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蔓儿正这么想着,吉祥已经小跑着回来了。比起方才的那个小丫头,吉祥跟着连蔓儿见过更多的世面,也稳重许多。但就是她,此刻也明显非常激动。

    “回姑娘,这回也是送喜报的。不是二爷的喜报,是大爷的喜报。”吉祥激动地禀报道。

    “是是你哥也中了?”张氏在旁边,又抓住了连蔓儿的手,颤着声音问。

    “快说。”连蔓儿就催吉祥。

    “是大爷乡试中了!”吉祥立刻就道,一边就拿出一张捷报来递给连蔓儿,“这是大爷的捷报,刚才老爷接了,看见婢子过去,就让婢子拿过来,给太太、姑娘看看。”

    连蔓儿忙接过捷报来细看。

    “蔓儿,这上面怎么说,快给娘念念。”张氏此刻欢喜的什么似的,忙就催促连蔓儿道。

    连蔓儿依言将捷报念给张氏听。

    “阿弥陀佛。”张氏听完,知道五郎高中在乡试第四名,就合掌又念起佛来。

    从秀才到举人,似乎只有一个台阶,然而就像许多读书人到老。都还是老童生的情况一样,很多秀才,是一辈子也踏不上这个台阶的。从秀才到举人的这个台阶,其实差距非常之大。秀才不能做官,最多也就给人做做幕僚、做做西席。然而举人,是可以直接被任命为官的。

    举人的地位更高,所享受的待遇更优,同时也拥有更多的特权。

    “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吉祥见张氏和连蔓儿这么高兴,又接着禀报道。“婢子刚才听后面一拨来报喜的人说,大爷和二爷也回家来了。他们先赶了一步来报喜,大爷和二爷估计随后就到家了。”

    “我哥和小七回来了!”连蔓儿顿时喜上眉梢。

    “好。太好了。”张氏则更加激动,几乎欢喜的说不出话来。比起两个儿子高中的消息,她更高兴听见儿子们来家的消息。

    “赶赶紧准备准备”张氏这么说着,就忙往院子外走,走了两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就又停下,转身往上房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张氏如此来回走了两趟,连蔓儿在旁看了就忍笑。

    “娘,你干啥那。都高兴糊涂了吧。”连蔓儿就笑着过去拉了张氏道。

    “是,娘是高兴糊涂了。”张氏摇头笑道。

    “娘,该准备的都差不多准备了。有我在这那,要不,你还是赶紧回屋,换件衣裳?”连蔓儿就提议道。

    张氏忙低头看自己的衣裳。

    “我今天这衣裳不好,是不是不够喜庆?”张氏就问连蔓儿。

    “娘。这件已经很好了,不过上个月新做的那套更好。更称今天这好日子,我哥和小七看了,准备高兴。”连蔓儿就笑着道。

    “对,对,那我回去换衣裳去。”张氏听了,觉得有理,赶忙就往上房去了。

    连蔓儿给伺候张氏的丫头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好生照顾张氏。其实,她也不是真想让张氏换衣裳,不过是看张氏太过欢喜,想找点事让她分分心,平静平静。

    张氏回屋去了,连蔓儿就在院子里来回踱了几步,然后一一地叫进人来,又安排吩咐了一番。如今五郎和小七双双高中,双喜临门,一会两兄弟还要来家,这两天,家中少不得要庆祝,宾客盈门,要安排的事情还真不少。

    连蔓儿这边刚安排妥协了,外面就有小丫头来报,说是五郎和小七的车马已经到了青阳镇上了。

    连蔓儿忙就进屋去,请了张氏,母女俩带着人出来,会同了连守信。连家大门已经洞开,张灯结彩,一家大小齐出门来,迎接五郎和小七。

    一众人刚在门口站定,远远地就看见一队车马正从官道上拐下来。

    “到了,到了!”几个小厮飞跑过来禀报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翘首看着,就看当先一匹黄骠马上坐的正是五郎,与五郎略落后一个马头,是一匹枣红马,上面坐的是小七。

