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有在老宅帮忙的人,像春柱媳妇这样来往的近的人家,都送了猪血或者杀猪菜,吴玉昌的娘不来吃饭,也送了杀猪菜过去。
  这顿饭,一直吃到下晌才散了。
  连蔓儿和小七都吃的肚子圆鼓鼓地,就靠在东屋大炕的炕头上,晒着日影,低低地说着话犯懒。张氏、连枝儿、连守信和五郎先后也从外面进来,连枝儿手里端着沏的浓浓的热茶,张氏端了一小盆泡着的冻梨。
  “都坐起来,也不怕漾食。”张氏笑着招呼小闺女、小儿子过来,或是喝浓茶,或是吃冻梨解腻。
  漾食,是三十里营子这里的乡村土语。老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饭后千万不能就躺着。
  连蔓儿并不觉得杀猪菜油腻,她借了连枝儿递过来的热茶,慢慢地喝着。
  “今天这肉,吃足了没?”张氏挑了个冻梨,将上面的冰壳都弄干净了,递给小七,一边笑着问道。
  第四百五十一章 钱赚来就是花用的
  “吃足了。”小七接了冻梨,就道。
  以前没分家的时候,上房杀年猪,那杀猪菜里的带骨肉都是有数的,要一一经过周氏的手分派。几个孩子一年也见不到什么油星,即便是这应该是最丰足的一顿,能分到的肉也极少。至于张氏,是根本吃不到肉,只能吃酸菜的。
  今年,连蔓儿家自己杀年猪,那个可笑的分配制当然是取消了,为了让来客和自家的孩子都吃好,张氏特意在杀猪菜里多放了很多的肉,结果最后大家敞开了吃,依旧没吃完。
  连蔓儿和小七并不馋肉。这一年来因为家里的条件好了,伙食上有了很大的改善。鸡蛋、鸭蛋是每天都要吃的,鱼和肉也是隔三差五就能买一回,几乎做到了没一顿都有荤腥。
  很多庄户人家,即便颇有些家资的,大多也过的很俭省,尤其是在饭食上。但是连蔓儿认为,只有吃的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干活、赚钱、念书。而且,她的记忆里始终记得,她刚从这个世界上清醒过来的时候,看见五郎、连枝儿和小七几个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她也记得在周氏做主的饭桌上,那难吃的饭食和周氏的区别对待。
  正因为这种种因素,连蔓儿手里有了钱,就想让自己和五郎、连枝儿、小七都要吃好、吃饱。她们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必须要跟上。
  而张氏和连守信本就不是省细的人。也出于对几个孩子的疼爱和补偿心理,对此也就采取了纵容的态度。
  说起来,只要连蔓儿说话,几个孩子又赞成。张氏和连守信几乎就没反对过什么。
  一家人说了一会闲话,就开始商量着猪肉怎么分派。
  一头猪,除了刚才这一顿吃的。其余的两扇猪肉,都被张屠夫砍成了大块,如今正冻在外面的大缸里。
  “给我姥家砍十斤,幼恒哥那十斤,家兴哥家十斤,叶儿家十斤,”连蔓儿就道。“对了,那个肠子啥的咱不吃,干脆给老黄大叔吧,那天我听他说,好像挺爱吃那东西的。
  连蔓儿家杀的这头猪是六头猪里面最肥的。毛重将近两百斤。杀了之后,分量当然就没那么多了,去了这四十斤猪肉,再去掉今天吃掉的、内脏、猪头、猪蹄、猪尾巴、猪板油等零零碎碎的,连蔓儿家剩下的猪肉,连骨带肉也就一百斤挂零。
  “过年给大家伙发年肉,咱也不用另外买了,就从这里出。”张氏就道。
  “过年咱不还得请几桌客吗,估计也得二十斤猪肉。”连守信就道。
  “铺子里再用点。这肉也足够咱吃到明年去了。”张氏就道。
  “嗯。”连蔓儿点头,“铺子里多用点,估计咱这猪肉自己也吃不了多少,别忘了,咱还定了一腔羊和十斤牛肉那。”
  “对,差点把这个茬给忘了。”张氏就道。
