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鼎仙途全集-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大早的时候,老鸨便去敲孙小小的房门,准备让她好好打扮打扮,没想到敲了半天门内都没动静,于是便让龟奴将门砸开,这一砸开后便见到孙小小横躺在绣床上,早已气绝多时,连身体都冰凉冰凉的。
老鸨顿时吓了一跳,连忙找来大夫,只是大夫到了,连人的脉络都没摸,直接就摇了摇头,那惨白的脸色全无半点血色,连嘴角都是发紫的,便断定是服毒身亡了。
这坊间女子,有的甘愿沦落风尘,也有不少忠贞烈妇,为保贞洁而自杀的,什么上吊、投湖、服毒也不是没有过,所以大家也都没有多想,更没有怀疑到方陵等人身上。
李如春听到这事情后,连忙赶到了如意坊,见到孙小小果然已经死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将一股怒火全部撒在了老鸨身上,只是再如何生气也没有用,神仙也无回天之力。
李如春顿时也没了兴趣,将先前送来的聘礼定金之类的东西连本带利的收走了,老鸨也恨死了孙小小这个灾星,叫龟奴叫上两个打手,将孙小小用草席一裹,直接就扔到了城外的乱坟岗上了。
乱坟岗这个地方,大白天里都是阴森森的,没有胆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这里半步,满山遍野都是孤坟野冢,乌鸦挺在墓碑上、枯枝上、坟头上,不时发出“呀——呀——”的凄鸣声。
两个打手一走到这里,心就晃了,二人仗着胆子走到了岗下,然后匆匆将草席扔在了一堆杂草中,一溜身就跑了。
待到二人一走,尾随着前来的方陵等人立刻将孙小小带到了马车上,重新进了城里,来到了孟知远租下的宅子里。
熏香一点,孙小小便慢慢的醒了过来,一见到房间里的格局,便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在船上了,眼泪顿时夺眶而出,泣不成声起来。
方陵便一笑道:“孙姑娘,你该得好好多谢谭大人,你可是将你救出火炉的恩人呐。”
“不……我……”谭多才连忙摆摆手,便要矢口否认,方陵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现在可不是否认的时候,而且,若不是你告诉了我李如春的事情,我也不会想到炼这药丸呢。”
谭多才感激的看着方陵,孙小小连忙走下地来,朝着他深深一拜道:“多谢谭大人救命之恩。”
谭多才老脸一红,竟也朝她拜了拜,宋影儿在一边看得掩嘴直笑:“这谭多才还真够腼腆的。”
方陵此时说道:“谭大人,孙姑娘如今孤身一人,去哪里都不方便,我看你就好人做到底,让孙姑娘呆在身边怎么样?”
谭多才不由得朝孙小小望了一眼,孙小小连忙说道:“若是谭大人不嫌弃,小小愿意跟在身边服侍大人。”
谭多才忙说道:“不,服侍不敢当,孙姑娘想呆多久就呆多久。”说到这里,他又迟疑了一下道,“不过,呆在这城里始终不是个办法,要不,我干脆辞了官,咱们到远点的城市去。”
孙小小乖巧的点点头道:“只要不被他们找着,去什么地方都好。”
见到二人谈起话来,方陵等人也不便打扰,谭多才为人正直,又喜欢孙小小,孙小小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所以方陵才愿意成人之美,推波助澜一番,当然私心也是有的,那便是郡志。
没过一会儿,谭多才便从里面出来了,朝着方陵深深一躬道:“多谢方公子相助,谭某已经想好了,明天便辞官带着孙姑娘回老家去,只是,不知道有什么能够报答方公子的地方?”
