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德国人的殖民地分配呢?”杨丰问道。

  “德国的殖民地也不多,西南非洲肯定是英国的,喀麦隆也是英国的,多哥是法国的,菲律宾是俄国的,剩下一个坦噶尼喀,俄国人还要在非洲有个立足点呢,哪还有份儿给他们,说实话英法俄三国也都很清楚,意大利无非就是那么点价值,要得太多当然不行了。”张权说道。

  这倒是实话,德国就那么点殖民地,英法俄三国都死伤几百万了,当然不能再分给别人,可他们不分出份子的话,意大利人从哪儿来参战的动力呢?

  “从现在欧洲各国活动的结果来看,意大利说不定还会倒向德国,他们跟奥匈帝国之间,也无非就是特兰提诺的纠纷,但是战后就算瓜分不了英国的殖民地,也还有大片的法国殖民地,足够他们三家瓜分的,而且据说德奥已经承诺,一旦战争胜利就会将摩洛哥划给意大利,德国只要在北部保留一块军事基地就可以。”张权接着说道。

  这让杨丰更加纠结了,难不成真要推着意大利投入德国怀抱?可那样的话,威廉至少又得拿出一个集团军去保护意呆,就冲着原本一战中他们让奥匈帝国打进纵深一百多公里的光辉记录,英国人真要在意大利登陆这个国家是绝对挡不住的,德国人现在兵力已经很紧张了,再要保护意大利恐怕会严重影响以后的攻击力。

  “为什么不让意大利加入德奥一伙儿呢?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同盟国集团把协约国集团打得狠一些,如果意大利加入,不是更有利于这个战略吗?”张权很是不理解地说。

  “不,不,你记住一点就行,意大利这个国家,如果加入德奥一伙儿,那么德国人就必须再派重兵保护他们,如果加入协约国方面,弄不好英法也是要派兵保护他们的。”杨丰说道。原本一战中到最后意大利还得靠着英法甚至美军才反攻夺回失地的,而且即便那时候,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不是因为他们打得好,而是那时候奥匈帝国已经濒临解体了,甚至反攻的序列里面就包括了捷克军团。

  张权也被小小地雷了一下,他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如此鄙视意大利人,不过在这种事情上,他还是倾向于相信皇帝陛下的判断,毕竟这些年来杨皇帝在外交上可以说算无遗策,有时候无论多么看似匪夷所思的推论都会成为现实。

  “既然这样的话,要想把意大利推到协约国方面,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咱们制造参加协约国集团的气氛,制造得越逼真越好。”他想了一下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杨丰的眼睛立刻亮了,意大利有能力决定战局只不过是一种假象,但中国有能力决定战局却是实实在在的,只要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那么德奥的失败就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悬念了,那些一直在旁观望的小国只需要放心大胆的下注就可以了

 第四七七章 造势
而且这样还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上钩的,说起来欧洲战场打到现在,参战国加起来也无非就才九个,而且有三个已经亡国了,这个数量终究是少了点。

  剩下那些里面除了瑞典必须给自己赚钱,西班牙必须留着一起对付美国所以最好别卷入战争外,其他那些国家都是可以的,尤其是像荷兰

  呃,杨皇帝发现这时候欧洲还有参战资格的也就剩下荷兰了,原本历史上主要参战方还有巴尔干各国,可现在除了希腊还保留点元气其他塞尔维亚已经参战而且亡国,黑山和保加利亚让奥斯曼人打断了腿,罗马尼亚加入了同盟国,其他就没有了,至于希腊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哈米德二世,再说巴尔干战争中他们同样损失惨重,到现在战争赔款还没赔完呢,肯定不会傻到再跑去参加霸王龙们晚餐。

  这样欧洲也就还剩下荷兰,葡萄牙,北欧各国还没卷入战争,北欧以瑞典为主,其他还有丹麦跟挪威,这时候芬兰还属于俄罗斯帝国,芬兰大公的头衔还戴在尼古拉头上,虽然丹麦跟德国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旧仇,可问题是他们跟英国人也有当年哥本哈根之战的宿怨。

  所以算来算去,除了意大利之外,杨丰发现也就还有荷兰和葡萄牙有可能卷入战争,这里面葡萄牙基本上可以无视,但荷兰的实力还是凑合着的,而且这个国家如果加入协约国集团,那么接下来英国陆军肯定会进入荷兰然后直接进攻德国心脏,这样一来杨丰目前最期待的英德海上决战就有可能实现了。

  “算了,试一下再说,左右又没什么损失!”想到这里他对张权说道。

  既然皇帝陛下已经同意,那么接下来张权便开始为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造势了,首先前段时间被中国政府阻止的飞机交易再拿出来大肆宣传,总之让外界甚至包括自己国家老百姓,都感觉到皇帝陛下和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倾向于协约国集团了,然后政府和国会再搞一些中英,中俄,中法之间的友好交流活动,比如说一些国会重要议员访问一下这三个国家,甚至安排一些人发表一些指责德奥在战场上太过于残暴的言论。

