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龙棺-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翻身了!”

  其实我早就看见了,但这东西根本就不是王八,而是叫“赑屃”(音bìxì),也称“霸下”,是龙的九子之一,长得很像乌龟,能负重,喜好文字,好出风头,一般在寺庙、祠堂、陵墓中都能见到它背负石碑的样子,虽然看着与王八十分相似,但是也是有很多差异的,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都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区别。

  传说在上古时代,赑屃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听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也为治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治服了洪水,大禹又担心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柳叶一直打量着这块头下脚上的石碑,小心的清理掉碑身上面的土块,这才看清碑座的四周都雕刻着精美的荷花和莲花瓣造型,两侧还分别雕刻着两条长龙。

  柳叶指着这块石碑告诉我们,这碑应该是元代以后的,也就是明代或是清代的。这一点可以从碑座的花纹上就可以看出来,唐代的碑座上,莲花瓣的雕刻会很紧密,而到了元代之后的碑座,两个莲花瓣之间的距离就会加大很多。

  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仔细的看了看,不过也只是看个热闹,我们也没有注意过唐代的碑座雕刻,所以也无从对比,但是就听人家这么一讲,不得不佩服,人家就是有知识,有文化,比起我们来,就是见多识广,不服都不行。

  大牙把碑身正面上的泥土清理干净后,柳叶看了一眼,然后告诉我们上面刻的是:“天曹将军固宜”。

  “天曹将军?这人是谁”大牙和立春异口同声的问柳叶。

  柳叶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一时之间,我也想不出来这天曹将军到底是谁,不过应该是一位武将的封号。”

  “天曹?”一听到这俩字,我的脑袋就嗡了一下。

  我摇了摇有点发晕的脑袋,瞅了瞅他们,告诉他们“天曹将军”我知道是谁。

  “天曹将军”正是“虫王爷”,主管天下虫子的虫神!只有民间乡村才供奉其香火,祈求他能保佑田间不闹虫灾。虫王神本名叫刘锰,是南宋抗金名将,统帅著名的“八字军”(全军将士脸上皆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取得赫赫战功。

  后来被削了兵权,改任知荆州府。在任期间,整顿田亩,治理水患,为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因驱蝗抗灾有功,后来被宋理宗封为“扬威侯、天曹将军”,死后做了虫王爷。

  如果说这里以前的村民为了驱蝗抗灾,建了座虫王庙,以保平安,也说的过去,不过,这块石碑少说也得三四吨重,竟然头上脚下的倒置埋在这里,上面又用石子和灰背密封,这可不是供奉敬仰的做法,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亵渎神灵,非但不会得到庇佑,反尔会适得其反,引来虫灾。

  啊……

  我突然又想到了梦里的情景,想起那块突然变成了“虫王神庙”的扁额,难不成这里真的有座虫王庙?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激动,冲他们摆了摆手,尽量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挨个看了一眼:“我刚才突然有一种猜测,就是这块石碑之所以倒放不是偶然,而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

  “从上面的石子和灰背就能看出来,做这事的人绝对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不是仓促之间随便埋的。这么做,我刚开始还没有想出来是什么用意,不过我突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就是‘万虫压身’!”

  看着他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都没有听太明白,我想了想后,告诉他们,说白了,这里把“虫王神”倒挂埋于地下,上面又密封不透地气,目的就是为了触怒虫王神,惹其发火,这样就会招来虫灾,而这里遍地都是的洞眼肯定就是蜘蛛洞。成千上万的蜘蛛都打洞穴居地下,自然就会坏了这里的风水,破了这里的地脉,用虫子破风水这招自古就有,屡试不爽。

  我刚说完,柳叶突然“啊”的一声惊叫,然后冲我不住的点头。

  见我们都盯着她看,柳叶这才意识到她刚才有些失态,讪讪的笑了笑,冲我说道:“刚才要不是你提到虫王庙的事情,我都快忘了,我以前也看过一个故事,讲的就是关于用虫王庙破风水的事情,只不过那时候我对风水根本就没什么了解,所以看过后也就没当回事,你刚才这么一说,我才突然的想起来了,所以才有些惊讶。”

  立春毕竟还小,对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极度好奇,一听柳叶说有这方面的故事,一口一个柳叶姐的叫着,让柳叶赶紧给她讲讲。我和大牙也想听听,就示意她说来听听。

  柳叶看了看我们,略一思忖,告诉我们以前在一本书上,她看到过一篇记载,据说是在这条叶赫河的北岸有一座山,山头很圆,像个馒头,山上面寸草不生,所以人们都叫它北光山。北光山的对面则有一条大沟,沟的两侧是两座矮趴趴的漫岗子山。

  当时有一些懂风水的人就说,那两座漫岗子山是两条没出世的龙,一条是石龙,一条是土龙,这两条龙的年纪还小,所以日日夜夜的往前伸着脖子,抻着腰,日长一寸,夜长半尺,都想先够着北光山。因为谁的龙头先越过叶赫河,够上北光山,谁就能转世投胎成为真龙天子。