    张氏远远地看见两个儿子,刚擦干净的眼睛就又湿润了。

    五郎和小七两个纵马跑了两步,就忙下马,将马缰绳扔给跟着的小厮,两人小跑到跟前,就给连守信和张氏跪下了。

    “爹、娘”五郎和小七就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

    “快起来,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连守信和张氏忙上前,扶两个人起来。张氏则是一把抱住了五郎,上上下下地打量。

    多半年没见面了,张氏怎么能不想念自己的大儿子。如今五郎就站在面前,身量又高了,肩膀也宽了不少,一身的锦绣的圆领长袍,长身玉立、玉树临风的。张氏见了自然不胜欢喜。

    连蔓儿也笑着上前来见礼。

    “哥,小七。”连蔓儿笑着招呼道。

    五郎也想念张氏,不过他年纪大了,当着众人的面被张氏抱着,就有些不好意思,见连蔓儿过来,张氏松开他,五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给连蔓儿微微还了一礼。

    小七则喜眉笑眼地过来,对连蔓儿一躬到地。

    连蔓儿一手挽起小七,一边笑着看五郎。

    五郎容貌上的变化大,已经像是个青年。五郎的长相,兼收了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身量高,皮肤白,鼻梁挺,眼睛大而有神。少年时因为家境的缘故,眉宇间总有一丝倔强的神情。如今家境的变化,还有几年的饱读诗书和历练,那神情已经渺无踪影,代之以端凝和坚毅。

    一个英挺的,看着就十分可靠,能够让人放心依赖的好男人。

    五郎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连蔓儿明白,这肯定是离家的这段时间,五郎度过了每个少年都必须经历的、尴尬的变声期。

    一家人相见过,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先来到了御赐牌楼底下。牌楼底下,已经摆设好了香案,五郎和小七先后拈香跪拜,然后一家人又一起跪拜了,才进了宅子里。

    进了宅子,依旧先拜过了圣旨,表示连家有今天,始终不忘皇恩,感念皇恩浩荡。

    前面报喜的人已经安排了人招待,五郎和小七都去换衣裳,这期间,小喜和小庆进来给张氏、连蔓儿磕头。

    五郎和小七高中归来,看样子这段时间都被照顾的不错,张氏当然高兴,让两个丫头起来,各自赏了一个尺头,一个荷包,至于跟随五郎和小七的其他人,也各有丰厚的赏赐。

    等五郎和小七换过衣裳,一家人才都在屋中坐下叙话。

    许是离开的久了,又一直在京中跟随鲁先生历练,五郎的官话说的越发的好了,不带丝毫辽东府的口音。只是话说的多了,在连守信和张氏的乡音影响下,五郎才慢慢的拾回了乡音。

    “今年的考题并不难,就是偏重实务,那些只闭门读书的就吃了亏。多亏这两年在外历练,有良师益友,胜过十年苦读”五郎先告诉大家乡试的情形。

    “哥,幼恒哥这次考中了没有?”连蔓儿剥了一个蜜桔,一半给了小七,另一半递给五郎。她一边问五郎,又一边去剥石榴。

    “幼恒哥也中了。”五郎就道。

    “嗯,幼恒哥还是跟我们一起回来的,到县城才分开。”小七就接着道。

    “王小太医这次考了第几?”连守信就问。

    “考了递二十名。”五郎就如实答道。

    张氏和连守信都点头。

    “上回他是跟五郎一起考的那啥生员吧,比五郎考的好。这回不管咋地,中了就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王幼恒这次没有五郎考的好。

    “幼恒哥这两年杂务太多了,真正能沉下心来念书的日子反而不多。要不然,肯定能考的更好。”五郎就道。

    大家都点头,王幼恒这两年在锦阳县和他舅舅家两地来回奔波,可以说是支撑起了他舅舅家的家业,自然分了不少心。而这次,王幼恒能够考中,还多亏考试之前,和五郎一起住了几天。是五郎将鲁先生押的题目,还有做的讲解等都毫无保留地转告给了王幼恒。

