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兵器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特别振奋,七手八脚的装刀柄。刀柄早就准备好的,此时只需要装上去便成。作为老铁匠,此等之事,不知道干过多少回了,熟之极矣,很快就装好刀柄。
    刀柄一装好,吴骥忙着取在手里,使劲一握,一股舒适感袭来,其舒适程度在横刀之上。横刀,是中国古代战刀的一个巅峰之作,舒适、适用于战场,这是其最大的优点。
    而吴骥根据现代美学、兵学原理,对刀柄进行了一些改进,虽然幅度不大。正是这种小小的改进,使得刀柄更方便握持,更便于砍杀。
    手腕一振,耍了几个刀huā,劈砍一阵,感觉很不错,吴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一把好的战刀,不仅仅在于锋利,还要在于其符合兵学原理,便于使用,具有一定的舒适度。这刀,能满足这要求。至于其锋利程度,反而是吴骥最不担心的地方了,要是应用现代技术的战刀,还不能锋利的话,那就是笑话了。
    皇甫嵩忙不迭取在手里,手腕一振,一个漂亮的刀huā出现,不由得大声叫好:“好!好!很舒适!很舒适!”
    “呼!”
    用力一劈,风声乍起,很是骇人,要是开了锋的话,那一定是雪亮的刀光。
    劈砍一阵,皇甫嵩笑道:“这是我用过最好用的战刀了。至于其锋利,应该不是问题了。只是,会锋利到何种程度呢?”
    对这问题,吴骥也想知晓,只有开锋之后才能知晓。
    乔大元忙接过,准备开锋。
    开锋,对于铁匠来说,那是家常便饭,三人是熟得不能再熟,闭着眼睛也能搞定的事儿。三人联手,没多久就开锋完成。
    接下来,就是磨刀了。磨刀,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他们一生打造的刀具,不知道有多少,磨过的刀,比一般人走的路还要多。
    “霍霍!”
    一阵磨刀身响起,清脆悦耳,而又富有节奏感。
    随着磨砺的进行,刀身越来越明亮,宛如夜晚的繁星,发出耀眼的光芒。
    “好刀!好刀!”
    乔大元三人、皇甫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忙不迭赞叹起来。
    “应该不错!”吴骥彻底放心了。
    磨刀是一门技术活儿,三人尽管是老铁匠,一生磨过很多刀,此时也不敢掉以轻心,小心翼翼的。尽管是大冬天,三人的鼻翼上仍是渗出了汗珠,紧张的。
    这是战刀,关系重大。他们能不能磨得好,关系到战刀的前途,要他们不紧张都不行。
    磨刀这事,吴骥只磨过菜刀,是门外汉,此时方才亲眼领略了磨刀这门技术,却是有不少道道。
    费时老长,三人这才长吁一口气:“好了!东家,你瞅瞅,可好?”
    乔大元把刀递给吴骥,很是紧张的打量着吴骥。吴骥接在手里,一打量间,那感觉就象握住的不是战刀,而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刀光闪烁,有刺眼的感觉。
    不说别的,当是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吴骥的心中不乏成就感,大是欢喜,一通打量,笑道:“嗯,很不错!很不错!”
    “吴指挥,快试试锋利!锋利一定要试!”皇甫嵩急不可耐了,不住搓手,道:“在战场上,锋利太重要了。若敌人手里的武器不如你的锋利,就只有任你宰割的份!”
    这话绝对是经验之谈,从一定程度来说,锋利在战场上具有压倒xìng的优势。
    皇甫嵩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腰间的麻扎刀拔出来,平举在xiōng前,刃口朝上,一脸希冀的道:“吴指挥,劈!快劈!快呀!”
    一连串的催促声响起,他比谁都急切。
    “东家,快!”乔大元三人也是催促起来。
    一把好的战刀,锋利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这把战刀,其他方面都不错,就差锋利程度。若是很锋利,那必将成为一把不可多得的利器,谁能不紧张?
    “好!”吴骥双手握刀,大喝一声:“看刀!”