方陵微微一笑道:“谭大人,我确实有一件小事情想请你帮忙。”
谭多才正色说道:“方公子请直说,你救出了孙姑娘,就是我谭某的大恩人,就是要让谭某上刀山下火海,谭某也绝不皱下眉头。”
方陵失笑道:“若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岂不拆散了一对人间美眷么?事情其实很简单,我想看一看郡志。”
谭多才不由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没问原因,立刻询问道:“不知道方公子想看关于哪方面的记载,因为这郡志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锁在仓库中,郡府重地守卫森严,只怕进去不易,你若想看什么,我可以帮你全部抄录下来。”
方陵颔颔首道:“我想要知道,十九年前荣国公府大火被烧前其府上下人的名册。”
谭多才顿时吃了一惊,没想到方陵要看的竟是这东西,他心头突而一动,上下打量了方陵一番,试探道:“公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方陵自然知道他问这话的意思,而听他这么一问,也不由有几分欣赏,虽然自己是救了孙小小的人,但是他还能如此慎重的询问自己的来历,足见为人谨慎,他从怀里摸出一枚玉牌来,朝着谭多才眼前一亮。
这玉牌乃是极品羊脂玉镶嵌于黄金之上,用的乃是大地上工艺最为上层的金镶玉技术,唯有皇家身份才能够拥有,而那玉牌之上仅刻着三个字——石城王!
这玉牌乃是方陵离宫之前,由楚皇授命铸刻的,其实在宫里早有金镶玉的存货,要授予封王时,只是在上面刻上字而已。
谭多才虽然没见过此类玉牌,但是听却是听过的,乍见此物,顿时抽了口凉气,连忙一下子跪了下去,叫道:“下官见过石城王殿下。”
方陵笑着将他扶起来道:“不必多礼了,起来再说。”
谭多才哪里料到相处这几日的方姓公子便是石城王,一时间手足无措,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好一会儿才尴尬道:“没想到殿下竟然就是石城王,下官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在殿下面前自称大人。”
方陵含笑道:“谭大人,我的身份不能够暴露给其他人,包括孙姑娘在内。”
谭多才连忙说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保密。”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道,“殿下,下官知道你想找名册是为了追寻荣国公的下落,所以下官想带你去见一个人。”
“什么人?”方陵稀奇道。
谭多才慎重说道:“我二叔,其实他就是当年大火前荣国公府上的下人之一。”
“什么?”方陵顿时喜出望外来。
谭多才说道:“我二叔在荣国公里府里当了好几年的下人,大火之前便被遣散了,只是对于其中细节我问起来他也是摇头不语,似乎事关重大,我也不好多问。不过若是殿下你问起,他一定会告诉你。”
方陵便说道:“那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去找你二叔!”
谭多才的老家其实就在卫城郡的一个村子里,小村靠着雾江的一条小支流,村民多是以打鱼为生,虽然地形偏僻,但是自己自足,生活也颇为惬意,唯有年年赋税严重,温饱之外不敢贪图其他享乐。
来到谭三石的木屋里,这个四十来岁的渔民正在喝着小酒,因为常年打渔,他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看起来健壮而朴实。
见到谭多才突然从郡里回来,身边还跟着几个人,谭三石立刻站了起来,稀奇道:“多才,你怎么回来了,有事情吗?”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村里的人吃完饭都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又要早起打渔,所以方陵一行人来倒也没引起注意。
谭多才没有立刻应声,而是先将门关上,然后朝着谭三石说道:“二叔,这位是石城王殿下。”
“石城王?”谭三石愣了愣,连忙拜了下去,但是还是一脸糊涂,不知道这石城王究竟是什么来历,怎么跑到自己这小木屋里来。
方陵一边将他扶起来,一边诚恳地说道:“谭大叔,荣国公就是本王的外公。”
谭三石这才吃了一惊,立刻上下打量起方陵来,然后喜出望外的道:“殿下这脸,真有几分小姐当年的轮廓呢。不知道小姐现在可好?”
方陵含笑道:“母后身体很好,就是时常想念家乡,想念家里的人。”
谭三石不无追忆地叹道:“当年小姐还是个小姑娘呢,没想到这十几年晃过去,殿下都这么大了。”
方陵笑着说道:“谭大叔,若是你想见母后,我派人将你送到封地如何?”
