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虎狼 (文字精校版)作者:灰熊猫-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练。

  福建有大量的民兵组织,而且还有规模庞大的福宁军。虽然对方战斗经验远远不能和顺军精锐相比,但是对方既有山地地形依托,而且火器数量大大超乎许平想象,周洞天估计光对方民兵拥有的火枪就比顺军全体还多。所以许平认为对福建的第一击就必须达成摧毁性效果,争取靠雷霆一击来彻底击垮对方民兵的斗志,避免陷入僵持和令人头痛的后方游击战。

  以现在许平的精心准备,他也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神速突破福宁军的防线并夺取闽北重地,而是不是能击溃对方武装民兵的斗志更是未知数。通过研究之前闯军在江西受挫的教训,许平认为对付这种前所未见的大量用火枪武装起来的民兵,必须得保证后方交通道上驻扎有本方野战重兵,让对方每一次游击袭扰都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摧毁民兵的士气。总而言之就是许平手头的兵力并不富裕,连江北军和关宁军都要尽数使用才能保证进攻的成功性。

  “主上说的劲旅,到底需要多少?”此时抽调一、两营野战兵回援北方未必够用,而且同样会导致许平总攻兵力不足:“若是居庸关活着紫荆关失守,主上有何打算?会坚守北京么?”

  使者答道:“刘将军已经赶去紫荆关坚守,他走前和太师都已经提议,北京空虚,居庸关和山海关都是前明降将在守,忠诚可虑,所以若是刘将军交战不利,主上可能会退守山东。”

  陕西丢失,山西的蒙军已经没有后顾之忧,随时可能沿着黄河切断北京和山东的联系,将顺军包围在北京一带,而空虚的北京似乎也没有什么余力阻止蒙军的此类行动,使者的回答并不是很出乎许平的意料,但他仍是一阵摇头:“这样黄河以北皆不是国家所有。”

  知道使者没有其他什么可说的,许平就让他退下继续看着地图,如果李自成退守山东,整个大顺的疆域就会被压缩成一条细长的地域,长江将成为主要的交通线,这样福宁军的水师威胁也会大大增加。

  “不要在向前线送东西了,我们要加快修筑沿江炮台,若真是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得阻止福宁水师进入长江。”

  交代了一些紧要军务后,许平让周洞天暂时代理自己的职务:“我要立刻轻装简从返回北京,面见陛下。”

  “大人是要退兵么?那福建的事情怎么办?”福宁军的主力目前云集仙霞关,和顺军近距离对峙,周洞天担忧一旦退兵会被对方打成一个乘胜追击。

  “你赶去前线稳固防守,前卫、后卫、神射三营不要撤下来训练了,一时半载我们恐怕不会进攻福建,安排近卫和装甲两营尽快返回南京,我很快就要用到它们。”许平想了想,又交代道:“若闽军势大,不妨且战且退撤回浙北、南京,不要和他们硬拼,我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援军来江南。”

  “这三营不退啊,那如何处置江北军和关宁军?”在顺军气势如虹的时候,这些军队是助力,但眼下就成了隐忧,周洞天问道:“要是三营不退,大人又把近卫、装甲带走,他们在后方作乱怎么办?末将觉得大人退兵之举不妥,要是他们觉得风头变了,又投降回齐公那边,我们三营岂不是要被包了饺子?”

第八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 第三十节 北返

  接到许平要自己去南京拜见他的命令后,李成栋有些犹豫,最近军中谣言四起,说北方已经一片糜烂,李成栋倒不觉得顺廷形势差到这种地步,但可怕的是猜疑已经出现在顺军内部。大量北方前明降军倒戈让不少顺军嫡系将领又惊又怒,已经有人放话说凡是降将都不可靠,应该将他们解除兵权监视起来。

