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都比较枯燥乏味,伍天德一点儿不手软,张涵撕腿时,有点儿怕痛犹豫,他看准了姿势一用力,直接就给压地上了。好在小孩子家骨头软,张涵才没吃到大苦头。如果换前生,估计几天内就别想走路了。当然,这是废话——搁前世,他还碰不到伍天德。
    张涵从小刻意锻炼,身体素质很好,自己又肯下功夫,肯吃苦,伍天德对他很满意。不过,张涵比较好奇一件事。
    “师傅,知道内功不?”
    前生他就好奇,到底这内功有没有,是个什么样子的,这回遇到个高手,方圆几百里,伍天德都赫赫有名,伍师傅的身手,张涵是没见过。但伍师傅的儿子伍子方的身手,他可见过,拾掇比他大一两岁的小孩,也跟玩似的。
    伍天德就奇怪了,“什么功?你从哪儿听来的?”
    得,这位根本没听说过。
    后来一想,张涵差点儿没给自己一巴掌。
    傻了不是,张三丰是什么时候人?
    元末明初。
    内家何时出现?
    众说纷纭,但最早似乎也在宋朝。
    跑到大汉国问内功,他怎么没问问航天飞机……
    总之,伍天德教张涵的,现在就是些儿基本功、摔交之类的的东西,将来也是些儿硬桥硬马,战场能杀敌,真人可PK。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
    张涵别的不行,改进训练器械还是小事一桩。他先是要人做了些儿大小不一的哑铃,举重用的杠铃,以取代搬石头训练。
    然后,张涵又增加了游泳训练,以锻炼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
    之后,张涵还要母亲张王氏做了一个羊皮袋子,内里填充沙砾,作为自己练习摔交的对象。沙砾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并适时更换更大的袋子。
    此外,张涵还在自己训练的时候,带上了负重。
    这很简单,用麻布做了几个小口袋,分成一个个小格,以填充铜片或铁片作为负重,布袋两侧各伸展出两条细布条,以便可以很方便的绑在手臂,或者腿上。当然,张涵牢记着循序渐进,只在练习的时候才在身上绑负重,结束后,他就会把负重解下来。就是练习的时候,负重也不是很大。
    总而言之,张涵尽一切可能来充实自己,以备将来。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明天是中秋节,继续四更,俺人品了,诸位是不是也人品一下,把票票交上来。
    第一卷  第十章 拜师'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3:50 本章字数:2912
    “好漂亮啊!母亲,什么时候我也能穿新衣服?”
    张清含着手指,满眼都是小星星。
    “母亲,我也要穿新衣服!”
    看到张王氏专心给哥哥梳头发,没理会,她不由分说,便抱住母亲的腿用力摇晃,并奶声奶气的撒着娇。
    “囡~囡!”
    不经意下,张王氏整个身体都晃动了,不由轻声的呵斥了一句。
    “囡囡!不许含手指!”
    张涵伸手捏捏妹妹肥嘟嘟的粉嫩脸颊。囡囡是妹妹的小名,就象他的小名是宝宝一样。妹妹的大号是张清。私下里,张涵认为,这个名字很烂。
    “啪!”张王氏一巴掌打开张涵的手,“不准欺负妹妹!”
    张涵身穿一身崭新的青色儒服,峨冠博带,长襟宽袖,使的一张白净普通的小脸,也生动起来。他长身而立,端端正正的跪在铜镜前,一头乌黑的长发被张王氏握在手里,一动也不能动。
    “我没欺负妹妹,我是疼她……是不是,囡囡?”他想从妹妹那里得到支持。
    “哼~!”
