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欲火武装起来的起义军也差得多,更何况指导起义军作战的,都是英国人从南非调来的军官,这些家伙跟布尔人的游击队周旋了两年,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打得奥斯曼军只能龟缩在各处城堡内。
  不过随着国人训练出来,并且由国顾问指导下的奥斯曼新军加入战场,倒霉的就换成起义军了。尤其是毒气弹和火焰喷射器这些大杀器在战场上的出现,更是把原本就是拼凑起来的起义军打得屁滚尿流。毒气弹在山高林密的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威力更是无限放大,虽然有北京公约限制,但问题是北京公约只是用来限制主权国家之间战争的,像这种平叛战争肯定不在限制之内。实际上公约上也写明了这一点,等到奥斯曼陆军把起义军熏得尸横遍野了,英国人才发现这样下去恐怕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些阿尔巴尼亚起义军也都不是傻,英国人的目标他们也很清楚,支持他们只是因为哈米德二世得罪了大英帝国,借着机会为自己争取点利益当然可以。可要是为了这些大国间的博弈流干本民族的血那就是傻瓜了。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那些带头起义的土豪劣绅们立刻就开始萌生退意,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和哈米德二世讨价还价了,很显然如果价钱合理,他们是不会介意撇开英国的正义人士的。
  这样一来英国人就开始撺掇周围国家了,目前的巴尔干四国当保加利亚大公国名义上依然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是俄国人的附庸,包括这个国家也是在俄国人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当然比现代保加利亚要小得多。正是这个原因目前的大公斐迪南一世正雄心勃勃地惦记从奥斯曼帝国手夺回原本应该属于自己土地。而他旁边的塞尔维亚人同样惦记着搞一个囊括了波斯尼亚,马其顿在内的大塞尔维亚,而且他们还有一位奇葩的国王。
  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顶着全国人民的愤怒目光,娶了一个大他十五岁的二婚老寡妇。而且还是一个放dng成性的老寡妇,可能已经不具备生育能力,因为这茬儿他在国内地位岌岌可危,原本历史上这对狗男女因为惦记最后把王位传给国舅爷。所以被愤怒的军方闯进王宫乱枪打死了。
  现在这位国王陛下,也正惦记着往外转移一下矛盾,尤其是这时候英法俄都跑来支持他。底气充足的亚历山大自然也难免期待自己用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的权威,如果能够从奥斯曼帝国垂死的身躯上撕下美美的一块肥肉,至少他目前面临的困境会得到极大缓解,到时候再好好操作一下化身国民心目的大帝也不是不可能。
  黑山或者说门的内哥罗,这是一个强大的小国家,征服了整个巴尔干甚至兵临维也纳的奥斯曼帝国在这个屁大的地方一次次折戟沉沙,到最后成了巴尔干唯一一块没有被他们征服土地。当然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的心思就很单纯了,他没有那么多雄心壮志,又是争霸又是跻身列强之类的,再说他就两三万条枪,讨论这种问题也太不现实,他就是想给自己的国家抢一座真正的港口,比如说阿尔巴尼亚境内的斯库台就可以了。
  至于剩下的希腊,这个国家就不用说了,只要是打奥斯曼帝国的活儿他们都不会错过的,虽然上一次希土战争,他们被奥斯曼帝国胖揍一顿,但战后痛定思痛,这些年在法国支持下养精蓄锐已经觉得自己可以洗雪前耻了。尤其是他们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甚至拥有从瑞典购买的两艘公主级装甲巡洋舰和四艘苍龙级,实力上不比奥斯曼海军差多少,而且也在瑞典订购了两艘完美战列舰,不过因为订单排序问题,目前才刚铺龙骨。
  四个各怀鬼胎的小国家,在英法俄三大列强的鼓励下,开始互相之间窜连起来,甚至公开对奥斯曼军队使用毒气表示愤慨,而且声称奥斯曼帝**队对阿尔巴尼亚人的镇压,严重威胁了巴尔干地区的和平,总之就是表现出一副恨不能插手的强硬姿态向他们的旧主人示威。
  哈米德二世当然不会搭理他们,刚刚签署的同盟条约给了这位皇帝足够的信心,同样奥斯曼国内对这些曾经趴在脚下的狗们,现在居然敢对挑衅旧主人也充满愤慨,甚至支持自己的皇帝恢复曾经的帝国荣耀的声音不断。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在确定阿尔巴尼亚人的起义的确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保加利亚正式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为保加利亚王国,同时和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三国共同组成巴尔干联盟。
  不过英法俄三国虽然竭尽所能地怂恿他们对奥斯曼开战,但这些家伙也不是没有顾虑,毕竟国和奥斯曼刚签了同盟协议,虽然是针对俄国的,但后面那条也给了杨丰针对别国的依据。如果是英国人揍哈米德二世,他肯定是不会动手,但像他们这样八竿打不着,永远也不可能威胁到国的小国家,他要履行同盟义务是不存在任何压力的。惹上这头霸王龙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这些国家的君主们再狂傲,也知道在杨皇帝面前,自己就是一堆渣渣,看看现在美国的下场就知道了,他们四国加起来跟美国也没有任何可比性,这一点那些国王大公们还是很清楚的。
  对于他们的顾虑,英法俄三国自然拍着胸脯保证,如果国人跑来参战,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尤其是尼古拉甚至告诉他那几个好哥们儿,要是杨丰揍他们,那么俄国是肯定会参战的。
