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处置所谓的“谋害秦王”和“奸淫后宫”案件。宫人按照吩咐去通知太子和李元吉去了。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李建成、李元吉自然从宫中眼线知道了李世民“告黑状”的情况。也许,两人对李世民此举嗤之以鼻。李世民并没有丝毫他们俩意图谋杀和在后宫乱搞男女关系的证据,肯定不能对李建成、李元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在两人看来,这无非是李世民近几天来对权力被夺,心有不甘的情绪反应而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兄弟相争(4)
两人一商量,决定第二天一早进皇宫,向李渊说清楚情况,顺便奚落李世民一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弑兄杀弟(1)

  ###,庚申。
  禁卫军将领常何这天轮到值勤宫城北边的玄武门。
  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入朝必须经过玄武门。按例,皇子不能带士兵进宫。两人这天早晨带着简单几个随从就向临湖殿赶去。经过宫门的时候,常何还向太子和齐王行礼。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门口这个军官似乎很熟悉,没来得及细想,就进了宫门。
  兄弟俩快走到临湖殿时,经历过战阵的李元吉凭直觉觉得周边情况不对头,急忙拉着李建成一起拔马往回跑。
  宫中地域广阔,建筑众多,加上绿林花卉丛生,埋伏人是很容易的。当日凌晨,李世民就带领亲信将领和所有秦王府的亲兵埋伏在玄武门到临湖殿之间。李世民终于决定从肉体上消灭与自己争权的兄弟了!谁想,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没完全进入埋伏圈,两人就往回跑了。
  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喊杀而出,扑向太子和齐王而去。
  李建成和李元吉见状,带着几名随从拼命朝玄武门跑去。玄武门离太子东宫很近,那里有数以千计的太子卫队。李建成只要逃出玄武门,就能反败为胜。玄武门越来越近了,谁想常何指挥禁军士兵迅速地将宫门合拢。
  “嘭”的一声,玄武门关上了。李建成痛苦地闭上眼睛,仿佛自己的生命之门也关上了。
  李元吉一发狠,勒住马,转过身去,迎着背后的追兵冲过去。李建成本想劝住他,见事已至此,也只能带领几个随从迎上前去,进行困兽斗。李元吉的箭术不错,在生死关头,朝着李世民连射三箭。谁知情急之下,年轻的李元吉发挥失常,竟然无一射中。李世民勒马回射。箭没有射向李元吉,而是朝着李建成飞去的。李建成头部中箭,当场坠马身亡。尉迟敬德指挥亲兵齐射,李建成一行人死亡殆尽。李元吉也受伤坠马。
  李世民目睹亲哥哥被自己的箭夺走生命,那一瞬间的感觉只有他知道。我们可以推测,李世民当时愣了。血毕竟浓于水,那一瞬间的震惊让他不知道怎么做了。结果,李世民的坐骑失去了控制,跑到了路旁的灌木林中。马腿为树枝所挂,扑倒在地,将李世民掀下马来。
  受伤的李元吉就躺在离李世民倒地之处不远的地方,这时忍着痛向李世民扑过去。
  李世民坠马的时候受到撞击,基本失去了还手能力。李元吉轻易就将他按在地上,用弓弦勒住他的脖子,要置他于死地。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快马冲过来。李元吉见情况不妙,慌忙放下李世民,朝着武德殿方向跑去。尉迟敬德射出一箭。李元吉扑倒在地,死了。肉搏战就此结束。李世民全胜。
  二
  在这场肉搏战中,宫中禁军基本采取了中立态度,没有参与战斗。但是禁不住他们传播消息。政变的消息很快就被东宫的部将得知。李建成、李元吉两府的援军上千人,在冯立、谢叔芳的率领下,涌出东宫玄德门,沿宫墙奔向玄武门救援。
  重要时刻,禁军被卷入了政变,并为李世民所利用。秦王阵营的长孙无忌、高士廉两人并没有参加玄武门内的肉搏。高士廉利用职权,释放了长安的囚犯;长孙无忌利用职权,给这些囚犯提供武装,迅速建起了一支神不知鬼不觉的“囚徒军”。长孙两人一直在玄武门外等待狙击东宫援军。“囚徒军”见太子卫队出动,冲上前去混战。
  在宫殿中出现一群武装囚犯。禁军不能不过问了。常何凭借自己的禁军将领身份,鼓动一直旁观的禁军去“消灭”这些囚犯。负责皇宫北边禁军指挥的敬君弘、吕世衡两位将军也觉得不成体统,仓促中率领北门禁军去捉拿这些囚犯。试想当时的情景,三方一旦混战起来,谁还分得清楚敌我。结果,玄武门外激战的主角反倒成了禁军与太子卫队了。
  更为蹊跷的是,禁军将领敬君弘、吕世衡两人在混战中被斩。禁军群龙无首,当天的值勤军官常何就被大家推举成为临时负责人。常何自然是指挥禁军杀向太子一边的人。禁军的向背成了玄武门混战成败的关键。
  

弑兄杀弟(2)
李建成毕竟经营多年,他的部属也是人才济济。东宫的人越聚越多。对他们来说,参加玄武门激战不但是为了李建成,为了表明政治立场,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李建成的失败就是他们的失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常何率领的宫廷禁军渐渐招架不住了。冯立、谢叔芳还高声呼喊,要分兵去攻打秦王府。当时李世民等人已经倾巢而出,秦王府是座空城。玄武门内的人听了,都忧心忡忡。
  粗中有细的尉迟敬德亲手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头割下,用力甩到宫墙外面去。片刻之后,玄武门之外一片寂静;又片刻之后,外面传来了武器纷纷落地的声音。李建成阵营有的散去,有的呆立缴械……
