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中的宰相人数又恢复为十位,贺兰敏之“如愿以偿”位列政事堂,也是大唐有吏以来最年轻的宰相,他不只位列政事堂,所兼领的几个职务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左羽林军大将军职
朝中许多官员的职务有变动,刘审礼为工部尚,李敬玄为户部尚,狄仁杰为刑部尚,裴炎为礼部尚,高智周为黄门侍郎
朝会上还朝议通过了贺兰敏之所提关于大唐募制制度改革的提议……
://。。
第七十八章太子会不会被废
'··]更新时间:2012121219:18:01本章字数:4513
。。
这一个年,过的挺喜庆,贺兰敏之府上每一个人都是喜气洋洋。
过去的一年,发生的可以拿来庆贺的事不少,贺兰敏之位列政事堂,当然是最可喜可贺之事,原本武顺想大置酒席以示庆贺,但被要求低调的贺兰敏之拒绝了,最后只是小范围内,差不多只是府上的人一道吃了顿酒宴来表示庆祝;谢瑶环回来,还带回了个儿子,这也是件天大的喜事,至少从家族的利益方面来说是如此。
有这两件大喜事,足以欢乐几场了,因此过年时候,府上热闹程度是前几年不曾有过的。
关于李贤的流言贺兰敏之并未告诉武顺,也没告诉府中其他任何一人,他不想让家人们被流言所扰而失去平静安逸的生活,就如前些年一样,一切的事他这个当家人会在外面挡着。他这样做感觉还是挺对的,至少家人们没有因此事而坏了尽情,特别是母亲武顺,不然这个年没法过了。
也幸好此事并没有流传开来,至少大部的朝臣都不知情,也没什么人敢公然议论。东宫的宫人们被置换了大半,许多人是莫名其妙被重责的,丢了性命的人也不少,新安置到东宫的人都是武则天亲自过问过的。这情况虽然是贺兰敏之不甘心接受的,但倒是他情愿看到的,没闹出大的风波,也没祸及他的家人,这已经很好了,但他依然不想就此罢休。命自己所能支配的人,调查此事。
调查的结果还是有一点,但却不太能让他接受。
正月里的一天,狄仁杰到他府上来访,并正儿八经地说起了些事。
两人悄悄地讨论了一会其他朝事,又说了一番调查的情况后,狄仁杰意味深长地说道:“常住老弟,想必你大概清楚了此事的真正起因吧!”
狄仁杰善断案,擅长推理,贺兰敏之在年前和他说此事时候。也央狄仁杰秘密调查一下,狄仁杰领命去做,结合贺兰敏之从其他渠道打探来的消息,基本有了定论,今日来一并来告诉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听了沉默不语,虽然他在事情刚开始时候就怀疑结果是这样的,但还是怀有侥幸心理,希望是他猜错了。但现在秘密调查的结果依然如此。要是狄仁杰推断不错的话,此次事件的起因就是武则天使人特意如此做的,而主持此事的还是明崇俨。只是其中具体的情况,狄仁杰也没完全打探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都是明崇俨依武则天的命令搞的鬼。
“明崇俨竟然有这么大胆。这样逆天的事也敢做?”贺兰敏之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天后娘娘为何会采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对付太子呢?”
他虽然猜到这可能是武则天所使的手段,目的是打击太子李贤,但真的不希望武则天拿李贤的出身来说事,因为这会累及他母亲的名声,同时也会将他牵连进去。
武则天这样做。让贺兰敏之感觉有被“出卖”的感觉,被武则天出卖,或者说被她轻看、无视。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武则天心目中份量很重,是唯一让武则天这些年动了真感情的人,但武则天不顾他的感受,做出这样的事。让他非常伤心。武则天待他还不是全心的,还会对他使手段。
狄仁杰似乎看出了贺兰敏之的神伤,出言安慰道:“常住老弟,你不要太难过,天后娘娘或许也知道她做错事了,因此第一时间做出了纠正,并给予了你补偿!你现在成了大唐最年轻的宰相,也是位列政事堂诸位相公里面最有发言权的一位。也可以说因祸得福了!”
