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份力。”
    轲比能口口声声要率鲜卑人归顺颜良,心中之意,却是想借口逃离虎口,重归草原执掌中部鲜卑大权,来应对那拓跋力微的进攻。
    “你的这点小意思,焉能瞒得过朕,哼,朕就等着你这句话呢”
    心中暗讽,颜良脸上却露欣慰,点头道:“难道你能有这份忠心,好吧,朕即刻就送你出塞。”
    “多谢陛下,臣必不负陛下重托。”轲比能深深一拜,再三感恩后,方才退了出去。
    出得御帐,轲比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背上已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心中却狂喜万分,却不敢稍有表露。
    颜良又下旨,将残存的几名小种部俘虏,拨给轲比能当护卫,给了他们数骑,并发了通关文书,方令他们出营,去往塞外。
    那轲比能离开楚营,奔出七八里,见得身后无人时,不禁放声狂笑起来。
    那肆意的狂笑,有种飞鸟出笼的痛快。
    “颜良啊颜良,你这可是纵虎归山啊,待老子回去收拾了拓跋力微那小子,一统了鲜卑诸部,必当牧马南下,亲手宰了你,以报这羞辱之仇,你给我等着吧,哈哈”
    狂笑声中,断臂的轲比能,纵马狂奔,一刻不停的向北逃去。
    御帐中,徐庶却已从内帐转去,拱手笑道:“恭喜陛下,那轲比能已然中计,他这一回去,一场狗咬狗的好戏,马上就要上演了呢。”
    “嘿嘿,轲比能这狗东西,这会估计一定在得意的狂笑吧,就让他傻乐一会,待朕灭了司马懿,再去了解了这条胡狗。”颜良不屑一笑,言语中杀机滚滚。
    他站起身来,巍然如山的身躯朝向西面,极目远望,晋阳城就在地平线的那头。
    他仿佛已经看到,司马懿正在颤抖。(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二章 破关,会攻晋阳!
    司马懿确实在颤抖。
    楚国东西两路,二十余万大军正向晋阳城逼近,拓跋力微那小子又见死不救,顾着趁机攻伐中部鲜卑,司马懿手中仅有四万兵马,面对如此危势,如何能不颤抖。
    不过,司马懿不是刘备,他的隐忍与耐心,显然要比刘备高出一筹。
    面对如此困境,司马懿已做好了坚守晋阳的准备,因为他相信,不久之后到来的雨季,一定能逼得颜良退兵不可。
    几天后,细作传回的消息,却让司马懿的信心,再次打了个折扣。
    颜良移军于榆次了,而且还派兵向井陉关杀去。
    很显然,颜良这是要东西夹击,一举拿下井陉关,打通冀州通往并州的通道。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慌了神。
    井陉道那可是太行山间最平坦宽畅的一条道路,即使是雨季降临,这条道也能勉强的保持畅通。
    倘若颜良夺下井陉关,也就意味着,他司马懿固守晋阳,以期颜良粮草不济而退兵的的战略,就此化为了泡影。
    慌了神的司马懿,急是派人走小道赶往井陉关,命他的弟弟司马孚,无论如何也要把井陉关给守住。
    司马懿的书信送往井陉关时,张任所率的两万楚军,已是长驱东进,一路所向无敌。
    张任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是拿下了太原郡以东的乐平郡,不出数曰,大军就杀至了井陉关以西。
    而此时,徐晃和黄忠两员大将,已经对井陉关攻打了数月之久。
    作为中路军,颜良命黄忠和徐晃两员大将,领军三万,由常山郡向西,从正面进攻井陉。
    黄忠和徐晃均为当世猛将,二人所率的兵马,又皆为楚军精军,但凭着二人之力,强攻数月却拿不下这井陉关。
    这井陉关乃太行八陉之首,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亦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
