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丑不外扬是一回事,但是自己心里得清楚,不能最后把自己个也给哄了。
  “家里人都干啥去了?”连守信往外看了看,就问道。
  “有的买菜去了,有的请人去了,家里就我奶带着人准备做饭啥的。”连蔓儿就道,“我爷也在。”
  正说到这,就听见院子里脚步声,是连老爷子从上房出来了。
  连蔓儿心中就是一动。
  “爹、娘,咱们是不是”连蔓儿就附在连守信的耳边,飞快地说了一句话。
  “这话”连守信有些迟疑。
  “爹,这是为我爷,为一大家子好的好。这话咱不说,谁说?”连蔓儿就道,“正好趁现在大家伙都不在,请的人也没来,我把我爷请进来,爹你跟我爷说。”
  “好。”连守信想了想,就点了头。
  连守信就出去,将连老爷子请进西厢房里坐下了。
  “老四,你有话说?”连老爷子有些纳闷地问。
  “对,”连守信就在连老爷子对过坐了下来,“爹,我大哥捐了监生,听说还有官做。这是好事。别人来了,当着爹和大哥的面,肯定都是好话。我有两句不太好听的,爹你听了,对不对的,你老别生气。”
  “老四,你有话就直说。”连老爷子不由得仔细看了连守信一眼,他这个少言寡语的四儿子,现在说起话来,也一套一套地,有礼有节了。
  “爹,过去的教训,咱不能忘了。”连守信就道,“以前我大哥是秀才,就在咱这镇上,最远也就是县里头。闯的那些祸,咱好歹都收拾了。这以后,我大哥成了监生,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再出点啥事,凭咱,怕是就收拾不了了。”
  连守信的话,让连老爷子的脸色就是一僵。
  “爹,孩子他爹是个实在人。这咱是自家人,才敢说这话。”张氏在忙就道。
  “老四,你是好样的。你看我现在好像挺高兴,我这心里,没糊涂。你担心这事,我也在寻思。”连老爷子苦笑了一下,“咱肯定得吸取教训。过去,我对你大哥是管的松了。他一开始考上秀才那会,可不像后来那样。”
  似乎是想到往事,连老爷子的脸上露出一丝怅惘的神情。
  “你大哥心肠不坏,他就是耳朵根子软。我这以后,就打算盯着他,有我在,就不能让他再犯浑。”连老爷子道。
  “爷,那你多辛苦啊,真能看住吗?我大伯要去这去那的,爷,你能哪哪都跟着吗?”连蔓儿眨了眨眼,说道。
  “别担心,你大伯,我还看得住他。”连老爷子低头看了连蔓儿一眼,笑着说道。
  “爹。”随着说话声,连守礼掀门帘从外面走了进来。
  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母心
  今天早上连家继续讨论分家,连守礼并没有留在家里跟着一起讨论。一来,分家不分家,分什么不分什么,他都没有什么发言权。二来,他这些天一心扑在学木匠手艺上。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天下就有这样的人。连守礼性格如此,对外物并不在意,这一点和连守信很像。而他对手艺的钻研劲,是连守信比不上的。另外也有环境的因素,他没有儿子,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分家的时候啥也得不着。
  现在是连守礼下工回来,听赵氏和连叶儿讲了家里的事情,又听见连老爷子在连守信屋里,所以就走了过来。
  赵氏没来,她在上房烧火做饭,连叶儿跟在连守礼身后,也走了进来。
  “回来了,老三。”连老爷子就招呼道,语气很温和。对于这个老实到木讷,却格外听话的儿子,他或许没有太多的关注,但他心里是心疼这个儿子的。“坐下说话,又做这一天的活,累了吧。”
  “不累。”连守礼就在连老爷子身边坐下了。他搓了搓手,迟疑了一会,才又开口道,“爹,咱这家,又不分了?”
  “不分了。你大哥、二哥都不愿意分。这次分家,还不就是他们俩股闹腾出来的。对了,你大哥捐了监生了,你知道了吧?”