  这个话题很好找,去伦敦访问一下,然后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遭受轰炸后的惨状,就可以直接拿来做文章了,再就是记者们渲染一下德国人在战场上所使用的凝固qiyou弹的残忍,尤其是弄几幅遍地烧成干炸鸡的俄军士兵照片,从人道主义角度谴责一下德国人,尽管制造这种武器的原料正在从中国一船又一船不停运往德国。

  另外文化界也可以行动起来,现在中国国内那些吃饱了撑着的学者名流戏子们数量也是不少的,把这些家伙放出去,让他们悲天悯人的就欧洲的战争抒发一下感情。

  先把情绪酝酿一下,然后在某个恰当时机,安排几个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在路上向海靖丢个臭鸡蛋或者鞋子之类的,让世界看到中国民心所向。

  再接下来就不用特意推动了,英法俄这些国家会如获至宝般接手的。

  至于以后如何完成神转折,那都是小事一桩而已,老百姓还不好忽悠嘛,随随便便制造点意外事件,比如说英国潜艇击沉中国商船之类的,很容易就可以把舆论一下子扭转过来,这种小事杨皇帝有的是招儿。

  于是在一帮阴谋家的幕后操纵下,随着正在英国访问的著名诗人,上议院世袭议员,继承了李鸿章爵位的李经述公爵,在伦敦因为看到了那些在轰炸中受伤的英国小朋友,而写下的一首带有谴责德国味道的诗篇,原本一直持中立态度的中国舆论,开始明显得向着协约国集团靠拢。

  这种意外之喜,让英法俄三国都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虽然这种转变有点太突然,甚至有点不真实感,但对于目前正处在困境中的协约国集团来说,却无疑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法国人首先做出了反应。因为这段时间德国在中国民间,一直揪着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问题在抹黑英法,所以法国政府宣布将原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万余件鸦片战争时候,法军从圆明园抢劫的文物归还中国。

  至于其他的,据说在德军占领期间失踪了,这部分是当初抢运出来的,并且法国政府还为当初火烧圆明园向中国人民诚挚地表示歉意。

  “真不要脸,还让德国人抢去了,枫丹白露宫的没让德国人抢去,他们怎么不把那儿的也送回来?”杨皇帝对法国人的小家子气非常鄙视,不过他们既然这么配合,当然也要同样配合一下。

  于是中国报纸上立刻开始大肆宣传法国人民的友谊,紧接着跟在法国后面,英国也宣布将部分文物归还中国,并且同样表示歉意,这下子中国舆论上中英中法友谊的调门就更高了。不过不同声音也是不少的,比如说一些报纸就指出,卢浮宫的中国文物数量并不多,当年法国人从圆明园抢走的文物主要在枫丹白露宫,而枫丹白露宫可没被德军占领过,怎么没见法国人把枫丹白露宫的文物也还回来?

  由此可见法国人不过是在欺骗中国老百姓的善良而已,一点诚意都没有,还是德国人好,他们从来没侵略过中国,但英法俄三国在中国可都是血债累累,尤其是法国,从鸦片战争到越南战争,中国主要敌人始终是法国,善良的中国人民,不要被他们的小伎俩给骗了。

  这种论调的确对于正在逐渐升温的中法关系泼了一盘冷水,一时间对法国敌视舆论又多了起来,甚至有些报纸公开宣传应该加入同盟国,然后去把当年英法从中国抢走的好东西全抢回来。

  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做出解释,并不是不想归还枫丹白露宫的中国文物,而是前段时间因为战场离枫丹白露太近,所以法国政府把那里的所有文物都转移了,现在正在重新清点当中,一旦完成清点,所有圆明园的文物都将归还中国,而且战后法国将提供资金帮助中国重建这座美丽的园林。

  他们这样表态了,英国自然也不好落后,这时候甚至中国国会都准备组织一个代表团访问英国了,也的确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加入协约国的希望,不就是一些坛坛罐罐吗,英国人就不缺这东西,所以紧接着英国政府也宣布他们因为德国轰炸而从大英博物馆迁走的圆明园文物也将全部归还中国,并且同样承诺战后出资重建圆明园。

  这下子中国人民终于真正感受到英法两国人民的友谊了,中英中法友好的论调又开始直线升温,随着一些关于德国在战争表现残暴的批评,甚至连中国应该加入协约国维护正义的声音都出现了,尤其是很多社会名流,戏曲,电影明星都开始出来批评德国人,就连下议院都有议员发表言论,认为中国应该加入协约国。

  在第一批归还的圆明园文物分别在伦敦和马塞装船后,这种论调迅速多了起来,甚至发展到了上议院也有议员支持加入协约国,这更是让英法激动不已,这两国的报纸上几乎一片欢呼之声,搞得就好像中国已经真正加入协约国一样,令英法天空的阴霾瞬间一扫而光。

  实际上英法两国的政客们也不傻,经过了这一番折腾,最终无论中国是否真得加入协约国,对他们都没有任何坏处,因为杨丰想到的,他们同样能想到。所以他们同样要拿这件事拼命宣传,最好让整个欧洲都相信,中国最后肯定会加入协约国,这样他们对内可以鼓舞民众士气,对外可以拉拢其他中立国家,尤其是意大利。

