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眼-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阳拿起钱来,神色有些尴尬,道:“张师傅,我们没有别的意思,这只是我们两人的一点心意,还是请您收下!”老张力辞不受,高阳只好将钱放下。
    老张沉默了片刻,道:“我过来找你们,除了送钱,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是跟那个盒子有关的,其实那个盒子,还有一个人能够打开!”高阳一愣,随即了然,看来老张的难言之隐自己猜对了。问道:“难道还有比您更高的高手?”
    老张一笑,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实我的开锁功力还远远不行,这个人……是我大伯!”高阳一愣,道:“您还有大伯?您家不是三代单传么?”
    高阳说的不错,根据赵颖找到的资料,苏州“张氏锁行”从老张祖父这一代起,就一直是单传,资料里并没显示张廉诚还有一个哥哥。老张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唉,已经几十年了,有什么秘密也不再是秘密了,这件事情,是先父临终前才告诉我的!”高阳屏息静侯,老张又是沉默良久,讲出一段故事。
    名震江南的苏州“张氏锁行”,到了民国初年传到张贵吉这一代,已是第十八代。张贵吉先后娶过两位夫人。第一位早年难产死去,只留下一个男孩——张信诚。第二位夫人是个寡妇,嫁到张家时还带了一个女儿,是个哑巴,名叫宝儿。二夫人到了张家后没多久,又为张贵吉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就是老张的父亲,张廉诚。
    张廉诚同父异母的大哥信诚聪明绝顶,尽得父亲真传,十八岁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而二夫人带来的哑女宝儿,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更难得是知书达理,对继父和母亲非常孝顺,也是深得两位老人欢心。张信诚和她青梅竹马,感情很好。
    故事的结果大家都可以想到。两人到了谈婚论嫁年龄,死活不肯接受家里安排的婚事,逼问之下,道出真情。张老爷子先是大惊,继而大怒,无论如何不肯同意这门婚事。猜想原因有二:一是两人虽无血缘,但毕竟是兄妹,怕传出去有损张家名声,第二,张老爷子虽喜欢这个养女,但毕竟身有残疾,老爷子还是希望能给这个宝贝儿子寻找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
    张家乱成了一锅粥,张信诚拿出自由恋爱的新思想试图说服父亲,而张老爷子搬出家训,两人吵得一塌糊涂。张信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张老爷子心疼爱子,连夜带了家丁追赶,却莫名其妙神秘失踪了。老人再也没有回来,连跟去的四名家丁也不知所踪,这件事情,成为张家几十年的一个悬案。
    老爷子再也没有任何消息,而老张的大伯却在几年后战死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消息传来,宝儿当晚偷偷割开了自己的手腕,被发现的时候,人已断气,而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张纸,上面题着一首没写完的诗句:
    三月春残燕子常,
    姑苏城外桃花庄。
    这两句诗,据老张父亲讲,就是他们两人向家里道出真情之前,最后在一起时所连的诗句。哑女死后,二夫人心伤爱女夭折,没有多久就病故了。张家慢慢败了,而这件事情大伙儿也是一直忌讳莫深,谁也不愿再提起。老张的父亲直到临去前才将这件家门故事讲给他听。
        但没想到就在几年之前,老张突然接到一封台湾寄来的书信,是给他父亲的。老张看信大惊,原来大伯当年并没有死,而是随军到了台湾,一晃儿就是四十几年。其后不久,大伯从台湾探亲,再没有走,在当初埋葬哑女的地方搭了一茅小屋,从此就住在那里,每天读书种花,陪伴宝儿的坟墓,不再理会任何世事。
    听完老张的故事,高阳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老张站起身来,对高阳道:“我大伯年事已高,早已不问世事,不过刚刚我刚去了一次西山,他听了我讲的事情,答应帮忙,明天一早儿,我带你们去见我大伯!”