  三
  ###清晨,李渊的心情很不好。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让宫人在北海池上准备好船只,泛舟湖上。尽管已经到了和几位重臣在宫中议事的时间,李渊依然没有起驾的意思。
  昨天晚上,二儿子——秦王李世民进宫来向李渊哭诉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荒淫后宫、迫害自己的情状。几年来,李渊一直被纠缠于几个儿子的明争暗斗,心力交瘁,却要装出若无其事,公平公正的样子。这一回,李渊还是轻描淡写地吩咐宫人明天一早将李建成、李元吉和几位大臣召集来,共同商议,才将哭哭啼啼的李世民劝走……
  李渊坐在船上,望见水中须发雪白的倒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隐约中,这位老皇帝听到临湖殿四周传来喊杀声,疑虑起来。他用一贯轻描淡写的态势吩咐岸上的小太监去查看情况,继续让小船静静地在北海池上随波逐流。
  出去探听情况的小太监还没回来,临湖殿方向先传来了盔甲相撞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李渊眯着眼睛观察。原来是很不讨自己喜欢的一个将领——尉迟敬德手持长矛、全副戎装地带着一队士兵匆匆赶来。李渊心中一惊。
  尉迟敬德在湖边立定,朗声禀报说:“皇上,太子和齐王大逆不道,发动叛乱。秦王已将两人就地正法。臣等怕陛下惊扰,特地前来护驾。”
  李渊缓缓地放下双桨,久久说不出话来。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没有人向他详细汇报过当天发生的真实战况。玄武门之变留给李渊的最深印象就是一身戎装的尉迟敬德,是这个人告诉了他政变结果,还带人一直将他“护驾”到临湖殿上。
  殿上,按时赶来参加议事大臣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人都已经等候多时。他们比李渊早一小段时间知道了事情的结果。
  尉迟敬德高声宣布李建成、李元吉阴谋造反,已经被杀。现在恭请皇上明下诏书,清算太子余党,重赏秦王李世民。
  李渊没有说话,环视了一下群臣。宰相裴寂低着头,一言不发。萧瑀、陈叔达两人积极发言,请李渊明确褒贬。宇文士及本身就参与了密谋,现在几乎是重复了尉迟敬德的话语。其他三人也统一口径,极力称赞李世民。六比零的表决结果,还有一个人弃权。
  李渊知道大势已定,轻轻地点了下头。
  四
  玄武门前鲜血的清洗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
  当天晚上,政变后的父子终于相见。“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这段记录表明,李渊主动召见了李世民,并破天荒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里有一个典故。鲁国的曾参是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有一天,有人跑来告诉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当时曾母正在织布,不相信。后来陆续又有两个人来告诉说曾参杀了人,曾母有点相信了,忙扔下纺织用的梭子逃亡去了。后来才查明,原来是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与曾参无关。李渊引用这个典故,承认自己为小人蒙蔽,曾经做出过一些怀疑李世民的举动。这些怀疑的举动无非就是李渊借李建成、李元吉的口和手所做的削弱李世民权限的言行。这其实是李渊的本意。李渊现在这么说为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也为父子相见定下了一个基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弑兄杀弟(3)
既然父皇都认错了,李世民还能说什么呢?按照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了父亲的乳头。10父子俩抱头痛哭。
  在哭声中,李渊和李世民肯定都想到了刚刚死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为两个儿子的死痛心;李世民则还没适应两个兄弟兼对手的离去,更没有适应用骨肉鲜血换来的胜利。
  五
  政变3天后的癸亥日,李渊正式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此时李世民虽然控制了皇城,但京城内外和关中地区还密布李建成经营多年的部队。李世民的嫡系部队力量还很单薄,面临着建成、元吉余党军事反扑的威胁。李世民紧急派遣张士贵与刘师立两人招募新兵,不到一个月组建了上万人的新军,这才完全巩固了在京城的地位。为了尽快平息政变的影响,稳定人心,李世民集团理智处理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成员,不仅既往不咎,还对魏征、王珪等东宫旧属委以重任。因此幸运的是,李建成、李元吉集团余党在政变后非但并没有反扑,反而是被彻底瓦解了。