“这……”谭三石愣了一下。
方陵朝着谭多才说道:“我刚路上就想,谭大人你住在这里恐怕也不太安全,不如我派你将孙姑娘和谭大叔一起送到封地去如何?到了那里,便再没有后顾之忧了,就看你愿不愿意。”
谭多才连忙激动道:“下官当然愿意,殿下的大名在楚国可谓是如雷冠耳,深得民心,若殿下不嫌臣愚笨,臣愿意前往封地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第一百四十五章前往益州
方陵微微颔首,朝着谭三石望过去,谭三石也不无激动的道:“小人也想见见小姐。”
谭多才此时说道:“二叔,以前我问你你都不说的事情,可以告诉殿下了吧。”
一听到这话,谭三石便不由得现出几分凝重表情来,追忆道:“在大火发生的前夜,当时府里曾经来过一个客人。”
“一个客人?”众人都不由狐疑起来。
谭三石继续说道:“那客人是从后院进门的,戴着一个黑色的斗篷,把脸也遮住了,进来后递了一张名帖,名帖由管家交上去后,老爷便接见了此人。过了不久之后,老爷便将我们全部召集了起来,每个人给了十几两银子,让我们离开府邸,我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老爷贵为王公,城里早就传言一家人都可能搬到皇城里去,所以大家也就认为是到了这个时间,加上十几两银子挺多,所以大家也就没异议,便收拾着东西走掉了。哪里知道第二天便传来荣国公府大火的消息,接着便是小姐牵涉入谋反案的事情,我越想越害怕,逃到了很远的地方,前年才刚回来。”
方陵微微蹙眉道:“看来外公他们的失踪肯定和这个斗篷客人有关。”
谭多才问道:“二叔,莫非你就没有看到过那人长什么样吗?”
谭三石此时正色道:“我要说的正是这一点,本来他是戴着斗篷,连管家都没有看见过,而且老爷会见他的时候,是在大厅里,同时把所有下人都遣散了。不过,我当时正在外院修围墙,临走的时候恰好听到了他的说话。”
方陵连忙问道:“他说了什么?”
谭三石答道:“此人自称名叫江文山,乃是益州王手下的幕僚。”
一听这话,众人都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方陵则是脸色一沉,沉声问道:“谭大叔,你真听清楚是益州王?”
谭三石连忙跪下去道:“殿下,小的敢拿性命担保,所听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谭多才此时突而想起什么,说道:“殿下,我二叔说的应该是真话,因为江文山这个人,我也听过,此人乃是益州境内卢城郡的郡守!”
“郡守么?”方陵微微眯着眼来。
谭多才继续说道:“此人在当郡守前几乎毫无名气,但是一下子就被益州王任命为了郡守。我因为担任主簿工作,所以对郡志和周边州郡的事情多有耳闻,益州的事情也听说过不少,现在想起来,江文山被任命为郡守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十九年前。”
鲁北和孟知远都看着方陵,但是没敢说话,就连宋影儿的表情也略显沉重,谁也没想到荣国公失踪的事情竟然和益州王牵涉在了一起,事关重大,可不是儿戏。
方陵问道:“这江文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谭多才想了想道:“此人在官场上颇有铁面无私的称号,在治理郡内事务上有很强的能力,十几年前,卫城郡在益州十五郡中算垫底的,但是如今却能够排到前三位之列。此人深居简出,一般的事务都交由下面的官员打理,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但是,此人似乎十分钟爱马匹。”
“马匹?”方陵听得心头一动,东方之地即多平原又多河流,所以士兵也就分为两种,一类擅长水战,一类擅长平原作战,平原作战最不可少的那便是马匹了。
谭多才颔首道:“其实就连益州王也十分爱马,境内很多受到器重的官员据说都是擅长辨马养马的高手,甚至于他还将府里的马夫都封了官,所以州内各个官员也都十分是爱马成风啊。”
方陵便深邃的笑了起来:“好,那我们就去一趟益州好了。”