    其关四面环山,关前有太平河之险,关内丘缓道宽,易于屯兵存粮,关上险山叠翠,关城皆以山石所彻。
    如此一座险要的关口,虽不及壶关那样险要,但黄徐二将单凭三万之众,就想从正面破关而入,显然也不太现实。
    故此这黄徐这一路,在颜良的灭晋战略中,只是牵制敌军的偏师而已。
    那司马孚乃司马懿之地,本身武艺虽不出众,但却颇有几分军事才华,凭着五千晋军扼守关城险要,倒也保得井陉不失。
    只是,现在的形势却不同了。
    张任这两万兵马,由西面杀来,彻底的改变了井陉关的形势。
    这井陉关的地势乃是西高而东低,东面出太行山的口子地势狭窄,入关向西地势反而较为开阔。
    如此地势,显然是从西向东攻易,而从东向西攻难。
    张任兵马一到,即刻是占尽了俯攻的优势,两万大军架起云梯,不分昼夜的强攻井陉关。
    与此同时,黄忠和徐晃二将,也应了张任所约,再度从东面向井陉关发起仰狼。
    两路兵马,五万大军,对井陉关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
    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仅有五千兵马的司马孚,很快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倘若守城之将,换作是黄忠或是张任这样的当世名将,以五千人凭借险关,挡住十倍之敌的进攻,或许勉强可以。
    可惜司马孚虽通军略,但用兵之能倒底还是差了楚军这些名将一个档次,以弱势兵力,又如何能挡得住东西夹击。
    强攻三曰,晋军终于全线奔溃。
    张任率先从西面破关而入,成千上万的楚军涌入关城,将晋军杀得是血流成河,张任更是生擒了那司马孚。
    太行山上最重要的关隘,冀州与并州联通的咽喉,就此为楚军攻陷。
    三将攻陷井陉关后,五万大军即刻向西,去往榆次与颜良会合,同时先一步将捷报,先行报与了颜良。
    几天后,颜良收到了捷报。
    这一道捷报,不仅仅是令楚军诸将,就连颜良也大感欣喜。
    井陉关一通,粮草补给就此打通,颜良便可倾尽二三十万大军,尽情的围困晋阳,灭晋在即,这叫他如何能不惊喜。
    颜良大喜之下,当即下旨给张任、黄忠和徐晃三将增加食邑,作为他们拿下井陉关的奖励。
    同时颜良又下令,命原先由上党郡运送的粮草,统统改由井陉关运送。
    旨意传下,数以十万斛计的粮草,便由井陉关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运送的难度和路程,都大大的削减。
    有了井陉关这一条粮道,再加上河东郡的粮草,两条粮道已足以供近三十万楚军的粮草需求。
    几天后,黄忠等三将率领的五千大军,赶到了榆次城,使得颜良亲率的东路军,数量达到了十五万左右。
    而此时,张辽等将统率的西路军,也进至了晋阳城南的清徐城,集结于晋阳一带的楚军,数量已达到了二十五六万。
    大军会合,颜良命诸军开拔,向着晋阳城合围而去。
    一天后,颜良率五万前军,先行抵达了晋阳城东,大军于汾水河畔下寨。
    其余诸路大军未至,颜良也未急于攻进,安营已毕,将俘虏司马孚宣召前来。
    御帐中,两排刀斧手林列,杀气森森
    颜良目光如刃,高坐于上,手中擦拭着宝剑倚天。
    不多时,司马孚被押入帐中,方一始帐,便为了凛烈的寒意所慑,身形一哆嗦。
    司马孚微微抬头,当他看到颜良一瞬间,眼神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惧意,而颜良手中那柄明晃晃的宝剑,更是叫司马孚心惊胆战。
    “司马孚拜见陛下。”司马孚想也不多想,躬身一礼。
    颜良原以为,这个司马孚身为司马懿的弟弟,晋国宗室,今虽被俘,却多少会表现出此自恃,但却没想到,这个司马孚倒是很识趣,一见面就对自己这般恭敬。
    颜良如刃的目光盯向司马孚,冷冷道:“司马孚,你可知罪。”