  正在意大利进行活动的英国外交大臣,随着中国加入协约国的舆论不断升温,那脸上的笑容从来就没断过,在和意大利人的谈判中也表现越来越淡然,甚至言语间都已经流露出意大利是否加入协约国并不重要的味道。

  这让等着英国人开出更高价钱的意大利人开始焦虑不安起来,他们当然清楚,一旦中国加入协约国对战局意味着什么,可以说那时候德奥的失败就成定局,意大利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了,那时候意大利是否参战英法根本不在乎。甚至中国不用出兵,单纯欧洲跟杨丰一伙儿的西班牙,奥斯曼帝国,瑞典加入对德作战都能在瞬间改变战局,甚至就算意大利倒向同盟国都不会改变同盟国失败的结果。那时候他们别说再想要非洲殖民地了,就是现在承诺给他们的都别指望了,像达尔马提亚,的里亚斯特这些地方原本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哈米德二世肯定会再要回去。

  所以说意大利人必须做出选择了


 第四七八章 试航

  不过意大利人也没敢立刻下注,毕竟这时候国加入协约国还仅仅是民间舆论方面,谁都知道国虽然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实际上所有事情就是杨丰一个人说了算。杨丰跟德皇狼狈为奸这么多年,那感情一直是很铁的,甚至现在欧洲战场上那几个赫赫有名的德军大将比如小毛奇,兴登堡这些都有着国爵位,在他没有表态之前,无论民间怎么折腾那都是虚的。
  但很快从北京传来的一个消息,就让意大利人放心了,德国公使海靖遇袭,当然不是遭到枪击或者其他方式的暴力袭击,而是在北京大学进行关于德友谊的演讲时,被下面举着伦敦轰炸死难的英国小朋友照片抗议的大学生丢了鞋子。
  要知道这所大学名字上可是冠着皇家的,基本上这里的学生都是皇帝的死忠,在北京大学出现这样的事情,而且事后杨皇帝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示,这也就可以说是他在纵容了。
  另外还有一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反应,也让意大利人明确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慌,在国有可能加入协约国的论调升温之初,德奥反应还算镇定 ,可是国皇家北京大学丢鞋事件发生后,德奥明显有读举动失常了,甚至向意大利提出,可以就特兰提诺问题进行谈判,另外在未来的殖民地瓜分,可以将阿尔及利亚划给意大利。
  这时候威廉和约瑟夫皇帝的确慌了,国的风向转变甚至让他们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实际上在他们的预计,杨丰不可能加入协约国,因为只有加入同盟国才最符合国的利益,一旦战争胜利国可以轻松夺取俄国的远东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那些地方威廉根本没准备去跟杨丰争夺,他的目标是非洲。非洲以外的土地完全可以和杨丰以友好方式分配。
  而且战争进行到现在,杨丰的表现也已经让他确认了这种推断,可他真没想到一下子突然间天塌了,国真要加入协约国那对他简直就是灭乐之灾,这段时间德奥两国外交人员拼了命跑到国拉关系,就连海靖被丢鞋子都被威廉一笑而过,反而赞扬国的年轻一代非常坦率,而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国大学的自由学风。
  除了挽回杨丰的心意,还有就是拉拢住意大利了。毕竟杨丰就算真有这个意思,恐怕也还是在举棋不定之间,而且现在他军火商当得正是舒服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付诸行动,这一读从那些至今依然不停驶往德奥两国的商船就可以看出。但问题是这样的风声会误导别人的,尤其是像意大利这样正待价而沽的,很容易被误导,所以必须先把意大利拉拢住,约瑟夫皇帝也是顾全大局的。在明白面临的危险后,也做好了拿出特兰提诺的准备,反正大不了以后从殖民地上多分读。
  但这么好的条件反而更让意呆明白了局势的迫切。
  “意大利人要参战了,意大利代表已经和英法俄三国代表在伦敦开始秘密谈判。”袁侍从长喜形于色地告诉杨皇帝。
  “很好。那就再踢他们一脚,命令波斯湾舰队,做出进入地海的姿态,同时美洲特遣舰队派几艘军舰到太子港外海。另外波多黎各的陆军向和平港派遣一个师,还有让海关扣一两船发往科威特的货。”正在欣赏超级战列舰的杨皇帝很满意地说道。
  今天是华夏和炎黄两舰下水试航的日子,到现在为止。这两艘超级战列舰已经建造了整整五年,如果加上修建船坞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快七年了,数万工人七年的心血,正随着大量涌入船坞的海水逐渐浮起,近两百五十米长,三十米宽的钢铁巨兽恍如神迹,四座双联装三八零毫米巨炮黑洞洞的炮口显示海上霸主的威严,舰身左右各有一条数十米长的金色巨龙张牙舞爪。
  “陛下,万一意大利人打进奥地利怎么办?”袁世凯看着正在生火准备启动主机驶出船坞的战舰小心翼翼地说,说到底对于杨皇帝对意大利的评价他还是有读不放心,毕竟那也是一个列强啊,虽然是排名倒数第一的,但也是一个拥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