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年毛泽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在江边滩头看守衣服的小胖,都在江流中戏水;也未知是在感觉着母亲河的伟力,还是在搏击着人生。兴许,两者都有罢,此时难得毕现出莘莘学子的天性与活力。  周围如死了一般,阒无声迹。  “哎,润之兄,当心——”小胖发现什么,高声提醒着已游到江心的毛泽东。  只见两座山也似的巨浪夹住毛泽东,眨眼间便吞没了人踪。  不啻岸上小胖,水中诸学友也莫不吓得失声呼叫。也就在眨眼间,在巨浪的顶头上,竟浮出毛泽东开阔的脸面,犹如乘浪般直上青云。  “砰!砰!砰!”  浪也似的一排骇人的枪声,穿破了周围墓穴一般的死寂。  往城里望去——  一抹惨烈的血红。  一座淌血的城市。  戏水搏击的弄潮儿顿悟出什么凶机似的,一个个急急忙忙地穿衣套裤。  小个子同学下意识地摸着光光的后脑勺,哭丧着叹道:“准是枪杀革命党,我们……”  “我们又不是革命党。”小胖嘴里不以为然,心里却如揣小鹿,眼光不时瞄向城廓。  “看来,真有‘革命’了?”毛泽东抹甩一把平头上的水,思量着,“走,回校看看。”  身后,又鼓起一排浪涛,“哗哗”着,似在回复他们,又似在鼓动这班学子们。  毛泽东一行学子不及回校,就在妙高峰畔的小路上,已约略听到了不远处奋激的讲演声。毛泽东、小胖等人顾不上细看路边败壁上的《戒严令》,拔腿循声赶去。  就在妙高峰下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大门口,一围学生、教员、工友、市民,正竖耳谛听着,人人不堪忧切。  “看看这杀气腾腾的《戒严令》,听听这捕人杀人的枪声,我们不要害怕,应该高兴。”  毛泽东一行挤入人丛,闻之很有些愕然不解。  “因为巡抚余诚格他害怕革命,而革命偏偏来了!”  听众恍然有悟,愁容渐扫。  毛泽东一下盯住讲演台上挥起的手——缺一只指尖!  他立马记起切断指尖,以血作墨,切切然挥写出“予断指以送,吁请召开国会,速解国难”的那位先生。  “是他,徐特立先生!”毛泽东脱口而呼。  演讲之人正是师范学校教员徐特立。  仿佛是接踵而至,突来的“哒哒”马队,眨眼间已迫在眉下。  “在这里,抓——!”  徐特立一声催唤:“快撤!”声方落,人已被学生拥回学校。  毛泽东一瞄马路上的骑兵,急忙唤过小胖他们:“快绕小路走!”  同室学友跟着毛泽东,拐入山间羊肠小径。  他们登上妙高峰,落在后面的小个子乘人不注意,亟亟解裤拉尿。  气喘吁吁的小胖正累趴在斜硗石上喘着大气,倏然瞄见小个子在作“紧急处理”,便偷乐开了:“哎,还没有革上命,就尿湿裤子了?”  “去去!谁尿湿了?”小个子搪塞着,人一抖,打出一个无奈的喷嚏。  毛泽东忽发奇想:“嗳,去不去巡抚衙门?”  “做什么?”小胖莫名其妙。  “革命要是成功了,这个‘长辫子’的衙门倒了台,就再见不到了。”  “你是送脑袋上门——叫人砍?”一个同学不可思议地嗔怪着。  小胖怕虽怕,但还是一拍脑袋道:“走,看看去。”  在小胖他们一班中学生看来,那巡抚衙门,可是个了不得的官场,既神秘,又神气。赶到大衙门,他们便一个个都大睁起双眼……咦,今天怎么格外忙忙乱乱的?  你看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浴血从军(2)
押人进内的,插斩牌解出的,搜捕的,巡逻的,备若兵临城下,杀气腾腾。  毛泽东与小胖一行就趴伏在大枯树翘根盘就的天然“洞穴”里,避过巡兵,探首张望着。  猝然,小胖打出个寒噤,说话声音都抖抖的:“你……你看!”  毛泽东顺势瞄去——  广坪中,旗杆上,挂着一串没有辫子的人头,有如一根粗粗的长辫。  毛泽东眼里波光一颤。  那魔窟一般的衙门,活像一具噬人的幽灵。几乎是潜意识的,毛泽东脑际即刻闪出——  森然的清朝皇宫轰然坠倒!  “什么人?”  一声喝问,惊得小胖瘫软在地。  “瞎眼了?!”树洞近旁,清军统领黄忠浩呵叱着,又押来一班“革命党”。  小胖暗暗擦拭一把虚汗道:“革命,太吓人啦!”  “他们,长不了!”是的,他们长不了!  