  另外这时候英国人也大张旗鼓地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的第一批艘完美战列舰服役了,不过和杨丰的不一样,这艘战列舰因为船厂在焊接工艺上的差距吨位要大得多,另外还有火炮技术也比杨丰差得多,为了满足威力所以采用的是三零五主炮,实际上就是一艘柴油动力版的无畏号。同样使用了英国最新开发的集式火控系统,当然就是性能比较原始,而且针对国战列舰二八零主炮那恐怖的穿甲能力,把装甲也加厚了许多。当然这一系列改动的结果,是这艘战列舰的吨位接近了两万吨,三十二节航速是别指望了,估计就是三十节都很困难,不过为了宣传英国人公开的数据是三十节。
  好在真正的海战,这样的速度差距也不是很明显,最多也就是抢个好位置,只要火炮射程,威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能够保证就可以了,至少英国人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主要是他们实在达不到这个速度目标。
  为了给巴尔干四国打气,这第一批服役的艘完美战列舰将全部部署新加坡,反正英国国内还有十几艘同样的柴油机战列舰,足够应付欧洲的局势,另外他们的第二批完美战列舰也将在明年期陆续服役,这一批一共十艘,而德国人的第一批艘完美战列舰至少得再过半年才能服役。
  威廉的完美战列舰和英国人情况差不多,也是增重版的,同样配十门三零五主炮,采用前二后一,左右各一布置的双联炮塔,跟英国人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模里刻出来的,目前正在舾装。(未完待续。。)


 第三九六章 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局势的发展让杨丰很开心,很显然一切正在向着他的预期发展,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巴尔干同盟和哈米德二世的战争就能打起来,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要给希腊等国吃一颗定心丸的,毕竟自己这样一大坨摆在这里,他们很难不有所顾忌。。。
  “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只是为了防御俄国人可能的侵略,对于其他国家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是没有同盟义务的,当然我本人非常不希望巴尔干的和平遭到破坏,如果真得出现巴尔干同盟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那么将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至于阿尔巴尼亚地区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叛乱问题,这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内政,任何人都不应该插手,即便我们和奥斯曼帝国存在同盟关系,也同样没有任何理由插手他们的内部事务,当然我本人同样希望那里的人民,能够以和平方式表达他们的诉求,哪怕他们要**,也完全可以和政府坐下来谈判解决嘛!为什么非要采取暴力叛乱这种方式呢?
  在我的印象,哈米德二世陛下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仁慈君主,一位爱好和平的统治者,他一定会认真倾听自己臣民的声音的。”杨丰很是厚颜无耻地说道,他能把奥斯曼历史上著名的血腥苏丹,屠杀了数十万亚美尼亚人的哈米德二世说成仁慈君主也的确够无耻的。站在他面前的萨道义实在找不出理由形容这家伙了,就他还爱好和平呢!从他跑到国来整整八年时间里面,从亚洲打到美洲,光直接上阵的战争就打了回。死于战火的无辜民众不下数百万,这还不算那些幕后操纵的,可以说双手沾满血腥,脚下堆积无数白骨,就这还能说自己爱好和平,不得不说这脸皮之厚也算登峰造极了。
  不过对于杨丰的这番表态他还是很满意的,这就等于明确告诉自己。国是不会插手巴尔干的战争的,虽然这位皇帝陛下的政治信誉一向比较差,但考虑到皇家海军那艘正在驶往新加坡的完美战列舰,萨道义还是非常相信他的诚意的。
  这艘战列舰当然不会是以遏制国为命义跑来,为了不引起国方面不必要的误会,这支强大的舰队打出的旗号是适应性训练。顺便访问国,毕竟英国海军也是第一次装备这样的战舰,跑跑远航或者说出来炫耀一下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它们的到来,还是在国引起了一阵不满,毕竟这些年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唯我独尊惯了,突然跑来一群实力和自己相差无几的不速之客。很难让人表示欢迎,为了应对英国舰队,国海军也重新进行了部署。考虑到在美洲实际上已经没有维持战列舰的意义,所以太行号和武夷号两艘战列舰撤回国内,另外长白号装甲巡洋舰也撤退到圣迭戈军港。把两艘公主级派到圣胡安去作为美洲舰队的核心。反正巴拿马运河再有最多一年就差不多完工了。到时候李和的东太平洋舰队,随时都可以通过运河进入加勒比海,另外在那里还有作为同盟的西班牙和德国海军。足够保证国在加勒比海的利益了,再说那儿现在也没什么值得注意的敌人。就美国海军那点实力,光一个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随随便便都能灭了。
  另外再有半年时间,国的第二批完美战列舰就可以服役,有这三艘战列舰和三艘战列巡洋舰加入,国海军兵力就不用这么捉襟见肘了,尤其是后者,在十二万马力的强大功率驱动下,航速甚至高达三十五节,可以维持十小时的三十节以上航速,一个星期内可以从国跑到夏威夷或者科威特,有着堪称恐怖的全球干涉能力。