    张清对着镜子里的哥哥,做了个鬼脸。她现在已经三岁半了,不再那么好骗了。
    ‘嗯,应该差不多了’,张王氏没理会儿女的小动作。
    “不是吧!母亲大人,一个拜师礼,您老都忙了快一上午了……”女同胞打扮时的热情,是张涵永远也无法体会的。
    张清不再说什么,却也不肯离开,安静地跪坐在一边,羡慕地望着那身漂亮的衣服。
    ……
    张坞是驺县张氏的聚居地,位于县城东南二十里处。村西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河水清澈透明,故名为清水河,乃是沂水的支流,也是张坞人的日常引用水。村东不远则是一座小山,山本无名,因在坞后,是以名为后山。后山不高,也不险峻,郁郁葱葱的树林逶迤而下,颇有一些飞禽走兽。
    顾名思义,张坞是座坚固的堡坞,分为内外两层。内坞是一百多年前,张氏初落户不久修建的。随着张氏族人开枝散叶,人口越来越多,内坞渐渐不敷使用,很多人聚居在内坞的周围。于是,在六十年前,张氏族人又修建了外坞。
    迄今为止,张坞已经拥有居民五百余户,是不亚于县城的繁华所在。除了三百多户张氏族人以外,其余的都是依附张氏的部曲和宾客。
    张家大宅坐落在内坞的中心,稍为向西偏一点儿,占据了内坞近四分之一的面积。张宅就是族长张昭的住宅,也是张涵新生的家。宅子面积很大,大体分为三进,前面是前宅,用来接待外来人员;然后是客房,供来访的亲朋好友居住;最后是内宅,才是张家人的住处。张涵与父母一家人,在这里有一个院子,每房都有一个小院子。再往后还有一个后花园,精心布置了些儿花草树木假山池塘。
    张涵每天的游泳,就是把其中一个池塘清空,砌石铺沙,改建成了一个小游泳池。因为池塘原本是活水,倒也免了时常换水的麻烦。
    张氏祠堂位于张宅之后不远处,这里是祭祀祖先,商议大事的重地,平素并没有多少人。从祠堂向东,就是张涵今天要去的族学了。
    延熹五年(耶元162年)夏四月,张涵五岁,他该去上学了。今天,就是张涵去拜师的日子。整个上午,张王氏都在用心地打扮他。
    夏初的天气,春光明媚,草木繁盛,气温也日益上升。夜晚的一点儿阴凉,在清晨便已消逝,正午可真不是出行的好时候。
    张宅距离族学不远,走路也就是一刻半的工夫。从后园门出发的话,还可以近上三分之一。牵着张何的手,张涵便安步当车,从前门一路行过去。
    “黄先生,讳渊,字令则,学问很好,是你外祖的弟子。为父是在你外祖那里求学时,也曾认识,前几年族学需要老师,你外祖就推荐了他,……”
    张何牵着儿子的小手,缓步而行,黄渊的学问还可以,在王先生(即他丈人)的众多弟子中,不是矫矫者,也是相当不错的。但大汉国施行的是察举制,二十万人中才有一个孝廉名额。以黄渊的家世,平原郡那几个名额怎么轮的到他。
    何况,大汉国有学问的多了,仅太学生就超过三万之众,黄家小门小户无财无势,黄令则人又没多大名声,学问也算不得出类拔萃,自轮不到他出头。
    说白了,黄渊来鲁国,未尝不是希望借助张氏之力。
    张何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却也无能为力。鲁国人口少,每年只有两个孝廉名额,竞争非常激烈,张氏要得到一个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再者说,昔日交往平平,非亲非故,张氏怎么也没有平白帮他的道理。
    所以,张何也只有在待遇上丰厚些儿,聊尽故人之情。
    有些话不能跟孩子说,张何边给介绍黄渊,边想着那些有的没有的,不觉有点儿出神。
    张何没有注意,张涵已出了一身汗。正午的太阳散发出炽热的光芒,把大地晒的滚烫,上下交征,张涵觉得自己现在是走在烤箱里。
    “父亲,我们怎么不走后门?”那里树多,还近些儿。
    “阿涵,我们今天是去拜师……”
    颇有些儿不情愿,但张涵也知道,张何不会改变主意,这是教育他要尊敬老师。身教胜于言传,张何以身作则,来教育他,他什么也不能说。
    “父亲,这次拜师怎么这么庄重?”
