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蓦然回首-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真主!敢情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德国?在哪里哟?离咱松洲远吗?要走多远的路程才可到达?坐船还是乘车?哪里有清真寺吗?有雪山海子吗?有茶帮吗?” 

  “在欧洲,那里居住着很多不同肤色和讲不同语言的人。有讲英语的英吉利人,有讲法语的法兰西人,有讲德语的日耳曼人,还有讲俄语的斯拉夫人。*的家乡就是讲德语,不过他是个聪明的犹太人。从中国坐船到德国去,人要在大海上晃荡好几个月,连吃饭睡觉干啥都在铁壳子做的轮船上。”

  听着女婿和女儿的对话,躲藏在一旁的马德文,心凉了一半,头如被铁棒打了一样,魂飞魄散了。这真是石破惊天的一句话,即使晴天一声焦雷也没有让马德文这位回族老英雄如此震撼过。他觉得浑身的血都在上涌,冲得自己耳膜,太阳穴突突作响。  

  闺房中传来了马文英临产时剧痛的惨叫,马德文心中一紧,听着女儿撕心裂肺的叫喊,想着女婿的“逆行”,这位穆斯林有点慌乱了,他望着天空升起的太阳,温和的阳光沥沥射在自己身上,可他没有感到半点温暖,反倒觉得寒意从背梁冒出。这位虔诚的穆斯林,习惯地对着西方,缓缓跪下,摊开了双手,面对着圣地麦加,默念着经文,马德文现在是无助的,一切只有依赖万能的真主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家房梁上高悬着道光皇帝御笔钦题的匾额
一声鹰啸,打断了马德文的思绪,是苍鹰“希拉伦丁”狩猎回来了,肩头架着苍鹰希拉伦丁,马德文缓步走进书房,抬头望见兄长陈儒生留给自己的墨迹,“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由须待阖棺。”两行龙飞凤舞的草书沥沥在目,听着屋外的雨声,马德文此时不由得想起了当年他们兄弟三人所做的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耳边回荡起了大哥谈及“侠义”二字时的话语:

  “所谓侠士者,单从字面上理解,‘侠’这个汉字左边是一个单人,即为一个凡夫俗子的行为。而从右边的夹字看,则是一个力大无穷之人携带两个弱小的人。由此可见,创立侠字的先人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侠客,要具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气,要具备扶弱除强仗义疏财的精神,更要有慷慨赴死的气魄。嘉绒山谷中的侠士,不但要具有以上的品质,还要具备宽容博大的胸怀,不但能容纳自己民族的同胞,更要容得下其它民族的兄弟,这才真正的称得上嘉绒侠士。”

  马德文抚摸着案桌上一张发黄的照片,这是当年“嘉绒三杰”在北京办事之时,留下的一张合影。看着英姿风发的兄长和三弟,马德文不由得想起了清帝逊位之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儿来,他两眼露出无比的惆怅神色,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一九一二年元旦,革命党人已经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其领袖孙文当选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在巨大压力之下,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就这样,两百多年历史的大清王朝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拉开了民国的帷幕。

  当时马德文正在松洲县城打理茶庄的生意,突然接到了兄长陈儒生的飞鸽传书,他立即策马向陈家大院奔去。陈儒生的宅院坐落在城中心,紧邻着原来驻扎八旗军队的营房,是陈儒生父亲当年历任松洲守将时修建的,为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小院。马德文走进陈家大院,同陈家老老小小寒暄问好后,迈步走过大堂,柱子上一对联子映入马德文眼中,他知道这是陈儒生的手书,用以来形容“嘉绒三杰”的情谊。上联是“风雨同舟兄弟情深,”下联是“肝胆相照英雄气盛。”