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已经成功。湖北新政府成立了!  辛亥革命一星期后,那位大脑袋校长的朋友,没有辫子的中年汉子又出现在湘乡驻省中学大操场的领操台上,慷慨之情,尽溢于言表。  满坪的学生激动了,跳的、搂的、叹的,发出热血青年的真挚呼号!  “轻点,轻点!”大脑袋校长不得不登上台阶,扬手劝止道。  毛泽东眼里光彩熠熠,紧握住小胖的手问:“听见了?”  “听见了!听见了!”小胖也激奋得难以自持,“那我们湖南呢?不能袖手旁观哇!”  “就是!不能袖手旁观。”  “应该有泽东同学剪辫子的勇气,跟清朝决裂!”大脑袋校长说得极简单明了。  “说得有理。”汉子应和着,“硬是要有泽东同学这种勇气,这种决心。告诉同学们,我们湖南的革命,就在眼下!川、广、粤、赣……各地也将起而响应,清朝这个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的最后堡垒,就要崩溃了。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里来吧,革命欢迎你们!”  奋切的泪花在毛泽东眼里闪烁。  小胖再也不能自持,激动之下,反倒哭了。  热泪在泛动;哭声在蔓延。  “打倒鞑虏!”  “恢复中华!”  开怀的饮泣中,学子们一个个迸出心底的呐喊!子夜的大寝室,灯已熄,一抹黑,是那么静悄悄的。  淡淡的月华,有情地浮映着毛泽东的泪眼。  那汉子的声音依旧回荡在其脑际:“你们生逢其时,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里来吧……”  一个声音即刻从毛泽东心灵深处回应出:“毛泽东,你不是一心寻找救国之路么?路就在脚下。”  “嗯,新的革命,需要新的人。新的!”  毛泽东倏然欠身坐起。  小胖也没有睡着,跟着欠起身子问:“什么‘新的’?”  “喏,就像那位中年汉子。”毛泽东不晓得怎么就浮想起了那年家乡新来的教员李漱清。  这个李先生就是“新派”。他一到乡里,就把庙宇改作学校,尽收穷苦人家的子弟。毛泽东母亲是信佛的,毛泽东原来也跟着母亲信佛,而现在伢崽们居然要到菩萨庙里去上课,这令她觉得很惊讶,也有些忐忑。乡里信佛的人开初很反感这个“新派”先生,几次要将人抓到衙门里去。这李先生硬是不去,他把新的见闻、新的道理,特别是把那些维新变法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使他们都觉着新新鲜鲜的。他同情饥民造反,还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接济给穷苦人家……  “这个李先生真是好人!”小胖听得拍床而起。  “嘘,轻点!”毛泽东瞄一眼熟睡中的同学,思绪仍在“新派”教员身上,“我亲眼见到的‘新的’先生,李漱清是头一个。今天的那个中年汉子是第二个。”  “润之,我发现你特别喜欢‘新的’!”  “嗯。永远都是些‘老的’有什么劲?‘新的’才有希望。”  小胖见毛泽东不响了,眉宇间又别有所思的样子,便打趣地问:“又想到什么‘新的’了?”  “我想投奔武昌,去黎元洪的革命军当兵。”  “当兵?!”小胖发觉自己失控,连连扪住嘴巴,一瞄左右,翻身下床,也不由分说,干脆钻进毛泽东的被窝里。  大寝室里,鼾声起伏,不时可闻。  “你……真的想去当兵?”  “嗯。你不是也说了?不能‘袖手旁观’。”  “为什么非去武昌不可?”  “那里是大本营,有仗打,使得上劲;说不定还能亲眼看见清王朝崩溃、倒台呐!”  “不是说湖南也快了?”  “谁晓得嘞?我不能等。”毛泽东心潮难抑,渐渐将遐思的目光投向窗外。  夜空中,流云走月,透出一缕迷蒙的银辉。  毛泽东的自述:  “在这次讲演之后四五天,我决定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1911年10月22日。继武昌起义后,湖南迅速响应,爆发革命。  这天一大早,毛泽东与号房的老工友正谈得投机,看得出他似乎在等什么人。  “喏,来了。”老工友瞄见小胖,手一指。毛泽东即刻迎出,见好友泪眼汪汪的样子,便猜得个###不离十:“怎么?你爹妈没同意?”  