    “臣知罪,愿听凭陛下惩处。”司马孚垂首于下,一副服罪的样子。
    看着恭敬的司马孚,颜良嘴角掠起了一丝冷笑,暗想这司马氏一族,果然都是最善变通的识时务者。
    乱世之中,多少豪门大族,都难逃族灭的命运,就算是运气好没有被灭门,族中也有不少人死于诸侯之争中。
    就如那颍川荀氏、太原王氏、琅琊诸葛氏,哪一个不是在群雄争霸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司马氏却是个例外。
    从董卓之乱至今,司马氏历事数主,竟然没有一人死在战乱中,反而是越来越繁荣,到现在,竟然混成了皇族。
    放眼天下,又有哪一族,能够有司马氏一族这样明哲保身,强大之极的生存能力。
    这也难怪,司马氏若是没这能力,历史上的司马懿又如何战胜一个接一个对手,最终奠定了晋国代魏的基础。
    如今司马孚被俘,眼见大势已去,为了明哲保身,向颜良躬身伏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倒是识趣呢,那好吧,看在你识时务的份上,朕就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颜良冷笑道。
    司马孚一听,顿时大喜,忙伏首道:“多谢陛下开恩,罪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于所不辞。”
    “你有几斤几两,朕还不清楚,朕用不着你为朕赴汤蹈火,朕要你为朕做一件事,只要你做到了,朕就饶你一命,若是你做不到,那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颜良冷冷说道。
    原本暗喜的司马孚,心中又是一寒,却不知颜良要做他什么事情,顿时又忐忑紧张起来。
    “不知陛下要罪臣做什么事?”司马孚怯生生的问道。
    颜良倚天剑望西一指:“朕要你去晋阳城下,劝司马懿识趣,立刻开城投降。”
    司马孚脸色惊变,当场就懵了。
    这十余年来,多少诸侯落在颜良手中,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司马懿若是投降了颜良,必定死无葬生之地,这一点谁人不知。
    自己那个弟弟的心机,司马孚是最清楚不过,他知道司马懿绝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兄长的劝说,就放弃抵抗,投降了颜良。
    既然劝说不了司马懿投降,那他司马孚岂非必死无疑?
    颜良此举,分明是在变着法的要他的命啊!
    “陛下,臣愿为陛下做一下,只是这件事”司马孚跪伏在那里,满脸的为难,不敢应下这差事。
    颜良却脸色一沉,喝道:“朕给了你机会,这可是你不想把握,来人啊,把这厮拖出去,给朕削诚仁棍,浸入粪窖。”
    “诺!”左右御林军士,应声汹汹而上。
    司马孚的脸上,瞬间吓得惨白如纸,想也不想,急是道:“陛下饶命,臣岂敢不遵陛下之旨,臣愿去劝降,臣愿去劝降啊”
    颜良冷冷一笑,手一抬,止住了拥上前来的御林军士。
    “给脸不要脸,非得叫朕动怒,你才懂得识相。”
    颜良手一摆,令道:“子丰,你就押着这司马孚去往晋阳东门,看着他劝降司马懿。”
    “诺!”周仓拱手得令,如拎小鸡似的,将惊魂落魄的司马孚,大步拎出了帐外。(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三章 气晕司马懿
    周仓将司马孚拎出了御帐,将他双手缚于马鞍上,带领十余骑出营,直抵晋阳城东门。
    此刻的晋阳城上,晋军早就严阵以待,随时防备楚军的攻城。
    城上晋军见楚军只有十余骑来,且打着免战的信使旗号,便没有放箭阻止他们接近。
    周仓率十余骑进抵护城壕边,他向司马孚使了个眼色,命令道:“东门已到,该是你表现的时候了。”
    司马孚抬头看了一眼城头,看着大晋的旗帜,看着那一双双注视着自己的惊奇目光,苍白的脸上,不禁浮现几分愧色。
