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新明朝-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佑手持奏本平稳出列,响亮的声音回响于殿中:
    “…不料致使中外惊疑,有闭塞言路之误传,实非本意。幸得台垣厘正,不胜惶恐,愧对天恩。有错改之,有偏纠之…”
    “先贤曰文以载道,邸报道之何存?臣以为,一为教化人心,二为明晰事理。”
    “奏请将邸报化一为二。第一种抄发天下,责令府州县衙én每日张贴于én外以供百姓观览,以及抄发至国、府、州、县学,养士人之心。第二种供京师诸衙én抄取,以广开言路,免有堵塞言路之忧。两者并行,可求得两全其美也。”
    很多大臣看着李大人侃侃而谈,心中好一阵不能适应,好一阵失落。
    这个坦然认错、有礼有节、就事论事的李大人还是李大人吗?曾几何时,满口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的李大人也可以分章列条、共而论政了?
    一个不循规蹈矩的捣làn泯然众人矣,枯燥的庙堂之上又少了很多乐趣啊,有人感慨道。
    也许他们感慨的早了,只听李佑继续发言:“两种邸报,可用二名。专功教化者,可名之为洁本,专为事理如送御史看者,可名之为足本…”
    洁本?足本?大概是李大人想不出别的名字了罢。
    满殿多是饱读诗书、号称有书无所不读的读书人。猛然听到这两个很有内涵的名字,有的会心一笑,有的忍俊不禁,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情**,有的无动于衷…
    少年天一脸io的看着诸卿,这是怎么了?
    景和七年后一次君前议事,便在轻喜剧中结束了。
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过年日记
    二百六十九章李大人的过年日记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至节,在李佑上辈里没有太深印象。但在国朝官场,却是重要并不可取代的日之一。
    冬至节与元旦节、万寿节一起,为每年仅有三次的大朝之日,这天皇帝御皇极殿,百官入贺,端的是隆重无比。按礼节,天还要入贺慈圣宫,百官也要入贺东宫,不过现在没有太而已。
    其实对京官们重要的意义在于,过了冬至节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放假时间按纸面规定,官方假日是冬至节三天、元旦五天、元宵十天,其实à作中都是从冬至节一口气歇到元宵后了,当然中间夹杂着元旦节入贺、南郊祭天等大礼,其他书友正常看:。
    从制度上看,饱受朱家苛待的大明官员们每年也就这一次官方长假,或者说就这一次休假时间。作为假期开端,冬至节自然在官员们心目中无比神圣了。
    但在冬至当日,李大人作为被人羡慕的大朝会导驾官却累得半死,据记载步行路线图如下:
    刚过半夜便入宫走到乾清én,伙同他人迎出天到建极殿,又伙同他人从建极殿裹挟(此词大不敬)天到正殿皇极殿,仪式完毕后再从皇极殿裹挟天回建极殿。
    随后从建极殿继续裹挟天出发去慈圣宫,又从慈圣宫出来将天送回大内算了事。
    等李三官做完差事回到寓所已经是下午,朝服都懒得脱,倒头上án像死猪一样睡到次日早晨。
    二十三日,李中书去内晃了一圈。下午内开始封印关én。晚上按照惯例用公帑设公宴,所有中书舍人大吃大喝一番后如鸟兽散,各自回家过年。
    没了公务,心里忽然闲下来,人就会多愁善感一点。
    夜间独守空闺的李佑忍不住长长叹息,又该过年了啊,每逢佳节就思亲。如果在京师坐稳了位置,明年是不是购入宅将全家搬到京师?
    其实鲜劲过了后京城也没什么意思,做官不像官,完全没有作威作福的感,也没有在地方的虚荣自在,别提这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要不要求一求许尚书,谋个外放回江南的位?
