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四章 一箭双雕
    年过完了,总算是回来了,祝朋友们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吴骥的条件并不是让李秉常他们惊惧的,让他们无比震惊的是吴骥的态度,把使者直接斩杀,那就是说这事不谈,吴骥提出的条件就是最后通牒,不接受就等着毁灭。
    对于吴骥的决心,没有人会怀疑。吴骥有着无与伦比的决心,要不然的话,吴骥不会斩杀使者。
    听着随从的话语,就仿佛看到了吴骥手中血淋淋的屠刀,一旦落下,必然有很多人头滚落,一众大臣不能不惧。
    “这个,这个……”李秉常能说会道之人,难得的结巴了,脸上变sè,苍白如纸,跟在土里埋过似的。
    自从李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一直压着宋朝打,占了上风,在宋朝面前,西夏皇帝如鱼得水,自在得紧,几时如此惊惧过的?
    吴骥两个条件,他一个都不能接受。去帝号称臣,李秉常能接受的。帝号虽是荣耀无比,也可以说是虚名,损失一个虚名,能保存西夏的话,划算。问题是,要去汴京,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宋太宗为了解决西北问题,就曾要李氏迁去汴京,除了李继迁以外,都去了。李继迁之所以逃走,就是他意识到了,去了汴京就是龙困浅滩,一切都成了泡影。
    若是李秉常去了汴京,他就失去了一切,这一点,断不能接受。
    至于第二点,jiāo出李宗保、梁熙,还有参与陕州之战的西夏兵士更不能接受。若是接受了,一是寒了将士们的心,二是自断手脚,无异于任由吴骥处置,他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不论吴骥提出何等苛刻的条件,只要军队在手,李秉常就有实力叫板,这点无论如何是不会接受的。
    念头转动间,李秉常已经有了决断,只见李宗保和梁熙正紧张万分的打量着他。二人是担心他答应吴骥的条件,把他们jiāo出去。陕州之战,李宗保和梁熙手中沾满了鲜血,宋朝为此气愤难平,要拿他们开刀是必然,一旦给jiāo出去,二人不会有好下场,不能不惧。
    “二卿放心,朕断不会做这种亲者痛,仇都快的事”李秉常要借重二人之处甚多,忙着宽慰起来。
    “呼”李宗何和梁熙对望一眼,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董钊看在眼里,暗自赞叹,这个李秉常算是个人物,在吴骥威bī之下竟然没有屈服,吐蕃帮他们算是做对了。
    “吴骥要战,我们就战”李秉常冲一众大臣喝道:“吴骥大军远在夏州,就把你们吓成这样了?你们太丢大夏的脸面了”
    “这个……”一众大臣心中有愧,低下了头颅。
    “瞧你们一个二个的,如此胆sè,配做大夏的勇士么?”李秉常接着数落,声调很高:“吴骥想毁灭大夏,大夏的勇士也不是只会吃羊ròu喝马**,杀人,我们大夏的勇士也会朕就要让吴骥知晓,大夏的勇士为何能压着宋皇打了数十年”
    他的声音很高,慷慨jī昂,很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一众大臣只觉底气足了些,不由得tǐng起了xiōng膛。
    见自己的训话起了作用,李秉常大是满意,正要再下一通说词,却给一个急匆匆冲进来的亲信打断了。
    只见这个亲信一脸的惊惧之sè,脸sè发白,跑路都在打颤,远远就嚷了起来:“禀皇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hún帐东西闭嘴快说”这亲信的话太打击人了,李秉常脸一沉,喝斥起来。
    “禀皇上,山峪关丢了”这个亲信给李秉常一喝斥,心中一惊,脱口禀报。
    “山峪关丢了?”轮到李秉常吃惊了:“山峪关是险要,若是丢了,朕的大军难以调集。”
    “皇上,皇上,守关的三百多勇士,给宋军杀死了一百多,余下的全给从山崖上扔了下去,摔成了ròu泥”就在李秉常震惊之际,这个亲信接着禀报。
    “甚么?扔到山崖下去了?”李秉常双眼一翻,一脸的震惊。
    不仅他震惊,西夏大臣,还有董钊个个动容,一脸的惊惶之sè。
    “吴骥在向大夏示威了他是在示威”有大臣脑子转得快,率先道出吴骥的用意。
    “禀皇上……”又一个亲信急匆匆的冲进来,远远就嚷了起来:“飞云隘丢了。宋军把守关的勇士钉在树上,扒了皮,chōu了筋,把肠子盘在脖子上,让勇士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话就象冷水滚落油锅,立时炸开了,一众西夏大臣尖叫起来,指责声一片。
    “扒皮chōu筋?”
