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一边的武顺神色紧张,连拳头都握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状的贺兰敏之,她一个劲地在心里鼓励并祈望,希望贺兰敏之能想出一首让所有人震惊的佳作来,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因为太过于专注了,离贺兰敏之只一段距离的李治都没再去注目,一颗心全放在儿子身上了!
太液池边所有的人都停止了喧哗,眼睛盯着玉树林风般站在御座加上的贺兰敏之,许多人在惊叹这个少年人的自信与大胆,甚至有点狂傲,竟然敢在皇帝和皇后及大唐朝廷数百名重臣及外蕃使者面前如此表现。不过也有一些知道皇帝与武顺关系的大臣,对贺兰敏之表示了不屑,他们认定,这是一个依靠裙带关系恃宠而骄的人。
只一会,贺兰敏之收回了目光,再向李治和武则天拱手作礼道:“陛下,娘娘,敏之听说我安西的边军刚刚取得了大捷,心里为之振奋,我大唐的将士,为卫我大唐河山的安宁,在前方浴血奋战,敏之也是满心的豪情,恨不得披甲从军出征,今日就以一诗作咏,表述对前方将士们的敬意!”
贺兰敏之说着,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起来…
(列位看官猜猜看,敏之所作会是何诗,猜中有奖哟。。。另,又是周一,手上还有推荐票的友们,砸几张过来吧!)
第十八章惊震四座
'··]更新时间:201271620:59:48本章字数:3535
第十八章惊震四座
贺兰敏之很快就将所想到的一首名作一挥而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是李白所作六首《塞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前六句全写镇守边塞将士生活之艰苦:边地苦寒,五月时节还下雪,没有春花盛开,没有柳条可折,只有遍地的寒冷,边军将士们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条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但将士们却热血激扬,他们愿挥举腰下所悬之长剑,消灭一切入侵之敌。
写边塞生活艰苦之前六句,仿若有怨思,容易让人生伤感,但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让人非常的震撼。
贺兰敏之原本想将李白的那首更加激荡人心的《胡无人》献上来,但看到今日到场的还有许多外蕃的使者,觉得那首大快人心的《胡无人》不太适合放在今日拿出来,会打了这些外蕃使者的脸,破坏了今日宴饮的气氛,思考一番后,还是选了这首《塞下曲》。
写罢,贺兰敏之扔了笔,昂首挺胸,挥舞着手臂,以非常有感情的语调高声将此诗咏吟了一遍,前六句带点悲沧,后两句语音非常的激昂高调,在吟念之时,他还以手势作了一个拔剑、挥劈的动作。他将此诗连吟两遍,后一遍语音越加的高调,并在“…挥剑斩楼兰”句吟完之时,将挥劈的动作定格在了那里,傲然地看着前方,宛若指挥千军万马,打了大胜仗的将军一般。
全场一片寂静,基本听明白意思的大唐君臣们全愣在了那里,这首诗太有气势了,扑面而来的热血男儿的傲气,原本那些轻蔑于贺兰敏之依靠裙带关系得皇帝和皇后宠爱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起来,有此等豪气之人,岂是甘愿依附裙带关系而生存的人?一些曾率军征战杀敌的武将,在明白了此诗的意思后,脸上不自觉地露出激动之色,他们从此诗中得到了共鸣,曾经的峥嵘岁月、曾经的艰辛仿佛在一刹那间回想起来,让他们颇多感慨,他们也因此对贺兰敏之有了更多的赞赏!
今日的宴饮,主要是为贺安西大捷而设的,贺兰敏之这诗,就是对前方将士最好的褒奖之作。
所有人都认定,有这般出色的一诗助兴,龙颜肯定大悦,贺兰敏之得重奖没有悬念了。
“好诗!好诗!贺兰公子此诗作的太好了,满脸的抱国激情,跃然于诗中!佩服、佩服!”