  可是还没等龙头搭到叶赫河的河沿的时候,这事就被慈禧太后听说了,因为当时各地都闹义和团,砍洋人、杀贪官、攻州夺县,弄得慈禧整天都忧心冲冲,坐卧不安,知道这事后,心里更是来气,于是她就派来一个很厉害的阴阳先生,命他去叶赫镇抓住那两条孽龙。

  而那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后,先在东边的石龙半山腰挖了四眼大井,断了龙的血脉;又在西边土龙的半山腰盖了一座“虫王庙”,说是万虫压身,让它不再伸长。

  说来也怪,以前一直不断生长的两个荒岗子山真的就不再长了,至今也没有够着北光山,而且说是直到现在,那两条龙腰上的四眼大井和虫王庙的遗迹至今还在,应该就在距我们这里不远,在那边的河对面的群山里。

  听完柳叶的故事,大家对我的判断也就都深信不疑了。

  如此看来这里和柳叶说的北光山用的都是一个套路——万虫压身,而这石碑所在的位置自然就是这座叶赫古城的“风水眼”了。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五十章 六芒星

  碑身的背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小字。弯弯曲曲的像是一大团蝌蚪聚在一起,分不出个数。

  石碑本身就是倒着埋的,再加上碑身上粘满了泥土,所以辨认起来十分困难。我和大牙用小刀小心的把上面的泥土都一一的清理掉了,只是文字本来就刻的很浅,所以看的也不是很清楚。我从旁边找来一些稀泥在上面抹了抹,这回白底黑字,看着明显多了。

  柳叶皱着眉头看了好半天,突然眼睛一亮,用手指着其中一处,一脸惊愕的看了看我们,然后结结巴巴的说:“这……这里有……有……有托忒符文!”

  托忒符文?

  一听到这几个字,脑袋里就突然响起一道炸雷,一下子把脑袋里给炸的稀巴烂,浑浑沌沌,一刹那,空白一片。

  立春根本就不知道“托忒符文”这码事,伸脖子看了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见我们一个个就跟被雷劈了似的,都蔫头耷脑的张着大嘴也不吱声,就用手在我们眼前挨排儿晃了晃。一脸不解的问我们什么是“托忒符文”?

  虽然还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这种文字的出现,就说明这块石碑与“乌萨”有关系,难道是行地七公做的手脚?可是能是谁呢?

  直到立春的小手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时,我才醒过神儿来,看着嘟着嘴急得直呲牙的立春,我冲她“妩媚”的笑了笑:“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有这种文字就说明这块石碑或许与这个民族有直接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文字来断代!”

  我也没有想到我的这倾城一笑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就见立春一愣,紧接着就皱着眉头四下乱踅摸,看那意思好像是找个合适的地方要吐一样。

  我重新回忆了一下我刚才的笑容,忍不住长吁短叹,真没想到同样的笑容出现在不同人的脸上会给人带来如此剧烈的反差。

  立春冲我咧了咧嘴:“来亮哥哥,你可别那么笑了,太牙碜了,简直比哭都难看,好悬没把隔夜饭吐出来!”

  我摸了摸脑袋,讪讪笑了笑,本来想练习一种迷人的笑容,将来有机会也能迷倒众生,不成想,刚刚临床试验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应,看来我这脸还是走传统路线好一些,不能太激进了。

  正在这时,一直背对着我们的柳叶突然转过身来,瞅了瞅我和立春。也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有些莫名其妙。我赶紧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没赶提刚才问柳叶上面写的是什么。

  柳叶又抬眼打量了一下我们,然后告诉我们上面写的都是一些常见的碑文,什么“福地如斯,吉俊丰足,北濒泱泱清水,南望漠漠芒原。天宝物华,泽国水乡,地灵人杰,莲花稻香”,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后半断用托忒文写的几句话却有些看不明白。

  “什么话?怎么说的?”没等我问,大牙抢先问道。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明。各安方位,备守堂前。天神有命,搜捕神精。”柳叶皱着眉头嗑嗑巴巴的说了出来,看得出这种文字就是翻译起来也很别扭。

  正说到这时旁边的立春突然睁大了眼睛,接着说道:“护法神王,保佑诵经。九天告命,万神敬听。”

  这回可轮到我们傻眼了,真没想到立春还有这本事,竟然也认得这种托忒符文。我忍不住的瞅了瞅立春,这才发现有些不对,立春压根就没有看那块石碑,背对着石碑就倒背如流,这下可让我吃惊小,不禁目瞪口呆。

  大牙眨了眨眼睛,摸了摸立春的脑袋。立春本来长得就小,脑袋怎么晃也没逃得出大牙的魔爪,气得冲大牙直翻白眼,而大牙就像没看见似的,低头瞅着立春:“神婆妹妹,你这是哪路神仙附体了?你是在胡说八道呢还是说的是真的啊?”

