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旗-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一阳不好意思的摸了摸下巴,不好意思的说:“我没这么阴险吧”
    曾一阳也不给其他几人消遣他的机会,拿起他的搪瓷大茶缸,底气十足的说了两字:“散会。”
    “军长不会已经知道接下去我要数落他?”陈光看主座上空落落的,曾一阳早就走出了门外,向刘先河反问道。
    “哎,机会太难找了。”刘先河摇着头喝了一口热茶,看着有零星虫洞的茶叶,低声说了一句:“还是春茶好啊”
    说完,迈着四平八稳的阔步,走了。
    茶是新下的茶,不过秋茶难免有些虫蛀的小洞,虽然不是太明显,但看着就不是那么赏心悦目。
    陈光低头看了一眼茶缸,偌大的茶缸里,至少放了一两茶叶,一摇晃,茶缸里的茶叶随着茶水荡漾,像是春天小池塘里一大群的小蝌蚪,密密麻麻的,看不出什么区别。都是从黄山来的山茶,不是善于茶道的人,根本就喝不出个好歹来。
    陈光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知识分子,穷讲究。”
    曾一阳喜欢飘着浓香的咖啡,熬夜的时候,喝上一杯,加上几块法式小面包。又提精神,又垫底,但是这年头,那里去找新鲜的牛奶呢?面包,大城市虽然有,可行军打仗就别指望了。
    只好将就着喝上了清茶,一来二去的也有些国民党的高官知道曾一阳有这爱好,所以40军这一年多以来,就没有断过茶叶。
    三天后,徐州,第五战区长官部官邸,李宗仁自从发出电报,邀请曾一阳后,天天盼着曾一阳回电。
    没想到,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40军连回电都没有来过,又让电台室去催了几次,但是无一例外,都说军长曾一阳不在40军军部。具体在那里,那是人家的军事秘密,也不见得一定要向他这个司令长官汇报。
    站在二楼的窗前,能够看到周围街道的学生工人,已经被组织起来,正在挨家挨户的募捐。
    抗战嘛
    就像蒋介石说的那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然也无可厚非。上个月,李宗仁在武汉的街头,看到郭沫若带着一些学者教授,领着学生们上街募捐,一边宣传抗日。他还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
    跟郭沫若也是点头而交。
    可今天,他看着差不多的场景,就不是这么个味了。李宗仁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很差。
    “德公,曾一阳不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第五战区汇聚了几十万大军,飞机百架,大炮千门,差不了一个40军什么。”白崇禧心中也是暗自恼怒,曾一阳不识抬举,没有给李宗仁面子。
    这在**中,是大忌。下属不给长官面子,那么当长官的就会颜面大失,对部下的掌控也会越来越薄弱。
    当然,长官也不能一味的强势,就像冯玉祥那样,将手下的大将,都像训孙子一样的训,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要挨罚打骂。
    韩复榘当年在冯玉祥手下当师长的时候,跟冯玉祥通电话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了,冯玉祥不乐意了,当即命令韩复榘跪下。
    当时,冯玉祥根本就不在韩复榘的身边,也看不到,韩复榘想都没想,就跪在电话机旁边。等到冯玉祥问他:“跪下了吗?”
    韩复榘连忙回答道:“已经跪下了。”
    所以说,冯玉祥当年的众叛亲离,并不是部下不堪忍受穷困,也有他自身的一些原因。
    不过,李宗仁可管不了曾一阳,40军又是脱离战区,归大本营直接指挥,其实蒋介石不过要一个名声。
    因为40军太能打了,每一次都是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大胜,等到外国记者都开始关注40军了,蒋介石也就是捞个好名声,将40军名义上归大本营指挥。然后,再大笔一挥,下一道手令,将40军暂时拨付给某某战区。
    看着40军像是蒋介石手下看家的王牌部队一样,也不过是欺骗一下外国人不懂中华权术之博大精深。
    更搞笑的是,蒋介石有时候为了国际舆论,等40军作战时候,会后补一道手令,命令其作战部署。
    这仗都打完了,这手令写的也是四平八稳,本着六字真言:‘有理、有利、有节。’既要事实充分,又要结构严谨,用词上还不忘考究。让不谙世事的国外记者们,顿时高呼英明。
    有些事情,根本瞒不住李宗仁这样的老政客,他何尝不想从幕后走到台前来?
    李宗仁深知,抗战是国家的抗战,是民族的抗战,也何尝不是军阀的抗战。
    名称只差,其中的百味,也只有当时人知晓。
    “健生,你没有看明白,此处徐州形势,一半是日军的作战意图。但何尝没有我的考量。”李宗仁站在书房中间,两眼炯炯有神的说道。
    “哦,德公的意思是?”白崇禧心中一激动,坐在沙发上的身体都半蹲了起来。
    李宗仁笑着走到白崇禧身边,按住了白崇禧的肩膀,然后坐在一边对他说:“自从中原大战之后,五方势力,三方折损,加上张汉卿的奉系又是偏安一隅,对中央并无窥视,31年后,关东军侵占东北,更是断了根基,蒋家已经成了一家独大的之势。冯焕章志大才疏,已无根基,除了一张不服软的嘴,扑腾不起多大的浪花来,能够有些根基的只有阎百川和我李宗仁。”
    李宗仁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阎百川机关算尽,只在他山西一地,已无大志向可言。他们都不明白,抗战正是我等崛起之希望。”
    白崇禧不听则已,闻言大惊失色道:“什么?”