  “这个我还记着。刚才在桌上吃饭,吴三哥说了,明天就和家兴往西边去,后天或者大后天,就把肉给咱带回来。”
  说完了猪肉分配的事情,又说起要分一头猪的钱给赵氏的事。
  “就给他三伯按那头最重的猪算吧,”张氏就道。
  最重的一头是连蔓儿家那头猪里面的,当初张氏抓来的小猪羔。猪的毛重是一百九十三斤,每斤十四文钱,价银是两千七百零二文钱。
  下晌,赵氏和连叶儿过来的时候,张氏就将称好的猪肉给了她们,连蔓儿也从钱箱里拿了两千七百零二文钱递给赵氏和连叶儿。
  虽然当初是说要给赵氏一头猪,但是现在连蔓儿家又给猪肉,又给这些钱的,赵氏和连叶儿就都迟疑真不肯收。
  “她四婶,我闲着也是闲着,这喂猪就是顺手的事。有这十斤肉,我们能过个充裕的年,这就啥都够了。这么多的钱,我们不能要。”赵氏就道。
  “对,四婶、蔓儿姐,这钱太多了,我们不能要。”连叶儿也道。
  “当初说好了的,给你你就拿着吧。”张氏就劝道。“我又不是没喂过猪,这一共六头猪,一天几顿的喂,这可不是个轻省的活。”
  “是啊,三伯娘,这钱你快收起来吧。”连蔓儿也道,“这些钱,明年开春,你们也能买几只小猪羔,喂上自己的猪了。”
  最后,大家伙劝着,赵氏和连叶儿终于感激地将钱收下了。
  
  吴玉贵和吴家兴从西边回来,拉回来杀好的两腔羊并二十斤的牛肉,和连蔓儿家一家一半地分了。因为买下的只整只羊,在那边找人杀的,因此连蔓儿家还得了一张羊皮。
  张氏就做主将羊皮送到镇上的皮匠铺子里,让皮匠给熟了,打算给连守信做一件羊皮袄。
  这羊和那肉牛一样,都是从更西边的地方迁移过来的那些回人养的。回人很会养牛羊,那羊皮毛很软很厚实,牛肉和羊肉的肉质也很鲜嫩。
  “以前在你姥家的时候,这牛羊肉也吃,就是到了这,这些年,总共才吃过两次。”张氏有些感慨地道,“那时候还没有你们几个那,只有枝儿,上房还有五十亩的地,没后来那么穷。”
  “这肉咱咋吃?”一家人就商量。
  牛肉、羊肉都可以炖,都可以剁成肉馅包饺子、包包子,还可以红烧、卤,吃法很多。
  “咱可以生火锅,涮羊肉啊。”连蔓儿的两只大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她来到这里已经一年多了,过了两个冬天了,还一次火锅、一次涮羊肉都没吃过那。
  “咱家没锅子,要生火锅、涮羊肉,那咱还得先买锅子。”张氏就道。
  这个年代的火锅,多是纯铜手工打造的,是一般庄户人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可以说,哪家要是有一个铜火锅,就可以立刻判断出,这家的日子过的非常阔绰。
  “那就买呀。”连蔓儿道。
  五郎和小七就都看着张氏。
  连枝儿坐在旁边,笑眯眯地不说话。
  张氏见了他们这个样子,就明白了,四个孩子都想买火锅,吃火锅,吃涮羊肉。
  看着大年将近,还有些年货也该置办了,第二天青阳镇的大集,一家人将家里都安顿好了,连守信就赶了小牛车,一家人坐着,来到了镇上。
  进了青阳镇,张氏、连蔓儿和连枝儿现在首饰铺子前面下了车,连守信则带着五郎和小七去陆家的大杂货铺,那里有现成的铜火锅卖。
  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进了首饰铺,掌柜的立刻就迎了上来。
  “四太太、两位姑娘,这边坐,看看有啥看的入眼的?要是有稀罕的花样,在咱这铺子里定做也行。咱这铺子,都是足金足银,价格也实在,这做活的匠人一点都不比那县城、府城的差”
  掌柜的满脸陪笑地将她们娘儿三个招呼到后面的单间里坐下,随后就将铺子里最好的金银首饰一盒盒地拿进来让她们挑。
  今年手里的银钱充足,连蔓儿就打算着,她们娘儿三个要好好地添一些首饰。
  “我就不添了,你们姐俩挑。”张氏就道。