  这种言论当然不是出自吴王之口,但是李成栋不知道吴王会不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受到许平召集令的不止他一人,比如刘良佐就打算借口军情紧张先看看再说。李成栋的左右也有人进言先装病看看,现在顺廷后院起火,就是许平再不放心也不会用武力解决,听调不听宣乃是在乱世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

  可是李成栋自认为投降以来自己立下赫赫战功,如果这个时候走以前在明廷统治下的老路,让顺廷和吴王起疑就会让自己之前的辛苦付之东流。正在李成栋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报告吴三桂接到命令后立刻把军务交给副将,星夜赶去南京了。

  “富贵险中求,现在用人之际,我又立过那么多战功,大将军应该是交代一些军务吧。”虽然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秘密军务要去南京亲自领命,不过李成栋最后还是决定去见许平。

  在快到南京的时候,李成栋追上了同样只带亲卫的吴三桂,两人并肩去大将军那里领命。

  “两位将军来得正好,”见到他们二人后许平显得很高兴,他目前最关心的是降军的士气:“军心如何?”不等二人开口许平又补充道:“实话实说,我知道最近军中谣言四起,说我要对诸君不利,就连我打算退兵,有人也不同意让诸位镇守后方。”

  “大将军要退兵吗?”李成栋吃惊不小,现在福宁军数万云集在福建、浙江边境,现在退兵很容易被对方追击,在李成栋的心里,最好还是让北方自己设法顶住,至少先集中力量解决了福建,击溃明军主力后再考虑撤军问题。

  吴三桂也有类似的想法,他还指望靠平定福建、关东立功,好博取裂土封王的资格呢:“大将军,实不相瞒现在军心确实不稳,将士们哄传北京即将不保,要是此时退兵恐怕三军更是会议论纷纷。”

  “北京确实有可能不保,如果我们不回师的话主上恐怕要退到黄河以南。”许平直言不讳地说道。

  “如果主上肯暂时退让,那不如先把北京让给插寇吧,”吴三桂只关心他的功劳,忙不迭地说道:“等削平了闽粤,我们后顾无忧再北伐不迟。大将军,主上若是真想得通也好,我们在北方的兵力现在太分散了,好比一只手掌平摊在桌子上,这样打人是不痛的,要是后退聚集起来就可以攥成拳头,然后再狠狠地打出去。”

  “如果是在以前,吴将军说得不错,但是眼下不同过去,我们军队依赖大量火器、火药,再不是几十年前只要有刀枪就可以了,北京目前的火药产量占我们的军需的一半,浙江的生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我们万万不能丢掉河北。”

  “只要拿下福建”吴三桂还待再说,依靠之前的缴获,前线部队一时间不会担忧物资告罄,他觉得只要打垮福宁军夺取福建,就是丢掉北京也不吃亏。

  “要是打不下福建怎么办?再说就是打下福建,还有广东,我们到时候还是不是继续向南打?如果我们不打齐国公还是会反攻福建。插寇挑这个节骨眼入关,就是觉得我们主力在南方和齐国公对峙,抱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我们拼个两败俱伤岂不是便宜了北虏?”许平觉得既然对面已经是黄石主政,那么军队打得再凶也和百姓关系不大,但北虏入关就完全不同,所过之处百姓势必死伤惨重,他并没有忘记和李自成的约定:“主上兴义兵,解民倒悬,哪能说放弃河北就放弃河北呢?”

  见许平心意已决,李成栋只好悻悻地问道:“大将军要末将做什么?”他估计许平无外是拉拢人心,安抚降军以便能够顺利回师。

  周洞天的反对意见让许平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决定,确实如他所说让降军在嫡系后方存在危险,自己带两营兵马离开后南京空虚,降将知道北方危急说不定会起什么心思。但让前卫等三营拖后镇守就更加危险,降军会觉得顺军是在让他们断后送死,到时候福宁军一涌而出他们就算不立刻倒戈,只要溃散逃窜就会让整个江南大乱,这片领地顺廷刚刚建立统治,根本经不起折腾。