“唉,不瞒怀英兄说,我只是有点想不明白天后娘娘她怎么会采取这样的手段,那是他儿子啊,还有一个是她的亲姐姐!”贺兰敏之当然明白来,武则天急忙地将他补到宰相位中,是对他的一种补偿,但依他对武则天手段的理解,这个心机非常深,手段狠辣的女人,不会采取这样低级的手段对付李贤的,武顺是她的亲姐姐,现在关系已经恢复的很不错了。这手段一点都不高明,可以说损人不利已,伤害的都是至亲的人,但这些疑问他又永远没办法向武则天问询。
“常住老弟,依某所想,这手段应该是明崇俨想出来的,并用花言巧语说服天后娘娘,”狄仁杰说着,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狠心地把他担心的话说了出来,“常住老弟,明崇俨得陛下和天后娘娘宠的程度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就他与太子殿下起的纷争都不曾受到什么处罚,反而太子被娘娘写信责备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天后娘娘已经不允许让他自由出入宫廷,但皇宫中许多地方他还是可以来去自如的,并能时常与天后娘娘密议事,”狄仁杰顿了顿,再压低声音道:“某有个提议,只是不知道合不合适说?!”
“怀英兄请尽管说!”
“天后娘娘是因常住老弟这段时间守孝,没太多时间进宫之故,才宠信明崇俨的,要是你时常陪在天后娘娘身边,替她出出主意,明崇俨肯定会受到冷落,从这段时间的情景上就可以看出来,天后娘娘已经慢慢冷落他了,要是再这样下去,他迟早会被娘娘打入冷宫的!”狄仁杰说的很直接。
贺兰敏之注视着狄仁杰一会,终于点点头,“你说的有理,我明白了!”
狄仁杰见贺兰敏之没责怪他,松了口气,再说道:“常住老弟,这件事只发生在东宫,依某猜想,天后娘娘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太子殿下,让他怀疑自己的出身,并让东宫属官也起疑心,并因此乱了阵脚。现在东宫那边已经乱成一团,她的目的达到了,并在随后时间内将东宫中人换了大半,这是她意外的收获。在某想,接下来娘娘还会有新的动作!”
贺兰敏之再盯着狄仁杰看了一会,在狄仁杰有点吃不住眼神躲过去之时,他才慢悠悠地说道:“怀英兄,你说太子殿下会不会被废?”
“啊?!这……”狄仁杰大惊失色!
因东宫流言之事,李贤到武则天处闹了几次,眼神鼻涕一把都哭诉了几回,武则天在安慰了两次后,也不耐烦起来,最后训斥了李贤一番。李贤因此很受委屈,私下抱怨母亲待他有成见,甚至动了“真怒”,在随后的朝会中多次逆武则天的意思,甚至直接站出来反对武则天的提议。因李贤的反对,一些朝议终无果,武则天大怒,母子两人再生隙。
年后的一段时间,李贤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武则天非常恼怒,数次写信责备李贤,并令人给李贤送了很多,都是讲孝道之类的,其意很明显,但李贤一概不看。
李贤见武则天丝毫没怜悯他受的委屈,不得已之下时常跑到李治那里哭诉,李治到底是疼爱李贤,又对他寄以厚望,每次都给予安慰,并在武则天面前为儿子说好话。
对于李贤和她唱对台戏,又被病榻上的李治说,武则天很恼火,吩咐宫人,为了李治的病情,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求见,太子也是如此。
在得知此事后,李贤很是惶惶然,也非常愤怒,但在张大安等人的相劝下,还是暂时止住了怒意,收敛了性子,不再和武则天针锋相对。
但李贤并没就此偃息旗鼓作罢,而是采取了其他对策,打起了悲情牌。在春意暖暖的暮春时节,东宫内传唱着一首李贤亲自所填的诗辞,辞名为《黄台瓜辞》,其内容为:“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贺兰敏之在听到此辞时候大惊失色,因为他明白武则天会从此辞中读出不同的意思。
果然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武则天在拿到此诗的原稿看的时候,勃然大怒了。
