长驱南下,直逼冀城,为今之计,陛下必须尽快率主力回师冀城才是。”荀攸忙是劝道。
    事已至此,曹操别无选择。
    哧啦啦~
    曹操将手中的奏表,撕了个粉碎,扬鞭厉喝:“传朕旨意,全军速速还师冀城!”
    情势紧急,当天夜里,曹操便率四万兵马兼程北归,只留夏侯渊率五千兵马,守祁山大营以拒陆逊。
    次日天时,当曹操率军赶到西县时,却又接到了曹彰的急报。
    曹彰在急报中声称,街亭城池破落,地形开阔,不利于设营坚守,故他在勘察地形之后,临时决定移营断山。
    至于街亭的失陷,则全是因为吴质弃守了别营,致使他的主要水源被断,军心瓦解,才会为楚军所败。
    曹彰的这道奏报,令曹操对他的埋怨缓解了几分。
    但可惜的是,曹彰的奏报比曹丕晚了一天,曹操已先入为主的认为,曹彰不遵他的圣旨,才是致使街亭失陷的主要原因。
    “这个逆子,酿成大祸不知悔改,却还敢上表狡辩,实在是可恨!”曹操把曹彰的奏表往地上一扔,打马扬鞭继续前行。
    一天后,曹操率领着大军,终于赶回了冀城。
    此时斥候来报,颜良亲率的十余万大军,已经逼近了略阳城。
    除主力外,颜良还分出数万兵马,望北进击泾阳,前去攻取北面的安定郡,以解除侧翼的威胁。
    尽管颜良分了兵势,但南下的兵力数量,仍达到空前的十四万之众,而略阳城的曹彰所部,仅存不到三千余人。
    十四万对三千,楚军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足够淹了略阳城。
    曹操经过一番权衡,便在刘晔的建议下,命曹彰撤兵回冀城,同曹操的主力会合。
    同时,曹操还下令,冀城以北的兵马,统统都向南收缩,向冀城一线集结。
    曹操的意图是,将现有的兵力集中于冀城一线,凭借渭水据守南岸,以期阻止楚军南渡渭水。
    楚军方面,法正和徐庶等诸谋士,亦料到了曹操的意图,大军进据略阳后,便向颜良进言,让长途奔袭的将士们稍作休整,待大批粮草穿越陇山,运至前线之后,再向冀城进军。
    楚军休整的时候,曹彰却已率领着他的残兵,灰溜溜的逃回了冀城。
    金殿中,曹彰跪伏于地,满脸的愧疚之色。
    “逆子,你焉敢违抗朕之好事,你看你都干了什么好事!”曹操怒不可遏的质责。
    “父皇息怒,父皇有的不知,那街亭城极是破败,根本无法守御,街亭附近地形又极开阔,光凭一万兵马安营很难守住,所以儿臣才”
    “子文啊,你这话什么意思,你难道在责怪父皇不明街亭地势,给了你错误的旨意吗?”曹丕用一声质问,打断了曹彰的辩解。
    曹操原本还没觉得什么,给曹丕这么一说,脸色又是一沉,狠狠瞪了曹彰一眼。
    曹彰心头一震,忙道:“儿臣不是那个意思,儿臣是想说,其实父皇的旨意当然没错,儿臣是违了父皇的旨意,但如果不是吴质弃守了暗水源,儿臣移兵断山的策略,也能保得街亭不失。”
    曹彰不敢再否定曹操的旨意,转而将责任务往吴质身上推。
    这时,曹丕回眸一眼,向吴质使了个眼色。
    吴质会意,赶紧跪伏上前,叩首道:“梁王确曾命臣守别营,但当日十倍的楚军来攻,臣手中只有区区三千兵马,死战半晌都无法挡住楚军,臣不得已才杀出重围,臣确实有罪,愿领陛下惩治。”
    吴质一番话,看起来是主动承认罪责,实质上却仍是把责任往曹彰的身上推。
    果然,曹操的脸色变得愈加阴沉,瞪向曹彰的目光,也愈加的责怪。
    曹彰心觉畏惧,便拱手道:“儿臣失了街亭,实在有罪,儿臣请父皇再拨儿臣一军,儿臣愿拼死为父皇夺还街亭。”
    “哼,再给你一军,我大秦还有多少兵马给你去败。”曹操冷哼了一声,拂手道:“从今往后,你不必再领军,交出你的印符,回你府中面避思过去吧。”
    曹彰违逆圣旨,失了街亭,责任重大,曹操不可能不惩治,否则如何能让将士服心。
    但曹彰好歹乃曹操的儿子,所谓虎毒不食子,曹操也没有重责,只是令他卸了兵权,面壁思过。
    曹彰却是吃了一惊,急道:“父皇,儿臣宁愿当一名小卒,去前线杀敌,也不要躲在家中啊,请父皇”
    “闭嘴吧,赶快从朕面前消失,朕不想再看到你。”曹操喝断了曹彰的恳求,拂袖转身。
    曹彰还欲再言,曹丕却挡上前来,叹道:“子文啊,你就别再惹父皇生气了,还是听父皇的话,回府中好好面壁思过去吧。”
    曹彰看着曹丕那张教训似的脸,心中生恨,暗暗咬牙,心知他这是着了自己这位狡猾兄长的道。
    心中虽明了,曹彰却百口莫辩,自得咽下了苦口,不情愿的告退。
    看着曹彰黯然离去的背影,曹丕的嘴角,悄然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朝议散去,曹丕春风得意的还往了他的晋王府。
    “大王荣光焕发,看来今天朝议有好事呢。”方一步入堂中,便有一娇媚的少妇笑盈盈的迎来,那女人,正是曹丕的晋王妃郭嬛。
    曹丕得意的哈哈大笑,将左右的下人屏退,便将朝中发生之事,道与了郭嬛听。
    “子文一心与本王争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