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旗-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明是一个陆军将领,没事去研究海军干什么?
    不过,见曾一阳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他也不敢多插嘴,事实上,昨天回去之后他找海军部的参谋临时询问了一阵,听了两个多小时,不觉头大。
    曾一阳继续说:“一战之后,美英rì签订的《华盛顿条约》,表面上将各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的吨位都做了规定。但是rì本海军已经建立了称霸世界海洋的海军计划,但其计划中建造的战列舰的吨位,将势必超过条约规定,所以。rì本海军将重点放在了建造和改装航母这种新型的战舰上。”
    “飞机的革新技术,在一战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型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的出现。让传统的战列舰的对手,从同等吨位的战舰变成了海军航空兵种之间的较量。于是,海军的实力比拼将从主力战列舰转变成为重型航母之间的比拼。这是海军变革之中的一个巨大契机,而美国在航母的投入并不多,仅看其航母数量就能够得知,处于研究阶段。英国由于国力的衰退,重型航母的研究很少,大部分航母都是轻型航母和中型航母。这也是英国在洲之后,对德军潜艇的防范。用于大西洋上的船队护航的思路堵塞了海军作为进攻兵种的战略思想,转而倾向于护航和防御作战的思路,缺乏对rì本海军庞大航母编队的威胁。可以说,在一两年内,英美rì三国在太平洋,乃至印度洋上的较量,rì本将占据绝对优势。”
    “这么说。英国将在缅甸等地的殖民地都将保不住。”蒋介石很快就想到了大后方的补给线,已经英国人在印度洋上的危机。
    曾一阳摊开双手,无奈道:“恐怕比推测的还要糟糕。”
    “从何而讲?”
    随着曾一阳的分析,陈诚的注意力也不由的被吸引了过来。
    眼界这东西。不是说想要学就能学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蒋百里在抗战爆发前,是蒋介石最倚重的战略专家。而不是陈诚。
    而蒋百里的清高又是让很多**要员对其非常反感,却无法奈何的原因。
    曾一阳点头道:“现在最担心的应该是英国人对是否会在新加坡失守之后。放弃对缅甸的防御,让rì军轻易占领缅甸。而英国人将重兵防御其本土之外的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
    “印度拥有世界上品味最好的铁矿石,并富有煤炭资源,钢铁产量仅次于本土,是英国最重要战略资源重地。而缅甸仅仅出产石油,不过英国人不缺石油。绝对不会因为缅甸的石油和rì本拼死决战的。因为眼下,rì军占领婆罗洲已经是时间问题。相比缅甸的油井,婆罗洲是世界闻名的石油产地,而荷兰人早就没有守卫他们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rì军在占领婆罗洲之后,其海军将摆脱美国对其石油的控制,进入鼎盛时期。”
    曾一阳说道这里,话锋一转:“不过,rì军想要占领南亚,最后还要靠陆军。rì本陆军是什么样的战斗力,我们知道,苏联人也知道,估计英美也会有所对策。所以,即便rì军占领了缅甸,最多也只是暂时的,最后等美国通过其庞大的工业能力压垮对手,rì本最后还是会失败,就因为rì本的陆军战斗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甚至在中国战场,也能够乘着rì军南下,在局部战场,打几个漂亮的反击战。”
    “进攻?我们去拿什么进攻rì军防区?”
    陈诚惊讶的失声大喊,不过很快他发现蒋介石的怒目相对,便闭口不言。
    陈诚这才想起,曾一阳这个人从军之后,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崇尚进攻的。
    张北发激战,rì军第6师团折戟。
    保定会战,rì军108师团含恨。
    东路伏击战,rì军20师团几乎全军覆灭。
    ……
    曾一阳对rì军来说,绝对是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死神。鬼子恨不得吃他的肉,挖他的心。
    蒋介石明白手中的实力,有战力的就一个第9战区,薛岳的部队是能够信任的。除了薛岳的主力,在1战区和2战区的主力,主要是防止**在华北一家独大,所白了,是限制八路军发展的一步棋子。虽能动,但绝对不会对rì军有所威胁。
    “曾将军对国际局势可谓熟知于胸,但不知对中国抗rì战场有何高见?”陈诚不甘心道。
    曾一阳不绝莞尔,因为一旦他把他的想法说出来,蒋介石心中的慌乱将不在存在,甚至欢欣鼓舞也说不定:“今后,中国战场将服从于太平洋战场的需要。”
    蒋介石闻听,心中咯噔一下,大为失望道:“美英如果无法遏制rì军的攻势,我们就更无能为力了。”
    “不过将来的中国战场将是对rì军的一个牵制作用,rì军南下,获取中国南北铁路干线的期望就会更加的迫切。即便rì本海军短时间内在太平洋战场称雄,但也无法遏制美英潜艇的袭击。所以,守住湘南对于中国战场来说,是最第一要务。”曾一阳接着说:“在此前提下,中国战场应该是时候的发动一些小规模的战役,在外交上获取更多的美英认可,从而争取更多的援助。”
    “外交上获取英美的认可……”蒋介石早就对中国dú lì抗战胜利,存有幻想,蒋百里以前说,中rì之战是一场持久之战,中国必胜的说法已经变得子虚乌有的自我安慰,对付rì军,没有海军的中国最多打成一个僵持局面,就像眼下,**主力被困在大西南,而rì军无力西进。
    美国人有本钱去抗战,英国人不得不抗rì。
    打了四年,中国人也累了,该歇歇了。
    这种想法在rì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之后,就一刻没有停息过。但是马来海战的失利,让英国人明白,在新加坡的英军主力部队很难在撤回缅甸,最理想的去处是去澳大利亚暂避。
    争取中**队进入缅甸作战,成了英国人最要做的事。
    但是英国人左右不了国民zhèng fǔ,因为蒋介石早就看不上英国人的那几杆破枪,跟美国人要东西才有前途。
    爽快!