    “把肠子盘在脖子上?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宋人太残暴了他们自诩仁义,却行残暴之事”
    “宋人假仁假义,如此侮辱大夏的勇士,绝不能忍绝不能忍”
    众臣的指责声,尖叫声响成一片,唯独李宗保和梁熙对望一眼,相对摇头。他们再清楚不过了,西夏军队在陕州所作所为,比起这要残暴十倍百倍,宋军这是在报复。
    果然,只听这个亲信接着禀报:“宋军还留字,说这是对大夏在陕州兽行的报复他们说,他们说……”说到这里,打量着李秉常,乖觉的闭嘴了。
    “他们说甚么?”李秉常双拳紧握,大喝一声。
    亲信吃不住吓,只得老老实实禀报:“宋军还说,若是皇上胆敢与大宋为敌,一定会给扒皮chōu筋”
    “扒朕的皮?chōu朕的筋?”李秉常尖叫起来,声音尖细高亢,比起太监的声音还要难听,难听得多。
    这不是赤luoluǒ的打脸么?李秉常气得身子打颤,摇摇晃晃,随时会摔倒。群臣却是不敢上前相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李将军,梁将军,你们在陕州究竟做了甚么,jī得吴骥如此暴怒,下此辣手?”董钊打量着李宗保和梁熙问询起来。
    事情的起因都知晓,群臣打量着李宗保和梁熙,等待二人的回答。
    “哎”李宗保和梁熙对望一眼,长叹一声,李宗保道:“陕州之事实为大夏之耻辱宋军所作所为,与陕州之事比起来,不算甚么安定五城发生的残忍之事比起扒皮chōu筋残暴得多,残暴得太多了”
    “就是残暴十倍百倍都不为过”梁熙接过话头,惋惜无已的道:“扒皮chōu筋再寻常不过了,jiānyin更不在话下。敲骨chōu髓、剖腹取子、肢解婴儿、活熬人油……多不胜数,层出不穷。”
    “甚么?你们如此残暴?你们怎么不约束三军?”李秉常也是听得心中阵阵发紧:“如此残暴之事,是个人都不会做呀”
    “你们放纵三军,惹下如此祸端”群臣的指责声响成一片。
    “怪不得吴骥的怒火很大不要说吴骥,就是我听了,也是气愤难平呀”董钊不住摇头,惋惜无已。
    “皇上,并非臣等不愿约束三军,是约束不住。臣等无奈,只好下令屠城”李宗保和梁熙小声辩解。
    “你们,你们……”李秉常指着二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禀皇上,宋军又攻下一处险关把守关的勇士们chōu肠了”
    “禀皇上,宋军肢解了一百多守军”
    “禀皇上……”
    不断有亲信进来,禀报坏消息。每禀报一条,西夏群臣的脸sè就难看一分。宋军真正的报复开始了,他们不能不惧。
    xxxxxxx
    夏州,吴骥的帅府,吴骥正在听取众将的汇报。
    种师道和姚友仲打得不错,不断有险关要隘给攻下来。对于他们的报复行动,吴骥只是默许的,并未下令。不过,对于种师道他们这些西兵来说,安定五城之事是他们最大的伤痛,要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都不行。
    他们每攻下一处,就把西夏兵在安定五城的残暴之举用到西夏兵士身上,以此来泄愤。
    “杀得好杀得好”
    种谔、姚古、李宪他们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大是欢喜。
    “自从前朝灭亡,大宋积弱,异族早已把华夏的威风忘掉了,如此做,也好”吴骥微微颔首,点评道:“只有如此,才能让异族记得华夏的威严不容冒犯谁冒犯了华夏的威严,谁要就承受华夏的怒火”
    “建中他们还是很克制的,没有jiānyinfù人,没有残杀婴儿,算是对得起党项人了”种谔点评一句。
    在西夏所有的暴行中,最让人气愤的莫过于jiānyinfù人和残杀婴儿了,这两条最让人不齿,种师道他们没有做,的确是很克制了。