  转过头,马德文用敬仰的目光,扫视了悬挂在房梁上的那块匾额,上面是道光皇帝所题写的“一门忠烈”,在马德文小时候便听长辈说起过,这是道光皇帝为了表彰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杀敌的陈家先祖所写。当时身为松洲守备的陈家老人,率领两千藏家子弟远赴浙江宁波,抗击英军入侵。因为当时藏家子弟全部头戴虎皮帽,身穿藏皮袍,被人誉为“虎字营”,他们同来犯的英国人浴血奋战,杀敌无数。后因装备落后,指挥昏庸,“虎字营”的战士全部以身殉国了。陈家先人拖着残缺不全的躯体,带着染满血迹的两千多条辫子和茶碗,包含着热泪返回了嘉绒山谷。自感愧疚,陈家先人放弃了加官进爵的机会,继续留在松洲当一名小小的边将。从那时起,每到清明时节,陈家男性都要去威州一个名叫辫子坟的地界儿,给死者烧纸上香,这成为陈家一条铁打不动的家规。。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
马德文轻轻地推开陈儒生书房的门,屋内没有一丝灯亮,只见陈儒生身穿一件白色的长衫,半闭着眼睛坐在安乐椅上,双手护膝,一脸泪痕,如同一尊神像。一旁的书桌上胡乱摆放着残缺不全的书籍,被打碎的酒壶和酒杯的碎片撒了一地。马德文知道自从陈儒生知道清帝退位的消息后,便一直郁郁不乐,他屏绝了家人,独自在书屋中足足待了一天一夜,不是哭泣便是怒吼或是打碎房间的器具,如同一头发疯的猛兽一样,不听任何人的劝告。陈儒生满脸通红,喝着家乡老酒………“东北小烧”,嘘着口中的寒气,满脸充斥着失望、悲哀和痛苦。

  “是德文来了!”陈儒生在黑暗中猛地一颤,坐直了身子,抹了抹脸颊的泪痕,这才发现屋内被自己弄得乱七八糟,光线也暗淡了。陈儒生对先前自己的失态苦笑了一下,很快镇定下来,冲着家人喊道:“快掌灯……德文,见笑了。我。。。。。。。”

  煤油灯下,马德文轻轻地关上房门,给兄长端来一碗醒酒的热茶,一边整理杂乱的书籍,一边笑着安慰道:“大哥也是,你一条铁铮铮的硬汉子,何必发这样大的火气,变了一个人似的。难道是为了大清国的灭亡不成?”马德文知道陈家同爱新觉罗氏家的关系非同一般,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陈家先祖本是明代的一员武官,后因战败才归顺了清朝,成为一名汉军旗下的军官。到了康乾年间,陈家先祖已是名将岳钟琪帐下的一员猛将,清朝历史上的战争陈家先人几乎都参加过。从跟随圣祖爷平定三藩,远征葛尔丹;雍正年间远赴青海,同蒙古叛将罗布藏丹增血战戈壁;乾隆年间从平定大小金川叛乱,降服新疆大小和卓,到剿灭台湾叛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大小沙场中皆有陈家子弟的身影。陈氏家人不但被赏赐过黄马褂,更有一位参加远征后藏抗击廓尔喀人的先祖陈世民,被乾隆皇帝赐予了“劲勇巴图鲁”的称号,在马德文看来,清王朝的灭亡,是陈儒生这位愚忠的老夫子所不能接受的。

  “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此乃顺应民心合乎天理之事,愚兄还不至于为此等腐朽政权流泪。”陈儒生冷笑一声,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镇静。“德文啊,孟子云‘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自古由来,都有吊民伐罪征讨寇仇的例子。回首昔日,汤武伐纣,顺天倡义;刘邦讨秦,兴建大汉王朝;李渊起兵反隋,开创贞观盛世;宋太祖陈桥兵变,赢得赵宋江山;明太祖朱元璋顺应民意,起兵反元,凤阳乞丐变金陵黄龙。作为一国的君主,首先就要读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古话,不然就会重蹈覆辙,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看看光绪末年的大清江山,满清贵胄昏聩无能,荒废国事;太后垂帘听政,皇帝囚禁瀛台,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革命党人纷纷揭竿而起,朝纲混乱,民不聊生。这样的朝廷,要他何用?”