    手中刀高高举起,狠狠劈下。一道匹练似的刀光闪现,好象夜晚的繁星,璀璨夺目,吴骥的眼睛不由得一眯。
    “呛啷!”
    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响起,吴骥只觉手中刀微微一顿,紧接着劈下,直接劈进地面,入土半尺。
    把眼前情景打量清楚,吴骥、皇甫嵩、乔大元、张大牛、段大鹏他们个个张口结舌,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唯有睁大眼睛死盯着的份。
    一把麻扎刀,竟然给劈断了,其锋利程度远远超过了吴骥的想象。
    麻扎刀,是宋军的制式装备,尽管由于管理上的问题,质量不一,好坏参杂。可是,皇甫嵩的佩刀,那是经过挑选的,是麻扎刀里的佼佼者,就是这样的刀,却给毫不费力的劈成了两截。
    这还不算,吴骥收手不住,整把刀入土半尺。要知道,这地面是很坚硬的,经过平整的,这是何等的惊人锋利了。
    “好!”
    一声惊天的喝采响起,虽然人数不多,却是蕴含着无尽的喜悦。
    “呵呵!”吴骥反应过来,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用力拔刀,这才发现以他的力气竟然拔不出来。
    “吴指挥,让我来!”皇甫嵩上前一步,右手搭在刀柄上,微一用力,就拔了出来。
    把他那副一点也不费力的样儿看在眼里,吴骥不由得一叹,身子骨太差劲了。虽有皇甫嵩的帮助,仍是差得太远,得抓紧时间训练。
    皇甫嵩目光炯炯,把刀一阵打量,呵呵长笑道:“竟然没有丝毫损伤,了得!了得!要是大宋之军都装备这样的战刀,与辽狗砍杀起来,那是太美妙了!吴指挥,你说,到时辽狗发现他们的弯刀是个摆设,毫不费力的给劈断,辽狗会是甚么样的精采表情?哈哈!”
    越说越欢喜,竟然忍不住仰首向天,哈哈大笑起来。瞧他那欢喜样儿,仿佛已经与辽军对上了,还把辽军的弯刀劈断无数,杀死无数的辽军似的。
    “那辽狗,肯定是一死一大片!”乔大元笑呵呵的道:“辽狗死得越多越好!”
    “东家,莫要光顾着欢喜,快给取个名字!这么好的刀,要是没有名字,岂不可惜?”张大牛抚着额头,呵呵一笑,出了起主意。
    “是呀!是呀!”皇甫嵩马上就附和:“要是没有名称,真是对不起如此好刀!”
    “契丹是蛮夷,又叫胡虏,就叫斩虏刀吧!”吴骥微一思索,取了刀名。
    '  '
第十九章 传承的是雄风
    第十九章传承的是雄风
    斩虏刀,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此诞生!
    “好!好!好名字!”皇甫嵩大声赞好,击掌赞叹:“有气魄!有豪气!比环首刀、横刀更加响亮!”
    自古以来,中国把蛮夷都称为胡虏,一个虏字,代表着一切与中华为敌的敌人。一个斩字,更是豪气干云,气魄宏大,的确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乔大元三人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是给皇甫嵩的击节赞赏感染,忍不住呵呵直乐:“斩虏刀,好响亮的名字!是我们打造的呢!”
    能亲手打造如此利器,那是人生的荣幸,此生无憾!
    “哟,何事如此欣喜?”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吴骥不用想也知道,是郑太来了。转过身,只见郑太一身便服,大步而来,一脸的笑容,很是亲切:“吴指挥,你不在军营,而是窝在家里,是否有好东西?有的话,莫要藏着掖着,拿出来,给我瞅瞅!”
    “郑大人,你可是来得真是时候,我们刚刚把斩虏刀打造出来,你就来了,你这时辰掐得也太准了!”皇甫嵩不由得一阵赞叹。
    这点掐得真是太准了,郑太呵呵一笑道:“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们来得再早,还不如我来得巧。哦,斩虏刀?那是何种刀?名字倒是tǐng响亮。”
    “不仅名字响亮,也tǐng了得!郑大人,瞧好了。”皇甫嵩把手中的斩虏刀递给郑太,笑呵呵的道:“郑大人,可曾见过如此好刀?”
