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立群读史记 之秦始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四方相配,西方为金,东方为木,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中央为土。此外,还与四季相配,金配秋,木配春,水配冬,火配夏,土配长夏(夏末)。   

  〃水〃在五行学说中属阴,方位为北,季节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为六,音律为羽。因为和五行中〃水〃相配的季节是冬季,所以秦朝以冬季的第一个月十月为正月。因为尚黑,所以黑色成为秦朝的象征,〃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百姓也因此被称为〃黔首〃。尺度以〃六〃为数,所以,很多东西都以〃六〃为限,或是〃六〃的倍数。另外,还把黄河改称为〃德水〃(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五德终始〃说论证了秦朝代替周朝符合天命。属火德的周朝被属水德的秦朝取代,这是天运。   

  任何继承都是一种改造的继承。秦始皇在利用〃五德终始〃说论证秦朝合法性的时候,还对〃五德终始〃说做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五德〃是相互循环的,如果承认〃五德〃相生相克,大秦帝国最终也会被下一个德运王朝所代替。但是,秦始皇希望江山千秋万世永远姓嬴,因此,他一再鼓吹大秦帝国从他开始称〃始皇帝〃,然后二世、三世直到万世。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不仅是不允许以下议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秦帝国将万世不变,所以,他要抽掉〃五德终始〃说中关于循环相生的理论,以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话。   

  〃五德终始〃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维护君权又限制君权,既为新王朝论证合法性,又为下一个王朝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因此,秦始皇要把〃五德终始〃说改造成为只维护君权不限制君权、只为大秦帝国取代周朝服务而不为下一个王朝取代大秦帝国服务的理论。   

  制造神秘是一切封建帝王强化统治的手段之一。秦始皇在大力提倡〃五德终始〃说的同时,又大力主张〃数以六为纪〃。所谓的〃数以六为纪〃绝对不是今人所说的〃六六大顺〃。   

  那么,秦始皇的〃数以六为纪〃有什么含义呢?   

  五行与阴阳、八卦是相辅相成的。在五行中,火为阳,水为阴;在八卦里,有阳卦和阴卦之分。乾卦是阳卦,坤卦是阴卦,它们是六十四卦中最典型的两个卦象。         

▲虹▲桥▲书▲吧▲BOOK。  

第21节:集权皇帝(6)         

  乾卦由三画〃…〃组成,历来有〃乾三连〃之说。阴卦最典型的是成两组六画〃…〃排列而成的坤卦,历来有〃坤六断〃之说(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水属阴,坤为阴,水德必以〃六〃为数。所以,在秦代,〃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六寸、六尺、六马都以〃六〃为数,甚至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六乘以六)时,也是以〃六〃为倍数。这些事例说明白后都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然而,秦始皇在大讲以〃六〃为纪的同时,却又不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如此,他有意要制造一种神秘色彩。   

  三讲传国玺。   

  传国玺是〃奉天承运〃的具体体现。在上部《秦赵之争》中,秦昭襄王对赵惠文王得到的和氏璧垂涎三尺,企图以十五座城池为诱饵,空手套白狼,骗取赵国的和氏璧,但是最后失败了。不过,后来秦国灭掉了赵国,也如愿以偿夺得和氏璧。嬴政得到和氏璧之后,命令李斯在上面书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能表明嬴政得到天下是〃受命于天〃,而且还得顺承传之万世的天意。还有一说,秦始皇的传国玺是用蓝田玉刻成的。   

  〃德运〃听起来总是那么玄玄乎乎,让人感到神秘,而传国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物。因此,传国玺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德运〃的一种物化形态。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宋代,开国皇帝一直都把手握传国玺看做是天命所归的象征。朱元璋称帝后,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玺,一直以为大憾。   

  四讲封禅。   

  封禅是帝王进行的最盛大的天地祭典。〃封〃是在泰山山顶筑坛祭天,〃禅〃指的是在山南梁父山辟基祭地。〃封〃与〃禅〃一先一后,先祭天,接着祭地,所以,〃封〃〃禅〃合称。   

  封禅是表明〃奉天承运〃的大典。〃易姓而王〃的君王,一定要通过〃封泰山禅梁父〃的仪式,向天帝报告成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史记·封禅书》,张守节《史记正义》引)。   

