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小凯还会不会和原本历史上一样搞ge命的问题,这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现在的哈米德二世在军队里正是受崇拜的时候,大帝的形象光辉灿烂,一代雄主正冉冉升起,奥斯曼帝国ge命的土壤无比贫瘠。
  说到底所谓的ge命无非就是那些穷疯了的,想用暴力来重新分配一下社会财富,至于那些什么主义思想之类,不过是拿来忽着别人跟着一起干的,当然也有可能连自己也一块儿忽了,本质上说白了还是抢钱抢女人,不过是穿个马甲换个裤衩花样不同而已,有吃有喝谁会去玩那玩意儿?
  自由,平等,博爱或者死亡的法国大ge命,无论后世把它描绘何等波澜壮阔,说白了也不过就是面包价格涨了一半。路易十给巴黎的每户法国人发足够的面包补贴保证不至于夫妻双双上了断头台,扯别的都是虚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这时候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距离有吃有喝还很遥远,但在石油收入支撑下,哈米德二世已经彻底摆脱自己没本事赚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剥皮的境界了,完全不需要用横征暴敛来维持他的军政系统运转和自己的花天酒地,去年他在帝国石油的分红就达到了五百万英镑,这还不算为他带来的政府税收,这次战争他还能捞一笔。不说战争赔款,光洗劫保加利亚就让他收获颇丰,有钱在手想收买一下民心还不简单。
  随随便便减减税,开几家新式工厂,修几条铁路,或者学杨丰给老百姓直接发钞票,发粮食,老百姓嘛,很好糊弄的。他们要的无非就是吃饱穿暖,他那个国家在穿衣上需求更小,至于吃饭还不简单,国内粮食产量不够出去买就是了。美国,巴西粮食年年大丰收,价格便宜得让人落泪,买一船来免费发给老百姓。能让一座城市的贫民对他感激涕零,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这样还能打击那些拥有土地大诸侯们。加强对国家的控制。
  杨丰这些年一直就这么玩,一遇到哪儿出现灾害缺粮了,就以皇帝名义免费发一船,赚尽了老百姓的眼泪,当然他的用意就更深了。
  对他来说这样不但可以收买民心,而且还把国内粮价始终压在一个让种粮无利可图的程度,然后把农民往城市里面逼,把地主的资金往工业上逼,他躲在后面大肆收购土地,搞皇家农业示范田,专门雇人给他种植现代良种,研究农业新技术,虽然依旧没有什么利润,却把他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地主,按照土地面积计算,皇室名下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美国人更加喜欢种地,打击他们的工业,扶持他们的农业,让美国彻底变成一个农业国,这是杨丰的国策,至于这样做造成国的黄金流向美国的问题,这个就太简单了,看看他们赚得不少了,难道不会找个借口侵略一下,然后再去抢回来吗?
  这就是杨皇帝版的割羊毛。
  罗马的谈判接下来也的确就按照凯末尔给哈米德二世编写的剧本进行,在有了黑山这个好榜样之后,希腊人紧接着行动起来,借口塞尔维亚报纸对希腊国王和海军的不礼貌言词,已经严重伤害了希腊人民的感情,所以决定退出巴尔干同盟,并且单独向奥斯曼帝国求和。
  希腊人的背叛,差点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气疯了,要知道他们现在已经失去了同奥斯曼讨价还价的能力,拉低赔款数量的唯一希望,就是希腊那还算完整的军队,可希腊人这样干,就等于彻底把他们给卖了,如果说黑山人的背叛对他们的伤害仅仅是感情上的,但希腊人的背叛,这就是在他们心口扎上一刀了。
  不过他们的愤怒已经无济于事,哪怕这两国驻希腊公使跑去哀求,都丝毫不能挽回希腊人的决心,很快他们和奥斯曼帝国单独的和谈就在会场外大批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咒骂声开始了,最后的结果是,希腊人向奥斯曼帝国支付八百万英镑战争赔款,然后双方签署和平条约,奥斯曼帝国和希腊王国结束战争状态。
  再下一个就是塞尔维亚了。
  奥希签署和约后,奥斯曼军留下一部分继续在边境驻防,剩下的主力全部北上,连同从斯库台撤回的,一共二十五万人加入了对塞尔维亚的军事威胁,到这时候聚集在塞尔维亚周围的奥斯曼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七十万,这几乎达到了这个国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数千门各种口径炮口虎视眈眈地指向一座座塞尔维亚城市。
  在得到奥斯曼谈判代表的暗示后,塞尔维亚人已经别无选择,随后塞尔维亚政府以黑山和希腊退出后,同盟已经事实上不存在为理由,正式在保加利亚人的苦苦哀求声宣布解除双方的同盟关系,然后单独和奥斯曼帝国展开和谈,最终经过一番艰难地谈判以后,以一千五百万英镑的战争赔款换取了和约。
  这样一来还没有签和约的就只剩下保加利亚了,对于他们哈米德二世没有给出任何谈判的余地,两千五百万英镑,什么时候把这笔钱掏出来,奥斯曼军队什么时候撤出保加利亚,一分都不能少,至于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条件都不要,就要钱,两千五百万英镑,给还是不给吧?