    “大帅,大帅,不好了,不好了”周威急匆匆进来,远远就叫嚷起来了。
    “哦何事不好了?”周威的胆量极大,等闲之事难得动他的心,他如此惊惶,必是有天大的事情发生,吴骥眉头一挑,站起身来,大声问道。
    “禀大帅,吐蕃已与西夏结盟,不日就要联兵了呀”周威不住搓手,气愤不已道:“他们这是狼狈为jiān一旦合兵,对大宋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西夏不是宋朝的对手,这一战,宋军的胜算极大。一旦吐蕃加入,西夏的实力大增,宋军不一定失败,至少会给宋军造成天大的麻烦。
    “可恶可恶”
    众将气得直骂,骂声响成一片,震动屋瓦。
    “哈哈”
    就在众将的喝骂声中,只听吴骥大笑起来,一脸的欢娱之sè:“这是好事呀天大的好事,你们气个甚呢?”
    “好事?大帅,你这话从何说起?”众将个个丈八金刚般,不明所以。
    网(。。)
    ♂。。更新超稳定,无弹窗,让您看小说更舒心。如果您觉得快♂读♂网还不错,请将:。。/这个链接分享给您的朋友。
    '  '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网。。推荐阅读将夜最新章节(:。。/Book/4964/)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吐蕃的加入是一个变数,使得西夏的力量增强了,谁都应该气愤难平,而吴骥却是不仅不怒,反而很欢喜。瞧他那模样儿,就象叫化子捡到元宝似的,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太不正常了,要不是这是吴骥,而是换个人如此说的话,众将肯定会群起骂之,骂他白痴
    这是吴骥在发笑,众将谁也不敢小视,谁也不敢说吴骥发疯了,只得小心翼翼的请教。
    “这有何不明白的?想想就明白了”吴骥的欢娱之情实在难以抑止,站起身来,踱起了步,脚步轻快,就象在飞。踱到种谔面前停住了,打量着种谔,笑言:“种将军,你说说看,我为何如此欢喜?”
    “这个……”种谔双眉紧拧,思索起来。突然之间,双手重重砸在一起,猛的站起来,步了吴骥的后尘,大笑起来:“妙妙妙果然是妙计”
    “妙计妙计无双妙计”就在种谔站起身的同时,姚古和李宪也跟着站起身,大声赞好,一脸的喜sè,一张嘴哪里合得拢。
    把四人的喜悦样儿看在眼里,众将不明所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疑huò。
    “大帅,你们打甚么机锋呢,快告诉我们”最急切的莫过于姚平仲了,如此机锋,对他来说要想猜透千难万难。
    “是呀”众将齐声附和。
    童贯却是不住转眼珠,越转越是明亮,不住点头,若有所悟。
    “说到底,吐蕃与西夏联兵,便于我们一举解决吐蕃这一战,我们会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吴骥笑着给他们解释起来,长吁一口气,道:“你们想呀,吐蕃所在之处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是前朝那般强盛,也是拿吐蕃无可奈何。一道积石关阻挡了前朝大军的步伐,为了攻打积石关,前朝死伤惨重呀”
    “积石关?这我知晓,哥舒翰为了打积石关,死伤好几万人,在最后关头偷袭得手,方才一举而拿下积石关。”姚平仲的大嗓mén整得山响,他难得知晓一件事,一定要好好显摆:“积石关拿下后,吐蕃破胆,不得不顺服前朝。哦,为了打积石关,唐玄宗还把那个那个叫叫……王忠嗣给下狱了。”