  封禅是在西周出现的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祀大典。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把封禅与受命于天相互联系,使封禅成为〃奉天承运〃的一种文化象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也就是兼并六国后的第三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泰山下,商议封禅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名正言顺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秦始皇黜退所有的儒生,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禅礼于梁父山。   

  秦始皇举行封禅大典,固然有庆祝成功之意。但是,通过封禅进一步论定大秦帝国的合法性,仍然是嬴政心中第一位的大事。这近乎纯粹是出于政治目的,表示皇帝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并答谢天的佑护之功,当然更要向上天汇报自己的显赫政绩。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22节:集权皇帝(7)         

  废分封设郡县 强皇威求集权   

  秦始皇无论是称皇帝还是神化自己,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政治上实现高度统一,不允许诸侯纷争的局面再次在自己建立的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内出现。所以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他用〃五德终始〃说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保障了整个王朝思想舆论上的统一。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加强对地方和官员的控制方面,秦始皇也是煞费心机,想尽办法。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具体操作的呢?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常常有巨大的惯性。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这一年(前221),丞相王绾等大臣认为,六国刚刚被灭,燕、齐、楚等国地处偏远,如果不封王镇守,很难统治。所以,建议立诸皇子为王,镇守偏远之地。这一建议实质上是希望秦始皇能封皇子为诸侯王。   

  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交付廷议。所谓廷议,即大臣们的朝议。朝堂之上的意见几乎是呈一边倒地支持丞相王绾〃分封诸子〃的建议,只有廷尉李斯一人反对。   

  李斯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当年分封的诸子、兄弟、亲戚极多,可是到了后代,当年的亲戚关系越来越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而周天子也管不了诸侯之间的战争。如今天下靠大王的神灵获得统一,划分为郡县,皇子功臣们也有赋税重赏。如果维持这样的局面,天下非常容易控制,并且能得到安宁。如果设置诸侯,很有可能会重蹈周朝的覆辙。   

  秦始皇说,秦统一天下之前,天下百姓无不苦于连年战争,原因就是那些诸侯王相互争斗。现在朕仰仗祖宗神灵,刚刚安定了天下,如果再立诸侯,这等于又要挑起战争。天下百姓岂不是难以得到安宁?廷尉说得对。   

  秦始皇坚定地支持李斯的主张,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了郡县制。   

  中国的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的晋国。《战国策·楚策一》曾经记述了赵简子的一段话:〃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从这一史料来看,早期的郡,级别低于县。战国时期,郡主要设在边地重镇,战国七雄都设立了郡县。比如魏文侯时期,吴起任西河郡太守,后来吴起受到魏武侯的猜忌,离开魏国来到楚国,曾在楚国任边郡太守一年,然后才被任命为令尹,施行变法。所以,郡县制并不是秦始皇的独创。早在商鞅变法之时,秦国就合并了一些边邑组建为县。   

  郡县之制虽然非秦始皇首创,但秦始皇却第一个把这一制度推向了全国,而且执行得很坚决。郡县制和秦始皇的个人集权思想不谋而合。公元前221年,秦朝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据说以后又增为四十郡、四十六郡。郡的长官称为〃守〃,县的长官称为〃令〃,均由国君直接任免。郡县制使天下形成了〃中央……郡……县〃一整套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虹←桥书←吧←  

第23节:集权皇帝(8)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的理由之一是避免战争。基于血缘关系而分封的诸皇子,到了后代,很有可能会因为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相互发动战争。实行郡县制之后,县令、郡守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因此,不存在为了土地、权力相互发动战争的可能。郡县制有效地使君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郡县制是皇帝制度的政治基础。避免分裂只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理由之一,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郡县制与皇帝制度最相适应。秦始皇要实行的是皇帝一人的独裁统治,如果实行了封建制,皇帝的权力就会受到封君的制约并会因此削弱,而郡县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皇帝一人的绝对权力……天下只有一个政权、一个天子,所以皇帝可以最大限度地实行独裁政治。   

  制度效力的发挥需要上下配合。在秦始皇采用郡县制的同时,中央政府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九卿〃指奉常、宗正、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少府、治粟内史。上下两种制度被秦始皇绝妙地运用自如,这极大地保证了皇帝的集权统治。   

  秦始皇神化、圣化自己,采取各种方法为自己大造声势,目的都是为了给大秦帝国的合法性寻找依据,为自己的武力强夺找到借口,并为自己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秦始皇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之后,他还会将哪些宏图伟略付诸实践呢?         