  “我已经保举李将军为川王,吴将军为辽王,主上已经同意。”许平拿出一封伪造的李自成八百里加急信件给二人过目,他倒是向李自成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不过现在形势危急许平就从权假造李自成的信函:“只是两位将军的封地,一个目前还沦陷在北虏之手,另外一个则朝不保夕,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啊。”

  许平冲着两个又惊有喜的将领笑道:“主上信上说得很明白,两位将军的封地得等到收复后才能正式封建藩国,不然岂不是空话。”

  伪造的信上没有具体说明封藩位置,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会把吴三桂封在辽东边疆,李成栋封在川边,这要等击退北虏收复失地后视具体形势和功绩而定。

  “主上英明,臣等受之有愧。”李成栋和吴三桂赶忙向北方叩拜,他们二人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许平、孙可望、李定国这样的功臣并列,当初顺廷虽然有人提议封藩云南作为大顺屏蔽,不过高一功到现在还没有捞到正式的任命。

  两个新贵马上变得意气昂扬,不过他们二人也知道顺王既然下了这么大的本钱,那肯定要求的回报也不会很轻:“主上有何旨意?”

  “我会让前卫、后卫,神射三营留在边境防备福宁军,近卫营会调回南京镇守,而装甲营会在浙江驻扎,以防有宵小贼心不死妄图寻机作乱。”许平计划把带来的南征军精锐都留在江南,现在五营兵马共计有三万余人,足以确保其他各军的忠诚,安定江南新降地区的人心:“两位将军的兵马我记得有四万人吧,跟我回师北方。”

  “末将遵命。”

  “末将遵命。”

  李成栋手下有一万五千兵马,是江北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吴三桂现有有两万多关宁军,他从崇祯皇帝手里拿到了数目极其可观的军资,装备比江北军还要精良。此番南下前吴三桂留强汰弱,虽然兵力从四万减少到两万,但战斗力反倒有所提高,比郁董之流的部队要强大得多。

  “此事不要大肆宣扬,”许平嘱咐二人不要把透露给他们的顺王旨意宣扬得天下皆知,还有就是军队要尽快、尽可能不动声色地抽调回南京,做好北返的准备:“沿途已经给我准备好了驿马,我明天就启程先返回北京,两位将军带兵回到南京后从速沿运河北返山东,南京这里的事情我已经让周将军安排好,山东的钟防御也正在筹集给两位将军的沿途粮草。”

  “大将军要孤身北返么?”

  “是的,主上急召我进北京商议黄河的防御还有反攻山西事宜,这件事也先不要外传,两位将军心中有数便是。”

  送走两人后,许平马上按计划带着几个随卫,一路不露行迹、不张旗号,沿着官道向北疾驰回京。

  

  途径凤阳的时候,许平让部下去换马,自己则抽空赶去宋王府。

  突然见到许平让朱慈烺吓了一跳,见许平一身平常打扮知道他不欲引人瞩目连忙引他到内室。

  “殿下一起安好吗?我本想平定闽粤后再来拜会殿下,没想到会来得这么仓促。”攻破南京后,李自成就让朱慈烺就藩凤阳去守他的祖坟,愿意跟他走的宫人、太监都一起放去。许平担心有人欺负这位亡国太子,一直想着要来亲自看一眼,这次路过就来了却这番心事。

  “堂兄”朱慈烺见许平皱眉摆摆手,就换了个称呼:“吴王殿下,顺王知道你的身世了吗?还是这个吴王只是个巧合?”

  “主上宽宏大量。”许平点点头算是承认了:“只是此事不需外人知道,还望殿下为我保密。”

  “王兄放心,小弟就是连太妃她老人家都没说。只是”朱慈烺顿足道:“王兄为什么要告诉顺王?”