    送老张出门后,高阳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尽管这类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小说电影中听到看到甚多,但亲自听人向你讲述一件真实的故事,感觉绝对不一样。高阳完全被这件发生在遥远过去的真实而凄美爱情故事感动了。想起了赵颖,高阳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看来张老还是幸福的,至少有一个永远不会打碎的美好回忆。
    思前想后,不知过了多久,萧伟进了房间。高阳将老张来的事情讲给他听。萧伟听说盒子终于可以打开了,欣喜若狂,满屋子乱窜。
    高阳又说起了张家的故事,萧伟不以为然,道:“这老头还真有意思,为了一个八百年前的老情人儿,放着台湾的花花世界不呆,跑到苏州郊区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图什么啊?”
    高阳有些生气,道:“这是感情,天下也就你不懂感情!”萧伟撇了撇嘴道:“感情,感情都是假的,你不信让他们俩真过上那么十七二十八年,天天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睡,放个屁对方都能听见,还感情个屁!”高阳摇了摇头,不再理萧伟。看来什么好东西到萧伟嘴里都能变了味儿。高阳暗暗奇怪,赵颖怎么会喜欢这种人?萧伟见高阳不说话了,以为高阳说不过自己,脱了裤子,美滋滋进洗手间洗澡。
    进去没多久,萧伟突然咣当一声打开厕所门,光着屁股跑了出来,兀自一身的肥皂。萧伟忙不迭的对高阳道:“哥们儿哥们儿,我忽然想起一个事儿,你刚才说张家老爷子是莫名其妙失踪的?”高阳道:“是啊!”萧伟道:“哥们儿,我记得你跟我说过,当年关东军到处找高手开那个盒子,张家老爷子,会不会就是被关东军绑架的?”高阳一下子愣住了。
    苏州城外太湖之上,岛屿众多,其中有一座西山岛,盛产水果。不过不知何因,岛上水果直接食用并不好吃。一旦做成果脯,却远非其它水果可比。故苏州果脯也算一大特产,是除苏绣外当地几大支柱产业之一。几年前市政府特意拨专款,填湖修建了一条通往西山岛的公路,也是方便岛上水果运输之用。  
    老张大伯从台湾回来后,就一直居住在这座小岛上。因为按宝儿生前要求,她死后,就葬在这座小岛上。第二天一大早儿,高阳拎起迷迷糊糊的萧伟,两人包了一辆车,和老张一起前往西山。岛上果林遍布,出租车无法进入,高阳付了车资,又留下司机电话以方便回程。在老张带领下,三人信步向张信诚老人住处走去。
        翻过一座小山,是一片很大的桃林,正值四月桃花盛开,花香馥郁、薰人欲醉。桃林深处更掩映着处处竹林茅舍,恍惚如仙境一般。
    三人在桃林中婉转穿行,行至尽头,是一座修葺整齐的坟冢。老张道:“这就是宝儿埋身之处。”高阳走上前去,只见整座坟冢打扫得干净整洁,坟前立一块石碑,下放一束桃花。不同一般墓碑刻着“某某之墓,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之类,石碑上只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月春残燕子常,
    姑苏城外桃花庄;
    六十三年颜面改,
    才度香灵伴我床。
    石碑右下刻着一行小字:张门桑氏埋香之冢。没有落款,也没有生卒年月。高阳站在墓前,一时间思绪万千。碑上所题诗句,前两句就是昨晚老张说过,宝儿死时手里禁握着的,而根据诗意,最后两句,应该是张信诚老人从台湾回来后补上的,这是一首写了六十三年的诗!
    在宝儿坟旁不远一间茅草小房中,两人终于见到了故事的男主角——张信诚老人。高阳细细打量面前这位老者,只见老人约八十岁上下年纪,头发已经花白,一身浆洗很干净的白衣,眉间尽显沧桑之色。
    寒暄了几句,张德祥向老人作了简单的介绍。众人在屋中坐定,萧伟已迫不及待将手中包裹解开。盒子取出,高阳注意到老人的身子似乎一颤。萧伟也察觉到了张老这个细微的动作,微微一怔,将盒子轻轻放到老人面前。
    只见老人眉头微蹙,紧紧盯视着眼前这只盒子。过了大约一盏茶工夫,才缓缓出了一口长气,喃喃说道:“果真有这样一只盒子……”萧伟一愣,问道:“老爷子,您见过这只盒子?”老人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如果我没看错,这就是当年那对名震天下的‘觐天宝匣’之一!”