。←虹←桥书←吧←  

第24节:统一制度(1)         

  二十八 统一制度   

  嬴政称皇帝、禁谥法,废分封、设郡县,封泰山、禅梁父,从政治制度、组织制度上证明了秦政权的合法性,也证明了皇位奉天承运的正当性,以此神化、圣化自己的权威,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同时,秦始皇在文化和经济政策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书同文字 政令一统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采用小篆来统一中国文字。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从出土的秦朝简牍中,看到的更多是秦隶。这是为什么呢?   

  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这一大事件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二是秦始皇采用什么方式来统一文字?三是该如何看待秦始皇统一文字?   

  第一,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主要原因是,被兼并的六国文字字形不一,影响交流,这成为秦朝政令贯彻全国的一大障碍。大秦帝国建立之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保证政令在如此广袤的国土上得到贯彻执行,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障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六国文字混乱,具体表现为:战国数百年间周天子因自身衰落,无暇顾及规范文字,其他各国君王也没有工夫统一文字。在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下,文字得不到规范,异体字频现,简化字横行。   

  例如在六国文字中,〃马〃字的字形就各不相同。   

  即使在一国之内,同一字的字形也有很多不一致的情况。书写上的不统一,成为书面交流的最大障碍。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的措施。除了便于交流之外,统一文字还是政令统一的需要。保证政令统一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当务之急。偌大一个帝国,如果不能保证政令统一,那可是天大的问题。在诸侯割据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写法千变万化,也缺乏一定的体系与结构规律,随意性很强。秦并天下之后,领土空前扩张,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统治,必须保证政令通畅,而当时字形各异的六国文字给政令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秦始皇的诏令下达到地方后,地方官员都看不明白的话,岂不贻误了国家大事?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也确实发生过诏书到达桂林而当地一般民众却读不懂的事情。因此,政令统一是加强权力控制的头等大事。这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根本目的。   

  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秦国三十五代国君梦寐以求的统一天下的大业,在建立大秦帝国之后,秦始皇的一系列作为都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江山。统一文字的根本目的亦在于此。   

  第二,秦始皇怎样实现文字的统一呢?他从两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实现文字统一,必须先设定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其次,通过政令废止与标准不符的六国文字,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关于这两方面的具体情形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记载得非常明确:〃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全国性统一文字的标准就是所谓的小篆,具体措施则是废除〃不与秦文合者〃。   

  据此可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是丞相李斯,二是中车府令赵高,三是太史令胡毋敬。丞相总管国家基本政务,李斯不但主张用秦国文字统一天下,而且明确提出废除与秦国文字不同的六国文字,并撰写了《仓颉篇》七章,作为小篆的范本。赵高是中车府令,此职位主要管理皇帝的车马,官阶不高,但是深得秦始皇信任。而且,在秦国官职中加有〃中〃字的官吏应当是可以出入宫廷的。所以,当时赵高可以自由出入宫闱。太史令是史官,也是皇帝的近臣。出于职业原因,史官对文字统一的要求也许会更加迫切。   

  然而,有些学者声称,秦始皇不仅用秦小篆统一中国文字,还使用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的书体。理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秦朝出土的简牍上往往不是秦国小篆,而是具有隶书体式的古隶。         

§虹§桥书§吧§。  

第25节:统一制度(2)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秦始皇到底是用何种字体统一文字的呢?是文献记载的小篆,还是出土文献中的隶书?   

  要弄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需首先了解小篆和隶书的区别。小篆和隶书是两种不同的书写体式,小篆笔画复杂,整齐协调,写出来的字像图画一样漂亮,但是书写麻烦。而隶书笔画比小篆简洁,主要是将小篆的圆转笔画改为方折笔画,书写效果略微宽扁,讲究〃蚕头燕尾〃。那么,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时,他究竟是采取了小篆还是隶书作为统一的标准呢?   

  根据汉代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解读,秦始皇是用秦国小篆作为统一天下文字的标准。我也认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用的不是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