  “知、知道了。”连守礼答应了一声,然后又沉默起来。
  “爹。”连叶儿挨着连守礼的大腿站着。就用手推了推连守礼,低声地催促了一声。
  “爹,大哥、二哥他们不分了,我这要不,还是把我分出来吧,反正这啥影响也不大。”连守礼鼓足了勇气说道。
  “你这孩子,你这说的是啥话?”连老爷子微微皱了皱眉。“他们俩都不分了,就你们三口人,你还分个啥?”
  “爹。还是把我们分出来吧。我们三口人也能过。”连守礼慢慢地道。
  连老爷子眼神复杂地看着连守礼。
  “爹,三哥要自己过,就自己过吧。三哥也是老大个人了。啥事他心里应该都有数。就是分家了,我们兄弟几个该照应的还是這样照应。”连守信就道。
  连老爷子不同意三房分出去另过,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儿子。连守信这么说,算是帮了连守礼一个大忙。
  连老爷子的目光又转回来,落到连守信身上。
  “老四,我当你这些日子历练的老成了,这么一看,你遇事还是想的不透啊。你三哥和你们不一样,这不是你照应不照应的事。”
  说到这,连老爷子叹了一口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三、老四,你们也是为人父母了,就是年纪还轻,经过见过的少。我的心思,你们俩还是没看懂。”连老爷子缓缓地说道。“我不让你们分家,有我不让你们分家的道理。”
  “现在你大哥是监生,出去了,人家得叫他一声老爷。不分家,你们兄弟就跟着你大哥,是二老爷、三老爷。分了家。那差的可就不是一两成了。以后,要是你大哥真能做个官,别管大小,那咱家又是另一个样。”
  “不是爹我眼睛就往上头看,是这个高低贵贱它在这摆着。不分家,咱们就是一股,你二哥的三郎、四郎、六郎以后结亲,咱都不用太多嫁妆,光凭咱家这门楣,咱就能说上好亲事。朵儿、芽儿、叶儿这几个丫头要说亲,那路子就更宽,都能往上走走。要是分了家,人家看你那就是另外一样。”
  “我知道,这些年,你们心里怕是也嘀咕我偏心眼子,偏心你大哥那一股。照这么地说,我现在就是偏心你们。凭良心说,我从来就没偏心,我为的是咱这整个连家。今天,你大哥捐了监生,这事就明显了。等你大哥再往上走,你们就看的更清楚了。”
  “老四是已经单分出去了,街坊四郎都知道,那分家的文书都上了县衙的档子,这是没法子了。不过,爹也不会忘了你们。能给你们办的,都给你们办。一会请人来吃饭,这话我就得说。”
  “爹,我们不指着借大哥啥光。”连守信道。
  连老爷子就看了连守信一眼,又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连守信这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或者说,连守信是对连守仁冷了心。
  “老四,你别瞎担心,爹还在。”连老爷子就道。
  “爷,我们也不想借谁啥光,你就让我们单过吧。”连叶儿这个时候就说道。
  “孩子话。”连老爷子根本就没在意。
  “爷,这么一起过,我奶总欺负我娘,我和我娘在饭桌上都吃不饱饭,我和我娘不想再受气了”连叶儿忍不住吼了一嗓子。
  连老爷子愣了愣,眼角抽动了两下,一丝不悦的神色从他眼中飞快地划过。
  “你奶那个人,特性儿。也都是家里穷闹的,我跟她说过几回了,瞅眼不见,她就又用上老习惯了。往后就不一样了,这回我好好和她说说。以后有啥事,也别让你娘总憋着,跟老人吵吵、顶嘴这不像话,你们好好跟她说,不行再跟我说。谁都从小时候过来的,谁都有个老。”
  连老爷子说着话,就站了起来。
  “今个咱连家的喜日子,收拾收拾,都过来吃饭。”说完,连老爷子就走了出去。
  连守礼颓丧地坐在炕沿上,连叶儿急的都哭了。
  “咱爹正高兴头儿上,等缓缓,过两天再提这事,那时候,咱爹应该也能想明白了,就好办了。”连守信安慰连守礼道。
  “我爷咋就不同意我们分家那。”连叶儿抽泣道。
