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贤惠如张氏,分家过了这么短短的日子,也不希望再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连蔓儿揭开瓦缸的盖子,捞出一颗花生来,剥出花生粒来尝了尝,就点了点头,花生已经入味了。
  她起得早,还有人比她起的更早。连家的前院,东厢房到大门之间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两个临时的灶台,连守礼和连守信正抬着大铁锅往灶上安。
  这是昨天晚上连守礼和连守信商量好的。屋子里的锅还要烧火做饭,要煮出二百斤的花生来,太紧张了,另外搭灶,就方便多了。
  匆匆的吃过了早饭,由连守礼一家三口帮忙,大家就忙着开始煮花生。一只铁锅,一次能煮二十五斤的花生。煮熟了的花生在控干水分后,就送到房顶上去晾晒。忙活了一天,多半的花生都晒好了,只有最后煮出来的五十斤花生,还没完全晒干。只好拿进屋里来,打算第二天再接着晒。
  “明天要是个好天头大晴天,半天的功夫,晒干完全没问题。”
  连蔓儿这么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见外面阴沉沉的。
  “这可咋办,今天是阴天,看样子,还要下雨那。”张氏从外面走进来道。
  连蔓儿的心也跟着沉了下来。
  第一百零八章 烘干
  阴天没有阳光,就无法将剩下的那五十斤蒜香花生晒干,这样就无法完成和武掌柜的约定。连蔓儿走到院子了,就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她下意识地伸出手,结果就有小水滴滴落在她的手心上。
  下雨了。
  雨并不大,但是看天上乌云密布,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放晴的。
  连蔓儿走回屋子里,看着几个笸箩里放着的那些还没晒干的花生,这可怎么办那。
  “要不,放铁锅里再炒一遍吧。”连守信建议道。
  连蔓儿摇了摇头。煮过的花生再放铁锅里炒,不仅不能炒干水分,还会将花生的外皮全部破坏掉,到时候就没法卖了。
  “那可怎么办?”一家人接连提了几个建议,都因为不可行,被连蔓儿否决掉了。
  大家也都发起愁来,今天下晌如果不能按时交出二百斤的蒜香花生,按照约定,他们就要认罚。不知道那位武掌柜会罚他们什么,会罚他们很多银子吗?这段时间他们卖蒜香花生的钱,有一半用来改善生活条件了,攒下来的钱并不多,那么就只能拿出原来卖苦姑娘儿赚的钱,另外,还有沈六给他们的那些银子了。
  连蔓儿毕竟还是个孩子,当时只想到能赚到一笔钱,却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突发情况。张氏就想开口说连蔓儿几句,可是一看到连蔓儿皱着眉的样子,就将责备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个家应该是她和连守信负责赚钱来维持的。连蔓儿是个孩子,赚钱这样的事,本来不应该是她该操心的。如果不是家里太穷,连蔓儿哪里用这样千方百计地想法子赚钱。连蔓儿已经做得很好了,她这个做娘的怎么还能在这个时候去责备她,给她雪上加霜。而且这个时候责备连蔓儿对事情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还是等事情过后,找个机会,和连蔓儿好好谈谈,让她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做事千万要谨慎。
  张氏这样想着,就看了连守信一眼。连守信也在发愁,不过也没有责备连蔓儿的意思。
  “还有半天功夫,咱尽量想想法子。实在不行,咱把做好的花生送过去,我和你爹都去,那个武掌柜他要罚,就让他罚。咋地他也不能离了大谱。都有我和你爹那。”张氏就道。
  “对。”连守信点头附和道。
