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百家到一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 百家争鸣,泽被后世 7
  第一节 周公——上古时期的人文思想家 9
  第二节 儒家 12
  孔子 ——圣人的真实生活 13
  孟子 ——傲岸善辩的亚圣 18
  荀子 ——博学多识,最为老师 22
  第三节 道家 25
  老子 ——道法自然第一人 26
  庄子 ——千秋一梦迷蝴蝶 30
  列子 ——御风而行,风神飘逸 35
  第四节 墨家 38
  墨子 ——孔子的第一个挑战者 39
  第五节 法家 42
  商鞅 ——为改革而献身的第一人 44
  韩非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47
  第六节 阴阳家 49
  邹衍 50
  ——阴阳家的杰出代表 50
  第七节 纵横家 51
  第八节 名家 56
  邓析 ——我国最早的职业律师 56
  第九节 杂家 58
  吕不韦 ——经营政治生意的商人 59
  第十节 兵家 62
  孙子 ——中国兵家之祖 63
  第十一节 其他学派 66
  农家 66
  小说家 66
  易家 67
  第二章 百家衰退,儒术独尊 67
  第一节 法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结合 67
  李斯 ——最后的法家 68
  第二节 外儒内法 70
  贾谊 ——风华绝代悲情才子 71
  董仲舒 ——公羊大师,汉代孔子 74
  刘向 ——中国目录学之祖 78
  王充 ——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者 80
  第三节 道教的兴起 83
  第三章 儒道佛思想的碰撞交融 84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84
  嵇康 ——博学多才的音乐家 85
  陶渊明 ——“桃花源”中的田园诗人 88
  范缜 ——杰出的反佛斗士 90
  第二节 道家的复兴与儒学的官学化 92
  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93
  柳宗元 ——“歧黄大师” 96
  第四章 佛儒合一,理学大昌 100
  第一节 思想家辈出的时代 101
  欧阳修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101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3
  三苏 ——“一门父子三词客” 107
  王安石 ——思想深邃的激进派 110
  司马光 ——资于治道;鉴于往事 113
  叶适 ——温州“商圣” 116
  第二节 心学的起源 119
  陆九渊 ——自创“心学”成一家 119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发展 121
  二程 ——北宋理学奠基人 121
  朱熹 ——南宋理学的开山祖师 124
  第四节 “元朝一人”:吴澄 128
  吴澄 ——家居授徒的大师 128
  第五章 在斗争中奔放的思想 131
  第一节 明初的思想家 132
  刘基 ——亦人亦神的先知 132
  第二节 思想界的批判斗争 136
  李贽 —一狂人与奇士 136
  第三节 明末心学的发展 138
  王阳明 ——特立独行的心学泰斗 139
  第四节 东林学社 142
  顾宪成 ——东林名联传天下 142
  高攀龙 ——当之无愧的东林领袖 146
  第五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三巨头 147
  王夫之 ——南国儒林第一人 147
  黄宗羲 ——倡导民主论的思想家 151
  顾炎武 ——天下共亡,匹夫有责 154
  第六章 冲破思想的禁锢 158
  第一节 晚清的思想启蒙 159
  魏源 ——无双国士长沙子 159
  龚自珍 ——三百年来第一流 161
  严复 ——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最敏锐的人 164
  第二节 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166
  康有为 ——维新主帅 166
  梁启超 ——少年中国之少年 169
  第三节 新儒学 172
  梁漱溟 ——最后的儒家 172
  冯友兰 ——新理学的创始人 176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言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如浩瀚夜空,群星闪烁。思想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如夜空中的银河,更是璀璨夺目。古往今来,无数的思想家不断地思索探求,著书立说,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教育、历史、自然、生活以及人类思想等诸多方面,用自己的思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想所闪现出的光辉汇聚到一起,形成了星空中最耀眼的区域,而他们的学说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沉淀、洗涤、吸收、融合,化作了华夏文明的精髓,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纽带。
  思想家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当今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趋势下,我们重拾这些被人们漠然遗忘于史书中的思想家,搜集他们的思想火花,以及他们个人奋斗的经历,汇编成这本《从百家到一家》,希望于当今的人们有所启迪。倘若能够借助他们的智慧点燃更多人的思想和人生,则是对于编者的最大安慰了。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广阔,人杰地灵,能够青史留名的思想家不胜枚举。编者着重筛选了各个时代比较有典型代表性且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家四十余人,以各个时代典型的思想学说和思想流派为向导,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事迹,串联起他们的成才轨迹,结合他们的生活足迹,本书还收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人文景点,增强了趣味性。诫于以往很多这方面书籍由于罗列思想成就和思想理论太多而枯燥乏味的情况,编者对于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和思想成就采取浓缩的方式,并添入了一些思想家宣扬学说时所运用的例子,旨在展现他们的主要的思想观点,并尽量用简洁,平易的语言进行叙述,增强了可读性和知识性。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古代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周公是上古时期最杰出的人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他对后世诸子百家的学说有着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奴隶社会的大圣人,他的思想对后来成为古代学说主体的儒家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故本书将他列为开篇第一人。
  经过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的积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形成了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时期,思想家层出不穷,他们为宣扬自己的观点,广泛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各种学说不断出现,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壮观。
  这个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九流十家”。各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思想巨匠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秦代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出现了文化的断层,故和汉代并在一起。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也是法家思想的最后代表,故作一节。
