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差多少钱?”连花儿顺了一会气。问道。
  连蔓儿就将借高利贷的契纸拿了出来。
  “我不是给了四百两银子吗,咋就还了三百八十两”连花儿看了。就皱起了眉头,喃喃道,“给了那些钱,还不够花?”
  这话连花儿并不是对连蔓儿说的,看来连花儿是疑心连守仁夫妇从中克扣了。
  连蔓儿本想说,那钱是她做了讨债的经费。不过,转念一想,这笔钱连家的人都知道,连花儿又没问,那又何必告诉连花儿。
  “八百六十四两一钱六分的银子,我这一时咋能凑得上”连花儿眉头皱的更紧了。
  “那是今天的钱数,要是今天赶不及,明天就不是这个数了。”连蔓儿道。
  “蔓儿,你们今天一定得赶回去。”连花儿道。即便是宋家的少奶奶,几百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小数目。
  “花儿姐,我不着急。你慢慢凑吧。”连蔓儿道。
  连花儿放下契纸,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半晌,咬咬牙走进里屋,一会工夫,抱了一个小匣子出来。
  “这是六十两金子。”连花儿打开小匣子冲连蔓儿道。一两金子可以换十两银子,甚至更多。这是宋海龙的私房,两人情浓的时候,交给连花儿保管的。连花儿本来舍不得拿出来,但是今天没了法子,只能忍痛。
  连花儿又在屋里翻找了一番,只拿出两锭银子来,还有些碎银子,依旧不够,她又叫了一个小丫头进来,嘱咐了几句,那小丫头离开,少顷和一个小童抱了一包银子进来,那小童递给连花儿一个账册,连花儿在账册上画了画押,那小童就放下银子走了。
  六十两金子,三封银子,在加上两个银锭子并些碎银子。
  “这是八百六十五两银子,”连花儿道慢慢地坐到连蔓儿身边,“蔓儿,你别看我表面风光,我也苦。”
  第一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
  “花儿姐,这门亲事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费尽心思要嫁进来的。”连蔓儿见连花儿要诉苦,打同情牌,就有些不耐。她有同情心,而且不少,但是不想浪费在连花儿这样的人身上。“今天进城的事,咱爷说了,办成啥样,都听我的。你觉得苦,就跟我回三十里营子吧。”
  连花儿本就是话不应心,不过是想告诉连蔓儿,拿出这些钱,她也很不容易。事情并没有按照她的计划发展,她只好拿出宋海龙放在她这的私房钱,还另外跟账房提前支领了几个月的月钱,才凑够了钱。
  当然,如果她早做打算,这笔钱一点点地凑起来,应该不用像现在这么紧张。
  但是实话实说,一千两银子,就是在宋家也不是小数目。如果换另一个刚几门不久的人,不求助于沈老夫人,绝对凑不出这些钱来。
  她想将这些话,好好地跟连蔓儿表白表白,可惜连蔓儿的答话,让她只能将这些话都咽回肚子里。
  连蔓儿将银子查点好,和契纸都放进木匣里。
  “蔓儿,你赶紧回去,把钱还了,多余的就送给你。”连花儿就道,刚才连蔓儿的话她都听进了耳朵里,这钱晚还上一天,就会再多出几百两的利钱来。她现在把能搜罗出来的钱都搜罗出来了,再多。她也不能够了。
  “花儿姐,我不会故意耽误工夫,可要是赶不回去,那也没法子。谁让你不早点想着还钱那。”连蔓儿淡淡地道。
  “蔓儿,你今天说话咋这么冲那?”连花儿几次被连蔓儿用话堵的心里不舒坦,皱眉道。
  “花儿姐,你要是我,就不只话说的冲了。”连蔓儿道。
  连花儿无语。
  连蔓儿站起身,就要走。
  “蔓儿,我有身子了。”连花儿突然道。
  “哦。”连蔓儿哦了一声。并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似乎听到的不过是“我吃过了”这样的家常话。
  连花儿更不舒服了,她或许不该跟连蔓儿说这句话,连蔓儿才十岁,根本不懂得这些。
  “花儿姐,”连蔓儿走到门口,突然停下来,扭头问连花儿。“大伯和大伯娘在县城买了房子?”