第二章:浴血从军(3)
小胖点点头:“爹想通了,就是妈……”  “舍不得?也难怪,你是棵独苗哇,不像我家——三条汉子。”毛泽东理解地宽抚着好同学,“那我先去朋友那里借雨鞋了。”  “做什么?”  “老伯先前去过武昌,说街上湿得很;我也去查看了地理书,正是的。”  “砰!砰!”零星的枪声,益发加剧了城市的躁动与企盼。  “我陪你去。”  “不不,你没听见?打枪嘞!”毛泽东劝住小胖,只身出校。  经过军械局门口,他见到出入的清军匆忙不迭地运出一箱箱弹药,一个个神思紧迫。  “干什么?”一声喝问,枪已打响。  子弹从街口子上的毛泽东头顶心上穿过。他不得不亟亟返身绕开。  毛泽东一路小跑,闪出城门,枪声伴着追踪的脚步仍迫在身后。  他不由得益发提起心,撇开大路,拐入小道,不想差点陷入沼泽般的烂泥坑里。他舍不得鞋子,两下脱掉,干脆光起脚板赶路。  “妈的,溜了?准是剪辫子的革命党!”身后的追兵还在诅咒。  紧跑慢赶,总算找到湖南起义的新军驻地。  队伍正在开拔,一个个、一排排,溢泻出临战的急切与兴奋——前面枪炮声大作,战火正烈。  “站住,去哪里?”站岗的卫兵拦住了陌生的高个子学生,不解地看着来人手里捏着鞋,腿下又光着脚的模样。  毛泽东如实相告:“找一位朋友,冯知君。”  “,都什么时候了?还找什么朋友!”卫兵生硬地挡了驾,未及驱喝,他瞄见了谁,猛可一个立正道:“敬礼!”  焦达峰毛泽东随之扭首,见两位显然是做长官的人,从军营跨马而至。一位是焦达峰,字鞠荪,共进会主事;一位是陈作新,字振民,同盟会会员,新军首领。  “小先生是来……”焦达峰定睛打量着眼前这位眉清目秀的中学生。  卫兵抢着禀报:“他来找朋友,叫什么……冯知君的。”  “我找他借雨鞋。”毛泽东恭敬地补述着。  焦达峰看定毛泽东手里的鞋子问:“雨鞋?”  “武昌地湿,我没有其他鞋子。”  焦达峰与陈作新领悟了,相互赞可地一递眼色,又问:  “你是想?”  “参加革命军。”  “有志气!”焦达峰很是赏识,一摸兜,空的,“你有吧?”  陈作新总算搜寻出一块光洋。焦达峰接过,递下道:  “真过意不去,我俩也没有钱,拿去买双雨鞋还够。”  毛泽东不无困惑地望着两位居然无钱的长官,暗生敬意道:“谢谢长官,无功不受禄。”  焦达峰与陈作新莫不意外,益发生出爱意。  前方又一声狂猛的爆炸,接着荡开一片厮杀之声。  “好。革命需要你这样的青年!后会有期。”焦达峰无心逗留,将银洋归还给同道。  “军械局,务必拿下。城里见!”焦达峰叮嘱后,在混色马上一夹,便驰往厮杀正烈的战地。  同道陈作新应诺着,毫不怠慢,夹马插入岔道。  “咳,有财不发,傻蛋一个!”卫兵大惑不解。  毛泽东置若罔闻,抬首目送着消逝于硝烟之中的两位长官……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城门内外,莫不卷入到清军与革命军的厮杀之中。  毛泽东与一班遑急的市民百姓,迅疾涌入城内。  守卫的清军早已无心守卫,惴惴地张望着迫在眉睫的炮火,未几,也悄然混入逃难的人流,调枪回城。  一张新贴在墙上的《告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清朝大势已去,革命在所必然。市井乡邻,幸勿惊慌。建立新政府,人心归一统。  