  连蔓儿抬起头,她的心里有些感动和欢喜。连守信和张氏虽然包子,但是在做人处事方面同时还有许多的可取之处。有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怨天尤人,相互指责。而连守信和张氏则不是这样,他们的态度更积极,更正面。
  比如说现在这件事,他们很可能会亏钱,这对一个本来就穷的家庭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如果换做别的父母,很可能会责骂她,说这些都是她造成的。但是张氏和连守信没有。他们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反而安慰她,表明他们做父母的会出头来承担责任。
  正因为张氏和连守信这样的性格,所以连家四房的孩子们的性情都不错,待人处事大方有礼,相互之间也非常和睦友爱。
  “爹,娘,我想到了一个法子。”连蔓儿心中一动道。
  “啥法子。”一家人都看向连蔓儿。
  做蒜香花生最后这个干燥的环节在大批量的生产中,都是采用烘干机之类的设备来完成的。这里没有条件制造烘干机,连蔓儿她们的生产规模,更是比小作坊还小作坊,所以就采用了日光晒干这个法子。
  现在没有日光可以利用,烘干机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有没有可能采用别的方式进行烘干那?答案是有的。
  三十里营子的人家家都睡的是土炕,就是用粘土晒制成一块块的土坯,然后用土坯垒起来的炕。这样的土炕当间,都留有一条烟道,一头穿过墙壁通着外屋的大灶,另一头则直通另一面墙里的烟道。墙里的烟道是竖直向上的,直通房顶的烟囱。冬天里,大家主要就是靠烧外面的大灶,通过这条烟道,将炕烧暖的方式来取暖。
  他们昨天在外面另外搭灶来煮花生,除了怕屋里的灶不够用,也是怕大灶烧火太多,这个天气,将炕烧的太热了,屋里没法住。
  连蔓儿走到炕头的炕沿前,伸手将炕席掀开。炕席下面的土坯炕上,垫着一大张草纸,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十来只红彤彤的尖椒。这些尖椒摘下来的时候还是充满水分的,是连守信爱吃辣椒酱,嫌外面晒辣椒晒得太慢,就把辣椒放在这里,用热土炕来烘干。
  “爹,这辣椒你是昨天放的吧,现在就干了,能磨碎了炸辣椒酱了。”连蔓儿就拿起一只红辣椒来道。
  “是啊。”连守信答道,一时还没明白连蔓儿怎么突然说这个。
  “呀,花生也能这样烘干不?”小七突然跳过来道。他年纪小,脑子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被连蔓儿这样一启发,第一个就想到了用土炕烘干花生的法子。
  连蔓儿摸了摸小七的头,眼睛里都带上了笑意。
  小七这么一说,大家伙的脑子也都跟着转过弯来。
  “这还真是个办法。”连守信就笑道。
  “咱们只有半天功夫,要烘干五十斤花生,怕是得多烧点火。”连蔓儿就道。
  “柴禾咱有的是。”张氏就道。
  连老爷子是勤快而且节省的人,地里的一根草也是要收到家里来的。那些高粱杆、花生秧子、大豆秧子、糜子杆,还有高粱茬子、糜子茬子,晒干了,都可以作为柴禾。连守信也是个闲不住的人,秋收过后,每天都会去附近山上捡拾树枝,或是干脆砍些树枝回来晾晒,为的就是冬天家里有足够的柴禾,老婆和孩子能够不受冻。
  找到了办法,一家里立刻就行动起来。连守信和五郎去抱柴禾烧火,张氏和连枝儿就将炕头的炕席都掀开来,连蔓儿和小七找来草纸、薄草席铺在土坯炕上,然后才将湿花生均匀地摊开。
  外面灶里烧上了火,很快,炕就热了起来,湿花生上就有水汽开始慢慢蒸发。
  “咱这灶和炕,都是你三伯给盘的,烧点火就能热上来,冬天可好了。你三伯比你爹都内秀着咧。”张氏就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照这个样子,只要火够,这五十斤的花生很快就可以烘干。