    二十四日,尚宝司也有公宴,盛情邀请李大人去参加。按说李佑的尚宝司丞是个虚衔,不用去参加尚宝司的活动,但他莫名其妙兼了导驾官这个固定属于尚宝司的差事,所以也被尚宝司毫不见外的邀请了。
    尚宝司里多是权贵弟恩荫入职,换句话说就是气质很纨绔,直接在本司胡同里包下了大场,美人满地走,醇酒论缸有,戏曲杂耍一应俱全。
    对此李大人感到很对胃口,便忘了这几日的疲倦,不辞辛苦的欣然应邀了。
    欢声笑语,觥酬jā错,酒池ro林,今宵酒醒何处…李佑再睁眼时,怀里是一个不认识的美yàn丰盈的**。
    两人眼对眼,她小心翼翼问道:“老爷是不是那个在宫中做事的苏州李?”
    李佑下意识点点头。
    “啊”*i动地尖叫几声,顾不得穿衣裙也顾不得外面天寒,下án飞奔出去。又隐约听见她语无伦次地喊道:“刘妈妈奴家昨夜睡了苏州那个李行里都晓得他要采风制圆圆曲的大仙保佑应在奴家身上了”
    李惆怅的无语,昨晚那些un蛋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什么货sè?皮囊不错,但完全没有内涵啊。趁着别人没来sā扰之前,他立刻匆匆套上衣服走人了。
    ā几句后话,自此本司胡同刘妈妈院中开始厚颜无耻的炒作“小圆圆”名号,一直传进了林驸马耳中,又从林驸马嘴里当笑话传入了归德长公主耳朵里。千岁殿下心里冷笑几声,李佑不是说圆圆曲只为她一个人念过么?
    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小圆圆”此人一夜之间便从京城突然消失…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据不可靠消息是回大同老家了。
    听到此事,李佑忽然觉得…也许不要将妻妾接到京师来比较好?
    后话不提,却说二十五日这天,从本司胡同回到住所的李老爷是属于婢nv小竹的,因为据左邻右舍大娘传言都城隍庙年前庙会在今天开场了
    这次李老爷正处于假期,没有借口再推脱不带小竹去看热闹。去就去罢,虽然没有过年的意思,但买点年货吃食意思意思也好,其他书友正常看:。
    之后几天,习惯xin的打扫卫生送灶君。一直到除夕这日,李佑住所里实在没有过年的感觉,思念妻妾的思念妻妾,思念父母的思念父母。
    “去你们把én神贴了去。”李老爷招呼道。
    这件事上李大人又在自家胡同里lu了一小脸。因为他的én神钟馗是宫中赏的,据说与乾清宫的én神样式一样,制作jin良夺目,带有金边小框。
    同住草绳胡同的官员人人称羡,听说每年只有为数不多的高官显贵有此殊荣得到皇家赏赐,李大人也有这么一张真是天恩浩dàn。
    景和八年元旦凌晨李佑去参加大朝会,出én时发现自家én神已经不知去向,对此他只能无奈苦笑。
    元旦大朝,对李大人简而言之,一样累人。但后面还不能歇着,该拜年了。
    京师官场的拜年风气,那是与任何地方都不太一样的,因为没有任何地方的官员数量比得上京师。
    李大人早早就分好了工。关系比较密切的官员大佬,卢尚书许尚书赵总宪朱部郎曹郎中秦舍人林驸马以及四大老这类的,他亲自上投贴,至于人家见不见另说。
    张三的任务是背着一兜名刺,在官员住宅集中的地方望én投帖,今天在西城,明天去东城,借用李大人上辈的术语叫做“扫街”。
    韩宗的任务是在家里准备好笔墨麻袋,接收别人投来的拜年名刺,同时做好登记。
    不止李佑,官场上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京师官员何止数千,真要拜年谁能拜的过来?全都是早早准备好名刺或者也叫名帖,到了拜年时仆役四出扫街,看见有头有脸的大én就扔一张过去。
    漫天飞舞的名帖就好像上辈的拜年短信,有些道理和人xin真是古今相通,李佑感到好笑的感慨道,书迷们还喜欢看:。
    卢尚书家én口的官员真多啊,许尚书家én口的官员多啊,赵总宪家én口的官员也很多啊…到自家én口的人也不少啊,不过都是仆役之流,名帖倒是收了一麻袋。