  “那房子不是他们买的,他们哪来的钱。 。'”连花儿忙答道。“那是宋家一处闲置的宅子,借给他们住的。那些下人。也是宋家的人。”
  “哦,我知道了。”连蔓儿点头,“花儿姐,你别送我了,打发个人带我出去就行。”
  连蔓儿手里拿着她的全部私蓄,她要将连蔓儿送走才安心。
  连花儿便由两个丫头扶着,送连蔓儿出来。刚走出连花儿的院子不远,迎面就和一队花枝招展的女人们碰上了。
  “是大奶奶和二奶奶。”扶着连花儿的一个小丫头低声道。
  连花儿的嘴角往下抿了抿,随即换上一脸的笑容。
  “哎呦。三奶奶怎么出来了?三奶奶现在可是尊贵人,你们可小心些,要是三奶奶有了一点闪失,可仔细你们的皮?”个头高挑,身穿淡黄色褙子的是宋家的二奶奶。
  “这小姑娘是谁,好俊的模样。”中等身材,略显富态,身穿淡青色褙子的是宋家的大奶奶。
  “这是我乡下的族妹。”连花儿道。“大嫂、二嫂,她急着回家。我先送她出去,回来再和大嫂、二嫂说话。”
  连花儿的样子,显然不想让连蔓儿和宋家的大奶奶、二奶奶多接触。只是这两位分外的热情,拦住了路,一时无法过去。
  “原来是族妹,我还以为是堂妹。”二奶奶就笑道。“哎呦,这手里抱的是什么。看着怪重的。 让人拿东西,这可不是咱们宋家待的礼数。小燕。还不快去帮一把。”
  就有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过来,要替连蔓儿抱手里的箱子。
  连花儿脸上出现了窘色。她进了宋家的门,宋海龙和沈老夫人都待她很好。也是她运气好,很快就怀了身孕,这下子更了不得。沈老夫人不仅赏赐了好多的头面衣裳,还让自己的小厨房负责连花儿的饮食。
  这一家子上上下下都将她捧在了手心里。她更加没把大奶奶、二奶奶放在眼睛里了,没儿子的寡妇,以后只能看她的脸色过日子罢了。
  现在看来,她想的太简单。大奶奶、二奶奶不是死人,她不该急着跟乡下老宅里的人置气,让人有把柄可抓。
  她先要将连蔓儿送走,有些手段不好现在就用出来,就盼着连蔓儿能机灵点。
  连蔓儿抱着小匣子,并没让小燕碰。
  一群人正在胶着,小婵从远处走了过来。连蔓儿正想去和沈老夫人告辞,就让小婵带她去。连花儿不放心,也跟了来,宋家的大奶奶和二奶奶带着人散了。
  依旧是在偏厅,沈老夫人出来和他们见面。
  “怎么就要走,好歹吃了饭,在城里住两天再回去。”沈老夫人听连蔓儿说就要走,就笑着道。
  “多谢老夫人的好意,年底家里事多,就不多留了。”连守信道。知道连蔓儿拿到了钱,连守信不想在城里多待。
  “老夫人,我爷说,我大伯和大伯娘他们在城里,多亏了您照看。”连蔓儿就道,“要过年了,我爷要他们回家去。”
  沈老夫人哦了一声。
  “我也替我大伯他们跟老夫人您告个别。我们这就去带他们走,老夫人您把宅子和佣人都收回来吧。”
  连花儿吃了一惊,偷偷地瞪连蔓儿。
  沈老夫人笑了。
  “这又何必。亲家老爷和太太要回去尽孝道,这个我不能拦着。那宅子和那几个人,是我打算送给亲家老爷和太太的。”
  “我爷这么嘱咐的,我们只能照办。”连蔓儿道。
  “好吧,我派人送你们过去。”沈老夫人道。
  连蔓儿抿了抿嘴,心里高兴。特意多带男丁来,就是因为听连守礼说,连守仁住的宅子里有下人伺候,怕到时候有冲突,人家人多,她们吃亏。现在先跟沈老夫人说明了,就免除了后患。
  这也算得上是釜底抽薪吧。
  连蔓儿抱着木匣,并没有特意避开沈老夫人。沈老夫人对那木匣,有如不见,自然也没有问起。又说和连蔓儿几个是第一次见面,一人送了一份表礼出来。这才打发小婵送他们出来。
  连花儿被沈老夫人打发回去歇息了,她不放心,特意让身边一个叫小红的丫头送连蔓儿,不过转眼就让小婵找了个借口,打发走了。
  小婵一边送连蔓儿往外走,一边逗连蔓儿说话,问她家里都有什么人。连蔓儿也不隐瞒,一一的答了。