  柳叶在旁边也愣了半响,大牙这一打岔,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在旁边替立春说话,告诉我们立春刚才说的是对的,不是瞎蒙的,石碑上面确实就是这么写的。

  这下子,我可是彻底的晕了。咋也想不明白,立春怎么就能未卜先知,提前背下石碑上的文字。

  难道是这段话是乌萨的咒语?而立春继承的本来就是萨满的巫术,正好也知道这个?

  就在这时立春终于逃出了大牙的魔爪,冲大牙连呸了好几声,这才喜滋滋的告诉我们,要说别的她不知道,这段嗑她从小背的就是滚瓜烂熟。这是“安土地神咒”。一般都是造房、架桥或是动土时,举行祭祀时用的咒语,目的就是与土地神勾通,让其对接下来的动土不要责怪,可保永固。

  这么一说,我们都想明白了其中的根缘,果然是“乌萨”!而当时能来这个废墟做这些事情的,必是行地七公无疑,可是究竟会是谁呢?

  我看了看大牙和柳叶,他俩明显也想通了,彼此间默契的笑了笑,都没有多说话,毕竟有些事还不方便让立春知道。

  弄明白了眼前的事情,心里一下子感觉轻松了不少,多日以后的猜测犹豫终于算是有了一个结果,虽然还不知道执行这项命令的究竟是行地七公中的哪位高人,但是至少范围缩小到了七个人,总比以前大海捞针要容易多了。

  我再次的看了看这座石碑,神秘的花纹,精致的刻工,大气磅礴,古意盎然,突然间无意的一瞥。我突然看到碑文里竟然一个符号瞅着十分眼熟,只是一时间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见过了。

  越着急,脑袋里越乱,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我顿时就出了一脑门子的汗。

  猛然间,我突然想起来了,没错,就是在孟家岭山上的皂荚树下的地洞里,我看到过这个符号,和眼前的这个符号一模一样,都是“六芒星”!

  我叫过来柳叶。指着这个“六芒星”的符号问她,这是什么意思。

  柳叶走过来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也许只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不属于碑文中的元素,所刻的位置有点像落款儿的位置,但是很显然不是落款儿,也不是文字,是六芒星。”

  我掏出了手机,翻了翻,终于找到了那天在地洞里拍下这个符号的照片,与碑文上的符号对比了一下,果不其然,一模一样,就连细节笔划都十分神似。

  我心里暗惊,赶紧把手机递给了柳叶,柳叶有些疑惑的看了我一眼,然后接过了手机,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张着嘴一动不动。

  大牙和立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围上来看了看,这才发现手机上的图案与眼前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大牙指着手机问我:“来亮,这个是你在哪里拍的,怎么和眼前这个符号一模一样啊?”

  我这才把那天洞里看到符号的事情和他们说了一遍,当时爬出洞后只顾得说洞下就是水下悬棺的事情了,就忘了说这件事。

  大牙听我说完后,眨巴了几下眼睛,看了看柳叶,最后又瞅了瞅我:“来亮,照这么说,现在可全对上了,看来,孟家岭那块和这疙瘩还真是一伙人干的,这个符号能不能是代号呢?”

  “代号,斧头帮啊?”立春咯咯直笑。

  我倒是觉得大牙说的有几分道理,现在多种迹象表明。“这里应该与孟家岭一样,都是努尔哈赤的杰作,只不过不知道谁才是真正操刀之人,对于这个符号的意义,我觉得大牙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备不住就是行地七公中某个人的符号。”

  柳叶歪着脑袋看了看我们:“六芒星,发源于印度教,这个宗派奉行女性性崇拜,两个交叉的三角形表示男性和女性的合一。这个教派很崇尚性文化,信奉通过交合可以打通各个‘中心轮’而提升到头部绽开所谓‘神灵知惠之花’。”

  虽然柳叶说的很隐晦,但是我们好歹也念过大学,也都听明白了,忍不住一阵砸舌,真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宗教,要是在国内,不知道算不算是邪教?

  大牙一吐舌头:“印度不是佛教发源地吗?怎么就这地方愿意整这种事呢?”

  柳叶笑了笑:“虽然都产生于印度,但是教义却截然不同。印度教是信仰多神,至少有三个主神,而佛教崇尚平等。佛教宣扬在灵魂上‘众生平等’,认为人活着就是受罪,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只有消灭一切欲望,进行修行,将来灵魂就可进入‘极乐世界’”

  “而印度教综合了包括佛教等各种宗教教义,是个大杂脍。宗旨教义是‘法’和‘业力轮回’。风头一度盖过了佛教。就是现在也是这样,现在印度国内的佛教教徒不足二千万人,佛教虽然源于印度,但是发展却还是在中国。但是印度教现在在印度却仍然拥有广泛的基础。”

  我摇了摇头,有些想不明白,这行地七公怎么会和印度教扯上关系了?这可太匪夷所思了。

  难道另有玄机?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五十一章 红斑

  我无意间抬头看到了大牙的脸时。一下子就愣住了,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光线的原因,所以他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