    “老师传授知识,教授做人的道理,对老师当然要敬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那上回……”
    这话有些不好说,张何停顿了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才不让孩子误解。
    “伍家与张家关系非同一般,从伍家先祖元健公,作为张家家将起,迄今快有一百年了,伍师傅是第六代了。伍家世代忠心耿耿,早与已张氏融为一体。所以,具体仪式不必表现的太客气,那样反而会伤了你师傅的心。但是,伍师傅也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他。”张何严肃地说道。
    “嗯,我很尊敬伍师傅的。”张涵有气无力的答应着。
    “至于黄先生,他是你外祖的弟子,为父是在你外祖那里求学时,与他也曾认识。后来家中学堂的先生老了,你外祖就推荐了黄先生。黄先生的学识确实不错,教的也认真,任职几年来,深受好评。
    不过,黄先生与伍师傅又不一样。他是族学请的先生,不是自己家人。与张家是宾主,跟伍师傅大不相同。故在礼仪上就不能疏忽的。否则的话,令黄先生觉得张家轻慢了。他就绝不会收下你的。”
    张何七缠八绕的讲了一大圈,反而把张涵绕糊涂了。在脑子里重新过了一遍,才终于知道了,清楚了,明白了。
    PS:中秋快乐!今日第一更,还有三更,诸位把票票投起来。
    另外,问一下,谁会做封面?分推还没有封面,真的很难看的。
    第一卷  第一卷 第十章 拜师'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3:50 本章字数:2503
    今日第二更,祝诸位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
    张何无非是说,伍师傅是自己人,在张家有主仆之别,在户籍上伍天德就是张家的人,尽管使唤不用客气,太客气了反而不好;而黄先生则是外聘来的,不是自己人,份属主宾,又有外祖的关系,身份半宾半友,没有明显的上下之分,所以不能不按照礼仪,以免他觉得受到轻视。
    族学与张宅确实不远,说话间,张涵已看见了学堂。从仆从手里接过大雁,将其雁头向左抱在怀里,这就是贽礼了。腌好风干的大雁并不重,但毛茸茸热乎乎的大雁抱在坏里,说不出的难过。
    因为事先已约好时间,启门的童子通报没一会儿,黄渊就迎了出来。
    黄渊个子不高,刚刚超过七尺(一米六八),是个面容清瘦,表情严肃的中年人,他似乎对自己的山羊胡子很满意,说话时常用手挽胡须。
    族学所在是个不小的院子,门前生有一颗大栎树,亭亭如盖,树影婆娑,距离张涵仅有一步之遥。张涵站在张何身后,天气热的令他不仅想把舌头伸出来,还想躲进树荫下。
    不过,张涵也就是想想而已。在这么庄严正式的场合里,跑去乘凉,实在没有可能。恋恋不舍地看了眼树荫,张涵便死了那条心,双手抱着大雁,微低着头,端端正正地站在那里。
    黄渊声音洪亮,与他瘦小的身躯呈鲜明的对比。与张何说着话,暗地里却在观察着张涵。
    黄渊在张氏族学做先生,已经四年多了。在族学教书期间,他专心钻研学问,并用心教书,深受众人好评。初至张家时,他对张家怀着隐隐约约的期盼,但时间一久也就淡了。张氏族人众多,张何尚未被举孝廉,如何轮的到他。张家给予的待遇相当可观,颇令他满意,黄渊索性便专心教书了。
    今天,张家的小神童前来拜师,黄渊既得意,又颇有几分好奇。得意自是受到了认可,而他在这里几年,关于张涵的传闻听的多了,虽未深信,却也难免生出好奇之心。
    张涵的发育极好,这些年他加意锻炼自己,张家又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使他比别的孩子高出半头,看起来倒象七八岁的孩子。他的脸上没有涂脂,却也白皙可爱,长了些婴儿肥,五官相貌倒是寻常,没能继承张何夫妇的好模样。
    站在张何身后的左边一点儿,他对树荫的渴望,黄渊看的一清二楚。这一路走来,显是热的狠了,细密的汗珠从他额头双颊慢慢渗了出来,渐渐汇成大大一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七彩纷呈,一闪即落入尘埃中。