  “娘,爹说干烧水太浪费柴禾,咱煮点啥不。”五郎就从外屋探进头来问。
  “先烧一锅水,够咱一天喝的。”张氏就道。
  “放点白糖,咱喝白糖水。”连蔓儿就道。他们现在的饮食以粗粮和菜蔬为主,而且都是纯天然有机食物,而且每天屋里屋外的忙活活计,根本就不用操心什么血脂血糖问题,可以放心吃糖、吃肉,连蔓儿因此很开心。
  “蔓儿,昨天不是还买了骨头吗,一会也炖了吧。”连枝儿提醒道。
  “我去拔萝卜。”小七就道。
  “小心点。”张氏看着小七跃跃欲试的样子,她这小儿子最近脸蛋似乎圆呼了不少,“外面下雨那,你披上点东西,小心地下滑。”
  “我也去。”连蔓儿见花生晒干是没问题的,心中顿时放宽了,就起了玩心。
  “去吧,都小心点。”张氏就笑道。
  连蔓儿就跑到外屋,打开屋门朝外面看了看,雨下的不算大,但是这样出去,头发、衣服还是会被淋湿,现在天气又凉了,到时候感冒可就不好办了。
  还真得披点什么。可是他们家没有雨伞,也没有雨衣,只有夏天遮阳的草帽。这可怎么办那。
  “蔓儿,小七,来披这个。”五郎就站起身,从水缸后面的杂物架子上拿下来一条干净的麻袋,将麻袋底的那一端两个角抓起来,对在一起,又将麻袋抖顺。这样麻袋就成了一个锥形的帽子,下面还披着一长条。五郎就将这锥形的帽子戴在连蔓儿的头上,一条大约一米多长的麻袋,将连蔓儿的头完全遮住,身子也遮住了一大半。
  连蔓儿摸着自己身上这件简易的麻袋“雨衣”,她是不是该称赞劳动人民智慧多那。
  很快小七也披上了一条麻袋雨衣。锥形的帽子尖尖的,披垂下来的麻袋片随意中带着点波西米亚的风情,如果脸上蒙上一块布,这个形象,似乎有点熟悉,到底是什么那,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小七已经跳着笑着跑了出去,还故意伸出手去接雨水。连蔓儿在脑子清醒过来之前,也跳进了雨里,和小七一样傻笑着。
  “别玩了,你们俩。”连枝儿追出来,站在门口,看着连蔓儿和小七笑着斥道,“快去快回,别着凉。”知子莫若母,张氏就知道小七和连蔓儿肯定想在雨里玩,就让连枝儿跟出来嘱咐她们。
  “哦。”连蔓儿呆呆地应了一声,这才发现自己的幼稚行为,肯定是小七总粘着她的缘故,她被小七给同化了。
  连蔓儿和小七这才跑去后院,在菜畦梗上拔了三颗白萝卜,又跑回来,将萝卜洗干净了,切成大块,放在骨头汤里一起熬。
  等一锅骨头汤熬得浓浓的,屋里炕上的花生也差不多干了。
  一家人忙摆上桌子,吃了午饭,然后将花生收进袋子里,装上平板车,上面盖上草帘子遮雨,由连守信推着车,连蔓儿、五郎、小七一起就往镇上去了。
  第一百零九章 卖不卖
  连蔓儿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悦来酒楼门前。因为是下雨天,酒楼里的客人要比平常少很多。连蔓儿就先走进去,和酒楼的伙计说,要找武掌柜。
  “小姑娘,来的还挺早。”首先出来的是那天服侍在武大爷身边的中年男子。
  “武掌柜,我们送花生来了。那位武大爷可在吗?”连蔓儿就道。
  “哎呦。”那中年男子听见连蔓儿叫他武掌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恢复了常态。他正是这悦来酒楼的掌柜,姓武。那天他并没有向连蔓儿表露身份。可是连蔓儿能够认出他,也不算是特别奇怪的事情。毕竟他这酒楼在镇上很有些名气,连蔓儿是小孩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认识他,但是回家去后,和家里的大人说起,连蔓儿的长辈里很有可能有人认出了是他。
  “东家正等着你们那。”武掌柜这才告诉连蔓儿,那天那位武大爷是这家酒楼的东家,住在县里,名讳是武仲廉。武掌柜就将连蔓儿引进一个雅间内,武仲廉果然坐在里面。
  “咱们是按照约定送货来了,先看看花生,过了秤,看够不够数吧。”相互见过礼之后,连蔓儿立刻说起正题。
  酒楼的伙计帮着连守信将几袋子花生背进来,武仲廉将每个袋子都打开看了,还尝了尝,这才点头,让伙计将花生过秤。四麻袋的花生,称出来是二百斤挂零。这是连蔓儿怕最后花生不够,特意多做了几斤,来的时候自家里已经称过了。