都督谭延  辛亥十月二十二日  “谭延?”毛泽东咀嚼着不曾知晓的名字。  猛听得一声“轰隆”,大略是城门轰塌了,接连着呼号勃发,滚滚迫来,势如万马千军!  毛泽东虽提着心,却感到周身热乎乎的,自己寻思过千百遍的去路——革命,不就在眼皮底下了吗?几乎未加思索,他便快捷地登上一个“制高点”,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高高的然而已蔫蔫的大树……  “新军攻打衙门了?!”  从来威势赫赫的巡抚衙门,今天竟也摇摇欲坠了。  统领黄忠浩伤血斑斑,居然截住了新军的进攻。  “弟兄们,为了大清王朝,给我死死守住!”他装上弹药,又挥起短枪,喝令开来。  无奈的清军不得不拼死抵抗。  前面一排新军先后中弹倒地,后面的就不得不退向两侧。  “哈哈,王八羔子,上呀!怎么不上了?”  冷不防一声长嘶,那匹混色马载着焦达峰划空而出:“你笑早了,鞑虏!”声落,手扬,一道银光破空直去。  黄忠浩正待举枪,却已中下飞镖,痛呼一声,瞪目倒地。  谁个又料想到衙门内居然突起喧嚣,须臾,竟杀出一拨人马来。新军一惊不小,急急护住焦达峰。焦达峰认出来者,止住势欲搏杀的下属,旋身下马。  为首的清军管带冲焦达峰一拱手道:“焦将军,衙门已夺下。”  “有劳接应。巡抚余诚格呢?”  

第二章:浴血从军(4)
“听候大人处置。”  与摇摇坠地的衙门一样,大堂里的巡抚余诚格今日此刻,已然威风扫地,在焦达峰、陈作新咄咄逼视下,趴在地上,无可奈何地在白旗上写出一个大大的“汉”字。  书着大大“汉”字的白旗,旋即便迎风抖擞在衙门门楼的顶上。  毛泽东在“制高点”上眺望着抖擞的“白”旗,不胜慰悦!  未知是人为,还是天意,在阵阵裂地的喧腾中,那株高高的枯树在阵风中摇晃着,终于倒伏了下来。毛泽东俨然像是亲眼目睹到了大清皇宫,在晃摇着、倾覆着……  也仿佛是在“万岁”的缭绕余波中,激扬的声响一如山呼海啸:  “革命万岁!”大寝室的朦胧灯光下,一围七只没有辫子的脑瓜,一动不动地聆听着毛泽东入情的追述。他们俱听得一惊一乍的!  “咳呀,润之兄,你真运气,都看见啦!”  “我是叫你带我去嘛,都是你!”小胖撅着厚嘴,大为惋惜。  “幸好没带你去,满街、满路的枪呀炮的,死了不少人呐!”毛泽东也思之后怕。“今天还算客气,子弹没‘照顾’上来。”他释然地拍拍交了好运的脑瓜。  “哎,那两个长官叫什么?”  “一个叫焦达峰,一个叫陈作新,是好人,跟穷苦百姓一个样,也没钱。”  “当官的没有钱?”  “我看,他们的心倒是向着穷人……”不晓得怎么的,毛泽东的脑际随即跳出自己颇钟情的王安石的传世绝句:  千门万户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桃尚未换新符,在当晚的省咨议厅内,新军与立宪派即交锋上了。  焦达峰、陈作新在一片剧烈的争执中,处乱不惊。另有一人也端坐在上首。此公31岁,椭圆脸,圆身坯,一派祥和。只是辫子刚剪下,每每不甚习惯地要去摸摸短发。他便是颁布《告示》的谭延,字组庵。湖南谘议局议长,老牌军阀。  “谭先生原为谘议局议长,有何资格冒充都督之名,颁发《告示》?这是篡权!”新军团长——亦即讲演的那位中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