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七万军队进击蜀国。结果是“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辅臣争权(4)
司马懿将这一切都看在心里,“密为之备”。他虽然被剥夺了实权,但影响力依然存在。门生故旧中好多人掌握着军队和政权,心向司马家。司马懿打败的政治对手多了去了,这一次他也自信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司马懿所缺的就是一个合适的进攻时机。
  四
  曹爽比一般的贵族子弟还是要强很多。他对司马懿并非没有防范。
  荆州人李胜是曹爽集团成员之一,依附曹爽后才平步青云。曹爽发动征蜀战役就是李胜和邓飏的策划。这次,李胜由河南尹任上调任荆州刺史。虽然级别没变,但荆州地处对吴国斗争的最前线,军事政治地位重要,李胜也算是高升,成为方面大员。曹爽对终日称病在家的司马懿不放心,就让李胜去探探司马懿的底细。司马懿曾经镇守荆州,李胜就以新官赴任、向前辈请教的名义去司马懿家辞行。
  司马懿很客气地接待了李胜。李胜没料到司马懿几年不见,憔悴异常,都离不开下人的搀扶了。李胜很谦虚地向司马懿陈述了自己功劳浅薄,横蒙特恩,回到本州担任主官,特地来向司马太傅拜辞,请太傅多多指教。司马懿根本就没回答,而是慢腾腾地让两个婢女侍候穿衣。他颤巍巍地拿起衣服,没拿住,衣服滑落;他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表示口渴要喝水。婢女进了一碗稀粥,司马懿持杯饮粥。结果像不会喝水吃饭的婴儿一样,把粥流得到处都是,沾满前胸。
  李胜不禁神情愍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他对司马懿说:“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太傅。大家都在传说太傅旧病复发,想不到您的身体差到了这样的程度!”司马懿好久才缓过劲来,气息相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年老久疾,死在旦夕。使君这次去并州就职,并州和匈奴等少数民族邻近,事情很多啊。你要好自为之。今日与你相见,恐怕他日不复相见了,令人伤感啊!”李胜连忙说:“太傅,我这次是回本州任官,并非并州。”司马懿满脸茫然地说:“噢,原来你刚从并州回来啊,辛苦了!”李胜见司马懿胡言乱语,只好提高声音说:“我去荆州,非并州也。”他回头问在场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太傅病得这样了啊?”司马师痛苦地点点头。
  司马懿在司马师和下人的提醒下,许久才恍然醒悟,对李胜说:“我老了,神情恍惚,不解君言。如今你荣归故乡担任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日与君一别,我自顾气力转微,将是与你永别了。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说着,司马懿怅然泪下,司马师忙上去帮父亲擦去眼泪。司马懿顿了顿,指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对李胜说:“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希望与君结为好友,希望你日后看到司马懿的面子上多多照顾。”说完,司马懿又流涕哽咽。李胜也唏嘘长叹,回答说:“辄当承教,须待敕命。”最后,李胜以参加追悼会的肃穆神态,与司马懿父子动情告别。
  李胜辞出后马上跑到曹爽府上,报告说:“司马太傅语言错乱,口不摄杯,南北不分。又云吾当做并州,吾答言当还为荆州,非并州也。徐徐与语,有识人时,乃知当还为荆州耳。最后,他还将两个儿子托付给我,分别时依依不舍。”说着,李胜连眼泪都出来了,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看来是康复不了了,令人怆然。”曹爽也感叹起来,为一位前辈的即将逝世慨叹不已。但他心里却非常高兴,司马懿一死,再也没有人会对自己构成权力威胁了。曹爽集团再也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
  其实,司马懿是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如果当时有奥斯卡的话,司马懿起码能获得提名奖。遗憾的是,曹爽等人没有看到司马懿幕后的真容。
  

束手就擒(1)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爽与其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随驾前往。曹爽集团几乎是倾巢而出。
  曹爽集团中有人指出了这么做的危险。他就是位居大司农、人称“智囊”的桓范。
  桓范字符则,“世为冠族”,汉献帝时就进入了丞相府,历任羽林左监、尚书、征虏将军、中郎将等职。他资历很老,仕途却不顺畅,直到投到了曹爽门下后才升任三公之一的司农。在曹爽集团中,桓范是政治经验最丰富、行政军事才能最突出的政坛重臣。但桓范在曹爽集团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桓范的性情、品格和曹爽、何晏等人格格不入。而且桓范性格刚毅,耻为人下,与同僚关系搞得很差。一次桓范和妻子发生言语冲突,他竟然以刀环撞打妻子的腹部。妻子当时正怀孕,当场堕胎死亡。桓范还曾编辑汉书中的杂事成书,自以意斟酌之,取名为《世要论》。蒋济时任太尉,与桓范等人在社下相会。群卿列坐有好多人,桓范怀揣着自己编撰的书,要向同事们显摆一下,想当然地认为蒋济等人肯定会虚心阅读。桓范把书拿出来给左右人看,左右传阅到蒋济那。蒋济根本就不看。桓范顿时心里很不爽。当讨论到其他事情时,桓范发怒对蒋济说:“我祖薄德,公辈何似邪?”蒋济性情也很强毅,也知道桓范性格刚毅,干脆对他不理不睬。宴会不欢而散。所以,尽管桓范能力不错,对曹爽集团也很忠诚,但始终不能真正融入曹爽集团。曹爽对桓范敬而远之,有事的时候找来商量,没事的时候躲着他。