  斐迪南一世这时候倒也认命了,反正伸脖一刀,缩脖也是一刀,不就是两千五百万英镑吗?反正用不着他自己掏钱,最后还是整个国家四百多万人民一块儿买单,只要能保住他的王位就行,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上哪儿弄这样一笔巨款?
  被逼急了,这家伙也玩起了无赖战术,他直接找到俄国人,告诉他们要么给自己这笔贷款,具体条件随便开,除了在保加利亚驻军之外,其他想要怎么样都行,要么我就自己慢慢还,反正我还不上这笔赔款,奥斯曼军队就一直驻扎保加利亚,到时候看看谁着急。
  他现在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保加利亚的结果无非就是最终被谁控制的问题,俄国人控制他是当傀儡,奥斯曼控制他也是当傀儡,尼古拉如果不想以后保加利亚变成奥斯曼军队的基地,那就帮忙垫上这笔钱。
  除了找俄国人他还跑去威胁罗马尼亚人,要么也帮忙垫上赔款,要么他邀请奥斯曼军一直驻扎到罗马尼亚边境,你们都自己看着办吧!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他豁出去不要脸了还真就有效果,最后这笔钱由俄国和罗马尼亚以贷款形式给他垫付,其俄国贷款一千五百万英镑,罗马尼亚贷款一千万英镑,这时候的罗马尼亚因为有石油支撑,一千万英镑还算不上什么大钱,用这来把奥斯曼军队撵得远远的,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他们的贷款肯定不会是无条件的,除了海关税收担保和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担保之外,还有附带的大量政治条件,尤其是俄国人在这些方面格外苛刻,反正结果就是以后保加利亚基本上就等于俄国的傀儡了,不过对于这一点斐迪南一世已经无所谓了,实际上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有尼古拉这棵大树遮荫,就算战争结束,他也不用担心被撵下王位了,要知道这时候保加利亚人就已经喊出了要推翻他的口号,毕竟他把自己的国家带进了深渊。
  虽然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卖国了,不过既然自己是君主,国家就是自己的,那就无所谓卖不卖了。
  贷款协议和奥保两国的和平条约同时签署,随后俄国和罗马尼亚人给保加利亚垫付的赔款送到伊斯坦布尔,原本占据索菲亚的奥斯曼军正式开始了撤退,这场席卷整个巴尔干半岛,造成交战双方超过一百二十万士兵和平民伤亡的空前大战终于落幕。


 第四零七章 造舰狂潮

  巴尔干的战火是结束了,可非洲的战火却依然在熊熊燃烧,在尼日利亚英军已经增兵到了十万,可依然无法扑灭黑鬼们反抗的火焰,虽然他们用五个师的兵力和近万人的伤亡,攻陷了富拉尼帝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甚至包括首都索科托,但退守卡诺的索科托苏丹,依旧率领着各部联军,背靠着喀麦隆,用源源不断送到手的德欲火,坚决地抵抗着英国人的侵略。
  而且这时候从伊斯坦布尔取道喀麦隆的阿訇们已经到达了卡诺,给富拉尼帝国的人民带去了哈里发陛下的问候和鼓励,另外还有哈米德二世私人援助他们的一百万英镑,圣战的呐喊响彻整个北尼日利亚,在英军占领区,各种各样的袭击频繁发生,搞得英国人日夜不宁。
  尽管知道这是哈米德二世在向他们报复,但英国人已久对他无可奈何,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本身已经不是好欺负的,无论海上还是陆地上,想揍他都得做好把牙磕掉的准备,更何况他背后还站着一头霸王龙,更何况这个老家伙头顶上还顶着神权的光圈。
  而在纳米比亚,赫雷罗人同样在英国顾问指导下,拿着英国人援助的武器,英勇地反抗德国殖民者,不过很显然威廉的军队效率比英国人高多了,四个德国陆军师就像压路机一样碾过这片干旱的高原,所过之处一片尸山,甚至德国士兵还把那些黑鬼们像撵兔一样成千上万地赶到干旱的沙漠,任由他们渴死。
  反正黑鬼在欧洲人眼也不算人,英国人在南非搞几个集营,死了几万布尔人就引起了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国家的一致声讨,但德军在纳米比亚几万,几十万地屠杀黑鬼,就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用德国驻西南非洲总督的话说:在这些土人学会为优等种族生产有价值的东西以前,他们就没有理由存活。
  而且他的这番理论。在欧洲得到了包括明日报和人民电台在内,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的一致赞同,虽然英法很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下章,但可惜就连他们自己国内民族,对于纳米比亚的黑鬼死多少都没人关心,再说这样的事情谁没干过,一扒都是屎,没必要搞得互相泼粪,现在邦联的一些地方,都已经开始准备恢复奴隶制了。也没见有人说什么。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欧洲暂时恢复了平静,很显然这份平静注定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前段时间奥匈帝国从奥斯曼帝国手购买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主权,严重伤害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感情,以至于发生了一些针对奥匈帝国商人的袭击事件,并且造成了两名奥匈帝国商人遇害,这段时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骤然紧张。
  很显然这是一个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财政破产。军事失败,差点落进亡国深渊的塞尔维亚,已经开始散发出诱人香气,至少奥匈帝国快要忍不住了。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甚至亲自参观了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位大公跟因为年纪大而失去扩张兴趣的约瑟夫皇帝可不是一路人,早就有着对塞尔维亚动手的心思,目前可以说入侵已经迫在眉睫。
