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谩U庑┒际浅鲎杂谒南胂螅藕膊恢佬Ч绾巍7凑癜嬗∷⑹鹾糜茫涂梢粤恕
    张王氏见了这雕版印刷术便动了心思,一试之下,果然不同凡响。不仅速度快,而且价钱也不贵——相对而言。于是乎,“以此为子扬名,为张涵的仕途铺路”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汉国官吏的选用主要是采取察举和征辟制度。孝廉即是孝子、廉吏。廉吏不廉吏的,这事不好说,还容易得罪人。但大汉国重视孝道,以孝子闻名而得官者,比比皆是。种种求名之手段,就应有尽有了。连卧冰求鲤这么愚蠢的手段,都使展的出来,时人求名之切,可见一斑。
    因此,张王氏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真真切切地摆在面前,她自然就动心了。张涵的能耐她清楚,旁的不说,光为《九章算术》作的注释拿出来,便会天下闻名。
    然而,世事没有尽如人意的。驺县张氏搭上了十常侍张让,才有了这几年的太平日子。有得必有失,张家的名声可就不怎么样了。张王氏自不想,别人评价张涵时,在“才华横溢”之后,添上一个“可惜……”之类的转折。
    常言说得好,一俊遮百丑。大汉国素来以孝治天下,张王氏就有心用这一“孝”遮百丑了。张昭对张氏之名声早就耿耿于怀,张王氏略提一二,他问都不问,就立刻答应下来。钱不是问题,张家要的是名声。
    话是这么说,张王氏也不可能把全书付印,真要花上几千万,张昭就不是这话了。精简再三,张王氏挑选了《哪吒闹海》、《阿里巴巴》、《海的女儿》等十二篇,雕版印刷装订合成厚厚的一册,共计印了五百部。
    然后,张王氏就行动起来,亲朋好友每家一卷。在鲁国一切好办,大大小小的门阀家族,张王氏没有不认识的,但她不满足,好不容易操办一回,不把豫州所有知名门阀都派送到,她心里就不舒服。
    正当张王氏盘算如何打通关节,扩大影响的时候,事情却起了变化。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出书'上'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08 本章字数:2607
    “您过奖了,小孩子编几个故事,有什么可夸奖的?原本不值一提,只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点儿私心……”
    张王氏说的很是谦虚,然笑容可掬的她,令人一见便知,这只是谦虚,内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哎,瞧你说的?!那时侯,孩子才几岁,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就不简单了!”
    显然,李孔氏也不觉得,编故事是什么才能。她是鲁县李家的二儿媳妇,娘家则更有名气,是鲁国孔氏——孔子的嫡传。
    停顿了一下,李孔氏补充了一句,“反正,我们都喜欢的不得了……”
    这倒是实话,若不是十分喜欢,李孔氏是不会专程前来拜访的。她不是长媳,家中事务轮不到她说话,日子过的清闲而无聊。
    一般地说,这些有身份的妇人生活的圈子很小,接触的人也总是那么几个。时间一长,就没意思了。象张王氏这样,需要管理着全家的长媳,终归是少数。她们终日忙碌,接触的人不同,想的事情不同,自然与前者没有多少接触。
    换句话说,李孔氏与张王氏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平素来往不多的。
    进入八月后,前来拜访的妇人忽然多了起来,还多是平时少有往来的。张王氏初时还有几分惊奇,待李孔氏前来,她已是心如明镜。
    张王氏送礼物,自然是送给女眷的。李孔氏这里说的“我们”,指的就是这些女眷,这话说的不很得体,算不得夸奖。李孔氏平日里没少贬低这些“管家婆”,见了真人,却不觉有几分气短。
    李孔氏也是个伶俐之人,暗暗骂了句自己,紧接着道,“那孩子早有神童之名,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伶俐,如今也必是个有出息的!
    ……
    再说,才能算什么?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项羽有才吧?匹夫!王莽有才吧?逆贼!(汪精卫有才吧?汉奸!白竹猪飞过)……
    有才无德的人,还不如无才无德之人。
    张夫人,我先在这里恭喜您了!”
    李孔氏温言笑语说了一大通,很快就谈笑自若。张王氏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恭喜,搞的一愣。
    “张夫人,您是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州郡里早就传开了,闻者没有不感动的……”
    李孔氏这话,却是说到了张王氏的心里,忙了这许久,不就是为了这儿。两人越说越融洽,越说越亲切。又唏嘘了一阵儿那个不幸的孩子,汉代孩提夭折是寻常事,多半人人都有过亲身经历,至不济,也曾亲眼目睹过,很能引起共鸣。
    话说到最后,两人已经俨然如姐妹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晚,李孔氏也该告辞了。于是,她不好意思,拐弯磨角地表示,家里的某某人非常喜欢《故事集》,不送她不好,送她自己又舍不得,所以……
    张王氏本就有心派送,又交谈的很是投契,自不会拒绝,便很爽快的说,“我这里还有几本了,本是给别人留的,既然承蒙您及您的某某如此错爱,您就先拿着吧!”