只是武则天发怒时候并没表示什么特别的举动,宫内的人全被她赶了出来,连这些天大多时候陪伴她的贺兰敏之也被她以委婉的理由“赶”回府中了。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贺兰敏之并不清楚接下来武则天做了什么,他只知道已经被武则天冷落了一段时间的明崇俨再次被召入仙居殿。这段时间明崇俨多次到仙居殿外求见,但一直不得见,甚至武则天对其流露出厌恶的神态,贺兰敏之弄不明白武则天为何又突然亲近起明崇俨来。
谁也不知道武则天和明崇俨究竟商量了些什么事,贺兰敏之也没法打探到,因为连武团儿都没有机会在一边偷听。只不过接下来几天贺兰敏之又被重召进宫,陪武则天批阅奏折了。
但武则天没再和贺兰敏之说关于李贤之事,此前她和贺兰敏之也极少说起李贤的事的,有时候贺兰敏之刻意旁敲侧问,武则天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让贺兰敏之欣慰的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明崇俨并没继续在仙居殿内出现,而武则天也继续在他面前充当情人,工作之余玩床榻上的疯狂。
就在贺兰敏之以为李贤的事情会平静一段时间时,让人吃惊的事再次发生,大明宫内有流言起来,说:“太子不堪承继大统,英王貌类太宗,定比太子英明”,又言“相王面相最富贵”,而这话却并非莫名间起来的,许多人都知道,正是从备受宠信的正谏大夫明崇俨嘴里说出来的。
这些流言在宫内引起的波澜大的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
第七十九章明崇俨之死
'··]更新时间:2012121312:02:47本章字数:4346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夏时节,长安满城都是牡丹花香,城内的数个牡丹园内牡丹竞相开放,美丽异常,赏花的游人如织。
牡丹是大唐的国花,除了几个集中种植的牡丹园外,皇宫中也有大量的种植,如今正是盛花期,天后武则天计划着筹备赏花会,准备在大明宫的太液池畔与群臣一道宴饮赏花。
受邀的都是朝中品级较高的官员,这也是一份特别的殊荣,对于受到邀请的官员来说,他们并不是为赏花而去“赏花”的,他们要的是这份与众不同的荣耀,没得到邀请的自然就失了面子,特别是职位不低的那些大臣。但也有人有酸葡萄心理,私下说皇宫中的牡丹还没他们府上的名贵什么的,他们可以在自己府上赏花品酒,自得其乐之类的话。
这话虽然听着让人发笑,不过说的还算是实情,除了皇宫和牡丹院,权贵人家府中种植也颇多,甚至一些普通人家院子里都有种植,一些官员也在牡丹花盛开时节邀请一些交情不错的好友,一道品酒赏花,在花间放纵一把,寻找些乐趣。
春末夏初时候,长安的官员府弟中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群人围坐在院子中的牡丹花丛,把酒言欢,侃侃而谈,甚至彻夜闹腾,可以称之为长安一景。
位于靖安坊的正谏大夫明崇俨的府弟中所种植的牡丹也已经盛开。同样有赏花的人,不过与别人家的府中热闹的情景不同,今日赏花的只有明崇俨一人,显得有点孤独。
已经快黄昏时分,夕阳西斜,落日的余辉洒在院子里,给所有景致添了一份金色的光辉,有轻风吹过,树和花俱在风中轻摇,柔和的轻风恰能拂去一天下来的疲劳。要是就着天边的那抹夕阳喝上一杯。会是非常醉人的事,此时的明崇俨正是这样做的。他刚从宫内回来,非常的疲惫,再又知道他没资格参加武则天召集的演员花会,很是郁闷,在回府后,令下人们置了一会茶酒点心,在院子中独酌。消消一天的烦恼,找找别样的闲情。
这些天他承受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又天天忙着做事,身心疲乏,都已经好些个晚上没睡好觉了。但想着某一个人给予他的特别承诺,又有些亢奋。恨不得事情能进展的更快一点。
但事已经做了很多,他也得反思一下这段时间所作所为,许多事会不会给自己带为祸事,再想想那个女人为何不让他参加宫内的赏花会。
回到府上,屏退下人。独自一人坐在院中饮了几杯,明崇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也琢磨着这些天发生的事来,任何细节都回想一下,包括天皇李治、天后武则天、太子李贤及朝中其他大臣。想到那个狗急跳墙的太子,明崇俨嘴角就忍不住露出点得意的笑容。
