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终于找到了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克雷格·盖尔森
1940年7月2日的晚上,圣乔治海峡的最南端,一艘潜艇在黑暗中无声地升上海面。不一会儿,舰桥上出现二位男子。一位穿英国皇家海军制服,是位少校,另一位则穿了件普通的外套,外面还套了件邮轮上的那种木棉救生衣。他们来到潜艇边上,二人使劲地握了握手。

  “准备好了?”少校对伙伴说。

  对方点点头。

  少校看了一眼天空,月亮还没有升上来。“今天天气不错,祝你好运!”他拍了拍伙伴的肩膀。

  另一位转身看着漆黑的大海,只说了声“再见!”就消失在黑暗中。不一会儿,潜艇也消失了。

  虽然已是七月,但大西洋的海水依然很凉。一下到水里,盖尔森就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海水碰到他额角的伤口,疼痛使他一阵晕眩。他拼命地游水,好让自己迅速适应水温。

  
  克雷格·盖尔森中尉,是志愿报名参加英国皇家空军老鹰飞行中队的美国飞行员。(注:《珍珠港》中雷夫以军人身份参加英国皇家空军的美国人飞行中队——老鹰飞行中队的情节是不符合事实的,当时严禁美国现役军人参加英国或其它任何国家的“抗战”。所以英国皇家空军在纽约秘密招募的飞行员不仅没有现役军人,而且飞行时间远没有达到要求的500小时。)为了来英国参战,他不得不离开美国陆军,他不知道这样做选择对不对,反正这让他的朋友、他的家人都目瞪口呆。他的父亲,盖尔森中将更是大发雷霆,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其实有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了战争?为了飞行?为了实现英雄主义的梦想?还是为了逃避?

  1937年,出身军人世家的克雷格·盖尔森以优异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在毕业时,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他与青梅竹马的罗斯·安布卢斯结了婚。罗斯的父亲,詹姆斯·安布卢斯是克雷格父亲在本宁堡步校的同学,在菲律宾服役时,两家是邻居。克雷格和罗斯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两家又先后回到了华盛顿。克雷格考上了西点,罗斯也就读韦尔斯利女子学院。这期间,他们经常见面。慢慢的两个孩子的婚礼成了两家的头等大事。克雷格毕业典礼的当天,这对金童*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进了教堂。

  但是,克雷格没有想到,很快他们的婚姻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成绩优异,克雷格可以自主选择毕业分配的部队。克雷格的分配志愿是1、陆军航空兵,2、坦克部队。这让几乎所有人都大为不解,也使小夫妻俩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克雷格无法让罗斯理解,飞行是他多年的梦想,而且,他认为空中优势是现代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这点上盖尔森中将是赞同儿子的想法的,他自己甚至也想过去学习飞行。但是他认为克雷格不应该在军校刚毕业时就参加航空部队,这会影响他的前途。罗斯的父亲原是对克雷格寄于厚望的,他已经为女婿安排好了一切,他相信女儿成为将军夫人的时间要比她母亲快得多。但克雷格的决定让一切泡汤了。让罗斯不能忍受的除了克雷格的不识抬举、执迷不悟,还有更长的孤独与等待,新的飞行训练意味着又是两年的分居,罗斯将从女伴们羡慕的对象一下变为被怜悯的可怜虫,这让她实在无法接受。这是罗斯第一次领教了克雷格的固执,在用尽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之后,克雷格·盖尔森少尉还是到南加州的航空培训学校报到了。

  航空学校的两年里,克雷格每次假期都回华盛顿,罗斯却从来没去过加利福尼亚。两年后,克雷格同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名飞行员。他被分配到弗吉尼亚的航空基地,与罗斯依然是聚少离多,他与罗斯之间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觉了。克雷格不知道:罗斯永远也不会原谅他曾经带给自己的羞辱。

  1939年,欧洲大战爆发。在沉寂了几个月后,希特勒向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闪电进攻。几天里,法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许多国家相继沦陷。英国不得不迅速撤回她的远征军,以保存实力。现在英国已成为纳粹德国主要的军事打击目标。不列颠空战爆发以后,克雷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不知道美国什么时候参战,当然她一定会参战的。

  一个月前他接到调令,要他回华盛顿陆军参谋部报导,他知道这一定是他那位陆军作战部副部长的岳父大人起的作用。当然他们是好心,希望能挽回他们女儿岌岌可危的婚姻。但克雷格知道,他们的问题不是空间上的隔离造成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太不同了,无法调和。但他还是回到了华盛顿。

  克雷格回家了。他回到了那个充满痛苦回忆的陌生而渴望的家。然而这次,克雷格真是有种惊喜的感觉。来车站接他的不是别人,而是罗斯,他妩媚、动人的妻子。这可是罗斯第一次来车站接他。接下来的几天,克雷格好像是在过第二次蜜月。有时,他会想,我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一个美好远大的前程,也许我真的错了,我不应该辜负她。