  得到杨丰的明确保证,贝尔福首相就放心了,当然他也知道杨丰不可能一点不管哈米德二世的,像军火支援,教官训练,顾问团指导作战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心照不宣而已,反正只要他不派遣陆军正式参战,其他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再说英国自己也是要准备那么干的,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能挽起袖像那些小屁孩一样扭打在一起,代理人战争才是正理,塞点枪炮让小弟们杀个血流成河,这边举着美酒大谈友谊才是大国风范。
  国不会干涉巴尔干战争的保证,紧接着就被英国人转告了巴尔干四国,这下四家算是放心了,只要国不出兵帮哈米德二世,他们还是非常有信心能赢得战争的,至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方面暂时还不需要考虑,他们要动手那就是整个欧洲的大战了,为了不是盟友的奥斯曼帝国冒这样的险,,这点觉悟大家还是有的。
  当然他们也没有太急于动手?这些家伙也防着被英法俄当猴耍了,毕竟就他们的身份,在这些大鳄鱼眼,很难有值得遵守承诺的价值,直到英国的艘战列舰到达新加坡,同时从美洲和菲律宾抽调的十万俄军到达海参崴,当然还有大批军火援助送到手,巴尔干四国才最终放心,并且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第一个发难的是黑山,这个小国家虽然也拥有海岸线,但却被崇山峻岭阻隔,他们主要的出海通道只能走斯库台湖然后经布埃纳河,如果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任何人处在尼古拉一世的位置上,也都会期待一场战争的。因为这条只有二三十公里长的河流,下游部分是黑山和目前的奥斯曼帝国分界线,但从斯库台湖出口开始到分界线的上半截属于奥斯曼帝国,黑山人必须为了这段直线长度不超过十公里的河道,每年向奥斯曼帝国贡献无数的进出口税收,而且这还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坎,因为旁边就是山区,自己挖条运河都不可能。
  可想而知生性彪悍的山民们几百年来该是何等悲愤,以前奥斯曼帝国实力强大,他们能自保就不错了,哪还敢要求多了,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自然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在四国确定对奥斯曼帝国开战后,黑山大公国首先以平叛的奥斯曼军队打死两名黑山人为借口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紧接着早就已经在边境待命的三万黑山军,向着斯库台发起了进攻。
  这是这个国家的所有军队了。
  驻扎在斯库台的是刚刚赶到不久的奥斯曼新军一个师,这支在国顾问指导下的部队,凭借着完善的防御工事,开始死守这座城市。
  在黑山大公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的一个小时后,希腊王国以履行同盟义务为理由,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弗萨利亚和伊皮鲁斯的两个集团军分别向萨洛尼卡和亚尼纳发起进攻。
  在希腊宣战后的两小时内,塞尔维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同样以履行同盟义务为理由对奥斯曼宣战,塞尔维亚人的三个集团军杀进马其顿,而保加利亚的三个集团军却从北面直扑伊斯坦布尔,巴尔干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然而这时候让人很是无语的一幕发生了,很显然以穆斯林为主的阿尔巴尼亚人,并不欢迎这些东正教徒来解放自己,他们的确想**,但他们却不相信这些异教徒,他们虽然造奥斯曼帝国的反,但在这时候,他们却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哈里发。在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后,阿尔巴尼亚的抵抗力量不但迅速平息下去,而且还有很多选择了和来剿灭他们的政府军并肩作战,在斯库台超过一万名阿尔巴尼亚起义军调转枪口,加入了抵抗黑山人的行列。
  “这就是巴尔干,一片混乱的,无法用常理揣摩的土地,他们只有在锁链下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旦给他们自由就是他们噩梦的开始。”杨皇帝看着地图很是感慨地说道。他倒是不怎么担心哈米德二世,这时候的奥斯曼军队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候,那时候刚刚经历了一场内部动荡,通过内战废黜了哈米德二世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根本控制不了国家,而且意土战争的失败更加剧了这一点。整场战争奥斯曼军队始终没有什么战斗精神,除了溃败就是溃败,而且战术陈旧,绝大多数都是仓促征召起来,连枪栓都不会拉的新兵,只在斯库台和伊斯坦布尔外围打了两场还算凑合的战斗,就匆忙在保加利亚军几乎兵临城下的时候仓促求和了。
  但现在有那二十多万德教官训练出来的新军为骨干,再加上大批国和德国顾问帮助指挥,哈米德二世目前也是正受拥护的时候,还有远比巴尔干同盟各军先进的装备,甚至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舰队,可以威胁希腊和保加利亚沿海,无论攻守都游刃有余。)


 第三九七章 得按规矩来

  接下来巴尔干战局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除了塞尔维亚军在马其顿因为那里防御空虚取得了一定进展外,其他三国的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