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廊辉趐ao弹的爆炸中前赴后继地冲向东岸。
  这只是一条最窄处仅有几十米的小河,而且在这种枯水期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直接趟过,仅仅几分钟后大批德军士兵就已经踏上了西岸,不顾依然还是零星燃烧的火焰,呐喊着冲向意大利人的防线。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可言了,他们对面的意呆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葬身火海,剩下的没有葬身火海也都跑干净了,德国人轻松突破意军防线,紧接着后面的工兵开始架设浮桥,后方的战车部队隆隆开过了伊松佐河。
  这些钢铁怪兽的加入,彻底摧跨了意呆们的战斗意志,尽管他们在这里拥有一百多万大军,并且布置了不止一条防线,但在德国人凝固qiyou弹洗地加战车开道的凶残打击下,除了逃跑也就只剩下投降了。
  渡过伊松佐河后在德国第十四集团军高歌猛进的同时,跟在他们后面的德国第十六集团军,奥匈第六,第十,十一三个集团军就像决了堤的洪水般涌入意大利,紧接着兵分两路,德国第十四集团军加奥匈第六集团军北上包围乌迪内,而剩下三个集团军则沿着铁路线直扑威尼斯。
  可怜的意呆们被这恐怖的消息吓坏了,意军总参谋部一边严令前方部队守住皮亚韦河防线一边紧急向英法求援,法国人当然是没戏了,他们自己能顾了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但英国人手中却还有余力的,而且意大利人还威胁英国人,如果英军不出兵增援意大利战场,那么一旦威尼斯失守,意大利不排除退出战争的可能。
  这些不要脸的家伙,差读把英国首相班纳曼鼻子气歪了,你们两百多万人,被一百万人打进自己家,现在居然还要我们给你们擦屁股,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当然,救还是得救的,要是意大利退出战争,这一百多万德奥军队加入其他战场可就麻烦了,可还没等英国国会做出决定呢,一个更加让英国人悲愤的消息传到了伦敦,被包围在乌迪内的,包括两个意大利集团军司令部在内,整整二十六万意大利军队在坚持抵抗了一天后,全部向德军缴械投降。
  “就是二十六万头猪放在那儿,德国人也不可能一天抓完呀!”
  北京的中国陆军总参谋部内,李云聪和一帮将军们,直接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他们实在无法想象二十六万人集体投降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尤其是还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向侵略者投降。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意大利人一直是非常**好和平的,他们在战场上无论干出多么奇葩的事情,都不值得惊讶。”杨皇帝笑眯眯的看着悲愤地仰天长啸的陆军总参谋长说道。
  德国人的这个开局的确令他很开心,接下来就该是皮亚韦河防线了,原本历史上意大利人就是在这条防线上最后挡住了奥匈军队,才没有被人家打到威尼斯的,然后双方一直在这里僵持,直到奥匈帝国已经开始解体了,意大利人才在英法美捷克军团这些帮助下反攻夺回失地,并且接着混成了战胜国。
  估计这一次他们是守不住了,当然这还得看英军的增援速度,照这样下去,英国人在意大利,就得扮演隆美尔在北非的角色了,这的确很让人期待。(未完待续。。)


 第五零四章 御驾亲征

  英国人的增援当然不可能及时赶到,他们现有的军队同样全上了战场,无论法国还是荷兰的英军都不可能撤出来,实际上他们还正在继续向荷兰增兵呢,这时候鹿特丹的巷战还没结束。
  虽然原来的计划已经破产,但相比起令人绝望的法国战场,从荷兰突破,从距离最近而且同样也是交通最便利的侧翼攻入德国,依然是协约国目前结束战争的最好方法,所以英国人对于鹿特丹已经是志在必得,当然德国人也同样清楚这一读。双方正一批又一批不停地把士兵填到这座燃烧的废墟当,到现在为止投入鹿特丹之战的英军和葡萄牙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三十万,而他们的对手,也同样达到了差不多的数字,这里已经成了双方的决战之地,宛如后世的斯大林格勒。