  两个月后的癸亥,李渊又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坚决推辞,李渊坚决要让。甲子日,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大赦天下,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后,立即表彰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功居第一。同时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以礼改葬。李建成史称“隐太子”。他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都因为“谋反”罪名受到株连。李建成下葬的时候,李世民去宜秋门哭丧,之后以皇子赵王福作为李建成的子嗣。贞观十六年五月,朝廷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中被杀时候只有24岁。他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也都受父亲的牵连被诛杀。李世民即位后,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以曹王李明作为李元吉的后裔。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庚子日,李渊病重,自知即将离开人世。弥留之际,李渊下诏说:“我死之后,皇帝(指李世民)找个其他的地方继续处理军国大事。我的葬礼,按照惯例执行;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当天,李渊在太安宫垂拱前殿逝世,年七十。李渊过了10年太上皇生活。作为太上皇,又作为开国皇帝,朝廷暗地里进行了多次李渊的葬礼程序谋划。群臣为他上谥号为“太武皇帝”,庙号高祖。十月庚寅日,李渊入葬献陵。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像李渊的为政一样。
  六
  在李渊葬礼举行前10天,李世民通知史官,要求亲自查阅李渊和自己的《实录》。
  《实录》是史官对当朝皇帝言行的记录。每位皇帝自从登基起直到去世,都会有一本自己的《实录》。这是后世评价这位皇帝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古代史官有着强烈的职业道德,坚持忠实记下皇帝的一言一行,即使有敏感之处也以春秋笔法一一留下原始记录。《实录》因此在帝国政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原则上皇帝是不能查看前朝的《实记》的,更不用说看自己的记录了。
  因此,李世民的要求被恪守祖制的史官婉言拒绝。
  李世民没有放弃查看《实录》的努力。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主管唐太宗《实记》的编写。有次,太宗不经意地问起:“卿家掌官起居注,都写了些什么事情啊?人君能够看一下吗?朕想看看本朝的记录,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褚遂良严肃回答说:“起居注记录皇上的言行,善恶都要忠实写下,因此对皇上能够形成一定的约束。臣没听说过帝王亲自去看自己的历史记录的。”
  李世民问:“我有不对的地方,卿家也会记下吗?”
   。。

弑兄杀弟(4)
褚遂良:“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李世民还想说什么,黄门侍郎刘洎进言说:“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大家都看得见。即使皇上不让褚遂良记载一些过失,天下之人都记着呢。”李世民只好作罢。
  一年后,李世民还是达到了目的。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对房玄龄说:“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都可以作为将来的规诫。不知道当代国史,为什么不能让帝王阅读呢?”
  房玄龄回答说:“国史善恶必书,因此皇帝不敢做一些非法的事。史官们只是因为怕记录中有违背皇上旨意之处,因此不让皇上阅读。”
  李世民辩解说:“我的意图与其他人不同。我看国史,如果有善事,自然不必去说;如果有什么不好的记录,我也以之作为借鉴,让我自己能够修正改进。卿家可以抄一份来给我看看。”
  房玄龄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就抄了一分删略版的编年体国史呈送给李世民。其中有李渊、李世民两人的《实录》各二十卷。
  《实录》返回来后,史官们发现,李世民对武德九年###的地方做了批注。房玄龄不久又传来李世民对李渊和自身实录编辑工作的具体指示:“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真正有用的原则就八个字:“改削浮词,直书其事”。李世民对房玄龄的训话,彻底暴露了他坚持要看当代史的真正意图。所谓“周公诛管蔡”,就是他为“玄武门之变”所定的调子,史官必须按照这个调子执笔。“小心谨慎”的房玄龄完全照办。太宗对修改后的两朝《实录》很满意,对房玄龄、许敬宗、敬播皆有赏赐。尤其是许敬宗,不仅赐物,并且加官,“权检校黄门侍郎”。
  初唐时期的历史就这样按照李世民的指示书写。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初年这一段历史原典就是经由李世民阅读、拍板确定的。
   。 想看书来

继承人风波(1)
我曾徒步攀登乾陵。半坡上,有人指认某处大石之下就是一代女王武则天陵墓的入口。在那巨石之下安歇着一位悲壮的女皇。她花费毕生的心血建立了女性王朝,最后又回归传统礼法,以嫔妃的身份安葬在懦弱平庸的丈夫身边。
  一
  武则天花了50年时间去让权力竞技场接受一个女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