  陈儒生站立起身,替马德文拿过水烟壶,继续说:“愚兄早在湖北练兵的时侯,就知道这大清国可谓是日薄西山气势奄奄,朝不保夕形同朽木了,这等丧权辱国的政府早灭早超生!”说着,“砰!”的一声,陈儒生击打了案几一下,停顿了许久,缓缓说,“只是可怜天下的百姓,又要遭受战乱兵祸,我华夏大地又要四分五裂,可悲啊!可叹啊!”

  “啊………”马德文听了后不由得大吃一惊,“兄长即出此言,为何还要召集我和三弟赴京面圣呢?”马德文手中的水烟壶差点落在地上,他原本以为大哥是个愚忠封建王朝的迂腐书生,没有料到这种叛逆之话,出自眼前这位大清国的武举人之口。更令这位回族阿訇不解的是,既然兄长如此反感清廷,为何还要四处联系山谷的土司头人,准备建立一支号称“八旗新军”的队伍呢?岂不自相矛盾?马德文陷入了迷茫之中。

  “德文,知道你听了会问,既然如此愚兄为何还要答应光绪皇帝兴建新军,也许还会怨恨我,假如没有此等事儿,三弟哈姆甲也不会英年早逝。”陈儒生望着窗外的明月,轻声对马德文说,话语中透出了丝丝悲凉之意和对哈姆甲的思恋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治藏必先治康
“想当年,我在湖北张之洞张大人门下做事,跟随老师吴殿英编练新军,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现代军事真谛。”听了陈儒生说的话,马德文知道,当年作为大清国武举人的陈儒生,并没有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而是拜在一位叫吴殿英的新军监操官门下,当了一位普通的随员。据陈儒生给马德文讲,老师吴殿英不但是一位亲民厚民的仁慈之官,更是位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的有识之士。他曾东渡日本,考察邻国的军事建设,回国后便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新军。那时候的中国军界,为了一雪甲午战败之辱,各地都兴起编练新军的热潮。

  陈儒生仰坐在竹椅上,说:“一日,我与老师喝茶聊天,吴先生曾向我问及边疆事务。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实在令人敬佩,大清国都这样了,还身在内地心系边陲。我简单地将当时藏区的变故和外强的入侵干涉给老师讲述了一二。吴先生耐心听完后,站立起身,远眺长江,感叹道:“墨涵啊,江孜血战之时,令尊率领各族部属不畏强敌,与英国人血战到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为我中华军人学习之楷模。正如你之前所说的,自古以来,要治理好西藏的事务,就要先治理好康区的事务,也就是有一个稳定不乱的嘉绒山谷。前人也说过:‘治藏必先治康’。

  “说到这里,吴先生将桌上的围棋棋子拿出几枚,他将三枚排成上中下,指着说:‘现如今,康区的军队大致分为三类,一便是大清国驻扎于此的川军,即为以前的八旗绿营士兵。二类便是金沙江沿岸西藏噶厦政府的地方军队,名为藏军。三便是各地藏族土司官寨中的嘉绒康巴土兵。听了你刚才的叙述,可以看出第一类的大清士兵皆为召募的川人,同现今各地的八旗士兵一样,文化底子薄,身体素质差,平素缺少操练,军纪松弛。他们在平原山地作战还能应付,可真的要上了高原,形同枯叶残花,战斗能力大打折扣。西藏的藏军,人虽健壮骠悍,但是军队体制陈旧*,游离散漫,武器装备落后,指挥官大都是吃喝玩乐的贵族子弟,且野性十足不听使唤,遇到装备先进的外国列强不堪一击。嘉绒山谷中的土兵,沿袭了八旗制度,各个官寨都设置了屯兵制度,人人具有尚武精神。不但能征善战,又熟悉当地文人地理气候,历来受政府的指挥调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不过,现今他们却因为各地土司之间的矛盾,深陷于群体械斗和争执之中,大材小用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猛地一颤,心中想:‘吴先生可谓是当今华夏军界的奇才啊,他没有去过咱嘉绒山谷,没有亲眼见过咱威风八面的嘉绒土兵,只听了我的一些介绍,便可将边疆事务分析得如此透彻,不简单啊!”