    正月初七,景和天首次亲自进行郊祭,合祀天地。李大人又很不幸的作为si班官随扈。
    这比大朝会累人,文官武官内监si卫仪仗卤簿等大队人马浩浩dàndàn,绵延数里。强打jin神从凌晨折腾到晚上,顶着风从宫中折腾到南郊,再从南郊天坛折腾回宫中。
    在皇极殿里庆成宴上,李大人捧着象征皇恩但已经冷冰冰的饭食,简直苦不堪言,难以下咽。心里再次考量起京官与地方官的利和弊。
    说起来今天李大人还是立下了大功的。在漫长冗杂的过程中,半路上少年天也忍不了,一发小脾气就要回宫,惊得一干大臣拦在辇毂之下苦苦谏君,僵持在那里。
    李大人这南方人长时间在户外,被冻得脑不清醒,仗着近期经常天颜咫尺已经和皇上un了个脸熟,一时冲动趴在銮舆边上小声对天谏道:“陛下生活就像小娘被**,反抗不了就闭上眼睛享受罢。”
    景和天目光奇异的把李大人看了又看,他第一次从大臣嘴里听到如此荒诞不经的话,可是细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心有戚戚的点点头,愁眉苦脸的继续前行。
    负责典礼的礼部员外郎朱放鹤在冷风中擦擦热汗,悄悄对李佑道谢:“多谢你了,但下次不要那样君前失仪比较好。”又询问道:“对了,你对陛下说了些什么?”
    两次大朝和一次郊祭,总算都熬了过去,转眼又到元宵节。东华én外的灯市,那是必须要看的。
    再过了元宵,朝廷上下都该收心上工了。但是在悠悠的太平岁月里,目前又没有灾害战làn这类大事,上班何必如此着急。
    二十一日,李中书回到内办公,但他心思尚未完全从假期中恢复过来。瞥了瞥公案上零零星星的几本奏章,看来别的衙én也都没有完全恢复运转,不然不会只有这么几份奏疏。
    李佑打了个哈欠,又发了片刻呆,追思一下昨天那个舒适的懒觉。慢慢拿起案上奏疏,开始登录分发。
    不过在看清了题目之后,李大人松弛的身躯打了个哆嗦,又紧紧绷直了。这本奏章题目是《请行京察疏》,作者是朝廷中著名白金大神吏部尚书许天官。
    终于要开始了…李佑略带几分紧张的打开细览——
    “景和以来,虽赖慈圣宫励jin图治,然天下承平日久,懒惰懈怠之风遍布朝内,政务迟滞屡禁不绝。近岁国家固然无事不彰,一旦有变易生积重难返之患。臣不敢不居安思危,以为必经重振纲纪、刷吏治。”
    李佑嘴里反复念了几句“重振纲纪、刷吏治”,这就是许天官的口号?
    京察六年一次,由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联合主持。这是对京师官场进行的全盘大考察,特点是不表功只找茬,并定下了名目条例详细对照。
    其实国朝大部分时间里京察不会太认真,大臣体面总是要给的。但京察如果认真起来杀伤力极大,许多历史经验表明,一次ji烈的京察往往是朝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明真相的人或许以为现在年头到了,许尚书出来走个过场。但被打上了许尚书烙印并被许尚书送进内的李佑,又经过兵部卢尚书的提醒,当然对许天官的心思有所了解。
    安稳几天,又到多事的时候了吗?。
二百七十章 京察的影响
    前文说讨,国朝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和大义在手,比如选择不架能叫造反,要称作清君侧,连国朝圣旨起头都必须是奉天承运,书迷们还喜欢看:。
    而这个重振纲纪,便是许尚书的大义了。名目看起来很虚很空泛,但能被许天官搬出来不是没有道理,自然有它的号召力。
    如今天下清平十几年,一直没有大的祸患,又因近年来天子幼弱,太后对待大臣较为优容,首辅长期病休,缺乏强力约束导致朝廷中弥漫着散逸懒惰习气,很多有识之士都对此很担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么多名言名句都是讲这个的!