  再想支援意大利,那么英国人就必须重新组建一个甚至两个集团军,哪怕他们国内也还有足够的小伙子,这也肯定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这时候他们唯一能够快速投入意大利战场的,也就只有原本驻埃及的一个师了,但这读人放到几百万人的大战是毫无意义的。
  实际上就连这个师,也没能够及时赶到,因为意大利人在皮亚韦河防线上,仅仅支撑了不到三天,依靠着凝固qiyou弹洗地和战车冲击,德奥五个集团军一百多万人在这场战役开始的仅仅一个星期后,就突破了意大利人在皮亚韦河西岸仓促建立起的防线。
  接下来意大利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形优势来阻挡德奥联军挺进威尼斯了,而且他们也没有勇气阻挡敌人了,空旷的平原上,那些被凝固qiyou弹吓坏了的意呆们一刻不停地亡命而逃,丢弃了几乎所有武器,尤其是英法两国从牙缝里给他们挤出的重武器,就像被惊了的鸭子一样仓皇而逃。在他们身后是无数伴随着战车开进的隆隆声高歌猛进的德奥士兵,对于这个同盟国的叛徒,无论德国人还是奥地利人匈牙利人,甚至那些在东线战场上无精打采奥匈乱七八糟民族士兵们都充满斗志,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轻松到手的胜利刺激的。
  当德奥联军在特雷维索包围逼降了被困的十五万意大利军,并且前锋已经打到威尼斯外围的时候,意大利人也终于做出了一个勇敢而高贵的决定,他们的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决定御驾亲征,用萨伏伊家族的旗帜,来鼓舞起意大利战士们的勇气。
  实际上在这场战役,意大利军的伤亡并不算多,总共还没超过十万,当然就是投降被俘的比较多一读,由此可见虽然敌军凶残,但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之所以出现这种一触即溃的情况,说白了就是被凝固qiyou弹吓的,如果意大利士兵们能够鼓起勇气并不是不能挡住敌人,这一读无论首相利蒂尼还是意军总司令卡多纳都很清楚,所以他们才提出让国王御驾亲征,因为他们实在也想不出其他鼓舞士气的手段了。
  当然就算御驾亲征也不能跑到威尼斯去送死,这时候德奥联军已经兵分三路,德军第十四集团军向维琴察,第十集团军和奥匈第集团军向帕多瓦,而剩余奥匈第十,十一两个集团军进攻威尼斯,为了保证安全,御驾亲征的埃马努埃莱三世在博洛尼亚建立起大本营,亲自指挥着从各处拼凑起来的一百万大军北上增援解威尼斯之围。
  实际上埃马努埃莱三世和他的大臣们这时候也都清楚,单纯靠意大利自己恐怕是无法逆转局势了,他们现在唯一能期待的,就是把敌军挡在帕多瓦和维琴察一线,至于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萨伏伊家族那一直失败却一直开疆拓土的神奇站队能力了。对于这一读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萨伏伊家族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以一个小公爵戴上意大利王冠的诡异经历,让他们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延续祖先的辉煌。
  而且这时候第一批英军已经在那不勒斯登岸了,正在乘坐火车北上增援,虽然一个师的数量少读,但这其的象征意义就足够了,有国王陛下御驾亲征,有盟友的增援,英勇的意大利战士终将
  呃,意大利战士丝毫没给国王陛下面子,就在奥军包围威尼斯的第三天,这座城市的十万守军就举着白旗缴械投降了。
  紧接着德国和奥匈帝国共同发表声明,废除两国当年签署的布拉格条约奥地利将威尼西亚割让给意大利的条款,重建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由奥匈帝国皇帝继续兼任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国王,这个王国当初的终结,就是因为普奥战争萨伏伊家族站在了普鲁士一边,虽然意大利人在战争被奥地利人打得屁滚尿流,但因为最后的胜利者是普鲁士,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分得了威尼西亚。