  陈儒生拨亮了下灯芯,呷了口热茶,说:“的确,咱山谷中的嘉绒康巴人世能征善战的群体,自打乾隆年间伊始,朝廷各大小战事皆有嘉绒土兵参加。从后藏抗击廓尔喀入侵,到平定甘肃回乱和剿灭台湾匪患,直到道光年间的‘虎军’远征浙江以及血战江孜城堡,咱大清半壁江山都凝聚着藏族同胞的鲜血。先祖自打道光年间远征宁波后,便看到这一点,他觉得巩固屯兵制度才是最重要的。当年家父在百日维新之时,还通过维新志士刘光第向光绪帝上过一道奏则,恳请建立一支由嘉绒土兵为主的新军,用以巩固边防。毕竟这些人都是八旗绿营将士之后,皆为华夏子弟,遗憾的是直到老人家战死之时,也没有信息。”

  陈儒生替一旁听得入迷的马德文续了茶水,说:“德文,当时吴先生对我说,边疆事务不容小视,如同人的后背须得防范,否则会遭受腹背受敌的危险。现在很多人重视沿海建军,却无视内地军务,这乃大忌。要知道,神州幅员辽阔,内陆延伸漫长,不重视西北防务的话,即便拥有再好的海军也无济于事。西藏地势峻高,位置重要,要是有人在此地建立了桥头堡阵地,无疑是将四川盆地乃至云南贵州湖北这些西南地区暴露于敌人的枪口之下。俗话说‘抵御外辱,必选良将;抗击入侵,须募好兵。’假使将嘉绒山谷中的土兵召募起来,集中训练,配备先进的武器,边疆之事就好办多了。可惜啊,现今大清军队派系林立,无人可做这亏本赔钱的买卖了。” 。。

嘉绒宝藏不容轻视
陈儒生冲着马德文笑了笑,拍着回族兄弟的肩头说:“咱嘉绒山谷自古尚武好斗,放着嘉绒康巴人不说,就说你们穆斯林,也不乏有狠斗习武的老传统。”

  马德文说:“大哥言之有理,我们回人好武,最早起源于*教的领袖穆罕默德,先知本就是爱好习武之人,并精于剑术,有一本名叫《穆罕默德的宝剑》的书在我们穆斯林之间广为流传。穆斯林由于严格遵守先祖的言行,我们认为练武自卫是‘逊乃提’(圣行),很多穆斯林的先祖大都是*的武士。特别是元代,很多回人被编入了蒙古大军,称之为‘探马赤军’,专门负责探前路查敌情。这些先祖能吃苦,善骑射,精狩猎,枪法刀法尤为精准,在西征路上屡建奇功。后来,这骑马射箭舞枪弄棒成为穆斯林的一种传统。”

  陈儒生赞扬道:“是啊,在中华武术中,回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穆斯林创制的‘四路查拳’、‘穆圣拳’还有‘回回十八肘’等丰富了中华武术。再说穆斯林多为茶道的商人,熟悉山谷草地的道路,通晓当地民风民俗,是不可多得的士兵之一啊。”

  陈儒生走到马德文身边,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只道我当时面见光绪,是为了建立八旗新军,维护满清统治。其实建立新军,目的不是为了捍卫满清的江山,而是旨在巩固边疆防务,融合民族关系,用于抵御外敌和防范内乱。”

  听了陈儒生一番话,马德文才恍然大悟,原来兄长是一个不拘于封建礼制的侠士,更对陈儒生在政治上的远见,军事上的聪慧以及处理民族事务上的高超手段佩服不已,暗自深叹自愧不如。

  “大哥,现今大清灭亡了,建立了*,咱建军的计划也付之东流了,下一步如何是好?”

  “德文啊,民国虽说建立了,但中国就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当年吴先生给我说过,兵者,国之利器也。它同国家的钱粮和实行的政策一样,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假如军队掌握在个人手中,便会因福变祸,导致兵戎相见百姓遭殃。光绪末年各地编练新军,说实话是各地将领为自己招兵买马,而非真心要为国家出力。自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