  是啊,为什么那?连蔓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奇怪,她是相信连老爷子刚才所说的话的。连老爷子是真的为了一大家子好,虽然结果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家,尤其是连家这样几十口人的一家子,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比如说闹分家的时候,连守义要去翻连守仁屋里的箱柜。如果连老爷子真的想阻止,他需要出全力、拉上连守信和连守礼两个,应该是能阻止的。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即便是家中辈分最高的大家长,连老爷子也不能够完全逆势而行,他也得顺势。
  还有一个原因,这未必不是连老爷子心疼二房的几个孙子。
  若非是这样,连老爷子完全可以旧话重提,让二房的人光身出户。而即便有东厢房,几亩田,几分菜地,二房劳力多,再佃些田,或许能够吃饱,但是没有钱,三郎几个的婚事,那肯定是耽误了。聘礼是一件,这个或许找同样贫家的姑娘,不挑对方的陪嫁,还能有给说亲的。但是就东厢房,再添了媳妇,根本就住不下,再穷的姑娘人家也不会上门。
  而连老爷子刚才所说分家不分家,对孙儿辈婚事的影响,也是切实的。
  想到这,连蔓儿不由得看了连守礼一眼。三房没能分家出来,固然有连老爷子的原因,但是连守礼的态度不够强硬,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天助、人助都是外力,人最重要的是要自救。就比如刚才,天助、人助都有了,但是连守礼自己不够给力。这是他的事,谁也无法替代他。
  连叶儿说了话,但是她人轻言微。就比如连蔓儿出去说话,也要张氏、连守信支持她。而连蔓儿又比连叶儿幸运的多,连蔓儿有兄弟姐妹,都和她站在一起。
  不过,连叶儿能够挑破周氏一直在欺压她们娘俩这个脓疮,就算连老爷子不太高兴,也不得不有所举动。
  晚饭,连家上房摆了四桌酒席,男客两桌在东屋,女客两桌在西屋。吴玉昌、吴玉贵兄弟、里正、连家的两边紧邻,还有几位村老都来了,谁都没空着手,或酒、或肉、或是尺头等。
  这些礼,自然都是周氏收着。
  女客在西屋,周氏坐主桌,王氏也被让到主桌,王氏就拉着张氏和连枝儿一起坐了,周氏也没说什么。连蔓儿坐的另一桌,何氏、赵氏、赵秀娥也在这一桌上。在地下端菜伺候的是古氏、蒋氏、连叶儿、连芽儿、连朵儿。
  就有人让古氏也上桌吃饭,被周氏给拦住了。
  “她是大媳妇,带着人待客是她的本分当做的。这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周氏这话像极了连老爷子的口吻。
  “是。”古氏端着菜,脸上含笑。以前做秀才娘子的时候,都是她坐着,别的人忙着,现在做了太太,反而要她在地下伺候人。刚才为这事,连老爷子和周氏还特意找她过去,说了半天,就是让她“谦恭”、“贤德”、“做在前吃在后”。
  连蔓儿看着古氏来来去去的忙碌,心中就想,这是连老爷子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所以在严加管束大房的人了。
  这样其实也不错。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入伏
  为了连守仁的事,连家上房很是欢喜、热闹了几天。  大家都在憧憬着这件事对将来他们的生活将会带来的美好变化,并期待着更大的喜讯快些来临。
  宋海龙送来的银子,由周氏收着。那天从连守仁房中搜罗出来的财物,银钱也全部留在了周氏手中,只将衣裳、尺头让古氏她们拿了回去。
  连老爷子和周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打算将银钱的进出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连守仁、连继祖、古氏和蒋氏婆媳要出门也控制的很严格。