    当然,这件事,五郎并没有提。

    “那小九那,也考中了吧?”连蔓儿就又问。

    “小九哥这次考了第三。”小七就笑着答道。

    沈谦自幼有名师指点,是真正的童子功,如今着意在这方面,成绩自然不俗。

    “这可真是好事连连啊。”张氏就笑道。自家的孩子高中了,与自家交好的也高中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那。张氏就是那种,自己有好事、开心,也希望大家伙都有好事,一起开心的人。



第九百零二章 阖家欢喜

    自己关心的几个人都中了,连蔓儿也格外的高兴。

    这个年代,除非皇上开恩科,否则乡试都是三年举行一次,童生试则不同。连老爷子的去世,使得小七推迟了一年才参加童生试,但是却并没有影响到五郎的乡试。所以,五郎依旧是和王幼恒、沈谦一起参加的考试。

    说完考试的事情,大家又问五郎在京城的情形,以及鲁先生的情况。五郎也不嫌絮烦,都一一地回答了。京城,对于连蔓儿一家人来说,是无比新奇、向往的所在,他们对五郎的叙述听的津津有味。

    “哥,你和小七都考中了,有没有给鲁先生写信报喜?”连蔓儿就问五郎道。

    “已经写了。”五郎就点头道,“在府城,知道了考试的成绩,我立刻给鲁先生写了信。”

    “捎东西过去没有?”连守信就问。

    “捎了。”五郎答道,“捎了几张好皮子,还有些咱们庄子上的土产。”

    “这就对了。”连守信点头表示赞许,“咱们家能有今天,你们兄弟都能考上,多亏遇见鲁先生这个大贵人啊。”

    “恩师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的。”五郎和小七就都说道。

    张氏就又问五郎这些日子在外头吃的好不好,身体好不好,还问他一会想吃什么。由于是久别重逢,张氏甚至将五郎放在了平时一直最疼爱的小七的前头。

    “想娘和蔓儿做的家常菜,还有爹擀的面条”五郎回答一切都好,让张氏尽管放心,最后,又笑着说道。

    五郎这么说,连守信、张氏和连蔓儿都是又高兴、又有些心酸。

    “这有啥难的,等一会。就让你爹先给你擀面,做炸酱面给你吃,待会,我和蔓儿亲自下厨,给你们哥俩做一桌子的菜。”张氏就说道。

    一家人絮絮地说着,越说越是稠密。连蔓儿突然间就想到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哥,”连蔓儿叫了五郎一声,就住了口。

    “啥事,蔓儿?”五郎抬头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想了想,就将屋内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这才重新开口向五郎询问。

    “哥你来信说,六爷交代你办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可都办好了?”等人都出去了,连蔓儿才压低了声音问道。

    当时五郎在来信中,并没有提到沈六交办的具体事情,连蔓儿认为是不便说,因此。今天才屏退众人,问五郎。

    “都不办好了,我才和小七一起回来的。”五郎就道,略作沉吟,这才也压低了声音,将沈六交代的事情大体说了一遍。

    “这么重要的事情。六爷交代给你办,六爷是真看重咱们。五郎,你往后可要加倍的勤谨。可不要让六爷失望,觉得信错了人,认为咱们是那不可靠的。”连守信听了,就道。

    “爹,你放心吧。我都知道。”五郎就道。

    “嗯,我知道。你这孩子,原来就比一般人懂事早。你现在又念书,又在外头历练啥的,说话办事,都比我强。我也没啥不放心的。”连守信就道。

    “爹,你别这么说。”五郎忙道。

    “这是实话,爹是高兴才说的。”连守信就道,“别人都说我和你娘有福,我也觉得我们有福。不在别的上头,就你们几个都懂事、能干,这就是我们的福。”