  曹爽兄弟要全体出动郊祭,顺便想散散心。桓范就劝阻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谁能内入平乱呢?”曹爽很不高兴地说:“谁敢造反!”曹爽执意率兄弟亲信出发前往高平陵。桓范摇摇头,独自留在洛阳。
  二
  桓范的预言成了现实。
  在曹爽集团倾巢而出的前一天夜里,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彻夜难眠。这天夜里,父亲郑重告诉他第二天将会有决定司马家命运的大事件发生,要他抓紧休息。司马昭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哥哥司马师,早已知情,参与了与父亲的谋划,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曹爽等人一出城门,久病的司马懿就披挂上阵,带领两个儿子跨马冲出了家门。司马师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这时纷纷发难。城中许多官员都是司马懿的旧同事,旧部下,见状纷纷加入司马家的队伍,少数采取观望态度,对###无动于衷。司马父子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又带人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事先,司马懿父子显然在洛阳城进行了串联。司马懿控制了洛阳城后,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重臣都纷纷赶来,配合司马懿,出谋划策。司马懿命令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一职,以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夺取了曹爽和曹羲的军权。曹氏兄弟还在洛阳城中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但军营群龙无首,接替的又是朝廷三公九卿,这些官兵没有反抗,很轻易地转化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军事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司马懿带领朝廷重臣入宫,向皇太后郭氏上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在奏章中,司马懿罗列了曹爽祸乱宫廷内外的种种劣迹,事事有据可查,桩桩可以置曹爽于死地。这些都是曹爽平日不注意的后果。郭太后无话可说,默认了司马懿之前叛乱行动的合法性,并授权司马懿成立一个“专案组”,查处曹爽集团的不臣不法行为。有了郭太后的批准,司马懿给远在城外的曹芳上表,将曹爽的罪行一一列举,并亲自带兵占据了洛水桥头。单等曹爽如何反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束手就擒(2)
洛阳城中熙熙攘攘、动荡不安的时候,曹爽家人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司马懿率兵从皇宫前往武库的时候,经过曹爽的府邸。曹家门前,人逼车住,司马懿的人马行进缓慢。曹爽的妻子刘怖还留在家中,对帐下守卫府邸的军官说:“大将军在外,现在乱兵兴起,怎么办?”军官说:“夫人勿忧。”他上了府邸的门楼,见司马懿正被堵在门前,拉弓引箭瞄准了司马懿。一个叫孙谦的部将在后面拉拉他的衣角说:“天下事未可知!”政变尘埃尚未落定,是不是先行观望呢?守卫军官犹豫了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有射出箭去。司马懿平安经过曹家门口。
  司马懿在前往洛水桥头前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周勃是当年诛灭诸吕之乱,安定汉室的大将军,大功臣。高柔是司马懿的周勃,曹爽的周勃在什么地方呢?
  三
  高平陵的曹爽被司马懿的突袭打懵了。
  郊外的曹爽得到司马懿给皇帝曹芳的上奏后,手足无措。司马懿还未全部控制洛阳时,曹爽府上的司马鲁芝和辛敞就突围而出向曹爽报信。曹爽原本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他就地踌躇,和手下反复商量,最后“憋”出来两个应对措施。第一是“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曹爽在郊外草草扎营;第二是“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曹爽调拨了周边几千屯田兵增加自己的守卫。这两个措施暴露出了曹爽十足的小家子气。他没有想如何去积极应对司马懿的进攻,而先考虑自己的守卫问题。他那几千兵马和一小群显贵停留在高平陵,不是坐等覆灭,是什么?