一个叫好的声音将所有人从惊叹中唤醒过来,贺兰敏之的造型也收了起来,但依然从容自信地站立在原处。
出声叫好的正是前面提议让贺兰敏之献诗的太子少师、右相、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
许敬宗同样没有想到,贺兰敏之会作出这般出色的一诗,看来皇后娘娘是做足了准备的。
随着许敬宗的叫好声,接连有大臣起身,称赞此诗作的好,太有男儿血性和豪气了,一些人虽然没有站出来喝彩叫好,但他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傲然站立在御座前的贺兰敏之,思忖这位皇室外戚竟有此等才情,这般豪气,作出这样一首足以震撼任何一人的诗作。
在贺兰敏之开始动笔之时,就屏息静气,全神盯着宝贝儿子动作的武顺,在听明白此诗的意思,并看到在场大多的人都露出一副吃惊的神色时,终于松了口气,心中的欣喜无以言表,嘴唇都在微微颤抖,竟然有泪滴落下来,她是喜极而泣了!
今天,儿子没让她失望,给她挣足了脸面,她的形象也会随着儿子的表现而改变。
李治和武则天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他们在接过宫人呈上的诗稿后,反复赏看,到最后,终于相视而笑,露出欣慰的神色。
贺兰敏之摆足了派头,收起了POSE,走到李治和武则天面前,长身作礼,“陛下,娘娘,敏之随感而作之诗《塞下曲》,还请陛下和娘娘评鉴!”
“好诗,好诗!满腔的豪情,非常有男儿血性的一首上佳之作!”李治哈哈大笑两声,看着武则天道,“皇后,你觉得敏之所作之诗如何?”
武则天脸上同样满是笑容,瞟了贺兰敏之两眼后,再对李治作礼回道:“陛下,臣妾也觉得此诗作的非常好,实是极难得的一首佳作…能得陛下称赞的,岂会是一般之作?”
听武则天如此说,李治又哈哈笑了两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示意窃窃私语的朝臣们静下来,挥着贺兰敏之所写的诗稿,问询诸臣道:“诸位爱卿,韩国夫人子贺兰敏之所作之《塞下曲》,依朕所评实是难得一见的诗作,朕对诗赋并不甚精通,也让想诸位爱卿评鉴一下,此诗究竟如何?”
李治的说话太有深意了,他这位皇帝都说了,这首诗是一首极难得的佳作,还有何人敢说三道四?更何况,这首诗原本就是诗中的极品,特别是在众多名家出现之前的初唐时候,更是没什么类似的诗作能与之匹肩,因此李治的问话声招来了诸臣一片认可和赞赏此诗的声音。
见没人表示异意,李治很是满意,“朕曾有前言,若得佳作者,自有重赏,贺兰敏之听赏…”
心下大喜的贺兰敏之正待上前听赏,坐在李治边上的一位大臣站起了身,对李治和武则天拱手作礼,“陛下,娘娘,老臣还有一事要禀!”
贺兰敏之看过去,却是一位满脸花白胡须的大臣,从硬朗的脸部肌肉及不怒自威还带着略隐霸气的眼神上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当然不认识此人,不过从外表及穿着上看,此人定不是一般人物。
看到这位老臣站出来,李治和武则天都有点意外,相对看了两眼后,李治呵呵笑着道:“李老爱卿有事尽管奏来就是!”
这位老大臣脸上浮现出笑容,捻着胡须道:“陛下,娘娘,臣听闻贺兰公子不知诗才出众,武艺也是超群,剑术非常了得,不知今日可否让贺兰公子演练一番剑术,让我等开开眼界?”
听了此话,贺兰敏之很是惊讶,也有点不快,他也弄不清楚一位老将军会站出来提这样的要求,原本想听赏的他只能站在原处,听候李治或者武则天的吩咐。
今日他不想舞剑,当着许多人的面舞剑,贺兰敏之总觉得像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一样,会被下面的人指指点点,甚至看轻,但今日不比当日在外祖母府上,他可以拒绝武三思所提要他舞剑的要求,皇帝李治,或者皇后武则天同意这位大臣的提议的话,他只能出场,为数百人献舞。
他希望这位大臣怕提议被拒绝,但让他失望的是,李治和武则天都没有开口拒绝,李治的话让贺兰敏之愉悦的心情有点黯淡起来…

第十九章还有何人,如斯之美
'··]更新时间:201271720:08:38本章字数:3103
第十九章还有何人,如斯之美
“李爱卿言之有理!”李治抚着胡须呵呵笑道:“朕也曾听闻朕的外甥贺兰敏之剑术出众,鲜有敌手,今日当众吟诗,愿挥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何等的豪气!今日朕和诸位爱卿就一道赏看一下作出此等豪迈之作的少年才俊,剑术如何了得,若所舞剑术精湛,朕另有重赏!”