  但是克雷格就是克雷格,他注定是要辜负罗斯的。在去陆军参谋总部报导前,他从好友弗兰克那里知道由于空军飞行员的缺乏,英国皇家空军正在纽约秘密招募志愿者,去参加正在激烈进行中的不列颠空战。对于克雷格,这就像是上帝的召唤。他是军人,一出生就肩负着保卫和平的使命。现在英国的安危就寄寓在为数不多的飞行员的身上,像他这样,受过严格训练,飞行达500小时的飞行员并不多,所以他就更应该去英国。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他以为父亲会支持他,就像当年最后还是父亲支持他去了航空学校。但是这一次,父亲勃然大怒。因为如果克雷格要参加皇家空军,首先必须离开美国陆军。在父亲看来,克雷格这样做,不仅无视自己的生命、前途,而且无视军队、家庭,最重要的是他无视这个从南北战争起就辈出优秀军人的家族的荣誉。在传统与荣誉的问题上,克雷格根本无法与父亲对话,其结果是不欢而散,二人都赌气地提到断绝父子关系。当克雷格看着听到这一切的母亲,那双充满痛苦与怜爱的眼睛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扭头离开了。

  克雷格不知道该怎样对罗斯说。面对美丽、温柔的罗斯,克雷格不忍心再伤害她,但是他又必须告诉她,他多希望能得到罗斯的理解与支持。有时候,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天真、幼稚,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克雷格没想到,罗斯的反映如此激烈。如果说在这之前,他们争吵时,克雷格看到的是罗斯的怨恨与痛苦,那么现在他看到的就只有罗斯的愤怒与仇恨了。罗斯威胁道:“克雷格,你记住,你会为此付出代价的!”接下来的几天,克雷格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克雷格本想通过关系保留自己的军籍,现在一切都不可能了,他被捕了。单就他私自参加英国皇家空军一事,就可对他进行军事审判,但是审判最终没有进行。克雷格被告知,如果他自己提出离开军队,就可以免去对他的军事审判。克雷格知道这是他父亲活动的结果,他父亲这样作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誉,而并不是原谅了他。克雷格·盖尔森中尉就这样离开了美国陆军。

  起航的汽笛响了,码头上送行的人群慢慢向后退去。

  母亲紧紧拉着克雷格的手:“你不要怪他,他原本是要来的,刚好开会。”

  克雷格看着母亲,微微摇头。

  “克雷格,你要当心,自己保重!”母亲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妈,我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吧。”克雷格有点哽咽,他转身对着哥哥。“妈交给你了,哥。”

  “放心吧,你自己保重。”哥哥扶住妈妈,以免她摔倒。

  他们都没有提起罗斯,其实在克雷格的心里,对罗斯的愧疚多于怨恨。妈妈说得对:不管怎样,她没有得到一个作妻子该得到的,是你对不起她。“如果还有机会,罗斯,我会补偿你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总得有人干
克雷格·盖尔森不知道自己在水里已经呆了多久了,由于寒冷与疲劳,他的手脚开始发麻,有些不听使唤了。今晚是满月,天气晴朗,海浪不兴。“真是上帝保佑。”克雷格心想,但愿在附近有一艘德国潜艇,今天这样的夜晚,他应该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

  
  今天下午,不,也许已经该说是昨天下午了。克雷格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是7月2日午夜,还是7月3日凌晨。

  当时是7月2日的下午,克雷格·盖尔森走进杰克·泰勒中校的办公室:“你找我?泰勒中校。”克雷格发现办公室内除了泰勒中校,还有一人。此人瘦高个儿,淡黄色的眉毛很浓密,眼睛深陷而有神,鹰勾鼻,薄嘴唇,穿一身驼色套装。此人他见过。一周前,他刚到老鹰飞行中队,向杰克·泰勒中校报到时,此人也在场。他不说话,只是用那双鹰一样的眼睛紧盯着你看,让人很不舒服。

  “盖尔森,这位是温尼·梅特卡夫上校。”泰勒中校给克雷格做了介绍。

  克雷格向上校敬礼,他注意到泰勒中校的介绍中没有提及上校所属的部门。上校没有回礼,只是淡淡地说:“请把帽子脱了,中尉。”上校那鹰一样的眼睛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我们找你来是有件非常紧急的事情,中尉。”上校边说边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克雷格。

  那是一位姑娘,很年轻,深色的眼睛和头发,非常漂亮。只是克雷格觉得,姑娘的眉宇间有种不同一般的东西很吸引人。

  “她叫卡尔森·伯克勒,德国名字卡拉·冯·伯克勒,1921年生于德国柏林。父亲沃尔夫·冯·伯克勒;母亲傅安琪,是中国人。1930年,卡尔森的父母在一起车祸中丧生。之后卡尔森由她母亲柏林大学的同事,英国人约翰·福尔克纳博士收养。福尔克纳博士把卡尔森带回英国,直到1938年,卡尔森回到德国她祖父、祖母身边。现在,卡尔森是柏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三年级的学生。”

  想不到这么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竟有如此不幸的身世。克雷格又仔细看了看照片,姑娘眉宇间的那种不同一般的东西是她身上东西方不同遗传基因使她具有了非凡的美丽,还是她多厄的命运给她留下的烙印?