  连蔓儿先就挑了四个鎏金的银项圈、四个鎏金的银锁片,这是打算分给五郎、小七、连枝儿和她一人一套的。然后,连蔓儿又选了三对赤金耳环,这是她、连枝儿和张氏一人一对。接着,她又选了两对麻花对口贵妃银镯,两对蒜头福字银镯。这四对镯子每只的重量都大概在一两左右,她自己和连枝儿一人两对。
  接着连蔓儿又为自己和连枝儿挑了两根银簪子,两只素面的赤金戒指。
  最后,连蔓儿还为张氏挑了一根银簪子,并向掌柜的定了一对泥鳅背的银镯子。
  “每个要二两的。”连蔓儿告诉掌柜的。
  连蔓儿和连枝儿年纪还小,带太厚重的首饰并不好看,而张氏的年纪,是压得住重器的。这种重器,除了做首饰点缀之外,更是压箱底的积蓄。
  挑好了首饰,连蔓儿就让掌柜的都拿盒子装好,下晌的时候送到她家里去。这掌故自然了不得地答应了。
  从首饰铺子里出来,娘儿几个往陆家的杂货铺走,正路过一家卖皮裘的铺子。
  “那张羊皮不知道啥时候能熟出来,到时候皮袄的面,就用那个石青的缎子。”张氏随口道。
  “娘,干脆咱再买几张皮子。”连蔓儿心中一动,就说道。
  娘几个就进了皮货铺子,那掌柜的和伙计自然也都笑着招呼。
  “我哥和小七每天上学,这来回被风吹着,得穿暖和点,一人该做件毛大氅。我和我姐也一人做一件皮袄,娘,你也做一件。”
  连蔓儿说着话,就让掌柜的拿羊羔皮来让她们挑。
  “蔓儿,”连枝儿轻轻扯了扯连蔓儿的衣袖,“要不,咱再多买两张皮子,五郎和小七也该添双羊皮靴子,那样上下学,踩雪地里也不怕。”
  “是家兴哥穿的那样的不?”连蔓儿就笑,“那多买两张可不够,我看家兴哥那靴子可旧了,也该换双新的。”
  第四百五十二章 涮羊肉
  连枝儿是个腼腆的姑娘,听连蔓儿这么说,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连蔓儿觉得有趣,低声的笑。
  “蔓儿,别总逗你姐。”张氏在旁边见了,就笑着道。
  这是在别人家的铺子里,还有掌柜的、伙计和别的客人,连蔓儿当然知道适可而止。
  最后娘儿三个挑了十二张上好的羊羔皮,也是让伙计下晌的时候送到三十里营子去,这才从皮货铺子里出来,直奔陆家的杂货铺。
  陆家的杂货铺是青阳镇上最大的一家杂货铺,里面的货品最全,价格也很公道。连蔓儿走进杂货铺里,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已经在里面了,正由陆家的老二陆炳武陪着,坐在铺子内的火炉旁边烤火、说话。
  见她们来了,陆炳武就忙站起来,赶着张氏叫大姨,让她们娘儿几个坐火炉便暖和暖和,然后又招呼伙计抱火锅过来让她们挑选。
  “是从府城进的,上百年的老作坊,卖的最好,府城、县城,还有咱镇上的人家都用的是他家做的。”陆家杂货铺的掌柜指着那几个火锅向她们一一介绍的。
  连蔓儿看了一番,就选了一个中等大小的紫铜火锅。抓着两耳将火锅提起来,连蔓儿估摸着这火锅的重量最起码得有五斤重。再将锅盖打开,看锅壁的厚度,做工的细致。连蔓儿也很满意。这个年代,一般的东西,尤其是老字号的,质量真是没的说。特别的实诚,比如这铜火锅,用一辈子根本没问题。还可以一代代地传下去。
  紫铜火锅导热好,这个大小的锅子,对于她们的六口之家也正合适。
  见连蔓儿选好了火锅,连守信、张氏、五郎也过来仔细查看,都很满意。一个火锅,又加上底垫和纯铜的烟帽,再加上一个夹炭的炭夹。一个小漏勺,一共是六两五钱银子。
  买好了铜火锅,一家人又就便在铺子里买了红糖、白糖,福字、年画等物。往年还要买春联的,今年却不用。只买了大红纸,等回去请鲁先生给写几幅,那可比外面买的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从陆家的杂货铺子里出来,一家人又去逛集市。