  “嗯,很好。”武掌柜点头道,“今天下了雨,难得你们真能按时做出了二百斤的花生来。”
  武掌柜说着,往外面看了一眼,外面的雨不大,却一直没有停。
  “咱们按照约定,将花生送到了,武大爷已经给了我们一吊钱,那余下的钱”连蔓儿笑了笑,并没有接武掌柜的话。
  武掌柜哈哈笑了两声,就让武掌柜去拿钱。二百斤花生,每斤二十文钱,一共应该是四吊钱,已经给了连蔓儿一吊钱,武掌柜又拿出来三吊钱,交给连蔓儿。
  “外面还下着雨,也不急着回去,几位坐下喝杯茶,吃点点心吧。”武掌柜就招呼连守信、连蔓儿几个道。
  连蔓儿就答应了,她看的出来武仲廉还有话要说。
  武仲廉很是健谈,先是和连守信闲话,问些他们今年的庄稼如何,每天都做些什么营生之类的话。连守信都很谨慎地回答了。
  “这蒜香花生,怎么以前没有出来卖过?”武大老板最后问道。
  “不过是几个孩子鼓捣出来赚几个零花钱。”连守信就道。
  “武大爷尝了我们的蒜香花生,觉得怎么样?”连蔓儿吃了一小块点心,突然开口道。
  “自然是不错,否则我怎么会一买就是二百斤?”武仲廉道。
  “武大爷买这些花生,肯定不只是自家吃的了?”连蔓儿又问。
  “咱们东家除了这个酒楼,在县城里和其他镇上,还有些茶楼、杂货铺,炒货、干货铺子。”武掌柜就替武大老板答道。
  在茶楼和酒楼里,可以用蒜香花生做一道下酒的碟子,杂货铺,炒货和干货铺子里,有炒花生卖,自然也可以卖蒜香花生。
  “武大爷生意兴隆,这二百斤花生可够卖几天的。你也瞧见了咱们两天就能做出二百斤蒜香花生来。武大爷还需要多少,可以放心交给我们做。”连蔓儿就道。
  武仲廉要买蒜香花生,本来是无需要的这么急。可他偏偏定下了时间的限制,其中自然是有缘故的。无非是要看看,她们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出足够多的蒜香花生,而且保持味道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偏差。武大老板特意每一袋子花生都亲自尝了尝,应该就是为了确定这件事。
  现在连蔓儿按时交货,蒜香花生的生产能力和质量都有保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确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了。
  虽然蒜香花生制作起来麻烦一些,但是每斤都能赚八文钱。在乡村人眼里,柴禾不用花钱,那些调料中,用的分量最多是大蒜,是自家出产的,而其他的调料用的分量并不多,可以说成本是很低的,不过就是多用些人力。连蔓儿一家已经商量过,觉得这个钱可以长期赚下去。
  武大老板与武掌柜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连蔓儿立刻意识到,这两个人是有另外的打算。
  “不知道这样的天气,这花生是如何弄干的那?”武掌柜装作无意地问道。
  “这个”连守信就要回答。连蔓儿忙咳嗽了一声,连守信扭头见连蔓儿递眼色给他,就低下头装作喝茶,将下面的话咽了回去。
  “哈哈,这还不能说?”武掌柜笑着向连蔓儿道。
  “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就是咱们不说,不过明天,武掌柜也能打听出来。”连蔓儿就笑道。
  武掌柜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咱们这镇上,我们是第一家做这蒜香花生卖的,后来那些,都是跟我们学的。除了蒜香花生的方子,别的我们也没瞒过人。这下雨天如何将花生烘干的法子,是很容易学,也很容易做的。”连蔓儿又道。
  武掌柜的脸色好看了一些。
  “我们乡下人,没有太多的心思。武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