    积石关是唐朝与吐蕃争夺的一座险关,占地并不大,却是异常险要。镇守这里的吐蕃军队不过几百人,而唐朝出动几万大军,轮番进攻,愣是打不下来,唐军伤亡惨重。最后,哥舒翰不得不放弃,准备撤退了,部下不甘心,要求再偷袭一次,竟然得手了,这才打下积石关。积石关一拿下,唐军就可以趁势而入,攻入青海湖一带,吐蕃破胆了,不敢再强项,只得向唐朝求和。
    这一战,是唐朝与吐蕃战争中最为有名的大战之一。
    “甚么这个那个的,是王忠嗣。叫你读书,你总是心不在焉。”姚古脸一沉喝斥起来,姚平仲一缩头,不敢再大嘴巴了。
    姚古接着道:“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其父王海滨战死之后,唐玄宗收养了他,对他极是信任,曾经一度把前朝的一半大军jiāo到他手里。唐玄宗知道若是拿下积石关,就可以bī使吐蕃屈服,要王忠嗣攻打积石头。王忠嗣是一员良将,他知晓要打下积石头千难万难,抗旨不遵,惹得唐玄宗大怒,把他下狱了。”
    “是呀”种谔接过话头道:“前朝虽然打下了积石关,却是侥幸得手,万分侥幸”
    “没错”吴骥大声赞同,重重点头,道:“前朝打下积石关,实属侥幸尽管我们今非昔比,已经很强盛了,可是,我们会不会再有这份侥幸呢?谁也说不准。在吐蕃的高山密林里与吐蕃作战,我们必然伤亡惨重,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不想做。我一直在想,要如何才能把吐蕃调出高山密林,yòu到河西走廊上来解决。这下倒好了,我们一打西夏,他们就狼狈为jiān了,要合兵一处,与大宋为敌。好啊,我做梦都在想着这好事,我能不欢喜么?”
    吐蕃的地势太过险要,虽然积石关已废,进入青海湖一带另有道路。可是,在吐蕃的高山密林里与吐蕃作战,即使宋军再能打,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且不说,更大的困难还在于后勤。若是在吐蕃腹地大打,这后勤将是一个天大的困难,难以解决。
    从内地运粮去,吐蕃的道路崎岖,难以行走,这得多少人力?
    就地筹措,吐蕃比西夏只穷不富,在哪里去筹粮?
    不要说在宋朝,就是看看现在的青藏高原,其经济差距比起内地落后很多,就知晓在吐蕃筹粮有多困难了。
    派大军深入吐蕃腹地作战,实为不智。
    若是把吐蕃yòu出来,yin*到河西走廊上来打,一切困难都不复存在了。一旦宋军打胜了,吐蕃就会丧胆,就会屈服。再者,失去了军队,没有了有生力量,吐蕃还不是传檄而定?
    “哦”
    众将恍然大悟,不住点头,大是赞同。
    “我怎生就没有想到呢?”周威重重一拍额头,埋怨自己。
    “你要是想到了,就不是周将军了,要叫周大帅了”皇甫嵩调侃一句,逗得众人大笑。
    种谔眉头一拧,一脸的凝重,道:“董毡自以为得计,却是不知正好成全了我们。我们这一仗打好了,就是一战而灭两国。可是,吐蕃的加入,使得情形有所变化,我们能否打胜?”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众将盯着吴骥,一脸的急迫之sè,静等他给出结论。
    “嗯”吴骥微微颔首,道:“这事,我思量过了。兵凶战危,不敢言必胜,七八成的胜算我还是有的”
    战场凶险,变数太多,没有人敢言必胜,能有七八成胜算,这是很高的胜率了,众将不由得长吁一口气,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我们的战力很强悍,不敢说超过了前朝,至少能与前朝媲美。”吴骥开始剖析起来:“纵观前朝与异族的大战,最善长以少胜多。李靖灭吐谷浑,以少胜多;裴行俭的黑山之战,以十万之众大破后突厥数十万之众;苏定方灭西突厥,曳河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