    “史迪威今早就来过,商议中**队进入缅甸配合英军防御rì军的地面部队。不过此时该从长计议。”蒋介石也算是知无不言,把曾一阳已经看成了救命稻草一般,百般信任。
    “英国人恐怕不同意!”
    “一阳,还真被你说着了。娘希匹,海军都全军覆灭了,英国佬还是个煮不烂的鸭子嘴,一口咬定要扣留国民zhèng fǔ从美国获得援助,却连半个出兵的话都不接。”蒋介石怒气冲冲的说道。
    “等到rì本人从泰国进入缅甸,英国人会要求的。不过,到时候,就可以从英美手中获一笔足够的物资,先组建一支装甲部队,而在缅甸发动一场战役阻止rì军的企图,对于史迪威来说,他的协调能力还无法左右蒙巴顿。所以,远征军想要避免大量损失,必须跟着英国人同进同撤,抵达印缅边境,这时候背后就是印度重工业基地,英国佬会下死力气拼死和rì本人决战的。”曾一阳看了看手表,心中记挂着晚点的飞机,起身准备告辞。
    蒋介石大为宽慰的送出大门,身边的陈诚忍不住看着远去的轿车,不免多嘴道:“委座,曾一阳此人诡辩,言语多不可信。一旦和英国人关系闹僵,他们扣押物资来威胁,我三百万**将士岂不要徒手和rì军作战?”
    “英国佬,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只要和美国人搞好了关系……”
    蒋介石在夜sè中,眼前一片黑蒙蒙的,话到嘴边不由的吞了下去,想起那个让他头痛的史迪威,心中的烦恼不由的多了几分。
    不过蒋介石还是有一句话是听进去了,趁着这个好机会,向美国人伸手,先要一个装甲军的装备,先让陆军拥有装甲化经验。(未完待续。。)
第四九三章 虎口夺食
    半年之后,苏联人依旧没有改变战争的局势。
    对希特勒来说,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分成两个dú lì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利用边境的300万德军进攻主力,分成四个进攻方向,平行推进,以占领苏联北方重要城市列宁格勒、苏联首都莫斯科、南方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为战略的第一步;第二部就是沿着纵深想彻底占领苏联伏尔加河平原,主力推进到乌拉尔工业区附近,用空军将苏联最后的工业基地摧毁,战胜苏联。
    德国人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已经占领了基辅。
    苏联的北方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也已经陷入了包围之中,十万苏军被困在城内,在没有补救的严峻情况下,还在负隅顽抗。
    但是对眼下的德国人来说,占领列宁格勒是迟早的事。
    因为拥有百万军民的苏联第二大城市,在没有粮食的补充下,所有人的斗志将被饥饿摧毁的什么都不剩。
    进入苏德战争的第二年的5月,苏联在西线战场又一次经历了惨败。
    在南方战场,苏克里木地区,苏联野战军主力苏克里木方面军在只有其一半兵力的德军面前,因指挥不当,其主力二十多万苏军战损,此战之后,斯大林震怒,方面军总司令库里克被枪决。
    对于盟军来说,42年注定是惨淡,灰暗,甚至是绝望的一年。
    苏联在西线战场无力阻止反攻,只能苦苦坚守。在战争最严酷的阶段,斯大林甚至动用了在远东的防御部队,补充西线战场。
    而在北非,隆美尔指挥之下的北非军团。击溃英军在北非的主力第8集团军,将战线推进600公里,一度逼近英军在埃及的西线门户阿拉曼。
    一旦阿拉曼被攻克,德军长驱直入之后,英国将丧失对在埃及北部最重要的军港——亚历山大港。并失去英国最重要的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
    不仅仅在欧洲和非洲战场,在亚洲战场。
    rì军也完全取得了对英美两国的军事压制,在41年底。rì军就开始对美属菲律宾发动了攻击,并利用其空中力量的绝对优势,对美军在菲机场发动了攻击,摧毁了美军在菲的大部分的轰炸机和战斗力。12月中旬。rì军先头部队,登陆吕宋岛,并筹备围歼美军驻菲律宾舰队。
    经过4个月的战争,rì本人如愿获得了菲律宾,并俘虏了美菲军队11万人。其中近三万美军。
    对美国来说,太平洋战争已经进入了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阶段。
    而rì军在印度洋上,再一次击败了英国在马兰海战之后,重新组建的新的Z舰队。这次英国的远东舰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更加的庞大,但是遗憾的而是。丘吉尔已经无法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只能用在欧洲战场无法应对的老式战列舰派遣到了远东。