  司马懿也料到曹爽兄弟几个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对策。他最担心的就是还留在洛阳城里的曹爽集团智囊桓范。司马懿在发动政变封锁洛阳后就立刻以郭太后的名义征召桓范,想任命他为中领军,拉入自己的阵营。桓范一开始也想投入司马懿阵营。反正在曹爽集团,桓范觉得自己也不受重视,现在司马懿以兵权高官相诱,桓范怎么能不动心呢?但是桓范的儿子劝他说,皇帝车驾还在外面,曹爽集团还有极大的力量,胜负难料。儿子劝桓范不如出城去和曹爽等人会合,争取做个平乱的功臣。桓范觉得儿子的建议给自己规划了一条更好的道路,下定决心突出城去。当时司农丞吏都劝桓范不要出城。桓范不听。
  桓范单人匹马冲到洛阳的平昌城门,城门已闭。守卫的门候司蕃是桓范以前的属下。桓范把他叫出来,举起手中的令牌一晃,矫旨说:“皇上有诏召我去高平陵,你快开城门!”司蕃半信半疑,就向桓范求见诏书。桓范严厉训斥他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吏吗,现在何敢如此放肆?皇上的诏书,也是你这样的人能看的吗?”司蕃被老上司的气势给压倒了,让人打开了城门。桓范策马迅速出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造反了,你快跟从我去勤王吧!”司蕃一看,事情都这样了,干脆我就跟着老上级去高平陵,把宝押在曹大将军身上吧。桓范就在前面骑马,司蕃在后面徒步跟随,不久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司蕃前行无望只好先找了个地方躲避起来。
  司马懿知道桓范出城的消息后,认为桓范虽然善于出谋划策,曹爽却肯定不会采用桓范的计策。司马懿对旁边的太尉蒋济说:“智囊去找曹爽了。”蒋济也认为:“桓范是很聪明,无奈驽马恋栈豆,曹爽不能用好桓范。”司马懿为了搅乱高平陵曹爽阵营的决策,为了稳住曹爽,先派弟弟司马孚前往高平陵,以皇帝曹芳在外不可露宿为由,送帐幔、太官餐具等给曹芳使用;又接二连三地派曹爽平时的好友去做说客,告诉曹爽说自己只是为了夺权,并无意相害。
  高平陵那一边,曹爽已经明了了洛阳城的变故,知道司马懿正在据守洛水,专等自己前去。不久,司马懿的使者陆续到达。第一批是许允、陈泰两人。他俩将司马懿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曹爽,安抚他。第二批使者给曹爽带来了太尉蒋济的书信,信中又重复了原先的话。第三批使者是平时和曹爽关系很好的校尉尹大目。尹大目和曹爽拉着手,郑重地说,司马懿只想夺取曹爽集团的权力,并不加害性命。尹大目还说,司马懿对着洛水发誓,除了权力不多取其他曹爽身上的东西。劝说的人多了,曹爽逐渐相信了这些承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束手就擒(3)
戈培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一千次就变成了真理。
  四
  桓范到达高平陵后,提出了一个可能扭转局势的妙计。可惜曹爽没有抓住逆转困境的良机。
  桓范一来,看曹爽情绪动摇,建议说:“临难反扑是人之常情。大将军可以调动天下兵马,洛阳周边就有不少部队;高平陵距离许昌不过一天的路程,许昌的武库足可以支持大军的用度;我身为大司农,又带来了印绶,足可以筹集大军的粮草。大将军应马上拥戴皇上南下许昌,宣布###叛逆司马懿!”桓范“南下许昌,###叛逆”的建议,汇聚了曹爽手中的所有优势,只出一招就能改变全局。第一,曹爽还掌握着小皇帝曹芳。这就让曹爽占据了政治权威的最高点,也是司马懿不敢对高平陵发动进攻的主要原因。曹爽利用好小皇帝,可以轻易宣布司马懿为叛逆,给自己罩上意识形态的坚固盔甲。第二,曹爽等人职务印信俱在,权力依然在手,完全具备和司马懿一战的能力。其中曹爽、曹羲兄弟两人掌握兵权,可以调动天下兵马###司马懿;桓范作为大司农可以筹集大军用度。第三,不远处的许昌是理想的栖息地。许昌从东汉末年曹操于此迎立汉献帝后,经过数十年的政治、经济耕耘,已经成为了中原的大据点,粮草充足、城池坚固、地位崇高。司马家族只占领了洛阳,曹爽可以占领许昌,进可以凭借许昌###洛阳;退可以做长期割据与司马懿争雄的打算。南下许昌,就可以汇聚曹爽的所有优势,是整盘棋局的棋眼。
  曹爽对桓范的建议犹豫不决。曹羲也沉默无言。桓范知道曹爽身边就算曹羲还比较明白,便对曹羲说:“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您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在今天这样关系门户安全的关键时刻下定决心嘛?”曹爽兄弟还是沉默不言。桓范再对曹羲说:“您的一座军营就在城南,洛阳典农治所也在城外,现在证明您对他们的指挥还很通顺。如果我们现在前往许昌,快的话半天就能到达。皇上在此,许昌还不是开门相迎。难道您想去过贫贱的日子吗?匹夫被逼急了,还知道劫持一个人质,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现在我们和天子相随,可以号令天下,谁敢不应?”曹爽和曹羲兄弟等人还是默然不从。最后,大将军曹爽好不容易才憋出一句话来:“诸位勿急,让我好好想想。”
  当晚,曹爽在高平陵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夜。曹爽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紧要艰险的政治危机。一边是司马懿的承诺,一边是带有冒险性质的政治搏斗,曹爽难做选择。难题的实质最后变成了曹爽的个人定位和认同问题。长期的骄奢淫逸已经让曹爽从骨子里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如果让他成为族祖父曹操那样筚路蓝缕、经营天下的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