  “蔓儿姑娘,听说,你老姑和你一般大?”小婵笑着问。
  “我老姑比我大,和花儿姐,还有我姐一般大。 花儿姐和我老姑差不多一样高,我姐没她们高。”连蔓儿道。
  “对了,蔓儿姑娘,信德堂是家生药铺,刚才老夫人说,你们要是想要什么药,跟我说,我让人给你们去拿。”
  “我刚才听花儿姐说,才知道信德堂是生药铺。”连蔓儿笑道,“我老姑听人说起,还以为是卖头花的铺子那。”
  小婵扑哧笑了,看了看左右,并没有其他人,便又靠近了连蔓儿一些。
  “前些天,药铺的伙计来府里,还说你们那个屯子有个姑娘来药铺看病,说也姓连。我当时还想,莫不就是你们家的人?”小婵说着话,眼睛一直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脸上表情不变,连守仁和古氏带着连花儿去信德堂看腿伤,连花儿蒙着脸,冒充连秀儿。但是连守仁和古氏肯定会被信德堂的伙计认出来。这个小婵不简单。
  “三十里营子,就我们一家姓连。肯定是伙计们听错了,我们家我、我老姑,我姐,还有我两个堂妹今年都没进过城。我们好着吗,没病没灾地,我们才不往药铺跑那。”连蔓儿道。
  小婵目光一闪,轻轻地笑了起来。
  
  出了宋府,他们雇的那两辆马车就等在外面,是石太医打发他们过来的。连蔓儿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赏封,让石头带着石太医的马车先回去。宋家另派了一个管事的,也坐了一辆马车,先到茶楼接了二郎和三郎就到柳树胡同,连守仁借助的宅子来。
  到门口,连蔓儿跳下车,就看见连继祖和蒋氏抱着妞妞站在门口,见他们来了,就迎了上来。
  连蔓儿心里明白,这是连花儿打发人给他们先送了信。
  “爹病的起不来炕,娘在照顾爹。”一边往里面走,连继祖和蒋氏一边解释道。
  连守信、二郎、三郎、五郎和小七早听了连蔓儿的嘱咐,都不答话。
  “宋管事,带我们去正堂。”连蔓儿对跟来的管事道。
  那管事得了沈老夫人的吩咐,一切都听连蔓儿的,就在前面带路。
  众人进了正堂,连守信、二郎、三郎、五郎和小七就呼啦啦分左右站了,连蔓儿将连老爷子的旱烟袋拿了出来。
  来到这里,与在宋府不同,连蔓儿没打算跟谁气。
  “二郎哥,三郎哥,你们去把大伯扛过来。”连蔓儿举着旱烟袋道。
  194章
  “四叔,蔓儿,你们这是干啥?”连继祖忙上前阻拦,“不是说爹他病了,起不来炕吗。有啥事,先跟我说。”
  “是啊,”蒋氏也抱着妞妞走到连蔓儿身边,脸上陪着笑,“蔓儿,咱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连蔓儿冲二郎和三郎使了个眼色,这两人就推开连继祖走了出去。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连老爷子有话,说是进城,当然是以连守信为长,但是遇到事,要听蔓儿的。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自然支持连蔓儿,连蔓儿手里又掌着财权,这一路上行事一板一眼,去了一趟宋家,就把钱都给要回来了。在二郎和三郎眼中,连蔓儿威信陡增,又有连老爷子的旱烟袋在手,他们当然听连蔓儿的。
  连守仁利用连守义,让连守义背了恶名,二郎和三郎心里也有气。
  “四叔,蔓儿,你们这是干啥?”连继祖见大家都不搭理他,就又问。
  连蔓儿扫了连继祖和蒋氏一眼,她记得连守礼说进城的经历,并没有提到这两个人。
  世上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总是非常凑巧的“不在场”。