    萧伟睁大眼睛:“什么?您说这盒子名叫‘觐天宝匣’?”老人点了点头,道:“不错!这觐天宝匣,原本是一对。苏州张家,还有北京谭家,都与这对宝匣有着莫大的渊源。”说到这里,老人叹了口气,道:“可以说,若不是这一对宝匣,也就不会有‘南张北谭’两大开锁世家了!”
    高阳和萧伟都张大了嘴,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两人找来找去,竟然找到了这只盒子老祖宗家里。看来这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开盒子的事情总算有希望了。高阳看了看一旁老张,老张却一脸茫然,似乎对此事并不知情。
    萧伟神色兴奋,问老人道:“那您赶紧给我们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顿了一顿,又道:“对了,这只盒子……原来不会就是你们家的吧?那我们……”正要往下讲,高阳伸手使劲儿拽了拽他。
    老人微微一笑,道:“觐天宝匣并非张谭两家所有。据先父所讲,这对盒子,出自四百多年前,一位高丽绝顶制锁匠人之手……”
    萧伟松了口气,随即转头看了看高阳,看来高阳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这盒子果真产自高丽。老人用手轻轻抚着面前这只盒子,似乎陷入了沉思。萧伟急得抓耳挠腮,但不敢打扰。三人屏息静侯,过了良久,老人缓缓说道:“那已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顿了一顿,道:苏州张氏锁技成名数百年,历来传男不传女,而且但凡制锁绝技,非长子不传。德祥没有学全家传手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
    高阳点了点头,中国数千年敝帚自珍的陋习,看来张家也不例外。难怪老张昨晚并未打开这只盒子,而且现在猜想,老张不仅未学全家传绝学,甚至连这只盒子和张家的典故,也并不清楚。老人继续道:“由于我是家中长房长子,在年满八岁那一天,先父带我拜过祖先牌位,把我领进秘室,正式开始传授张氏制锁绝技。教授之前,他向我讲述了张氏锁行的由来。”
    说到这里,老人抬头看了看屋内三人,顿了一顿,说道:“苏州张氏锁技,传自高丽!”萧伟大奇,道:“不会吧老爷子,不是一直说中国制锁绝技,天下最强么?”老人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那是指唐宋以前!自宋以后,随着蒙古军队入侵,中华锁技就渐渐没落了,而高丽则慢慢赶上。到了明朝,中国在制锁一项已大半仰仗高丽。而高丽国几百年来也是能人辈出,不断涌现出制锁方面的能工巧匠。”
    萧伟点了点头。老人继续道:“到了高丽宣宗年间……哦,也就是我大明万历年间,高丽国出现了一位异人。此人的出现,更使高丽制锁工艺达到了鼎盛。他在制锁方面有三大贡献:
    “首先是锁具加工精度方面,其时高丽国制锁工艺虽可称巧夺天工,却也由于加工精度不足,往往事倍功半。但凡结构复杂的锁具,无不尺寸巨大,甚为笨重。而在锁技中最为复杂的,莫过于花旗暗锁。由于是暗锁,尺寸就不宜太大,因而当时的暗锁制造大受限制。此人这项发明一出,用现在的话讲,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的第二贡献是在暗锁制做工艺方面。当时的暗锁只达到子午鸳鸯芯水平,不过也停留在理论阶段。由于加工精度不够,当时的子午鸳鸯芯锁具尺寸很大,无法作为暗锁使用。由于此人将加工精度改良,不仅把子午鸳鸯芯锁具大大缩小,还发明出另外两种更为精巧,结构更为复杂,自然,安全性也更高的暗锁工艺——‘对顶梅花芯’与‘天地乾坤芯’。据传‘天地乾坤芯’锁具几乎可以说巧夺天工,其中锁芯套有锁芯,所谓天地乾坤,尽藏其中。若没有原配钥匙,根本无法开启!”
