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 
  开钱庄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利率,为了规范借贷行业,限制子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光靠钱庄是不行的,就像原来的泉府,也没能帮助几多人。需要众人一起参与其中。至于利息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利润,参与者就少,如何能够达成这一目标?” 
  好说歹说,张涵总算松了口,审配趁胜追击: 
  “主公,不是颁布法令,限制利率为五成,并禁止利滚利了吗?”
  审配不屈不挠,张涵很没形象地摇摇脑袋: 
  “正南,你知道,大汉律也限制最高利率为五成,可效果如何? 
  天灾人祸在所难免,人活着必然会有困难的时候,因此借贷也是客观需要。我们只能努力将其利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富人愿意参与进来,而贫民又负担得起。 
  强行禁止则是不可能的。就像太史公所说的那样,人追求利益,与水往低处流一样,都是天性,不是法令所能禁止的!这就像我不能禁止人研究炼金术……” 
  张涵摊开手,很是无可奈何——研究炼金术的人屡禁不绝,他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这数以万计的人都拉去杀头。见他这幅模样,审配不禁露出丝微笑。不过,审配可不容易妥协,微笑昙花一现,没等张涵看清楚,他就重新板起了脸。 
  “主公,既然如此,那就让别人去管理钱庄好了。您也知道,现如今外面的传闻,是说什么的都有,已经败坏了主公的名声……” 
  “……” 
  这可不行,张涵直摇头。将来把项奉等人撤出来,钱庄给了张慎,他自然便算是退出了。这点小算盘,张涵可不会对审配说明。换言 之,钱庄是分给张慎的家产。一碗水端平,张涵是做不到了,可对待儿女总不能过于悬殊了。这话张涵也没法说,他的部曲们巴不得,让张慎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也不做…… 
  众人的心思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名份定了,为了大义,张慎牺牲一些儿吧!按理来说,这也不算错。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哭的要是别人,张涵也会赞同,可轮到自了己儿子,他就舍不得了。  
  “正南,这事就不要说了,既然已经败坏了,那就更不用急了。当今的情势,一动不如一静,说什么,也得先查个水落石出……” 
  张涵不想讨论钱庄的事。这东东牵涉面太广,敢放高利贷的,全是有钱有势的。这么说吧,凡是盐铁等暴利行业,都会有世家望族把持渔利。就算是高利贷这样的违禁行业,也免不了这些人隐身幕后分肥。钱庄一开,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反对的书函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本 来,张涵留中不发,已经表明态度,众人有所收敛。这回一出事可好,反对者们掀起了新的高潮。个个是义正词严,说什么的都有。更让张涵头痛不已的是,这事还隐隐约约牵涉到了平原王氏,牵涉到了张宁。
  “正南,法学园建设进展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还有,对大汉律的整理编辑工作进展怎样?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张涵没心情说这些,就另起了个话题。审配犹豫了下,决定见好就收,下次另找机会。 
  …… 
  好不容易打发了审配,张涵揉揉眉心,这个审正南呀!戏志才在旁看了半天的戏,一言不发,这时见了张涵的模样,不由笑了起来。 
  “文臧!” 
  “主公,钱庄的事,我也不是很明白……” 
  戏志才主要是不想开口,有些话张涵可以说,他却不行。大体说 来,张涵属下可以分为这么几种:元老、张氏子弟(包括了族学培养出来的家仆)、青州的士人、冀幽等州新加入的士大夫。张氏子弟在军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政治上也相仿佛。但在张涵的精心设计下,张氏子弟以张涧、张奂、张律和伍子访等人分成了若干派系。而近几年来,张涵也大力提拔新血,以平衡各方势力。 
  说到底,张氏子弟和元老重臣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不过,在钱庄一事的纷纷扰扰中,上述人等均意味深长的保持了沉默。连管宁也觉对不住女婿,都没有进言。当然,其他人不是没有意见,只是相信张涵行事必有深意。再加上钱庄之事牵涉到了张慎、张宁两兄弟,他们都不愿意参和进去。 
  “文臧呀,你不愿意说就算了!” 
  张涵明白他的心思,不免有些失落,地位越高,朋友就愈少。可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身家性命,戏志才自不愿意说话,他也能理解。然 而,张涵心里依然不痛快。 
  这话说的就有点重了,戏志才眼珠一转,想起了一句话: 
  “嗯……行仁政,而不守等级;施教化,然己身不正。” 
  这话是孔融私下里讥讽张涵的,但不知怎的,被人传了出去,流传甚广。士大夫们对此话,倒是颇为认同。张涵听过后,则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燕雀安知鸿鹘之志。 
  儒家要求士大夫重公义,摒弃私利;发展农业,抑制工商;反对奢侈,提倡节俭。并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施教化、守等级、行仁政。教化是根本,是以德治国的基础,而统治者则是教化的样板。 
  不过,张涵本质是个‘现代人’,可不会        
      为准绳行事。张涵所实施的政策,近乎杂家,儒法    I商,并辅以教化为手段,离儒家的标准相去甚远,自然不入士大夫们的眼。  
  戏志才旧话重提,却是在开解张涵了。果然,张涵闻言一愣,随即也笑了起来。口说无凭,有些事情是议论不出结果的,又何必认真计 较。反正,孔融都包容了,也就不差个审配了。 
  —————————————————————————— 
  “姐姐,你倒是说句话呀!” 