第六十二章 我来了
    第六十二章我来了
    “且不说抗战能不能胜,什么时候胜。在这之前,就是国内各股势力的重新洗牌。你以为他蒋某人会大方的让我,安安稳稳的当这个战区司令?”李宗仁走到酒柜前,拿出一瓶红酒,倒了两杯。
    一手拿着一杯红酒,绛红的佳酿,透过玻璃的柔光,更显浑厚。
    白崇禧接过酒杯,品了一口,摇晃着酒杯看着酒液,在杯中旋转着:“德公,我明白你心中的顾虑,我会看好我们的这些家底,不会轻易折损的。”
    “此战过后,不管战果如何,我都会选择去休养,不在过问军事,至少在抗战胜利之前,不在过问。这之后,桂系的重担就要落到你的肩膀上了。”李宗仁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口将酒杯中的酒喝掉。
    李宗仁在抗战之际,还想到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也没错。
    政客的潜意识,就是将对手的失误,鼓动之后,上升成为政治事件,而一味的掩盖自己的过错。
    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有蒋介石的故而为之,也有他的个人原因。
    将地方军阀部队一概推到抗战最前沿,抵挡日军的进攻,这有中央军兵力不足的原因,也有蒋介石想削弱对手实力的想法。桂系一共就3个军的兵力,组建了一个集团军,将三分之二的兵力送到了华北,是谁都得着急。
    李宗仁也是一个政客,自然有政客的圆滑。
    他不甘心自己的看家部队到前线后,成为别人保存实力的磨刀石。所以,蒋介石让他出任第五战区司令,他也思索之后,也点头答应了。
    从整个战局看,第五战区是组建之后,实力最弱的战区。
    无法和第一、第二战区相比,这两个战区,都是以一支强大的地方军为主力,配合部分杂牌军和中央军精锐,战斗力都不差。
    第三战区是整个国民政府的精锐,在和侵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实力对抗,超过70万的大军,装备上更是飞机大炮,还有坦克。这样的实力,是让所有人都眼热的。
    好在第三战区代表着整个国家,这也是日军从只有7万进攻兵力,不断的增兵到28万,也不允许作战失利的原因之一。
    所以,李宗仁面临的将是一个困局,如果他指挥的部队在和日军作战过程中大胜,那么等待他的就将是被蒋介石忌惮,将来也不存在指挥部队作战的可能。
    如果失败,尤其是大败。在名望受损的同时,李宗仁却能一直执掌兵权。
    这就是政治,蒋介石可以容忍李宗仁不作为,但绝对不能接受李宗仁上台的呼声高涨,从而威胁到他的地位。
    正像蒋介石忌惮的其他人物一样,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他们都是蒋介石在军政两界的前辈。冯玉祥和阎锡山更不用说,都是同盟会的元老。
    即便李宗仁,当年完全掌控广西一省的时候,蒋介石不过是在孙中山的大总统府当他的高级参谋,一个虚衔少将的名头,那里能够比得上那些军长师长,来的实在。
    还有就是名望,蒋介石的政敌们在推翻满清,第一次倒袁,护法运动的时候,他不过是上海街头的一个小混混,流氓不是流氓,军人不是军人,就他的底子来说,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一步步从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他也从一个浑浑噩噩的小人物,成为了掌握一国命运的元首,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为了获得江南财团的支持,他只能将原配夫人休掉,然后娶了财阀之女,也就是他总统夫人,宋美龄。
    随着实力的增长,蒋介石的敌人越来越少,在国民党内,只剩下了聊聊数人。
    李宗仁就是其中之一。
    几番权衡之后,李宗仁只能寄希望与**,他知道,只要**还在中国,蒋介石就不会对他们这些人下手,甚至还会拉拢。
    **是他李宗仁的敌人,更是蒋介石的敌人。
    为了在夹缝中活下去,他也不顾的许多了,在李宗仁眼里,不管今后如何,**必须要存在下去。只有**还在,桂系重整旗鼓的希望就不会破灭,反之,他就应该找一个养老的地方了。
    白崇禧走后,李宗仁显得很寥落,依靠在酒家上,摇头苦笑。他扪心自问,自己干的到底是些什么事情啊
    为了让敌人容忍自己,不得不将希望寄托给更强大的敌人。
    “这等逻辑,也只有此时之中国才有。”李宗仁自嘲了一句,记得吃中饭都没有多久,天就渐渐的黑了下来。
    抬头看了一眼黑压压的云层,暗自骂了一句,这鬼天气。
    一月的北方,雪说来就来,这是穷人最大的灾难,富人地主最惬意的时光。
    醉眼赏瑞雪,冰雾是仙境。这等富有诗意的想法,也只有酒足饭饱,浑身滚烫的富人才有的心境。
    李宗仁看了看怀表,才刚刚四点钟,吃晚饭的时间尚早。这个时候,是作战处最忙碌的时节,并不说大战将至,参谋处的军官们就废寝忘食,不知时间为何物的疯狂工作。
    而是,趁着时间还早,很多参谋处的军官,都会在这个时候汇聚在作战处的大沙盘前争论。
    争论的问题很多,也很杂。有时候是三民主义中的某一个问题,比方说民生。
    自从民国建国以来,执政的高层,都在为了权力,而大打出手。这其中以30年的中原大战,最为激烈。