    郑太接在手里,双眼不由得一眯,一脸的惊讶,赞道:“好刀!好刀!军器监打造的宝刀,我也见过,相差不远吧。”
    “郑大人,你瞧瞧地上就知晓了。”皇甫嵩献宝似的,手指朝地上一指。
    郑太朝地上一瞅,只见半截麻扎刀,还有道刀缝,眼睛一亮,有些惊奇的猜测起来:“不会是……”
    “郑大人好才思,一下就想到了。正是斩虏刀所为!”皇甫嵩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了。
    “这么锋利?”郑太有些不太相信:“来把麻扎刀来试试。要好些的!”
    他也知晓,宋朝的麻扎刀质量参差不齐,好坏相参。
    吴骥抽出自己的麻扎刀,皇甫嵩一把夺在手里,道:“郑大人,这是吴指挥的佩刀,锋利不在话下,就用此刀一试。”
    说话间,右手持刀,平举在xiōng前,刃口朝上:“郑大人,劈吧!”
    郑太把他手里的麻扎刀一打量,只见刀光雪亮,的确是质量不错,是麻扎刀中的佼佼者,微一点头道:“劈啦!”双手紧握刀柄,狠狠劈下。
    只见一道雪亮的刀光闪过,就象划过天际的流星,格外耀眼,让人眼睛不由得一眯。
    “呛啷!”
    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中,半截麻扎刀掉在地上,蹦了几下,不再有动静。
    郑太见识了地上的刀痕,收刀及时,没有象吴骥那般,劈在地面上。仔细打量麻扎刀的断面,只见断裂处光滑如镜,没有半天毛糙之感。再瞧手里的斩虏刀,完好无损。
    “好!好刀!”郑太打量着斩虏刀,爱不释手:“不仅刀好,名字也响亮。斩虏,斩虏,凡为胡虏,皆可斩之!豪气干云,响亮无匹!”
    皇甫嵩笑呵呵的解释道:“郑大人,这是吴指挥从前朝横刀改进而来的。前几日,吴指挥说本朝的麻扎刀太轻了,用在战场上,威力不足……”
    “是极!是极!”
    郑太点头,道:“我听王韶王将军说过此事。他也以为,麻扎刀太轻,对上马军,很难有胜算。他一直想做一种能对付马军的战刀,却是没有成功。这事,官家责成军器监处置,到眼下,也没有成功。吴指挥,你这一把刀,非同小可呀。从此以后,对付马军,会轻松些。”
    马军就是骑兵,用来打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宋朝,恰恰多步兵,少骑兵,遇到西夏、辽国的骑兵,宋军只有挨打的份。
    斩虏刀虽好,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却能让宋军的不利有所减少,这是好事。
    “吴指挥研究了前朝的横刀,方有斩虏刀!”皇甫嵩很是欢喜,声调都高了好几个分贝。
    “要不是皇甫大人帮忙,也不会有此刀。此刀之问世,皇甫大人功不可没。”吴骥笑言。
    “呵呵!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收藏了一把横刀罢了!”皇甫嵩心中着实欢喜,如此了得的战刀问世,有他的功劳,这是谁都很欢喜的事儿。
    “嗯!”郑太点头,点评道:“前朝横刀,来自于汉代环首刀,而斩虏刀来自横刀,好!好!好!因环首刀,而有强汉雄风,前朝有横刀,方有盛唐气象,本朝有斩虏刀,一定会有大宋雄风!”
    言中之意,就是说,这是一个传承。汉朝开创了强汉雄风,唐朝继承了汉朝雄风而有盛唐气象,吴骥设计出了斩虏刀,这是一种继承,不仅仅继承了横刀的锋利与适用,更在于,继承了盛唐气象!
    给他们这么一说,吴骥、皇甫嵩、乔大元他们不由得热血沸腾。
    要知道,汉与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王朝,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达到了一个让人仰视的高度。在汉唐之时,中国皇帝打个喷啑,很多国家就会感冒。
    在那时,中国皇帝的号令,谁敢不遵?谁敢不从?