  梅特卡夫上校继续着,语气依然平淡:“去年夏天,卡尔森回英国,看望她的约翰叔叔。当时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而卡尔森的祖父是路德维西·冯·伯克勒将军,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这点很重要,我们当然要试一试。我们去找了卡尔森。她同意为阻止战争尽份力。于是我们对她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她回德国后送回了几份很有价值的情报,对我们帮助很大。”

  克雷格觉得很难理解英国人。他们怎么能让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去做如此危险的事。他不由得看了一眼梅特卡夫上校,发现上校难得地低垂下眼帘,声音很轻地说:“但是,最近,卡尔森失踪了。”

  显然这个小姑娘的命运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泰勒中校马上问道:“失踪了?难道她被捕了吗?”

  “不知道,已经一个月了,没有任何消息。现在,我们和大陆的联系几乎都中断了,要重新建立起来还得有段时间。卡尔森只同她的联络人联系,而她的联络人也失踪了。”梅特卡夫上校停了停,让语气恢复平淡。“今天,上帝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上校拿出第二张照片,继续说,“他叫阿里克斯·斯坦贝克,德国人,五岁时随父母一起来到英国。他父亲是约翰·福尔克纳博士在爱丁堡的同事,他们两家是邻居,阿里克斯是卡尔森最好的朋友。战争爆发以后,斯坦贝克一家被关进了临时集中营。昨天,他们一家同其它一千二百名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德国侨民一起上了篮星航运公司的豪华邮轮‘阿伦多拉星号’,从利物浦起航。今天早晨,在圣乔治海峡南端,‘阿伦多拉星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共八百人丧生,阿里克斯·斯坦贝克也在其中。(注:1940年,随着德国人的挺进,英国人把对德国人的仇恨和恐惧蔓延到自己身边的德国侨民,几乎所有在英国的德国侨民都被怀疑是“第五纵队”的 成员,都成了在英国的“德国间谍”。到5月末当时英国内政部长约翰·安德逊爵士在内阁同僚的压力下,下令大规模逮捕在英国的敌国侨民。一月之内,共有二万五千多人被捕,关进遍布全国的临时集中营。后来,关押人数达到饱和,丘吉尔下令将被拘禁的人流放。7月1日由蓝星航运公司的豪华邮轮改装的“阿伦多拉星号”载着1200名被流放者从利物浦启航,开往澳大利亚。第二天早晨,“阿伦多拉星号”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中沉没,八百人丧生。7月9日“阿伦多拉星号”上的四百名幸存者和另外二千名被流放者,由利物浦上了军用运输船“邓尼拉号”,午夜启航,开往澳大利亚。)我们已经找到他的尸体,还有他的父母。当然德国人并不知道哪些人死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克雷格觉得梅特卡夫上校与其说是冷静,不如说是冷酷。在谈论这样一起八百人丧生的惨案时,竟然无动于衷。“阿伦多拉星号”的惨案,目前新闻里还没有任何报导。即使报导了,又有多少德国人或是英国人会关心呢?

  “现在,我们要找一个与阿里克斯·斯坦贝克长相相似的人,在今天晚上把他秘密地运到‘阿伦多拉星’号的出事地点,让他被在那里游弋的德国潜艇发现,他们会把他送回德国,在确定他是‘阿伦多拉星’号的幸存者阿里克斯·斯坦贝克后,我相信德国人会把他送到卡拉·冯·伯克勒身边的。”

  克雷格知道,梅特卡夫上校并不肯定他的计划一定能成功。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假冒者就一定会被德国潜艇救起吗?也许他永远都碰不到德国潜艇,从此消失在大西洋里;或者他被德国潜艇救起,但被认定是英国间谍;就算他被德国潜艇救起,并被确认是阿里克斯·斯坦贝克,也不能肯定德国人会把他送到卡拉·冯·伯克勒身边;再者会不会有认识阿里克斯·斯坦贝克的人出现,揭穿这个假冒者;最后,卡拉·冯·伯克勒小姐为什么失踪?也有可能是她叛变了,这样假冒者不是自投罗网吗?总之,克雷格认为,如果有人愿意去执行这个任务,那他一定是疯了。

  “盖尔森中尉,”梅特卡夫上校现在要讲最困难的部分了,“现在,你是我能找到的顶替阿里克斯·斯坦贝克最合适的人选。”梅特卡夫上校鹰一样的眼睛紧盯者克雷格,“你看,你和阿里克斯同年,你们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是一样的,身高和脸形也差不多。只是神态有些不同,阿里克斯是个敏感、脆弱的青年,但在经历了如此命运巨变之后,他会变得怎样,就很难说了。还有,你也是德国后裔,你和阿里克斯的祖籍都是巴伐利亚,你们的德语应该带同一种口音。时间非常紧,我们不可能再进行任何相关培训了,而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这个任务非常危险,我们几乎要对所有人保密。你是美国人,刚来英国不久,在英国皇家空军里没有你的档案,这对你,对卡尔森都好。阿里克斯自从五岁时来英国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德国人不会知道得他现在是什么样。至于英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