  比如说周氏和连老爷子的大闺女连兰儿,连守仁夫妇在城里住了这些日子,其中有一段还是在连兰儿家渡过的。按理说,她们之间必定有着密切的来往。但是连守义和连守礼进城来找连守仁,连兰儿只是找人给他们带路,自己并没有跟着一起来。
  连守义和连守礼是来找连守仁催债的,这一点,他们不会瞒着连兰儿。
  又比如说连继祖和蒋氏,在连守义和连守礼来的时候,这两个人没有出现,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在哪里。
  这样想起来,似乎每次连守仁这一房有什么幺蛾子,连继祖夫妻大都不在场。
  次数太多了。很难让人相信都是巧合。
  “大哥,大嫂,你们”连蔓儿话说了一半,就打住了。没有必要问这两个人前几天是不是在这宅子里,因为答案肯定是不在,而且还有充分的不在场的理由。
  “蔓儿,坐下说话吧。你拿的这旱烟袋”蒋氏陪笑问。
  “这是咱爷的旱烟袋,见物如见人。”连蔓儿只说了这一句。就不肯多说。
  连继祖和蒋氏站在那,面面相觑。
  这会工夫,就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紧接着。二郎和三郎扛着连守仁大步走了进来,古氏手里抱着一领灰鼠的大氅小跑着跟在后面。
  “你大伯病的这样,你们这是要折腾死他。这还有没有规矩了”古氏嘴里不停地嚷嚷着。
  “多亏有人带路,要不, 我们还找不着大伯。”二郎闷声道,就和三郎将连守仁放在地上,转身站到连守信的旁边。古氏连忙赶上来,扶住了连守仁,将大氅披在他的身上。
  连蔓儿不由得仔细打量连守仁和古氏。据说已经病的起不来炕的连守仁。却是面色红润,看上去比在乡下的时候还胖了些,只是胡须似乎很多天都没收拾了,因此样子有些颓唐,也许是匆忙间被二郎和三郎给抗过来的缘故,身上只穿着贴身的夹衣。
  古氏与在乡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大伯、大伯娘。是我爷让我们进城,我爷让我代表他,有几句话跟你们说。”连蔓儿说着就用双手把旱烟袋举在胸前,“见物如见人。”
  连守仁和古氏都站着没动。
  “蔓儿,你大伯病的这样,有啥话,让你大伯坐下说。”古氏说着话,就要扶连守仁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大伯、大伯娘。你们没听见我的话?爷给了我这旱烟袋,说见物如见人。你们见了我爷,该干啥,还用别人说?”连蔓儿不客气地道。
  连守仁和古氏显然有些不服,可是看见连守信、二郎、三郎、五郎、小七和连蔓儿都是一脸的怒色,宋家的使唤佣人们这个时候却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
  “我给老爷子磕头。你大伯病的不轻,就是老爷子在,这个礼也该免了吧。”古氏不服,不甘心,试图最后挣扎。
  连守仁是真的病了吗?连蔓儿看未必。留胡子是为了装病,只可惜没想到二郎和三郎会闯过去抓人,没机会进一步化妆,这个样子装病,谁能相信。
  就算是真病了,那也不能容情。
  “大伯、大伯娘,你们让二伯和三伯送回去的钱,我爷收到了。”连蔓儿盯着连守仁和古氏,“你们的心思,我爷都明白了。”
  连守仁有些慌乱地移开了目光。
  “蔓儿,我们也是”古氏试图解释。
  “爹被你们气的吐了血!”连守信大吼,上前扯住连守仁的衣领子,将他提了起来,“别人我不管,大哥,你还是不是爹的儿子,你还有没有良心,你跪不跪?”
  “爹、爹真的吐了血?”连守仁颤巍巍的声音问道。
  连守信一把将连守仁推在地上。
  “爹呀、爹呀”连守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