鲁北等人的神色可都不轻松,若荣国公失踪之事真和益州王有关,那么这一趟可谓是龙潭虎穴之行了,如果荣国公当年没有死,而是被江文山带走的话,那么为什么又没有和石城王联系呢?而益州王当年为什么又要带走荣国公呢?这事情似乎一开始就带着蹊跷。
本来谭多才也想跟着去,不过方陵考虑他是卫城郡主簿的身份,一过去定然会有人认识,反而容易引来不必要的猜忌,所以便执意让孟知远派人将他和孙小小、谭三石三人送往封地。
接着,方陵一行人分为两路前往卢城郡,孟知远和郝铁牛等人先行一步,以开绸缎庄分店的机会去打探消息,方陵则和宋影儿、鲁北三人独立行动。
楚国自建国开始便有着对皇子封皇赐地的律法,为的便是以皇族血脉之利,让这些皇子帮忙镇守四方。
不过,封地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因为皇族考虑到地方势力可能因此膨胀,所以在这条律法上加上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则,所以封地制又有另一个名称——三代为王制。
所谓三代为王制,便是凡是封地上的王位可以传下三代,三代之后,皇帝便有权将封地收回,同时封地王的后代将会前往皇城,由皇帝根据其三代功绩做另外的奖赏,虽然不再赐予封地,但是却能让其终生享受荣华富贵。
益州所辖十五郡乃是先皇时期赐下,被封为益州王的乃是先皇的兄弟方纵傲,如今已有六十多岁,但是他并没有传位给儿子,依然稳作在益州王位上,也就是说,如今益州之地仍处于第一代王的时期。
益州十五郡在益州王四十几年的治理下,如今乃是东方最强的地方势力之一,和北方之地一样,东方之地因为扼守着北方蔡国和东方吴国的边境地带,所以地方势力也都十分强大。
作为州下次一级的政府机构,郡的地位可谓是分重要,而郡的人口、经济等也直接决定了郡守的品级,一般的郡人口都在四五十万左右,然而益州十五郡之中却拥有三个百万级的重郡,整个益州之地更是拥有二十五万兵力,而且,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数字,谁也不知道益州究竟有着多少的兵马。
卢城郡正是这三个百万级重郡之一,光是郡内兵马的数量就达到3万人,这个数量是大多数郡都望尘莫及的。
三人一路进入益州境内,所看到无不是兵强马壮的场面,无论途经的是乡、县还是郡,都修建着完善的防御工事,士兵们亦是严阵以待。
而和谭多才所说的一样,境内确实也是爱马成风,经过的不少地方都有专门贩马的马市,来自各个地方的马匹随处可见。
三天之后的下午,三人便已经来到远远的见到了卢城郡城,宽大的官道夯得十分平直,高大的郡城修建得气势恢弘,城墙朝着两边延伸,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边际,在城墙上更是站着一长排的士兵,卫城郡和这里一比,还真有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方陵驻马远望,也不由有几分欣赏之情,且不说益州王究竟和自己是敌是友,但是这管理封地确实有一手,而江文山能够将百万级的郡城治理得井井有条,也定然是有些本事的。
就在这时,前方的行人中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声来,官道上的行人和马车纷纷朝着两边退散,仓皇间不少人都摔倒在了地上。
原来是一个灰袍青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飞驰而来,那青年不过17、8岁的样子,身材看起来有几分文弱,此时脸上一片惨白色,双手紧紧的勒着缰绳,嘴里焦急的大叫着:“快躲开,快躲开!”
这匹大马野性十足,黑黑的瞳孔显得桀骜不驯,它可不管背上是否有人,扬起马蹄飞快的奔跑着,把路上行人吓得连滚带爬的跑掉。
在野马后面不远处,跟着六个男子,每个人也都骑着大马,领头的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长相身材都颇为富态,此时他正一脸担忧的疾驰而来,显然想要追上野马。
只是这野马速度出奇的快,劲头十足,双方距离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