    要是敢不遵从,必然招致大军征讨。
    而宋朝,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弱的王朝,就是稍后的元朝,还有刚刚过去的清朝,都比宋朝强大得多。
    由极盛的唐朝到积弱的宋朝,这才多少时间?无数人都在怀念大唐气象,无数人在奋斗,想恢复大唐时期的强盛。
    宋人这种怀念是最为强烈的,一提起唐朝,难免就会为积弱的现实而感慨万端。
    “一定会有!”
    吴骥狠狠点头,改变宋王朝的国运,让宋朝变得强大,在这一刻,无比的jī烈,充塞在吴骥心间!
    “一定会有!”
    皇甫嵩、郑太、乔大元他们无比振奋。
    边关之上的百姓,对宋朝强大的期盼是最为强烈的。若是宋朝强大了,就不会有契丹人的滋扰,边关百姓就不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每当契丹人犯境之时,边关百姓就怀念大唐的强盛,就会说,在唐朝时小小的契丹焉能横行?只有夹着尾巴的份。
    “可是,一把名刀,必须要经过热血的洗礼,要一场一场的血战拼杀,方能检验其是否真的好用,才能经过一次一次的改进,臻于完善。”郑太的眼光非常独到,打量着斩虏刀,笑道:“此刀初一问世,就如此了得,虽未臻完善之境,可以装备军队了。”
    他说得很有道理,无论是汉朝的环首刀,还是唐朝的横刀,都是打出来的。在刚问世之时,并不完善,只有在经过一场一场的血战拼杀之后,才能找到其需要改进之处。
    只有经过无数场血战之后,才能成为名世之刀!
    “郑大人所言,极是有理。”吴骥并没有狂妄到认为眼下的斩虏刀完美无缺的程度,其中,肯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需要在实战中进行检验:“我准备,先做一批出来,把军队装备起来。”
    “吴指挥,有一句话,我得提醒你。”郑太打量着吴骥,道:“岁币交接之期不远了,每当岁币交接之际,契丹人都会闹些动静。以前,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打起来。越是这样,越是让人不放心,兴许,就在这年,会有一场大仗。是以,这斩虏刀非常重要,若能大量制造,让边关的军队能大量装备,那么,契丹犯境,必将遭到迎头痛击!”
    吴骥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指挥,于岁币之事还不太清楚,听他如此一说,不由得眼睛一亮,道:“我一定会尽力,尽可能多造些斩虏刀。”
    “东家,真要如此的话,这铁匠就不够了。光凭我们归信的铁匠,远远不够。”乔大元了解铁匠行情,忙提醒吴骥。
    “嗯,那我过几天就去雄州请些铁匠回来。”吴骥略一思索,立时有了主意。
    '  '
第二十章 奇才!奇才!
    汴京,集英殿。
    宋神宗凝神看着奏章,手握一支笔,时不时沾着朱砂,在奏章上写着。
    “见过官家。”
    就在这时,太监邵九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一把刀,身后一个小太监,捧着一把弓。
    “邵九,何事?”宋神宗头也没有抬,看着手里的奏章,双眉紧拧。
    “禀官家,吴骥的消息。”邵九追随宋神宗多年,知道宋神宗是个勤奋的皇帝,勤于政事,从不浪费时间,只得直奔主题。
    “吴骥?”宋神宗的头颅终于抬了起来,双目中闪过一抹明亮,有些好奇的问道:“吴骥又有何消息了?他又闹出甚动静了?”
    “禀官家,吴骥这次闹出的动静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邵九微一凝思,道:“他如今做了两样东西,还请官家过目。”
    说着,把手里的刀放在宋神宗面前,再从小太监手里接过弓,摆在御案上。
    “这就是他闹的动静?”宋神宗眼中精光一闪,在刀和弓上扫过,目光凝在弓上,伸手拿了起来:“这弓倒也特别,有些意思。”
    宋神宗奋发有为,想把宋朝变得强大,对武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弓箭,极有研究,一眼就看出,吴骥所做之弓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