听李治此话,贺兰敏之有点后悔拿这诗出来显摆了,早知道拿王之涣的《出塞曲》或者其他类似的诗作胡混了,跟剑搭不上边,或许不一定会有人提议让他舞剑。
他在懊悔之时,也瞅了几眼已经落座的那名李姓大臣,好此会是何人。
那名李姓大臣也注视着贺兰敏之,在贺兰敏之看过去时候,还对他笑了笑。
这老臣面相威严,笑容中有慑人心迫的味道,贺兰敏之只和那人对视了一会,就吃不消对方的眼光,只得转回头,收回了目光。
或许武则天看出了贺兰敏之的不情愿,示意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开口说道:“敏之,今日你就当着陛下和众大臣的面,将我大唐男儿的血性与豪气展示出来,让所有人看看,你不只文才出众,武艺也精湛…我大唐皇室亲眷里面,有你这般文武双全之才!”
听武则天此话,贺兰敏之心里才稍稍的好受些,只是无论李治和武则天如何说,他只能遵从。
贺兰敏之恭敬领命,退到舞乐的宫人们已经散去的舞台前,按过一名内侍递上的宝剑,持剑向御座上的皇帝、皇后作了礼,向他母亲武顺所坐地方致了意,再向其他大臣和使者作礼后,摆开架势,准备舞剑。
全场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一身白衣,准备起舞的贺兰敏之。
丝竹管弦轻奏起来,贺兰敏之找准节拍,以一个非常潇洒的起式动作,甩掉剑鞘,开始舞动手中的剑,慢慢将他平时所练之剑术演练出来。
场上白衣飘飘,贺兰敏之随着丝竹之乐的节拍,腾挪跳跃,剑随人动,将最好看,但却不是最有杀伤力的剑术舞出来,在太阳的映照下,舞动的剑不时闪过光芒,和那场上那潇洒的身姿一道,不知耀了不少人的眼。
再次全身紧张的武顺眼睛一下不眨地盯着场上的贺兰敏之,眼光随着他的动作而移动。
现在的武顺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了,她有点后悔将贺兰敏之带来,让他成了众矢之的,经验考验,很是不忍心,但在后悔的同时又很是庆幸,他这位宝贝儿子,今日成了全场的焦点,若舞剑时候不出差错,注定将一鸣惊人,没有人再敢小看他,再看小瞧他们这一家子了。
李治身边的武则天也全神贯注地看着贺兰敏之舞剑的身姿,她希望今天有了上佳诗作呈献的贺兰敏之,在剑术方面的表现不会让她失望!