    上百万大军,在中原腹地开战,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这绝对不是孙中山先生理想中的民国,也不是各方大佬心中的民国。但没有得到绝对权力之前,谁也不想松手。
    于是,打仗,就变成了政客们最直接的实力比拼。
    李宗仁懒得去和那些年轻人争论,也不全文字整}理想去束缚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也是从年轻人走来的,知道年轻人心里想的是些什么。
    这些想法,他的内心曾经也有过。不过,久在权力斗争漩涡的中心,他的那些棱角,早就被磨平了。
    李宗仁打开房门,倏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的跑过,李宗仁低声训斥道:“这里是战区司令部,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来人很快就认出了是战区司令长官,**一级上将李宗仁,战战兢兢的站在一边,想到见到长官要敬礼,立刻双腿并拢,下意识的敬了个军礼:“报告长官,作战厅来了一位将军,出了个题目,让作战处和作训处的参谋辩论,而那位将军却给他们当裁判。赢的一队,将获得一把日军的佐官刀,卑职想去看看,日军的指挥刀是怎么样的。”
    李宗仁低头想了想,难道是一军团的司令,孙连仲?
    五战区的部队中,在前线和日军作战过的,也就只有孙连仲的一军团了。刚晋升军团司令不久的孙连仲,还是和上流高层有些格格不入,反而能够在贩夫走卒之间,自由自在。在晋南更是配合八路军和晋绥军,一举将日军108师团留在了太行山上。
    分战利品的时候,留下几把日军的指挥刀也不算稀奇。
    李宗仁低头走了两步,自言自语的说:“孙仿鲁什么时候也开始如此张扬了,这可不像自己认识的那个孙连仲。沉默,不苟言笑,似乎对于认准的事情又特别的轴。”
    当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部下纷纷自谋出路,孙连仲也就跟上了蒋介石。
    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都有过招揽其之心。要不是桂系偏安一隅,又是地处西南,网罗不来人才,他李宗仁何尝没有爱才之心?
    宁都起义,26路军一万七千将士全部起义,让孙连仲率领的第26路军,就成了一个空架子,蒋介石震怒,按理说,这个时候,孙连仲要是聪明,就应该找其他的下家,再在蒋介石这里混,似乎有些木讷。
    可孙连仲想都没想,从早到晚,就在当时的国防部门房里呆着,那儿也不去。
    其决心之坚定,其意志之可敬。让不少人都大为诧异。
    有好事者还专门研究了,为什么西北军悍将孙连仲,对其他的几个军界诸侯连正眼都没有看一下,反而一门心思的就要跟着蒋介石干。
    结论不难得出。
    就是蒋介石脑门子上,贴着两个大字‘政府’。没错,蒋介石是政府之代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正统,孙连仲就是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也要呆在南京,为政府效力,而不耻低三下四的跟南京军界的那些高官的门房们往来。
    “不对啊孙坊鲁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李宗仁觉得事情蹊跷,反而冒出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行,自己得去看看。
    李宗仁原来也不大看得起孙连仲,一是孙连仲从来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二来,他们的交往也不多。但一个高级将军,却对连自己的身份都不顾,结交原来同僚的仆从,这也太有**份了,李宗仁甚至认为‘气节’二字,已经在孙连仲身上丢失的干干净净了。
    国人,对于‘气节’的看重,不亚于性命。
    因为这两个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是让普通人活的有意义,让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对孙连仲改变看法,还是在半年之前,抗战之初,当时刘峙这个蒋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将,刚刚行军到保定,奉命率领第二集团军进驻涿州。这支部队,也是当时在河北编制最大的中央军部队。
    正准备赶往前线涿州,闻听日军将南下,刘峙甚至连涿州城的城楼都没有看到,就命令部队一日之间退兵百里,被称为一段旷世奇闻。
    而时任第二集团军副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带着一个残破不堪的,新组建的26路军,不到2万人弱旅,毅然留在了前线。
    26路军,转战冀北、晋中,从一个中央军中可有可无的杂牌军,到如今的一军团,可谓战功卓著,都是一步步用军功堆积起来的。
    昔阳大战,更是让他一举成名。
    当然,昔阳战役,最出名的应该是八路军的彭司令,可惜,彭老总那个火爆脾气,蒋介石要是敢将嘉奖勋章别到他老人家胸口,第二天一准让**将军们羡慕不已的青天白日勋章,能在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