  梁珲说了半天,姐姐却一言不发。明明是外甥的事,他作舅的,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可姐姐作母亲的反而不急,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年初的时候病过一场,梁若若瘦了不少。过去的一年多里,她像老了三岁。张涵待她依然如故,总是按时到她房中,吃穿用度甚至超出了往昔。可想到长子,若若如何能没有怨恨。可是,怨恨又能如何。 “手心手背都是肉,难道非要他们兄弟拼个你死我活不成?”——回想起张涵的怒吼,若若心中抖了一下。时间久了,若若不怨恨了,可她的笑容也少了许多。 
  “说什么?” 
  若若低声念完了祷文,才开口。这《圣典》她一见便知是丈夫的手笔。尽管丈夫笑而不语,若若还是肯定了这一点。闲来无事念上几 遍,她似乎与丈夫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这种感觉很好,她喜欢。一来二去,别人都以为她信教了。殊不知,若若是在念丈夫。 
  “嗯……” 
  梁珲是若若的二弟,比她小了整整十岁。长姐如母,若若轻描淡写地瞟了他一眼,梁珲不觉舌头便短了几分。 
  “四海钱庄……” 
  梁珲不知如何说下去。 
  “不就是死了个人嘛,算得了什么大事,看把你给急的……” 
  有很多话,若若不想对弟弟说。张涵下定了主意,谁能更改。死个田原算什么,死的好! 
  “嗯,钱庄开不下去也好,伯重干点什么,都比开钱庄强。我们梁家又不缺钱……” 
  梁珲一下子就想偏了。 
  “不过,姐姐,此事若失败了,不会影响伯重吧?” 
  “……” 
  若若苦笑一声,没有说话,影响什么,继承人都定完了,还有什么可影响的。她这番心思,却被梁珲看出来了,他立刻就急了——张慎做了皇帝,梁家就是皇亲国戚;张慎做不了皇帝,梁家就是前皇亲国戚,就是新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姐姐,你糊涂呀!这事一日未尘埃落地,那就还是未定之天。你就不为梁家考虑,也要为伯重考虑。伯重将来的日子长着呢!哪怕事情再艰难,也未必不能一争……” 
  这话说到若若心坎里了,她是无所谓了,王眸再嚣张,有张涵在,也嚣张不到她头上来。可张慎还那么年轻,将来的日子可怎么办?但 是,此事的希望实在不大,除非张宁自己让张涵失望了,张涵最不愿意看到儿子互相争斗…… 
  若若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一抬手,制止了梁珲的滔滔不绝: 
  “二弟,有没有支持张宁的官吏,最好是王家一系,要有点份量 的,你还能够使动他……当然,此人不能和你,和梁家有干系!” 
  眼见说动了姐姐,梁珲大喜,连忙问道: 
  “怎么?” 
  “……” 
  若若低声说出了一番话来,梁珲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若若的主 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我再想想,我再想想……” 
  梁珲又是喜悦,又是忧虑。知夫莫若妻,若若这个主意太好了,可这人选就难找了。又要能唆使得动,又要不留下破绽,还要有点小聪 明,有些威望,能煽动一批人跟他一起行事…… 
  梁珲想了半晌,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也不便在此久留,待了一会儿,就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梁珲离开后,若若呆坐了好一会儿,她有点激动,又有点忧虑。在忐忑中,她觉得,自己似乎此时才正式康复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在房中转了几圈,若若这才留意到,屋子里灰蒙蒙的。这一阵心情不好,下人们也学会偷懒了。联想到前一阵儿的风言冷语,若若心都要气炸了。自立继承人后,她受了多少闲 气,想不到竟有人敢欺到她头上来了。好在她也知道不是时候,勉强忍耐住了。 
  不久以后,王眸就得到了消息。自张宁被立为继承人之后,来奉承她的人多了,在府中的消息灵通很。可惜梁氏姐弟倆说话的时候,摒退了左右,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王眸琢磨了一会儿,便把事情猜个八九不离十。若若病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梁珲比平时待的久了,想来是说了些事。除了孩子的事,若若恐怕也不会把其它事放在心上。最近以来,那就只有四海钱庄了,听说还死了个人——死的好——却不知是怎么回事…… 
  王眸思量再三,决定把儿子张宁叫来,一起商议一下对策。 
  PS:这是昨天的。懒的分章节了。今天的。就得等早上看了……(未完待 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    。            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21 本章字数:5331
    什么?”王达骤然一惊,不觉将杯子打翻。他顾不    I衣襟,立刻追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王忠不敢抬头,低声道:“三天前!” 