不过武则天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贺兰敏之的表现远比她预想的出色,那灵活潇洒的身姿真的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可以说让人迷醉的。
在看了一会后,她也完全放下心来,面带赞色地欣赏起贺兰敏之的舞剑来。
场上大多人的目光也同样被吸引了过去,不时有人发出喝彩叫好声,可以说贺兰敏之所舞的剑术并不是最出色的,但在他那非一般人可比的身姿相衬下,却是非常有观赏性,观者无不如痴如醉,特别是那些正当青春年华的宫女们,眼睛都看直了,心如小鹿乱撞,一些人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心思全被场上舞剑的那个英俊人儿给勾走了。
贺兰敏之的剑招越来越快,动作幅度也越来越大,其情其景,杜甫之诗中“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句或可形容几分神韵。
贺兰敏之舞剑的同时也在看着观众们的反应,大唐君臣们的反应让他很感快慰,他没想到这些人全被他的剑术所吸引,有些得意的感觉起来,他也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在最精彩处停下来,足可吊许多人的胃口。
当下在快速舞了一阵后,一个跃步到剑鞘落地的地方,快速划动长剑,将剑鞘从地上挑起来,并借以巧力,以剑身挑动剑鞘转动,在剑鞘不可思议地绕着剑身转了无数圈后,以大部人没有看清的情况下,一记漂亮的甩鞘动作,将剑鞘甩离剑身,并快速地将宝剑刺入剑鞘中,并快速伸手,抓住剑身,五指转动,将剑身转了几圈后,放到背侧,同时身子定住,保持着弓箭步站定,结束了今日的舞剑。
丝竹管乐也马上暂停了,全场一片寂静,贺兰敏之依然保持同样的身姿站定。
好一会,全场才暴发出叫好声。
贺兰敏之的剑舞实在太精彩了,许多人一下子没完全从震撼中清醒过来,直到有人喝彩,才终于醒悟,剑舞结束了,也跟着喝彩叫好。
最后那招动作难度实在是大,根本没有人能相信贺兰敏之能做到那样归鞘,要知道剑鞘才那么一点空间,剑和鞘都在运动,要在运动中将剑刺入鞘中,力道、时机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处,稍稍有点偏差,那肯定要刺空的。若是刺空,就是失面子的事了,许多人是在惊叹贺兰敏之的艺高胆大。
喝彩声中,只见场中有一人不顾礼节地站起身,捻着胡须,摇头晃头地赞道:“此剑箅实是太精妙也!皇后娘娘此外甥,风姿无人可以比及,剑术更是这般精妙,真是卫玠应惭,潘郎当愧,矣哉!大唐不二,霄汉无双,还有何人,如斯之美也?!”
此人正坐在武顺边上,欣喜若狂的武顺恰好听到了此番话,更让她喜不自胜,都想起身跑过去,抱着贺兰敏之亲上几口,以表示自己的喜悦和激动,只是明白今日不是府中的家宴,不能失了礼节,生生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好!好!好!”御座上的李治也喜笑言开,拍案称,连说了几个好,“贺兰敏之剑术之精湛,实是朕平生少见,文武皆如此出色者,放眼我大唐,也屈指可数,朕此前为何就一直没有留意到?哈哈!来人,宣贺兰敏之到朕前来,朕和娘娘有重赏!”

第二十章重赏
'··]更新时间:201271720:08:39本章字数:3309
第二十章重赏
马上有宦官屁颠颠过去,宣贺兰敏之过去。
看着贺兰敏之往御座方向走过来,李治在远远地瞟了一眼满脸喜悦的武顺后,笑呵呵地对身边的武则天说道:“媚娘,想不到敏之剑术如此出众,朕为何此前一直不知晓呢?”
“陛下,臣妾所言不假吧?敏之的才学非常出众,他的武艺也是出类拔萃,远非一般人可比,更不是有人嘴中所说的那般浪荡无稽,”武则天笑吟吟地说道:“陛下忙于国事,小辈们的事哪里会一一关注到,姐姐也不会向陛下说敏之的事!敏之这孩子,性子一向高傲,所行随想,不拘小节,也不会刻意在人间表露才学,陛下以往只会听到敏之的恶事,哪能听到关于他才情的讲述呢?”
“唔!朕以往时候确实没想到过,敏之除了生着这张好皮囊外,腹中竟有这般才学,身手也这么不错!哈哈!朕小瞧他了!”李治抚着胡须哈哈大笑道,借以逃避武则天说完话后带醋味的眼光。
武则天眼神中的异样马上就没有了,依然保持着笑容,低声说道:“陛下,依臣妾所想,如敏之这般文双才者,陛下一定要给予重用才可,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我大唐栋梁之才!”
“媚娘说的是,此子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朕如何会让这样的人才埋没于民间呢!即使是凡夫俗子,朕也会给予其重用,更不要说他是朕的外甥!”李治抚着胡须,几乎没作考虑,就点头同意。
说话间,贺兰敏之已经走到御座前,李治和武则天也停住了话语。
“贺兰敏之叩见陛下、娘娘!”贺兰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