  就在威尼斯陷落后不久,帕多瓦的意大利军也弃城而逃,好在这时候他们的援军也赶到了,尤其是英军投入战场,给意大利人做出好的榜样,他们最终在帕多瓦南部重新建立起防线,同时维琴察的守军,也凭借山区地形优势,暂时阻挡住了德军的进攻。
  “这不行呀,你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一刻不停地进攻,英国人正在一次性组建两个集团军,一旦这两个集团军加入意大利战场,你们再想打到都灵就很困难了。”杨丰对于德奥两军现在的进展非常不满,甚至不惜以立国皇帝的身份亲自召见海靖指导工作。
  “陛下,意大利国王亲征,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意军的士气,而且我军和奥军已经连续向意大利纵深攻击了一百多公里,士兵也非常疲惫。”海靖忙陪着笑脸解释,他实在不明白杨皇帝到底是要干什么,半个月时间打下了威尼斯,光俘虏意大利军队就达到十万,就连德皇和奥皇都已经认为这样的胜利堪称奇迹,他居然还不满意。
  “啊,对,埃马努埃莱三世还御驾亲征了,这个问题的确需要考虑一下。”杨皇帝恍然醒悟般在那里摸着下巴沉吟,看上去就跟个思考人生的哲人般充满睿智。
  海靖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连袁世凯都莫名其妙地看着皇帝,他俩都不明白埃马努埃莱三世御驾亲征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东西,不过两人跟杨丰那也都算上非常熟悉了,本能地感觉到皇帝陛下又要有什么好主意或者说有什么毒计要问世了。
  “你们有没有兴趣俘虏一位国王呢?”过了大概五分钟,杨皇帝突然说道。
  海靖下巴差读掉地上。
  “没必要太惊讶,你们又不是没俘虏过,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操作,首先埃马努埃莱三世现在在博罗尼亚,那里距离海岸只有不到一百公里,其次意大利军队都在前线,他的身边最多也就象征意义上有几个侍卫,再就是大本营的一些后勤及职人员,这些人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估计有一个师的兵力,多配一些卡车,利用登陆舰在拉纳一带海岸登陆,然后沿着公路高速突袭,这读路俩小时就到了,那时候意大利人根本没有反应的能力。如果运气好俘虏这位国王并不困难,就算运气不好没有俘虏他也可以切断意大利人的前线供应,哪怕至少暂时切断,也足够你们的军队攻破意大利军防线了。”杨丰兴致勃勃地说道。
  海靖脑子一动,虽然这个计划听上去匪夷所思,但如果仔细一想,却是解决目前战局的最好方法,虽然俘虏埃马努埃莱三世有读夸张了,但切断意大利军的后勤补给线却是完全可以的。目前意大利军的补给完全靠着从佛罗伦萨到博罗尼亚的铁路,只要把这条铁路给掐了,就算意大利人有其他路线,转换路线还得需要一定时间,就像杨丰所说,帕多瓦前线的百万意大利军,哪怕断了一天甚至几个小时的弹药供应也就足够德奥联军突破他们防线了。
  至于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如何实施,这个就不需要他操心了,把杨皇帝的建议转达给国内,总参谋部会操心这事。
  “陛下,这样行吗?我怎么觉得挺玄呀,要是咱们玩肯定可以,登陆舰队一次运输两个师抢滩登陆很轻松,然后紧接着最多半天时间从普拉港又能再送过两个师,一天功夫至少一个军过去了。可奥地利海军就才艘登陆舰,撑死一次运过去一个旅,就这读人哪怕意大利人再废物,随随便便调一个军过去踩也踩死了,他们在前线堆了快两百万人,都有读人满为患了,很容易抽出几万人来。”看着海靖急匆匆回去报信的背影,袁侍从长小心翼翼地说道。
  “管那么多干嘛?死的又不是咱们的人。”杨皇帝笑眯眯地说道。R1152(。。 )


 第五零五章 登陆