    一家人又说了一会话,连守信果然亲自动手擀了面条,张氏和连蔓儿亲自准备面码和炸酱,一家人简简单单地吃了晌午饭。晚上,张氏则带着连蔓儿下厨,母女俩亲手做了一桌子的家常饭食。因为要补上中秋节没能团聚的遗憾,还特意打了月饼,一家人吃了一顿吃到的中秋团圆饭。

    五郎和小七高中,远近的亲友、锦阳县各官宦、乡绅都纷纷来贺喜。连蔓儿家干脆连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将锦阳县几个有名的戏班子、有名的红角以及杂耍班子都请到了,就在牌楼底下摆开戏台,连着唱了三天的大戏。

    秧歌队自然也被请了来。

    因为这边这么热闹,学堂里干脆也放了三天的假。连家伺候的上下人等均有赏赐,另外还给学堂的学生们都发肉和点心,是大家同喜的意思。

    在青阳镇上,除了一个王家的王举人,五郎是第二个开中举人的。王举人考中举人的时候,已近中年,而五郎风华正茂,不用想,谁都知道,五郎将来定是前程远大,这锦阳县内,怕是没人能敌的上他的。

    至于小七,虽如今才中了秀才,前程却是不可限量。他不仅有五郎所有的优势,还有五郎没有的。小七念书的年纪比五郎笑,有五郎这么一个哥哥,而五郎却没有。

    三十里营子因为先有王举人,如今又有连举人和连秀才,顿时在锦阳县就出了名。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传出去的,都说三十里营子的风水好,说村里的墓地,也就是南山是最发旺子孙后代的,就有临近村镇的人家里老人过世的,千方百计地想要将老人也葬到南山上来的。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五郎和小七高中,王举人全家来道贺,从此称与连家为世交。至于其他前来趋奉、攀亲的,则是数不胜数。便在宴席中,就有好几个要给五郎做媒的。

    张青山一家自然也都来了,住了三天,李氏、张王氏、胡氏和张氏一起高高兴兴地听了三天的戏。这回的戏,都是选那热闹、兆头好的,什么满床笏、四进士、金印记、天官赐福、富贵长春等。

    张青山的心思却不在戏上头。两个外孙,一个新晋的举人,一个新中的秀才,张青山可高兴坏了。他带来了几坛亲自酿的烧酒,和连守信喝的大醉。

    “我闺女啊,算是熬出来了,熬出来了”醉后,张青山就会这样感叹道。

    “外孙们出息大发了,我也跟着借光。现在我走出去,也有管我叫老爷的了。我们那屯子里人说,要保举我做里正,哈哈我可不耐烦做那个”

    张青山本来就很有威望,如今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吴家一家、陆家一家也都来了。他们不仅来贺喜,还帮着连蔓儿家各处料理、照管事情。 两个兄弟都越来越有出息,连枝儿当然最高兴。

    小胖娃大宝在五郎离家的时候,还不会叫舅。现在会了,却只认小七,不认五郎。五郎拿了好些玩意儿出来,哄得大宝开心了,大宝才和他亲近起来,叫了一声舅。五郎虽然老成,抱着大宝也不由得眉开眼笑。

    三天的宴席过后,连蔓儿又留下唱的最好的一班戏班子,自家人,包括张青山一家、吴家兴一家,陆炳武一家,还有连叶儿一家,自在地乐呵了一天,大家这才散了。

    庆祝过后,一切收拾停当,大家的心也静了下来。一家人难免坐在一起,慢慢地就谈到了将来的打算。

    五郎中了举人,下一步就是参加会试。以后,他一年中还是会有大部分时间在京城,跟随鲁先生念书、历练。小七的下一步是参加乡试,因此除了继续念书之外,也应该出外游历游历,就如同当年的五郎一样。

    五郎能有如今这样的沉稳和见识,与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