    老人这一段介绍,听得三人心驰神摇,浮想联翩。萧伟忽道:“对了老爷子,您说的这天地什么芯的锁究竟是干什么用的?要就是为了锁箱子柜子,一斧子不就开了,弄把这么复杂的锁,那不是脱裤子放……”高阳再次拽了拽萧伟,萧伟立时收嘴,最后一个“屁”字才没有说出来。
    老人微微一笑,不以为意,道:“说的不错,有所谓‘摄缄滕、固扃橘,及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橘之不固也……’”
    萧伟一愣,问高阳道:“老爷子这文绉绉说的什么?”高阳低声道:“张老说的是庄子一段文章——《胠箧》,意思是说:为了防盗而把箱子锁紧、捆好,强盗来了,背了箱子就跑,还唯恐箱子锁得不牢,捆得不结实呢!”萧伟点了点头,心想张老爷子可够有学问的,这段儿文章引得好,正是自个儿要说的。
    老人道:“锁这种东西,其实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再厉害的锁具,最不济劈开了事。这位高丽匠人自然也懂这点,因而他根据锁具这一弱点,发明出他的第三项工艺:自毁装置!”
    说到这里,老人又用手轻轻抚了抚面前这只盒子,道:“其时最为高段的暗锁,是专门用在一种特殊用途的盒子上的。这种盒子的特殊用途,就是用来存放极为机密的文件和档案:诸如遗嘱、情报等等。针对这一特殊用途,这位高丽匠人挖空心思,结合在加工精度方面的手段,制作出了一种极为精巧的刀具,再佐以弹簧发条等机关,安置在这种特殊用途的盒子中。只要盒子受到巨大外力打击,刀具装置立即就会启动,瞬间将盒内文件纸张绞碎,盒内所藏秘密,自然就永远不会泄漏出去。”
    萧伟恍然大悟,不由得连连点头,同时也马上想起祖父信中提到的“烟消云散”那句,看来祖父留下的这只盒子,还真没准儿有高阳说的什么自毁装置,果真是强啊!
    感慨了一阵儿,猛然又想起:对了,高阳提过的溥仪那只盒子,不就是一直放在故宫什么殿什么匾后面(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装的就是皇上立储诏书和藏宝图么。这么看来,宝藏的事情可是越来越靠谱儿了!想到这里,萧伟喜得抓耳挠腮,兴奋非常。
    只听老人继续说道:“此人做出这三项发明后,正逢日本国进犯高丽。高丽大将李舜臣在大韩海峡击败进犯日寇,举国欢庆。于是他集合了当时最高的制锁技术,穷全部精力,做出了一对当世无双的暗锁宝盒,并请当时高丽国著名的雕刻匠人在盒顶雕刻了李舜臣将军大韩海峡之战的画面。盒子做好后不久,就献给了宣宗皇上。此盒名为“觐天宝匣”,取就是朝觐天子之意。”
    屋内三人都点了点头,原来此盒取名为“觐天宝匣”,是这个意思。老人继续道:“自古以来,高丽国一直崇尚制锁高手,宣宗皇帝得到这对盒子,龙颜大悦,视为珍宝。此事很快传遍朝野,而这两件宝物的事情,甚至连中土也有耳闻。当时正是明朝边患四起之时,满清女真在关外崛起。清太宗皇太极本就是一个机关高手,攻城武器、制锁机关无一不通,听说高丽国有这样一对宝盒,立时索要。宣宗皇帝自是不会给。皇太极大怒之下,提兵远征。高丽国大败,眼见就要亡国,只得献出这对宝盒求和。在这年远赴盛京的进贡队伍里,那位制锁高人也在,为的是向金人展示宝盒启用之法。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盛京街上到处是流浪的孤儿。这位高人在临去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