  自然有人不满,却不能改变什么,连家大多数人都是满意、高兴的。
  这些,对连蔓儿一家的影响甚小。早点铺子每个月的收入颇丰,她们开始一点点地兴建自己的庄园。
  第一步,她们从河岸边挖了一条水渠,引水进了自家的庄园。水渠采用的是明挖,修筑完成后用青石加盖。水渠先穿过菜园,然后经过一个新挖的蓄水池,之后则是穿过房场,然后在她们的庄园上蜿蜒而过,最后又流入河里。
  河岸的入水口处,还兴建了水闸,可以在汛期的时候控制水量的大小。这条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灌溉菜园和庄园内的花草树木,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给即将兴建的宅子里引一汪活水。菜园内的蓄水池同时也做沉淀池,经过沉淀流入宅子的水将会更加清澈。
  庄园的蓝图是鲁先生帮着画的,他将连蔓儿一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又加上他的风水知识,大家一起商量着决定的。最后做出的规划,甚至让连蔓儿有些喜出望外。
  庄园的核心建筑当然是住宅,住宅的前面是菜园,穿过菜园就直接到了早点铺子的后院。住宅四周,将会广值树木,包括沿河的杂树林。宅子后面还会继续栽种果树。
  主院大体还是沿用农家大院的结构,另外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将会兴建打谷场、牲口棚、猪圈、鸡栏、鸭栏。菜窖、酸菜作坊等。
  已经进入初伏时节,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每天一睁眼就能听见窗外的知了叫声。直到入夜才会停息。这几天,连守信正在带着人修建水渠。张氏和连蔓儿母女几个都很忙。
  她家的鸡鸭喂的好,刚入伏,这些小鸡小鸭就开始下蛋了。
  连蔓儿家的鸡依旧养在老宅,蛋大多下的鸡圈里,连枝儿一般在家看家,随流就捡了。至于鸭子,都是将蛋下在河边杂树林,那里有五郎和小七给它们铺好的舒适的草窝。捡鸭蛋的活计被小七承包了,他每天从私塾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提个小篮子去杂树林捡鸭蛋。鸭蛋越多,小七就笑的越开心。
  这些小母鸡、小母鸭第一批下的蛋个头都比较小。连蔓儿开始还很担心,等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蛋个头渐渐大起来,她才放了心。
  张氏却对那些小小个的鸡蛋爱不释手。
  “可别看这个头笑,这是鸡开张下的头个蛋。这蛋最补人了。”庄户人家,管鸡开始下蛋叫做开张,就像新买卖开始营业那样。
  张氏将这些小鸡蛋分了几份,一份给王幼恒,一份给吴家兴家,都是五郎和小七去镇上上学顺便捎去的。
  最后一份才是留给自己家的。鲁先生教书辛苦。五郎和小七念书耗神,连守信每天看铺子、领着人挖渠也很累,连枝儿和连蔓儿正在长身子,都需要吃。
  这天早上起来,连蔓儿就分到了一碗荷包蛋,正是母鸡下的头一个蛋。别看蛋个头小,但是蛋黄并不小,而且颜色金黄。张氏在水中还加了糖。鸡蛋吃进嘴里很香。
  “好吃吧?”张氏看连蔓儿吃的香,就笑着问。
  “好吃。”连蔓儿点头。
  “今年咱这鸡鸭下的蛋,我不打算卖了,都留咱自家吃吧。”张氏就道。庄户人家养鸡生蛋,一般舍不得自己吃,几枚鸡蛋到集上卖了,可以换回家里需要的油盐,鸡蛋攒的多了,还能扯回几尺花布,给家人添件衣裳。
  不过今年,连蔓儿家已经不缺卖鸡蛋、鸭蛋的几文钱了。以前没有鸡鸭的时候,她们还要买鸡蛋吃的。
  “行啊。”连蔓儿点头,“娘,以后咱家每个人每天至少吃一个鸡蛋,鸭蛋咱就都腌起来吧。腌的鸭蛋好吃。”
  “这开张了的鸡鸭,也不用每天一个,隔天下个蛋,咱这六口人,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