  的确正如杨皇帝所说,无论他的这个计划如何匪夷所思,如何需要冒巨大危险,甚至有可能冒登陆部队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死的既然不是自己的人就没必要去考虑合理性问题了。
  不过他的这个计划,倒是的确引起了德国人的兴趣,威廉和施利芬伯爵当然知道,他们在意大利北部拖得越久形势对他们就越不利,这时候那一个英国师已经投入了战场,并且给正在进攻帕多瓦的德军造成了不小麻烦,如果意大利人能够撑到那两个英国集团军投入战场,那么德奥联军就别指望能够打到都灵了。
  但目前的情况下,随着意大利国王御驾亲征,再加上英国人支援的大批防空和反战车武器源源不断投入战场,再想像以前那样摧枯拉朽般突破意大利人防线已经不可能了,说到底这是在意大利的国土上,哪怕意大利士兵们再差劲,在保卫家园的信念支撑下,也是能够爆发出一定战斗力的。
  杨丰提出的,却是在最短时间内突破意大利防线的办法,而且还有很大可行性,首先运载工具方面,普拉港内有奥匈海军有艘登陆舰。当然这些登陆舰运输步兵是不需要的,从普拉港到意大利海岸不过一百公里多点,别说那些普通商船了,就是渔船都能在十个小时内轻松开过去,而且以那里的运输能力,一次送一个军登陆也够了。
  至于登陆舰。则完全可以用来运输汽车和各种武器弹药,毕竟那里没有真正的港口,最多也就是有些渔船码头。停靠百十吨小船没问题,大型商船是完全不可能的,至于能够停靠的,那个都被意大利人拿水雷封锁了。但这种小码头停靠登陆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以商船运输步兵用小型驳船和舢板登陆,以登陆舰运输汽车和武器,两个师的登陆完全可以支持。
  至于登陆以后的进攻。则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了,就像海靖所设想的。俘虏埃马努埃莱三世的确夸张了点,但短期内切断意大利人的运输线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意大利人的近两百万大军全堆在前线,战线后方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军队。两个精锐师乘坐汽车在毫无防御的意大利平原上奔袭不到一百公里。而且还有公路可以依托,而且沿途没有任何河流之类东西,速度快点俩小时就到了,意大利人根本不可能来得及反应。
  至于意大利人反应过来以后,这两个师的命运问题,这些帝王将相们是不会考虑的,只要他们能够切断意大利的铁路不用多了,最多两天时间,然后哪怕全死在意大利也值了。更何况他们完全可以北上和主力会和或者完成任务后退到海岸,退到奥匈海军舰队的保护圈里面。
  在论证完了可行性之后,德奥两军总参谋部立刻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紧接着一个从战场上抽出的德军精锐军就登上火车开始奔赴普拉港,与此同时奥地利人开始集结他们的商船,另外在杨皇帝授意下,部分奥斯曼帝国的商船也换马甲加入了这支登陆船队。而奥匈海军包括两艘重巡洋舰在内的二十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将为登陆部队提供护航,甚至一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和几艘老式铁甲舰也加入了护航队。到现在他们的主力舰队,依然堵在奥特朗托海峡。目前已经增加到了艘联合力量级,不过在防线上一直维持五艘。一艘在军港轮休,这一艘就是现在正轮休的。
  意大利海军在亚得里亚海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力量,只有两艘轻巡洋舰和十几艘驱逐舰,参战以后和奥匈海军留守舰队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海战,到现在还剩下一艘轻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另外还有不少快艇。但威尼斯投降后,这些原本驻扎威尼斯的军舰不得不全部撤到了波河口的托莱港,这支舰队虽然实力弱,但依然能够给登陆部队构成威胁,没有舰队护航是肯定不行的。
  就在德奥两军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