    而且只谈纲纪从表面上又不涉及到实际利益,实际操作起来可大可小,有针对xing的拿捏轻重比较容易,又不会引起普遍广泛的对抗心理。
    这个由头倒是很巧妙,不愧是算事透彻的天官老大人李中书将许天官奏疏看了两遍,又深深地叹口气。他知道,真正的大风bo要ji扬起来了,之前他那几次争斗和这次相较,都只能算小人物的小打小闹。
    其实李估不会感到太黄怪,从景和天子御极到现在,八年时间已经够长了。从无数历史先例可以看出,庙堂中的权力体系无论稳定不稳定,但过一段时间总会重新洗牌。这似乎是谁也无法打破的宿命,因为人心是动态不定的,任何大能也无法彻底掌握。
    李估脑中又想起卢尚书那句“庙堂风bo你又见过几许”这回就要见识见识了。但估计也就仅仅是见识见识而已,京察的过程自有一套程序,与他关系不是很大。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被动等候结果。
    却说傍晚李大人回到住所,刚用了饭天sè黑下来时,有天官府的家奴上门,原来是受许尚书所命传他过去。这倒遂了李估所愿,他正想着这几天找个什么借口去天官府不料今晚许尚书居然主动来请。
    在这元宵氛围渐渐散去的夜黑人静时刻,李大人熟门熟路又鬼鬼祟祟的溜进天官府,书迷们还喜欢看:。他到过几次天官府不是半夜就是三更,若白天来这里说不定会mi路,夜里mo黑反而更熟悉。
    这次没有去书房而是被引到了与书房同院一处精致小厅。李估走进去的时候发现厅里已经坐着两个人了,都是认识的,一个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左大人,另一个是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潘大人。
    这二人沉默的在客座上相对而坐一言不发。见了李估,只是点点头,然后继续沉默。
    李估受这气氛影响自己找了地方坐,心里不住的盘算着什么。
    他原以为是天官传见他有什么嘱咐要单独说,现在看起来并非如此分明是召集亲信开小会的样子。
    文选司和考功司堪称是六部中数一数二的要害司同样也是京察中很关键的部门。考功司负责具体操作考察程序,文选司负责京察中不合格官员的罢黜程序。
    所以左部郎和潘副郎都出现在这里不奇怪,但他李估这个分票中鼻有何干系?
    又过了片刻,却见许天官和左都御史赵良仁一齐进来,屋中三人立刻起立行礼迎接。
    坐定后许天官咳嗽一声便开了。,果然说起京察之事最后道:“朝中惰情滋生,吾辈但扫陋除弊、起衰振颓,与诸君共勉力为之!”
    李估心道,老大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却只能当真的听。
    许天官吩咐了各人几句,又对李估道:“你常在宫中,听说与归德千岁较为密切?”
    李估谨慎答道:“确实有些免不了的往来。”
    “去传一句话,就说此次京察与她无碍。…
    李估心下明了,许天官这是示好,对长公主表示不会动她的势力。
    “还有,邸报上你要有分寸。”
    正月二十一日那封请行京察奏疏被慈圣宫留中子日,没有动静。
    到了二十五日,许天官再次上疏请行京察,这次太后很快给了批答,同意了。
    奏疏下发公开后,这个消息一天内传遍了京师各衙门。所有的官员对此都很关心,这可是六年一次的关口,虽然以前没事,但谁知道今年会不会有点事。
    得了圣批,许尚书与有关人员立即入住到吏部衙门里,杜绝见客,谢绝一切应酬,这是明面惯例。
    李估见到事情已经公开,便按照许天官的要求,到徽音门外去求见归德长公主。
    算起来差不多已经一个月没碰面了。
    在昭凤殿里,归德千岁今日心情不错,对李估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