    “那怎么好意思?”
    李孔氏推让了一番,在张王氏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
    双方皆大欢喜。
    能被张涵清楚记住的故事,都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而《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又是张王氏从上千个故事中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不说,还符合了时人的口味。
    因此,在短短时间内,《故事集》便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泛欢迎。
    这样前来索要的,终是不多。平日没有交往,或者不认识的,也不好冒昧前来。李家与张家素有交往,这十来年关系一直不错,李孔氏又与张王氏认识,这才会上门拜访的。
    不过,张王氏手里的五百本《故事集》,还是很快被送完了。到了后来,除非通家至好,张王氏只好婉言谢绝了。于是,又发展出许多的手抄本,但这种新奇的印刷本,还是被视为难得的珍品。
    “小叔,小叔……”
    荀攸紧赶了几步,撵上荀彧,“怎么,又被教育了?”
    荀彧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大眼睛高鼻梁,粉装玉琢的小脸,十分的可爱——比张涵好看多了。他瘪着嘴,闷闷不乐地说道:“是啊,母亲今天又拿‘张氏子’教育我了……”
    荀攸也有这样的经历,闻言不由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真是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为了求名,想着那个孝廉,不务正业,不学无术……”
    荀攸今年也才刚刚十四岁,荀彧看他摆出这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其实,那故事也挺有意思的。不过,却未必是那张氏子写的,这些人为了求名,什么龌龊的事做不出来……”
    “是啊,是啊,那张氏子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还每天一个,我才不信呢!我三姐还说,张氏子想必是个英俊潇洒、温柔可亲、风流倜傥……”
    说来说去,荀攸就讲起了八卦,说到她三姐,装出一副恶心的样子,然后评价说。
    “真是发花痴了!说不定,那张氏子长的像个猪头……”
    八百里外的“猪头”仰面朝天,重重的打了个嚏吩,这两天天气挺好的,怎么总打嚏吩,难道又有人念道我了,不应该呀!
    不应该?念道张涵的人多了去了。
    随着《张氏子娱母故事集》流传愈广,被感动的母亲们,以之来教育自己儿子的就越多,而被教育的孩子十有八九都会对张涵油然而生‘崇敬’之心……
    除了这些感性的妇女外,很多人对《故事集》存有疑问的。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张氏子是以此来求得名声,故事的作者也未必是张氏子。很多人认为,《故事集》是张王氏写的。
    当然,这些人多半只在私下里说上几句。他们不是孩子了,没有证据,是不能胡乱猜测的。大汉国以孝治天下,相信的人,至少在嘴上相信的人,还是要比不信者多许多。
    不管怎么说,张涵初步确立了孝子的名声。而这样的名声,对张涵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出书'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09 本章字数:3164
    在一个道德的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当初,王莽拥有足够的道德声望,竟可以通过和平演变,成功地取得了汉室江山。道德的力量之大,可见一斑。如果不是王莽鬼迷心窍,要按照《周礼》来建设一个理想国,也未必会失败。
    这些都是闲话了。
    不过,可以肯定,张涵有了这个名声,对将来是大有好处。
    十一月中,《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出版了第二卷。这一回,张王氏印刷了一千册,才勉强满足了需求——仅指与张家有联系的。
    《故事集》出第二卷,并不在张王氏的计划之内。在大汉国,印刷书籍的成本是很昂贵的。雕版印刷只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价格稍稍降低一些儿,却依然很贵。而且,张王氏也无意于把张涵树立成故事大王——那不是什么好形象。
    然而,事情到了这一步,却由不得张王氏了。既然是给张涵扬名,就要做到尽善尽美。在时有人发出怀疑之声,不管是她本人,还是张昭,都不可能停手,给人以口实。所以,便有了这第二卷。
    这一次,为了给张涵扬名,张家花费巨大。
    造纸术是天书最先提供的技术,按张涵的说法,很是简单。机械法是把纤维打散磨碎,化学法是用石灰和草木灰蒸煮,制成纸浆后,洗涤、漂白、添料、加胶、抄纸、烘干、压光,便制成了纸张。
    张家造纸作坊从无到有,经过一点一滴的多年研究,对此间流程有了深入得了解。蒸煮法成纸质量好些儿,机械法可以利用水力石磨,价格便宜些儿,各有所长。
    根据天书的试验精神,工匠们偶然发现,蒸著时同时加入煅烧过的黄铁矿和绿矾油,效果会更好。张涵推测,应该是形成了亚硫酸盐。