  这一点引起了英法俄三国的极度不满。正当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的时候,俄国陆军也开始在乌克兰的俄奥边境开始军事演习,刚刚撤回欧洲的英国完美战列舰队进入地海。平静了仅仅一个月的欧洲立刻再次阴云笼罩,就连德国都开始秘密备战了。
  好在各方这一次各国最后终于克制住了,毕竟巴尔干战争刚刚结束,给各国在军事方面带来的好处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还没准备好,再说奥匈帝国也不着急,塞尔维亚人经历这场惨败,十年内别指望恢复元气,他们有的是时间。
  与此同时各国的军备竞赛,也已经进入白热化,英国又有艘完美战列舰加入舰队,未来还有十艘在半年内陆续服役,他们目前光建造这种战列舰的船台就有十座,而且这还不算那些新建的巡洋舰,驱逐舰,整个英国所有船厂都开足马力扩充着大英帝国的海上力量,海军军费一涨再涨,也就是他们,换一个国家真还玩不起这种造舰规模。
  德国人的第二批十艘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服役,从这一点就看出两国造船实力上的差距了,说到底玩这东西,还没人能比得上大英帝国,为了弥补国内造船能力的不足,威廉甚至在瑞典订购了艘。
  而法国海军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两艘完美战列舰,另外还有四艘将在半年内陆续交付,可怜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不用再靠着英国人的怜悯过日了,他们那支已经沦为三流货色的海军也可以挺直腰杆面对别人轻蔑的目光了。
  俄国人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四艘,当然不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实际上这四艘早已经完工,只不过因为巴尔干战争造成俄关系紧张,被杨皇帝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扣在了瑞典的船厂里,俄国自己建造的艘将在半年后陆续服役。
  奥斯曼海军得到了两艘,财大气粗的哈米德二世又增加了四艘订单,而且是从国订购,奥匈帝国得到了从杨氏船厂订购的两艘,自己国内开工的四艘再过一年也会服役,意大利没有从杨氏船厂订购,第一批艘都在自己国内建造,和奥匈帝国自产的差不多时间服役。西班牙海军得到了从国订购的两艘,在瑞典还有四艘陆续建造,巴西海军得到了两艘,另外智利还订购了两艘,这是亚洲和欧洲国家以外仅有的四艘,当然这些战列舰根据各国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不过基础都是一样的,十二台一万马力柴油机,三轴推进,每四台驱动一个螺旋桨。
  唯一不同的是瑞典海军的八艘,他们这八艘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杨丰根据瑞典海军的作战需要特制,吨位很小,只有不到一万吨,但这种一万吨的小船却装了八万马力柴油机,航速高达三十三节,续航距离很短,这样就省下来不少空间装武器,装甲防护和标准化战列舰没有任何区别,但却装了门二八零速射炮,前二后一的三联炮塔。
  除此之外国海军也新增了三艘战列舰和三艘战列巡洋舰,使国海军一跃而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强,当然因为除了后续艘以外再没有其他建造计划,所以这个第二强维持不了多久,最多能够保持第四,这个位置杨皇帝很满意,没必要给欧洲列强们制造太大压力,现在赚钱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如果连国带瑞典加起来,他手能够建造战列舰的船台数量和英国一样多,光瑞典就十座。
  这东西说白了,以后他就是当重巡洋舰使用的,没必要造的太多了,现在他那两艘超级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舰体,尤其是航空母舰再有最多半年就可以下水舾装,说到底那才是以后真正的海上霸主,就连那两艘超级战舰,无非都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爱好而已。
  再说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告诉欧洲列强,自己无意大规模扩张,去挑衅他们的利益范围,毕竟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虽然实力足够强大,维护现在国的利益完全没有任何压力,但跟欧洲各国规划的庞大舰队比起来,顶多是法国的水平,连俄国都比不上,这样那些欧洲列强们对杨皇帝就比较放心了,他们也不是傻,国真要搞出一个英国级别的海军来,这些家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心大胆地互相放血的。
  这场规模空前的造舰狂潮,赚得最多的就是杨丰了,作为垄断性质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供应商,就算那些欧洲列强自己建造的战列舰,每艘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造价落在他的口袋,按照目前一艘标准化战列舰两百万英镑造价,他自己至少拿走八十万英镑,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保养,如果连装甲和火炮也从他那里购买,那么一艘战舰造价的五分之三都得交到他的手,像西班牙,奥匈,意大利这些国家自己建造的,实际上就是连装甲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