  “如此便好,”许平猜测对方可能是在遗憾自己没有反心,对称呼也懒得计较了:“主上待我恩情深重,何况君臣之份已定,我不愿行欺君之举。”

  “王兄此番匆匆北返,是为了山西之事吗?”朱慈烺又问道,见许平没有回答的意思,便请他稍待。离开片刻后,朱慈烺又转回来,把一张清单交给他:“王兄,得知北虏入寇后,太妃娘娘和小弟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打算捐给顺王充作军实。”

  许平接过单子看了看,上面都是些玉器细软,顺王许可朱慈烺离京时,因为对崇祯皇帝印象尚可就许他将后宫的东西打包带走了一些,这张单子上不少都是朱家祖传的贵重收藏。

  “王兄,祖上以驱逐鞑虏得此天下,虽然一朝失之,但凡是朱家子孙,皆不能坐视蒙兵再次入关。”

  许平轻轻点头:“殿下所言极是,我也是做这番想,不过这次我急着返京没法携带,殿下还是交给南京吧。殿下放心,我不但会将鞑虏逐出关外,更会犁庭扫穴,不留遗患。”

  说完许平就要离去:“既然殿下平安,那我就告辞了。”

  “王兄,还有一事,”朱慈烺又道:“救火营头上的白羽,乃是王兄父皇所赐,奖励他们浴血关外抵御外辱,三十年过去了,后来者已经忘记了这白羽的起源。弟以为王兄当收回这白羽,莫让王兄父皇所赐蒙羞。”

  许平想了想,道:“殿下放心吧,无论救火营在穷途末路之时是否再次请降,我都不会再这个营的名号留存于世,他们头上的白羽,当然更是休想保留。”

  

  进入河北的府县此时个个如临大敌,一日三惊,到处都是蒙军袭来的流言,缙绅富户纷纷携家带口逃向山东。许平抵达黄河渡口时,注意到北岸已经是人满为患,无数人把金银持在手中向舟子挥舞,但仍欲求一渡船而不可得。

  许平乘坐的这条渡船是顺廷的官船,上面的旗号清楚地说明此船绝不载客,可许平一行还没有下船,远处就有百姓向这里涌过来,和周围维持秩序的官兵推搡着拼命向挤到船边。

  抢到最前的一个人竭力想从官兵的手臂间钻进来,高举着手向着许平和他的随从晃着手中的珠宝向引起注意:“老爷,这是小人家传之物,价值千金啊,放小人一家渡河吧。”

  这个人和其他人一样都被顺军士兵拦住,看着官船重新驶向南岸,这个人突然失去了全身的气力,跌倒在地上抱头痛哭:“在这野地好几天了,怎么就是没有船呢?我上有老、下有小,鞑子来了该怎么办啊?这世道怎么就是太平不了啊?”

  北岸的野外到处都是露宿的百姓,青壮在寒冬里搭建起简易的帐篷,让老人和孩子暂住其中。从道旁的人群边经过是,许平不时能听到一阵阵张皇失措的喧哗声:

  “顺王离开京师了!”

  “鞑子已经攻破紫荆关!”

  “鞑子沿河而来,保定已经失守了!”

  顺军的兵丁和地方官已经放弃安抚百姓的努力,许平从接待驿站官兵脸上同样看到了惶急,他们也不知道顺廷是否会坚守河北,或是撤退到黄河以南任凭蒙军蹂躏这一带。

  “全速赶往北京。”许平下令道,迄今为止顺廷还没明确表态,路过山东时防御使钟龟年都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朝廷驾临济南。

   

第八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 第三十一节 定策

  顺王和牛金星对许平如此迅速地返回北京都有些惊奇,尤其是他们对许平精心准备的攻势也有所了解。

  “眼看福建就拿下来了,这样未免有些可惜。”顺廷上下都觉得拿下福建还是问题不大,然后趁势席卷广东也是情理之中,牛金星就觉得应该在北方咬牙坚持,实在不行就放弃河北:“不消除江南的隐患,我们就是腹背受敌。”

  李自成更关心的是军事问题,此番许平轻装返回北京,他很担忧南征军的军心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