  汉代由于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思想的复兴,但远不及“百家争鸣”时期的繁盛。后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成为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其他学说逐渐衰亡或被兼并了。汉代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正是因为他对儒学的发展和改造,奠定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儒学统治地位。刘向是中国经学大师,开创了中国的目录学。儒生贾谊是位风华绝代的千古悲情大才子,他的文学造诣极高,思想上也有著名的论断。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神论者,也是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先驱。他们都一一在列。
  三国至唐,这段时间政治上十分复杂,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也兴起发展,这二者跟传统的儒家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三国魏晋时期的嵇康的玄学,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以及反佛斗士范缜的唯物思想,都在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到了唐代,李唐王朝因为有个姓李的先人“李耳”,对道家颇为关照,那个时候的文士,遍读百家,尤好寻仙访道。
  后来唐太宗命令在太学内建孔庙;630年,他又命令学者们准备出儒家经典的官方版。皇帝以命令颁布这些经典正文及其官方注疏,在太学里讲授。以这种方式,儒家又被重新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教义。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宗教——佛教也有较大发展。这时期的思想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柳宗元崇信佛教,而韩愈是排佛派的中坚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国的儒学思想发展至宋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而形成的唯心主义的新儒家哲学。因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故称为“理学”。以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也称“程朱理学”。理学在南宋时期,又分化为“理学”和“心学”两个系统,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
  宋元时期是中国儒学最为繁荣的时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十分重大。该一时期的儒学流派众多,大师辈出,阵容庞大,新说迭出,著名的有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三苏、叶适等。元朝由于外族统治,思想遭到禁锢,本书只着重论述一人,即吴澄。
  明朝前期,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很流行,在思想领域处于统治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刘基。至明朝中期以后,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兴起,一时影响极大,后来的李贽,东林学社的高攀龙、顾宪成,以及明末清初三巨头——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清朝时期可称得上思想巨匠的凤毛麟角,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激起了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他们勇敢冲破思想的禁锢,开始了学习西学和改革维新的探索,涌现了一批爱国思想家,以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更多的思想家着力于总结近代中国思想的变迁,他们把传统思想和外来文化归纳总结,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思想系统理论,梁漱溟和冯友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的古代的思想家有如繁星密布,一本书的篇幅实在难以一一详述,故本书只摘选了有突出影响的大师巨匠四十余人。由于资料有限,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函批评指正,或者共同探讨。同时感谢很多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的专家学者。本书还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资料学说,由于复杂繁多,无法一一署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曲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思想流派的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先前夏商周三朝的发展,古代的自然经济有了飞速跃的发展。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社会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积极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张,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了,私学兴起,士被解放了。春秋战国以来,私学兴起,在私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士,原先文士、武士不分,现在从士的队伍中分化出一大批文士。齐稷下学宫是齐威王、宣王时期东方各国文士聚集活动的场所。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十分尊宠他们。先后来学宫的著名学者就有邹衍、淳于髡、田骄、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荀子也曾游学于稷下学宫。这里盛況空前,学士可达数百千人。
  这些士从武士分化出来专门从文,他们著书立说,集中精力探讨学术问题,有了这样一支专门队伍,有利于当时的学术繁荣。过去的士没有自由,必须忠心听从于自己的主人。按宗法等级制规定:“大夫臣士”,士必须隶属于大夫。现在的士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新情況,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周游列国,可以选择与自己政见相投的新主子,文士队伍空前壮大。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信陵君无忌因礼贤下士,士从各个地方过来争相投靠他的门下,他供养的门客达到三千人。赵平原君招纳天下的豪杰勇士,身边有敢死之士三千人。齐孟尝君田文接纳各地有本事的志士,养门客千余人,此外还接纳天下的豪侠甚至奸人到自己门下。秦吕不韦招士,养食客三千人。编撰《吕氏春秋》,也以文士为主。这些文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学派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他在40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42岁那年,带着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7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要人们“遵先王之制,守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著《荀子》一书,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
  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稳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使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势众的不掠夺势单力薄的,富足的人不欺辱穷困的人,出身尊贵的不鄙视身份低微的人。他认为社会应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