这些天他闹出的动静足够大了。大明宫和东宫内有鸡飞狗跳的感觉,特别是东宫,乱成了一团,李贤完全乱了方寸,那些忠于太子的大臣也乱了阵脚,他所做事的目的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嘱咐他做事的人很满意。想必到时能得到的奖赏肯定不会少。区区一个正四品下的正谏大夫职,远不是他能满足的,他想要的更多。
明崇俨自信凭他所会之术可以不惧什么人。但在想到另外一个人看他的神情时,他又不寒而栗。那个特别得天后娘娘宠信的年轻人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人心里一样,让明崇俨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他能猜透大多数人的心思,包括皇帝和皇后,但独独在面对这个年轻人时候,任何的灵幻都失去了作用,甚至没办法对视他的眼睛,这让他不得其解的同时很是恐惧。
当年的师父曾教导过他,在遇到一些比他更灵异的人时,要特别小心,天下间有太多异的人了,没办法知道他们的来历,也没可能弄清楚他们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示弱。但他不甘愿,此次入长安,他的志向太远大了,为此他不惜一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如何才能取代那个人在天后娘娘心中的地位呢?明崇俨暂时想不出来,但他一定要起出办法来。明崇俨想了很久很久,杂七杂八的事都想了个遍,不知不觉月色满庭,满城清寂。没有他的吩咐,下人们又不敢来打扰,他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花树丛中,明崇俨做了一个梦,他梦到正在皇宫中游荡,突然身边出现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这个女人的面容如雾中花,分辨不出是何人,但这个女人长久地凝视着他,那眼神让他恐慌。就在明崇俨的惊异中,只听那面色越来越模糊的女人轻轻唱道:“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舟中雨湿衣。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荷叶盖头归……盖头归……”
在歌声中,这名女人慢慢飞升,最后没入云端,不知所终,独留明崇俨一人在不知何时间变成荒原坟场的空地上茫然不知所措。
明崇俨知道这是个非常不详的恶梦,很想马上醒过来,但怎么也醒不过来。梦境还在继续,他无助地在这片荒凉的坟场中徘徊,远处磷火点点,就是找不到走出去的路。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喝,他马上循声看过去,只见一道闪亮的光正向他飞快地冲过来,吓的他撒腿就跑,一路跑还一路喊救命,但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一阵刺痛传来。
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些,惊恐地转身回看,他看到后面那道白光已经距离很近了,绝望地大叫了声,这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喊终于让他醒过来。明崇俨睁开眼睛看时,却看到自己已经不在原来的软榻上,而是摔倒在花坛边,身体很疼,脚下是一个台阶。
下人们闻声赶过来,看到自家的主人摔倒在地,无不大惊失色,赶紧上前扶起明崇俨,连声问自家的主人怎么了。明崇俨在狠狠地踢了不知趣问询的下人几脚后,才觉得有点解气。
刚刚所做这个梦太可怕了,累的他在睡梦中都起身逃跑,肯定是迷糊中逃跑时绊到了台阶摔倒的。这是他自拜师学道术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情,太可怕了。
下人们不敢再问询,并在明崇俨的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