  爆竹整整买了两篮子,还添了不少的烟花,让小七高兴的眉开眼笑。接着又买了几尾鱼、炭、各色糖果、点心等,满满地装了一车回家。
  下晌,她们定好的金银首饰、羊羔皮、火锅等物就都陆续地送了过来。连蔓儿一一地打发了价款,一家人才坐下来。看着采购来的这一堆堆的东西。
  连蔓儿先将首饰分了,五郎和小七接了连蔓儿递过去的项圈和锁片,都有些错愕。他们俩都没想到,连蔓儿会在首饰铺子给他们也买了东西。
  金银物件,一家人都有,唯有连守信没有。他也不生气。只在旁笑呵呵地看着。在他的意识里,大老爷们身上就不应该戴这些零碎,只有小孩子和女人,才喜欢这些东西。而且连蔓儿也说了,这些东西,就算不上是花钱,而应该算作是将银钱换一种方式存下来。
  将采购来的东西都归置好了,火锅却没有收起来。连蔓儿提议说,晚上就涮羊肉吃。大家当然都没有异议,连守信就拿了火锅去刷洗,准备木炭,张氏和连枝儿则是准备大骨熬汤,还要准备羊肉片。
  五郎和小七去请鲁先生写春联。
  连蔓儿也没闲着,她要配制涮羊肉的蘸料。
  要配制涮羊肉的蘸料,主料自然是芝麻酱,另外两种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就是腐乳和韭菜花。这三样,连蔓儿家就有现成的。只要有了这三样,就能配制出最基本的蘸料。当然,为了让蘸料更加美味,里面还可以加入其他的配料。细盐自然是不能少的,连蔓儿又找来了香油、卤虾酱、家里自制的大酱和鲜汤宝等。
  将配料都准备齐了,连蔓儿才开始慢慢地调制、一边调制一边品尝,直到最后调配出的蘸料让她自己狠喜欢,又让连守信、张氏等一家人都品尝过,大家都说好,连蔓儿才满意了。
  傍晚,连蔓儿一家六口,再加上一个鲁先生,大家团团围着桌子坐了。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了小碗蘸料,桌子正中放的就是火锅,旁边放着三大盘片的薄薄的羊肉片。
  片羊肉片,是要将冻结实的羊腿拿进屋里,让它稍微融化融化,但千万不能化透了,看着能下刀的时候就开始片,这样最容易片出薄如纸的羊肉片。当然,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得多亏张氏和连枝儿的好刀工。人家娘儿两个片酸菜、切酸菜丝可都是好手。
  除了羊肉片,还有刚从菜窖里拿出来的,秋末存放进去的菠菜,以及挑选出来的嫩白菜叶,另外就是切成长条的干豆腐、切成薄片的土豆、泡软了的粉条,杀猪那天做的血豆腐。
  为了解腻,桌上还准备了凉拌海带丝,酸甜萝卜丝等几样爽口的小菜。
  连守信和鲁先生的面前还有白酒,张氏和几个孩子面前的则是葡萄汁。
  火锅端上来的时候,里面的汤就是烧滚的,大家纷纷夹了羊肉等食材进去,薄薄的羊肉片在随着烧滚的汤汁打一个滚,那颜色就变了,这个时候立刻捞上来,蘸着浓郁的酱料吃进嘴里,美味的几乎让人咬掉舌头。
  鲁先生吃了一口就赞好。
  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一会工夫,就都吃的脸上红扑扑地。连蔓儿吃的尤为开心,果然,寒冷的冬季,就该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吃火锅、涮羊肉。这才是美好的日子啊。
  一顿火锅还没吃完,连蔓儿已经在打算下一顿了。涮羊肉不能天天吃,明天应该再尝一尝酸菜锅。
  不过第二天,连蔓儿家并没有吃酸菜锅。
  “幼恒哥说,后天他就要回县城过年了?”晌午,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的时候,告诉连蔓儿道。
  今天也是他俩今年上学的最后一天,从下午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