    在压光的时候,张家还是使用人力,把八分干的纸铺在十分光滑的石板上,推动打磨的同样光滑的花岗岩石辊,碾压上几遍,成纸就会光滑许多。
    不管如何简陋,张家现在能够生产光滑雪白的白纸了,质量丝毫不亚于左伯纸,某些精心制作的纸张质量还在其上,而且成本也不高。
    可就是这样,张家此次的花费仍高达六、七百万钱之巨。
    雕版印刷从纸上的几百字,到实际印刷成书,走了许多的弯路。张王氏先后动用奴隶数百人,消耗的纸、墨、木材无以数计,忙了整整大半年。
    如果用这笔钱来买孝廉,十个八个孝廉都买回来了。但张昭要的是名声。张涵觉得,这有点儿傻,谁都知道,驺县张家没少给张让送钱的。但生活在大汉十多年,张涵也不得不承认,时人就认这个,对他的将来是有好处的——好名声会跟随着他一辈子,可谓终生受益,再大的花费也值得。
    换言之,张涵是以一个孝子的身份出现在人前,而不是一个与宦官勾结的张氏子弟,他被士人承认为其中之一。这个起点,比后者强百倍。
    再说,雕版印刷的各个环节,已在第一次印刷中熟悉了,再印《张氏子娱母故事集》第二卷,最多花上一百多万钱也就足够了。
    用张昭的话来讲,“大钱都花了,不差这点小钱”。
    在第二卷《故事集》中,张涵亲自出马,写了个跋。
    这一篇跋,张涵足足写了一个月时间。他希望写的动人心弦,能感动观者,却又希望写的平实一点儿,不要过于煽情,这个度的把握,便为难了。
    踌躇了好些儿时日,张涵把张王氏整理撰写的《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全本,都带到了卞南庄,每日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
    看的出来,张王氏用了很大的心思,娟秀的小字工工整整,没有一丝潦草涂抹的痕迹。张涵读着读着,就落泪了。从三岁起,张涵便开始练字,此中的辛苦,他十分清楚。这六十八万字的书卷闻所未闻,不要说修饰撰写,就是抄写一遍,没有一年半载,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张王氏在上面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心情激荡之下,三百一十七字的跋,张涵一挥而就。完成以后,张涵阅读了三遍,都觉得一字不能改动,无论文章,还是字迹,都是有生以来最高成就了。岑晊见了,也夸奖他水平大有长进,勉强可以算是名篇了。
    在跋里,张涵回顾了自己给母亲讲故事的心情,也描述了自己看到这部书时的震撼。他很直接地写道,这部书是张王氏的著作,如果没有张王氏的修改撰写,小孩子的胡编乱造,不过是一些粗鄙简陋的故事,永远不会成书,也不值得一读。
    母亲张王氏将之命名为《张氏子娱母故事集》,母亲拳拳之心,实非人子所能拒绝,张涵便愧领了。如此之书,张涵希望能令天下人读到,故苦思七日,终于受印鉴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总而言之,张涵一篇母慈子孝的大文章做下来。
    世界立刻清静了。
    张涵姿态摆的非常低,有跋在,大多数人就都相信了。就算再有怀疑者,也万万不敢说出来。人家母慈子孝的,你偏偏怀疑来怀疑去。对方是否是君子之心,还有待证实;你的小人之心,却已大白于天下。
    跋中透露出来的几个信息,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故事是张涵口述,张王氏撰写,这就足以解释大多数疑问了。而且,故事可以假,文章可以假,这笔字却是假不了。不然的话,今后与人交往中,也会很容易被人觉察,没有人会做那样的傻事。
    雕版印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字写成什么样,雕出来的版,印出来书,就是什么样。再有偏见的人,也得承认,张涵写了一手好字。
    自天书降世以来,张涵可以光明正大地练习行书。这么些年练下来,张涵在书法上,进一步提高,娟秀含蓄,风韵妍美,圆转凝重,遒美健秀,法度严谨。可谓独步一时,时人以为,还在颖川刘德升之上。换言之,张涵也算是个书法家了。
    读书习字,两者几乎密不可分。张涵字写的好,别人自然而然也就认为,他的学问是不错的。何况,还有跋为证。
    张涵在跋里说“不敢贪天功为己有”——实际却是在高喊,雕版印刷是俺发明滴——最后又附上了雕版印刷术,就更彰显出他宽广的胸怀,视钱财如粪土的良好品格。
    这东东本来就极简单,从印鉴图章发展而来,两卷书一出,根本也无从保密。张涵干脆便来了个公开化,以为自己扬名。当然,文言文用辞简洁,写的跟天书似的,却也没几个人会较真儿,真去计较这些许瑕疵。
    熹平元年(172年),张涵被鲁国相举为孝廉。
    张涵非常高兴,但是,他称自己学识浅薄,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很谦虚的谢绝了。于是,张涵的名声更加响亮。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传播,张涵名声传遍全国,不仅在州郡知名,远在雒阳也是小有名气了。
    PS:晚上不要等了,一会儿,我再把外传传上来,就把网上已有的内容都发完了。从明天起,还是每天一章,分成中午和晚上两次更新。这段日子,麻烦诸位看两遍开头,实在不好意思。等下了新书榜,一定会再次爆发。
    不过,14号前估计是没有指望了。我每章字数约在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