    看到一个小小的孩童一脸沉稳地站在那儿,黄渊不由有些好笑,便与张何多说了两句。看在眼里,张何痛在心上,这可是亲儿子。但先生见面后,要考教一下弟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只有配合。
    汗珠从脸上蜿蜒而下,似有蚂蚁在脸上爬过,痒痒的,张涵微低着头,避开日光的直射,也不知道这两个人站在大大的太阳底下,说什么求学趣事、同学新闻。不过,这里可没有他说话的地方,他又不是个小孩子,太失礼的事,他做不出来。
    张涵的小脸没一会儿工夫,就变的汗渍渍的,缓缓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来,这该死的天气,连空气都是热的,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他成功的令自己放松下来。
    看着张涵满头大汗,仍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一脸的沉稳,不急不躁,黄渊不由得起了爱惜之心。
    “……,唉呀呀,一时忘情,竟忘了请元敬兄入内叙话,失礼了!”
    黄渊微微躬身,以示歉意。
    “哪里,哪里,小弟还不是一样,令则兄言重了。”
    两人相视一笑,把臂同行,一起走进院子。张涵则怀抱大雁,紧随其后。
    一进院门,先是一片宽敞的庭院,两侧稀疏的种了些儿桑树,正中一条大道,其尽处是几间大屋,这里便是族学平时上课的地方了。平日里,黄渊每天上午在这里上课,每六日休息一天。穿过大屋来到后进,黄渊一家就住在这儿。
    堂屋的摆设很简单,木地板平整光洁,一张矮几放在正中,正面的墙上,挂了一幅孔子的画像。
    黄渊也不多说,带着张涵持香,拜祭了孔子,张何在侧观礼,也随之施了一礼。
    拜祭了孔子,黄渊与张何才在矮几两侧坐定,黄渊坐在上首,张何坐在下首。
    张涵迈着缓慢的步子,恭恭敬敬地来到黄渊面前立定。躬身把大雁举过头顶,用清脆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驺人张涵,仰慕夫子仁德,愿委贽行礼,请为弟子。”说着上前呈上大雁。
    黄渊接过大雁说道:“可以。士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而有毅力),任重而道远!纳百川而终成海,张涵不要辜负了长辈对你的期望!”
    “弟子定铭记在心,死守仁道,死不旋踵!”
    “善哉!张涵自此可为吾弟子!”
    话说到这儿,拜师礼基本结束,就剩下最后一个步骤,张涵心知不可避免,乃拱手稽拜,额垂至席,三叩,然后退后再前,再三叩。
    磕头这事,张涵开始还挺不习惯,但架不住年年磕,月月磕。逢年过节拜祭祖先,得磕头;在重要场合给长辈行礼,得磕头;隔段时间,没有给父母亲、祖父母请安了,再见了也得磕头。时间久了,渐渐的,也就习惯成自然了。礼节而已,别在敌人面前屈膝磕头,也就是了。
    说磕头不如说叩首,前者重,有恳求的意味;后者轻,只是个礼节。
    临来之前,张涵已经学过拜师礼了。早知道在拜师过程中,必得如此,预先已做好心理建设,所以,张涵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拜师礼。
    自此,张涵成为黄渊之徒,两人关系为之一变,立刻亲近不少。
    PS:还有两更,俺人品了,诸位是不是把票票投起来。
    另外,问一下,谁会做封面?分推还没有封面,真的很难看的。
    第一卷  第十一章 续拜师'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3:50 本章字数:2969
    黄渊把这个新收的弟子,拉到跟前,询问起他的功课。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