    4月之间。rì军第一舰队,在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旗下6艘航母组成的的庞大战斗群,向英军控制的孟加拉湾扑去,战斗在英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激战数rì,英军相继在两艘巡洋舰,一艘航母沉默之后,退出了孟加拉湾,此役,英国人损失了舰队近一半的驱逐舰,几乎所有的舰载飞机都在交战中损失。
    此战之后,英军远东舰队撤往埃及,将印度洋彻底让给rì本人。
    英国人不行了。
    苏联人要嗝屁了。
    美国人一败再败。
    整个同盟国都在遭受巨大的伤亡的同时,在中国战场,只有冈村宁次还有模有样的在研究华北的区域扫荡计划,而其他各个战区的rì军相对却保持着克制的行为。
    因为主力作战部队被抽调,rì军也无力在中国战场扩大战果。
    但是rì本人不想打了,可对于英国人和苏联人来说,长期之内,美国必然是整个战争的救星。但是短期内,中国战场变成了分散rì军实力的最有效的办法。
    1942的chóng qìng,英国人在谋夺,美国人在协商。
    蒋介石稳坐钓鱼台,丝毫不为所动。
    一开始,蒋介石并不想这样油盐不进。一来显得国人毫无气度;二来是国际事务,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时常扮演宴会上的蛋糕一角,并百年毫无起sè。此时,英美已经认定中国为其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已经是百年来的首创。激动之余,蒋介石曾经一度脑袋发热,同意了英国人的请求,出兵缅甸。
    41年底,rì军在南亚持席卷之势,英国在美国的调停下,终于和国民zhèng fǔ取得了阶段xìng的谅解。
    当年的东方慕尼黑,武器禁运,甚至在抗战之后,还冻结国民zhèng fǔ在英国的资产。
    种种行为,已经让英国人的软弱和贪恋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一只脚已经被rì本人送入地狱的英国人终于明白了过来。许诺,国民zhèng fǔ,只要按照41年12月底中英签署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在缅甸受到rì军进攻之后,中方出兵协同英军作战。
    英国人出钱出枪,中国人出人。
    条约本来没有问题,但是在战略上,英国人的cāo蛋德行再一次让**jīng锐遭受重大损失。
    首批抵达缅甸的中**队中,包括第5军,第66军,十万人进入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而戴安然的200师是国民zhèng fǔ中,唯一一个师级的装甲作战单位。虽然士兵仅仅受过装甲作战的训练,武器根本无从配给,但是这支部队一旦拥有了一个装甲师的全副装备,击溃一个rì军满员的野战师团也不是难事。
    英国人来chóng qìng谈判的代表把胸脯拍的砰砰作响,当时口口声声的说:“大英帝国是讲信誉视为生命的绅士。绝对不会让这些部队用简陋的武器和野蛮的rì军作战。”
    蒋介石不信,但是他给足了英国人面子。
    就这样,远征军被摆上了国民zhèng fǔ的议程。
    入缅部队在一开始,就遭受了巨大打击。因为大部分士兵是空运进入缅甸战场,并没有携带武器。而英国人早在缅甸战场溃不成军,答应给远征军的武器仓库大部被rì军占领。
    总算,英国人翻箱倒柜,找出了足够的武器装备了十万大军。
    但是装备杂驳零乱不说,重武器基本都是打白条了事。而同古战役之后,在前线指挥的杜聿明更加认识到,英国人根本就没打算和远征军在缅甸协同作战。甚至在远征军战国斐然之下,还是不相信远征军的作战能力。十万大军,在缅甸疲于奔命。
    而英国人却已经大部撤抵印缅甸边境。
    在国内闻讯的蒋介石顿时暴怒,立刻命令杜聿明指挥部队撤退。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缅甸作战之后。rì军成功的封锁了中国的最后一条路上补给线,中国战场被孤立了。
    此时的蒋介石,这才想到,曾一阳在离别之前说的话,英国人是自认为是绅士。
    但是战争只需要战士。不需要绅士。
    连打仗都快不会了的英军,在面对悍不畏死的rì军的时候,除了软弱,还是软弱。
    于是蒋介石立显本sè。显露出他超然的手腕。
    说一套,做一套。
    印缅局势将再一次往更危险的局面发展。而此时的美军连国内动员还没有完成,大量的装备在工厂中生产出来。被送入仓库,却发现连使用这些武器的士兵都没有。
    要说国民zhèng fǔ还真是后娘养的,要个物资都那么困难。
    每年才十几万吨的物资,美国人就在chóng qìng街头拽的跟什么似的。
    而苏德战争一爆发,苏联丧失了西线大量的大型煤矿,从而钢铁产量急剧下滑,美国人冒着海军护航编队都无法凑齐的危险,硬是在白令海峡复杂的海况下,开辟了一条航线,专门给苏联运送物资。
    就42年,美国向苏联运送的物资就达到了两千万吨的规模。
    要不是苏联东线兵力被抽调一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