  王达大为恼怒,厉声呵斥:“三天前的消息,怎么今天才到?!”
  王忠低头不语,王达没有继续说下去,举手示意让王忠下去。平原与临  隔着大河,稍微有点事,就会耽搁一天时间。王达茫然间拾起了酒杯,心中有如一团乱麻。这事说起来,也是怪他自己了。反正家中也是件小事情,那时候,他也许应该留在临  。想到这里,王达苦笑一声,他还真不能留在临  ,谁不知道,王达是张宁的人…… 
  王达的打算是好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对官方施加影响,避免项奉直接动用官方力量,再使动些儿人一股脑的上书,制造声势……成了,钱庄关了,沉重打击了张慎,那就再好不过;不成,张慎一点小事办成这样,给张涵找了这些麻烦,张涵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觉得,张慎真是无能之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这个印象一旦形成,张慎就已经一败涂地。 
  说白了,王达随手布下这几处棋子,不过是搞些儿小动作。胜固欣然败也喜,无论胜负,都不会危及自身。子钱家们是不会甘心吃亏的,就是他不给钱庄找麻烦,自然也会有其他人去找麻烦。王达这点儿小动作。不显山不露水地,未必会有人知晓。即便知道了这些小动作,也没法深究,毕竟,张慎连这都应付不了,是他无能,却怪不得旁人。 
  王达是张宁的表哥,比他大了五岁整。两家关系很近。时有往 来。王达嘴上便给,又颇善解人意,与张宁颇为交好。平原王氏的小一辈里,王达为人聪颖,小有才名。有很多事情,张宁也不避着他。算是张宁的半个智囊。 
  王达清楚,张宁并不愿意与兄长张慎发生冲突。锦上添花的人,什么时候都要远远超过雪中送炭者。张宁年纪尚轻,从族学毕业不久,根基未稳,时间越长,对他就越有利。而且,张宁也要顾及兄弟情谊,或者说,也要考虑父亲张涵的看法。 
  不过。王达却有不同意见。 
  从家族上看,梁家的家世远不能与王家相提并论。梁家子弟也不如王家子弟显赫。可是,张氏乃是张涵的立身之本。王家地人脉在士大夫间。而梁家三代都是张家的管家,人脉却在张氏子弟间。王家有 名,梁氏有实,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梁家控制着商队,遍及南 北,积累下无数的钱财和人脉,与麻雀有很深的瓜葛。虽然遭到了战乱的打击。也是不能轻视的。 
  还有,张慎地母亲梁若若。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当初,她照顾族学子弟,和许多人给下了深厚感情。如今,这些人都统领一方,每次来车骑将军府,都会来探望梁若若,至不济,也会捎来礼物。 
  可以说,在张涵的十一个儿子里,能与张宁相争的,只有张慎。王达以为,张宁并不占据优势。张宁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张涵的支持。
  王达也不清楚钱庄有多重要,但是,项奉是谁?张涵开玩笑的时 候,都称他是财神爷。项奉免去了薄曹从事,却依然兼着少府掾,管理着张涵的钱袋子——纺织作坊和金五铢铸造。能让项奉亲自出马,钱庄一定非常重要,比王达想象的重要许多倍。王达想尽办法,也没有搞清楚,四海钱庄到底有多少钱。保守估计,至少也有五万万。当然,钱庄的金库更可能一直通到张涵地金库里。 
  张慎在财力上,也远远超过了张宁。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地——张宁就没有钱!张涵立了张宁为继承人,但他却不可能再给张宁大笔钱财,让儿子壮大势力,反而,张涵多少会限制张宁一 些。人同此心,心通此理。张涵害怕手足相残,如何不担心父子相 残。时间久了,张宁的发展,恐怕未必会尽如人意。 
  …… 
  不过,王达未曾想到,事情会到这个地步。刘镇太想在张宁面前出头露脸了,竟然敢做下如此之事——田原死了。 
  田原这样地烂仔,死了也就死了,王达不会在乎的。哪怕死上十个八个,都不算什么大事。只要手脚干净些儿,别让人捅到张涵那里,基本就不会有问题。然而,田原这一回死的可不太是时候了。刘镇明显是要把这事载到四海钱庄头上,这就太愚蠢了!四海钱庄是什么背景,怎么会吃下这只死猫?! 
  事到如今,王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权衡再三,当务之急应该先去信都通知张宁。归根到底,张宁才是重中之重。 
  张宁是个英俊的后生,容貌很像母亲,鼻梁笔直,眉清目秀,言谈温文尔雅,举止动静有度,令人一见便知是大家出身,自幼习武使他的身材修长有力,高高的个子,宽肩乍背,配上一身合体的戎装,英气逼人。  
  像张慎一样,张宁今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