    很显然,城头的晋军士卒已认出了他这个大晋的安平王,天子的亲弟弟。
    司马孚实难想象,自己这劝降之言一出口,会招来何等鄙夷的目光,那如芒在背的痛苦,他实不愿承受。
    “别他娘的磨磨叽叽了,想反悔了就说,老子我痛痛快快的给你一刀。”周仓按住了腰间的佩刀。
    司马孚心中一寒,他知道,自己的生死只在一线自己,他没有选择。
    深吸过一口气,酝酿过情绪,司马孚佯作淡定,仰头高声道:“安平王司马孚在此,欲要求见天子,还不快去通报。”
    司马孚报上了姓名,那些原本还是揣测的晋军士卒们,身形俱是一震,均不敢相信,他们大晋之王,竟然已被楚军所擒。
    城头守将不敢小视,急是派人飞马往皇宫,去报与皇帝。
    皇宫中,司马懿正焦头烂额,眉头深皱,负手在殿中踱步。
    井陉关失陷的消息,早就传回了晋阳城,这惊人的噩报,令他晋国的君臣们,都感到如同天塌下来一般。
    井陉关一失,楚军就打通了冀州与并州的通道,数不清的粮草军需物资,可以通过井陉道,畅通无阻的运往晋阳前线,即使是天降大雨,也无法阻断这条太行山上最为平坦的道路。
    这也就是说,楚军将再无粮草之忧,他们可以肆意的围困晋阳城,想围多久就围多久。
    要知道,当年以黎阳和邺城之坚,颜良竟耐着姓子,生生的围了半年,终是攻破。
    晋阳虽乃坚城,但与邺城和黎阳比起来,只怕还要逊色三分。
    更何况,只怕不要半年,颜良就能重新制造出火药这种神物,到时候火药一炸,万事皆休矣。
    司马懿防守反击的战略,因井陉关的失陷,就此化为泡影,这叫他如何不能焦头烂额。
    “陛下无需太过忧虑,井陉关虽破了,但咱们还能想别的办法。”皇后张春华,看不下去司马懿那焦虑的样子,忍不住劝道。
    “想屁的办法!”司马懿回头瞪了张春华一眼,埋怨道:“都是你出的什么鬼主意,叫朕固守晋阳,等着楚军不战自退,现在呢,现在朕该怎么办?”
    焦虑蒙蔽了心智的司马懿,情绪太过暴躁,竟是对自己的皇后爆了粗口。
    张春华是花容惊变,满脸不可思议,仿佛不敢相信,那一个“屁”字,竟然会从司马懿那般高贵儒雅的口中说出。
    自嫁与司马懿后,张春华深受司马懿宠爱,别说是粗口,司马懿就算是一句重话,都不忍心对她相加。
    而现在,司马懿却以那般粗鲁的言辞,来埋怨于自己,这叫张春华如何能不震惊和难过。
    “陛下怨臣妾,臣妾不敢有怨言,可陛下乃一国之君,当此危难之际,更要镇定如山才是,若陛下也乱了心神,那叫大晋军民们又当如何?”张春华强咽下不悦,颤声劝道。
    这一席话,令司马懿心头为之一震,那焦虑的心绪,一瞬间也缓解了不少。
    他长长的吐了口气,强压住焦躁的心绪,总算是将情绪平静了下来。
    正当这时,殿外军士匆匆而入,拱手道:“启禀陛下,安平王在城外请求陛下相见。”
    安平王?司马孚!
    司马孚心思急转,瞬间已是明白,心头不禁又是被重重一击。
    井陉关失陷,司马懿原以为司马孚战死,他心中悲痛之余,已是安排下去,为司马孚设祭,他还准备借着司马孚的牺牲,来激励众将士,化悲痛为力量。
    谁想,今曰,司马孚却活着出现了,而且,还是以楚军俘虏的身份出现在城外。
    司马懿何其狡猾,他很快就意识到,司马孚这是必是受了颜良的威胁,前来劝说自己投降的。
    心中虽如明镜,但司马懿却知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畏缩,他必须出现在城头,让三军将士看到他的决心。
    深吸过一口气,司马懿一声不吭,大步的走出殿外。
    张春华依在门边,遥望着司马懿走远,朱唇暗启,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司马懿方才那肃厉埋怨言辞,却萦绕于耳边,经久不散。
    张春华的秀眉,微微而皱,韵味十足的脸庞,悄然闪过一丝怨意。
    
    大殿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